lawpalyer logo

熱門話題

國考bob0108
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質疑,是造成落榜的關鍵原因

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個我親身實作的方法,最後也的確靠這個方式在應屆畢業的時候考上高考三等法制。 Ok 首先從題目來看,質疑學習能力的原因大概會是: (我知道想上榜就該趕快唸書、學習,但我就是還沒開始)+(我知道有一坨卡車的內容要複習、要學,這使我焦慮)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也很困擾,但最後靠著閱讀、請教等方式總結出一套方法,這邊也不常邊大論,就直接進入「開始」的環節吧! 🤔️ 怎麼開始,最有效的方法是... 1. 把所有應考需要準備的科目列出來 2. 依照個人強弱科、固有程度進行排序(最強最熟➡️最弱最不熟) 3. 從最弱最不熟的科目開始,每學一部分就按照最小單位紀錄,一個一個打勾 check 看起來很簡單對吧!對其實真的就是這樣,身為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我來說,這個方法可說是極其有效,以下也說明一下原因,讓大家可以理解為何這看似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擺脫焦慮與拖延症 1. 全部列出來:如字面所述,把所有要達成「上榜」這一目標需要學的東西都列出來。 依我自己的例子來說,高考法制考科有:民法、行政法、刑法、商事法、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與技術、法學知識與英文、國文,除此之外,我還會加列作文、公文、法緒跟英文。對,不論目標多細,一定要進行這個寫出來的動作,這部關鍵的點在於,它會清空你的大腦,極大程度地緩解你焦慮的情緒。 因為焦慮的根本原因就是想太多。 2. 排序:這邊依舊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明,記得當時我最弱的科目是商事法,所以自然而然,在排序的時候商事法就是第一位,成為最高優先級,像是之前已經有一定熟悉度的民法跟刑法,就相對而言被我排放在較後的位置,把握「越弱越急迫的越靠前」這一原則。做完這一步,你會清晰的看清楚自己的路徑,會在正在學習最高優先級別的科目時,也了解到自己並沒有因此忘記最低級別的那些科目,進一步緩解焦慮。 3. 列出最小單位:如果說你不知道怎麼劃分出最小學習的單位,那不妨可以按照手邊的教科書、參考書中的小節進行拆解,比如說:第一章有30頁的篇幅,共6小節,那你就可以列出1-1~1-6六個單位的學習進度。 你可能會想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根據我過來人的經驗可以告訴你,細分成最小單位的最大好處在於:每一項完成的時間縮短,甚至很多還可以壓在半小時以內,讓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進行反饋、檢討,使學習可以真正直觀的看到進步。 白話文來說,就等於是設置了一條進度條,看到今天自己學習的目標一個一個的被打上勾,不覺得是件非常療癒、非常爽的事情嗎?在此也強烈推薦將這個方法配合番茄鐘工作法,效率高到你自己都會怕! 今天就大概到這邊,另外結尾來個小補充,以上分享的這個作法亦可以應用在其他非國考生的族群、目標上,例如:學英文考多益、準備演講、學一項新的樂器、學運動...... 只要一次養成習慣,學什麼都會是高效率~

1
65
719
學習ikea33
法學三段論法到底哪三段?

「三段論法」可說是判決格式的基礎,而一份判決又由主文、事實與理由三部分所構成。 有修過法學緒論的人一定都知道三段論法,甚至一聽到這四個字就會開始自動聯想到「小前提、大前提跟結論」或者「法律、事實與結論」,但這兩種講法其實都很不完整。而且,三段論法也不是法律人專屬,在其他領域也被廣為使用,所以本文要探討的是,「何為法學的三段論法」? Ok要釐清這個問題,就必須先畫出法學說明「格式」,再分別來解釋它們。 1、依/按... (判斷標準) 2、本案中/依題旨... (判斷對象/事情) 3、從而/是故/因此... (判斷結論) 看完這個架構,大家應該不難發現,即便是一個沒有爭議的案子,法律人也會很堅持要講到三句話,而且三句中,還會有重複的部分。對,法律人就是這麼無趣,最好現在就開始習慣這個方式,因為除了這樣,不會用其他方式表述。 這邊先提簡單說明一下「判斷標準」,有別於一般常人,法律人講話特別講求「有憑有據」,而且這個依據還必須是可受驗證、具客觀性的,不能是「我覺得...」、「當然...」,是你必須要「清清楚楚講明白」判斷的依據,並將其呈現在眾人前。 如前文所提,三段論法非法律人專屬,是一種通用的邏輯與論述形式。可「法學三段論法」不同,其重點在「判斷標準所顯示的特色」,即「防止法律成為國家濫權的工具」。 以刑法來說,法學上判斷標準因受罪刑法定主義拘束,法條成為判斷標準的第一順位。但同時也要注意,「成文刑法」非唯一合法判斷標準,「刑法保障精神」才是具絕對約束力的。(翻譯年糕:刑法必須作為市民自由之大憲章)。總的來說,對被告不利時,需有成文法律規定為依據(成文法源主義);對被告有利時,不一定要有法律規定為依據(法理主義)。這邊也要補充一下,雖「不一定要有法律規定」,也不能毫無依據,至少需具備「法理上」的理由(位階不可牴觸),否則容易變成法官獨裁。 好,這邊也幫各位整理出三種最常見的陳述表達方式: a. 依刑法第x條規定... b. 按「」,刑法第x條訂有明文 c. 依通說/學理... 呈前述,「依刑法...」這個寫法,不論在對被告有利或不利時皆可使用,但「依通說/學理...」只能出現在「對被告有利」的狀況下,因為不利被告時,必須要有成文法律依據。 這邊直接舉一個例子(案例來源:台大法學院助理教授 林明昕): a、 刑法第271條第1項規定:殺人者(T),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R) b、某甲殺害某乙(S),所以該當前開條文「殺人」的構成要件(T) c、所以某甲因該殺害某乙之事實(S)得以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R ) 根據以上例子,聰明的你應該發現了,其實這個說明方式與刑訴法第308條所規定判決書應記載事項成對應關係。(刑訴法第 308 條:判決書應分別記載其裁判之主文與理由;有罪之判決書並應記載犯罪事實,且得與理由合併記載。)而判決書撰寫的格式,比較像「倒」的法學三段論法! 最後想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思考其實是不用制式化的遵循什麼邏輯法則的,重點在於最後寫出來的「說明論證」是否經的起邏輯的考驗,大家都知道,在思考解題時會出現靈光一閃的剎那,我願稱之為「直覺」。相信各位都不得不否認,有時候直覺的確比那些依循邏輯還是什麼鬼的來的更有效,所以我認為大家也不用把依循特定法則思考想得太重要,只需要記住一點就好: 經不起邏輯考驗的,才是「胡說八道」!

0
65
589
國考cindy
國考 / 長期征戰大考讀書計畫怎麼安排?

好的讀書計畫必須要講求「說到做到」,時間規劃非常重要!這邊不一定需要把全部的時間塞滿,而是要掌握「有多少時間」,所以「能做多少事情」! 1. 大目標~小目標 規劃讀書計畫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最終目標。 列出時間節點來,根據節點,制定你的年計劃、季計劃、月計劃之類的,這個步驟不需要想太多,列出大項即可,即大目標。 接著根據這些大目標,拆解相較小的時間單位。如:周計劃、日計畫,這兩個單位的計畫要比大目標更加精確,具體描繪每天要做什麼事、學哪些範圍、用多少時間念完...,在我身邊認識的朋友中,有些人的計畫甚至會精確到小時為單位,將不同科目拆分為不同項目,用項目管理的方式去規劃學習(真是狠人T T)。 項目管理制則是,列出任務清單,根據輕重緩急順序,分為SABC級,S級為重要且緊急,A級為緊急不重要,B級為重要不緊急,C級為不重要不緊急,所有事情皆依這個標準進行。如果你的日清單在操作過程中,A級出現概率越來越少,恭喜你!這證明你的時間管理能力越來越強了,時間管理大師4ni。 而我自己呢,老實說,我兩種都試過,在這邊直接給出經驗總結:如果不是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超強的人,不要輕易嘗試那種以小時為單位的規劃方式,相信我,冤望路都幫你走過了,別掉進跟我一樣的坑裡。 為什麼不推薦以小時為單位的計畫? 很簡單,會高度消耗你的意志力,從而導致計劃失敗,打個比喻好了,假設你今天給自己的計畫是要在8:00~12:00間念完 2-3~2-5 兩個小節,但念到一半突然碰到一個很難的爭點,為此你花費大量時間上網爬文、找書、找人問,最後終於在13:00的時候得到解答,可也因此delay了一小時的時間,你的心情也因此受打一定程度的影響。 對,沒錯,答案就是「挫敗感」,以小時為單位的計畫看似完整,但對突發狀況的因應卻很不友好,一不小心就會使人產生自己沒有照表操課的挫敗感! 但當然,若你是意志力頑強者,基本上就沒有這個問題,精確到小時的計畫只會讓你更加強悍。 2. 思維導圖/心智圖 我個人很推思維導圖/心智圖的原因是:它能很好的幫你整理出章節的脈絡、重點,應用的場景也十分廣泛,如:課程總結、爭點架構上... 具體操作的方式大概是,在每個章節結束後,把該篇章下的每個小節重點匯總成一張圖,製作成該章節的思維導圖/心智圖。 如果操作方式正確,你甚至可以在整本書念完後,匯總各個章節的圖,製作「整本書」的思維導圖/心智圖。最後,一本書變成一張紙(可能很大張),當你看見圖時,也會看清楚整本書的邏輯,順道回想起你閱學習的過程,把厚書讀薄。 願大家都能制訂出屬於自己的讀書計畫,早日考上💜💜

4
63
701
學習yachi1103
刑訴參考書推薦,歡迎參考

唸法律系到現在大四 看過的書不算少 但跟身為法律人所需具備的好多知識可能還差得遠 不過最近找到一本蠻喜歡的書 「紀綱的刑事訴訟法解題書」(下稱‘’這本書‘’) / 從高中時候國文就不是太好 現在有時候看很多書 都還是會被文言文用字卡住 但這本書的用字很白話 簡單有力、淺顯易懂 他後面有附上必買這本書的理由 我覺得都很符合 / 1.刪減不必要的學說,減輕負擔 自己本身的法感沒有到非常敏銳,有時候唸到很焦慮會不知道哪些是很重要的地方,哪些比較還好,這本書看到目前,對我來說負擔都不會太重,不會讓我太過焦慮而可以專心的看 2.考試機率越高的單元,題目越多 這點像我目前看到管轄的部分,事務管轄的題目就偏少,土地管轄跟牽連管轄就相對比較多,這應該也很符合第一點的敘述,著重在比較常考的部分,減輕負擔 3.題目從基礎到司律,編排上有邏輯,容易吸收 這點超棒的!已如前述,本身底子不怎麼樣,如果一開始就看很難的題目,我可能連題目都看不懂,這本書的題目會從基礎的開始,有些是筆者自擬的,幫助讀者找到法感,抓住爭點,然後再往後看難ㄧ點的題目,就相對來說沒那麼吃力 4.答題核心明確 對我來說,我自己很需要一套固定的答題模式,可能這類的問題該怎麼答,那類的問題該怎麼答,我都要先想好,不然看到題目就會很慌,再以我目前看到的管轄來舉例,筆者解題的步驟都差不多,會讓我容易記住這種體型該從哪下筆,讓我不會很慌張,順便建立一點點自信心哈哈哈 5.上榜率的數據支撐 這點我就沒辦法推薦了,畢竟本人我目前還是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大四生,希望以後我有幸上榜,這樣我就可以用這點跟大家推薦了~~ / 最後最後 這本書我很喜歡的地方還有兩個,一個是排版的部分,簡單整齊,看了很舒服~~ 另一個是擬答裡面有提到的判決之類的,筆者都會摘錄重點放在該題後面,可以馬上看到,超方便的! #最罩參考書 拜託幫我按讚啦,好想要大禮包!!!

10
61
460
心情bpyyds1109
司律一試落榜炮灰心得:假努力

1、 用最好的筆記本、筆、寫最完善的讀書計畫,沈溺在列完計劃的成就感,最後卻因為拖延症、懶惰等理由沒有實踐 2、 做了厚厚的好幾本筆記,看著自己寫的那麼仔細,為自己的認真感動,做完後只認真保存,沒拿出來看幾次,還覺得自己很努力 3、抄筆記的時候沒在思考,整堂函授都在跟著老師抄抄抄,別人都聽懂了,自己還要額外在下課花時間重看講義、參考書 4、上課不專心,總想著之後再補,拖到半夜才在埋頭做題,自以為很努力、認真,其實只是在自己感動自己,每次寫模擬題爆掉,都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要努力,但最後又成為三分鐘熱度,想當然就是迎來下一次爆掉 5、看著同學在做什麼,就一股腦想跟著做,不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整、反思,抓不到自己的定位,因此只是在盲目學習,週五晚上告訴自己假日要早起唸書,結果起是起來了,但在床上手機滑到中午,實際學習進度跟讀書計畫差了十萬八千里 6、買了好幾本網路上說最好用的參考書跟解題書,心想把這些內容背下來、題目做完肯定沒問題,結果離考試剩一個月還有好幾本根本沒看過 7、即便認真的唸了一整天的書,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唸了什麼,卻完全講不出來 8、喜歡上網找高效的學習方法,看到各種勵志的故事、文字都會心想,一定要好好努力,結果總是堅持幾天後就快速放棄,想著休息幾天沒關係,明明一小時能唸完的範圍拖到3~4小時,一邊唸書一邊滑手機,最後一天過去了根本沒念多少 9、人在學習,心在想昨天看的節目、等下要吃的東西......書根本念不進去 總而言之,我覺得「假努力」這三個字的定義就是:花大量時間做毫無意義的事情+形式主義+為自己找藉口+自以為很認真、很努力 現在回想這些種種真的覺得很白癡,白白浪費了一整年的時間。在這邊有句話想告訴大家,不論是在學生也好、國考生也罷,應該都很受用:「請不要假裝自己很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希望大家在看到我這篇文章後都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問題,盡早進行改正、反思!一起變得更好~ 好了不說了,先去唸書

3
60
768
學習bb1102jim
淺談那些最糟的學習方式

最近看到官方有一個學習心得的企劃,有點心癢癢,但怕自己文筆不好,今天想說先寫一篇來練練手,談談成功高效學習的反面——「糟糕的學習方式」。 1 機械式記憶:絕對是最糟的,沒有之一。用這種方式記憶會發生一種典型的現象:被的時候特別順,一到考試(尤其是全申論題考試)就全都想不起來,無從下筆。 根據認知同化理論,學習分成兩種類型,分別是「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講人話就是:意義學習=理解式學習,知識在需要的時候很容易就想起來;機械式學習=死記硬背,效率極低的學習方式,不要考完就忘記,如果長時間用這種方式學習,可能考試當下要作答的時候就已經毫無印象。 2 不用鉤子:記憶像一張大網,網子上掛著的是你目前已掌握的知識,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要將新知識也掛到網子上,想要學得更快更好,等同於想要更快更好的將新知識掛到網子上面。 問題來了,怎樣才能掛更快呢? A:建立鉤子,用已經掌握、熟悉的知識去勾新知識。 這邊直接舉個例:reforestation,這是現在要背的新單字 可以將其拆解為re/forest/ation三個部分,re有「重新、再」的意思,forest則是「森林」,最後的ation則是動詞轉名詞的常見字尾,三個加起來就是重建森林,林地復育的意思。 總結來說,在學習新知識時,用過去以理解、記得的舊知識去解釋新知識,學習效率會更高,記憶的時間也會更常、更牢。這邊也要再補充說明,在記憶某個新知識時,不一定也要靠相同領域的舊知識來輔助掛鉤,老知識可以是任何知識,只要能讓你的記憶與這段新知識「產生連結」即可。 3 輸入型記憶:這點有具體上有兩種行為,其一,喜歡畫重點,畫的滿書皆是,但畫完之後反而什麼都記不住;其二,上課習慣把老師的板書、補充知識都抄下來,但抄完卻記不住。這兩個行為背後的共同特徵在於——「輸入型學習」。 這邊舉例稍微解釋一下何為輸入型學習,學習語言有分四個面向:聽說讀寫,其中,「聽與讀」屬於入型學習,「說和寫」則是輸出型學習。輸出型學習的問題在於,會讓你錯以為自己「已經會了」,因為畫下來的重點、抄下來的筆記就會一直在書上,所以在畫跟抄的當下很容易造成「手在動作,腦卻沒有在思考」的機械型學習狀況。 這邊分享兩個能強迫自己進行輸出型學習的方式: a. 看完書後,試著講給別人聽:其實就是費曼學習法,最好這個別人架設什麼都不懂的狀態,若能將知識拆解,以簡單的話語向他人說明清楚,說明你已經真正理解核心概念,同時,看完書再講一遍又能再加深一次印象,真的是一舉兩得。 b. 歸納解題思路: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他們幾乎都有自己專屬的解題思路、學習方式。建立專屬自己的解題思路有兩個步驟,第一,大量寫題,累積經驗;第二,歸納總結,檢討並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比較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都停留在「大量做題」的階段,但其實,關鍵的「歸納總結」才是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所在。 總的來說,輸出過程比輸入過程重要很多,要想建立輸出的習慣、意識,就得克服自己懶惰的本能,改掉「偷懶」的壞習慣。 4 不合理的間隔:短時間內大量學習,唸了一堆書,等到二次複習時已不記得內容,導致得重新再看一遍。這種複習跟遇襲基本沒差的狀況最常出現於範圍廣、備考期長的考試,造成主因在於:複習的間隔分配不合理。 https://i.imgur.com/yKa6iYL.png 詳細狀況可以參考記憶曲線圖 因此首次學習後的複習間隔不能拉得太長,最好在學玩的24小時內進行第一次複習,兩天後進襲定二次複習,面對全新的知識則盡量在剛接觸的時候密集複習,否則間隔放長後,就會造成複習跟預習根本沒差的狀況,白浪費了最初學習的時間。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在於,第一,不會累積過多的內容,造成考前要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第二,記得更久更牢!(所以最大的敵人還是懶惰啦~~)

1
60
760
國考vivian2207
兼職國考生常犯的五個錯(下)

Hi, I’m back. 今天我們繼續剩下的部分,各位如果有想回饋或指教的部分,也歡迎留言告訴我。 3、考古題做的次數太少: 曾經,我抱持著「全部念完再開始寫題」的心態,拖到最後一個月才開始做考古題,想當然爾,那次落榜了。像我前文提過的,「書,是沒有讀完的一天的」,但考古題不一樣,它每年的題型大同小異,多做幾年你會發現,總是那幾個概念、專有名詞在出現。所以,你要常常做。訓練你直覺性解題的思路邏輯的同時,把基本盤穩穩保住。(當然,考古題也分為基礎題與變化題,這裡講的是基礎題,若你們對變化題有興趣我再另寫一篇。) 4、沒有好好練習申論題: 我在考第一次地特時,申論練習頻率抓一週一次,結果真的上場後,只拿了22分,直接落馬。所以在此,真的要苦口婆心地告訴各位,不要小看申論這個東西,雖只有兩題卻佔單科成績的一半。但當然,這邊也整理兩個常見誤區,讓各位在練習時能更快上手,少走彎路: a. 格式:格式先對,再來求內容好,重點在「能否把對的方向套入正確格式中」。這邊建議各位前期寫練習題的時候如果真的沒有方向,「拿參考書起來看著寫」,照著你羅列出的大標、小標導出後續論述。練習頻率的建議一週至少要三~四次,盡可能把抓考點與關鍵字的能力練得越快越好,因為考場真的沒那麼多時間給你思考(而且你還會緊張),遇到不懂的部分,請務必要找人弄到懂,因為再怎麼看似不起眼的概念,都有可能成為讓你上不了榜的關鍵稻草。 b.直接切入爭點:先想出題目要考的爭點,直接從爭點開始分析。不要把申論題當作文在寫,照搬起承轉合那套。你必須模擬閱卷者的心理,老師要看很多考卷,如果不直接從爭點切入,分數真的甜不起來。(保X的老師當時苦口婆心地告誡我)作答架構也應以實務、通說為主,你自己的主觀論述為輔,不應過度偏於主觀論述。 5、訂正錯誤不確實: 許多兼職考生因為時間少,總愛講求「效益最大化」。書唸過一次後就馬上搶著做題,計算完分數後大概看一下詳解,就跑去唸下一章節,此時就很容易造成顧此失彼、重複犯錯。我對此行為的看法是:「學得快但明顯地基不穩」,若這次你錯的概念下次出在申論題,那就直接爆掉。所以個人推薦的做法是:除了在題本上訂正過一次外,把錯誤的概念或定義記在單字小卡上,白天工作一有空就打開複習,直到最後不用翻開都能直接背出完整概念、定義為止。 不知不覺上下篇加起來寫了快兩千字,著墨的部分比較偏向準備方式。但其實我覺得心態調適對兼職考生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是支撐你讀書行為的大前提,我身邊不少人兼職考生同學交了大把學費,最後卻因白天工作太忙、毅力不足而選擇半途而廢,當然,這是他們的決定,不容我置喙。可最後在這邊,還是想提醒一下尚在觀望是否要踏上兼職考生之路的各位:兼職考生的路不好走,甚至可說非常蜿蜒崎嶇,但既然選擇了,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做。如果做後拼盡全力還是失敗,至少也不會後悔。 你想要的人生最終還是需要靠你自己去爭取,沒有人能幫助你,除了你自己。 願所有尚在努力的兼職考生早日考取心中理想的職等、項目。 我是薇薇安,我們下次見。

3
59
700
國考ethan2098
兼職考生如何制定國考計畫(上)

嗨大家~因為是小編的好朋朋,所以今小弟特來分享自己一年在職四等上三等的一些小撇步,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首先想跟各位灌輸一些很重要的觀念:自律即自由,按自律計畫表規劃生活、克服拖延症、提高效率、做好目標管理,才能高效邁向上榜,在職一次過rrr! 回到本文主題,如何制定國考的備考每日計畫? STEP 1. 選擇適合自己的備考日期、函授(或面授課)及參考書 首先,要先評估自己的程度,是法律相關科系出生或是完全無基礎,白天有兼職還是完全專心當全職考生,這會影響你需要準備的時間多寡,其次,選擇面授或函授時也盡量以「親自試聽」代替「網路推薦」。老話一句,金窩銀窩都比不過自己的狗窩,適合他人的不一定適合你,有些老師總結能力好,方便精簡應試,適合已有基礎的本科考生;有些老師講得很仔細,即便沒有相關背景也能從0開始聽懂,適合無基礎的新手,當然了,參考書也是一個道理,親自去書店翻比在網路上看看評價就買效果好上不少。 STEP 2. 確定需要的總時間,明確規劃「能完成的」任務總量 下定決心要考國考了,一定要知道自己總共有多少時間,倒推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樣的參考書,能複習幾次。這邊一定要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各位有確定要買面授或函授課程,一定要注意「課程結束時間」,有些課全部上完的時間跟實際考試很近,如果完全照著補習班上課的時間讀,那除非你是天才,不然真的會遇到讀不完或不夠熟就上考場的窘境。 以下以明年「三等地特一般行政」為例,幫各位簡單算一下: 現在是2021年的11月底,明年考試是12/10~13,所以還有整整一年多一點點的時間,一位兼職考生每天備考時間約3~5小時,算平均4小時,一個全職考生約8~12小時左右。一般行政普通科目為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以及專業科目的行政法、行政學、公共管理、政治學、公共政策與民法總則與刑法總則共八科,其中行政法對小白來說普遍偏難,涉及法條多且廣,很容易唸到抓狂,最簡單好準備的就是共同科目國文。 STEP 3. 明確訂定複習標準 都讀過且複習一輪是肯定不夠的,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每個科目最少複習兩遍,對你來說最難、最不好掌握的最好能複習到三遍(衡量標準可以以申論答題狀況為主),第一次整體過一遍,確定知識點都理解之後,複習第二遍,開始做題目、針對錯題重點訂正,第三遍再次鞏固複習,以下是我自己每輪科目的總耗時計算: (1)行政法:一輪函授+做補習班題約60~70小時,二輪做考古題鞏固+重點複習錯題約20~30小時,三輪最終鞏固大約需10~20小時,總成90~120小時左右。 (2)行政學與公共管理:這兩個我是一起唸的,因為是兩科所以耗時多一些,複習完三輪時間約需100~130小時左右 (3)政治學:跟前面的大魔王相比簡單了一些些,複習三輪約需30~60小時 (4)公共政策與民總:約50~70小時 (5)刑總:我個人覺得比公共政策與民總難,所以最後花了60~80小時 (6)法學知識與英文:我英文沒有很好,為了保持語感,花了40~60小時 (7)國文:慶幸自己國文不錯,吃了一些高中老本,把古文三十拿出來再看了一遍,花了30~40小時 按上面時間計算,專業科目我都當核心科目複習了三輪,國文跟法學知識則是兩輪,不算零碎刷題時間,總共需要400~600小時,再加上考前預留2~4週模考衝刺,兼職考生可以根據擁有的時間做相應的讀書計畫安排,基本上如果都有落實,我真不相信你會不上。 而全職備考的考生因為時間比較多,所以我建議可以額外再播20~30小時練習申論寫作,因為申論這種東西,多寫肯定是沒錯的,最好能夠在考前將手感提升到極致(基本上就是看完題目能夠直接判斷出要寫幾個爭點的那種程度為最佳) 哇不知不覺寫了好多,今天先這樣,明天再繼續分享其他三步,如果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可以幫忙按個愛心唷❤️🌝

3
59
625
國考ww0955c
非本科考生準備國考法科方式(上)

因為接觸的東西完全陌生,一開始一定會做一大堆筆記、畫一堆重點 沒錯,我能理解,可以做筆記,但千萬不要過度依賴 筆記造就安全感,卻同時讓你的記憶印記變淺 導致雖然筆記做得很認真,當下也真的記起來了 之後要做題的時候卻忘記了 非本科生可以嘗試依循此流程:聽/看懂➡️背爭點/關鍵字➡️內化➡️寫出來 對,建議大家開始嘗試「默寫筆記」的方式 設定一段時間,嘗試在一張白紙上還原出筆記的內容 當然,大多數人很少能寫到100%完全相同 但沒關係,重點在於「嘗試回想」的動作,它能有效的加深記憶印記 切記在默寫的時候,即使真的記不住也不要馬上翻開筆記 把重點放在「你記得的部分」,盡量寫即可 這個做法應用在小考、期中考這種小範圍的考試上,也許成效不如「重複翻閱筆記」 但對於國考考科這種範圍極廣的考試,優勢異常明顯 因為我們的大腦在接收完一段資訊後,便會開始遺忘 對大腦而言,不將全部資訊存入才能確保長久的運作效率 許多人(包括我)在過去學生時期的唸書方式都傾向唸課本/參考書➡️做筆記/畫重點➡️寫題 很少人會用「默寫」這一方式來「記住」知識 這邊不是要全盤否定這個流程,的確,重複閱讀能獲得「短暫優勢」,能在段考、小考時取得理想成績 但伴隨而來的影響同時也很明顯,許多學習者都會被自己的「主觀感覺」誤導,誤判實際「學習成效」,最終選擇持續進行這個「當下感覺較好,且能立竿見影」的學習方式 知道某件事≠需要用的時候想得起來 大腦記憶庫相當龐大,重點在於能否在需要之時正確調用所需的資訊 前文提到的「記憶印記」概念可用於說明為何我們常會遇到「明明唸過了,考試卻寫不出來」的狀況 記憶印記的深淺決定了我們調用它的能力 我一開始嘗試「默寫」的時候覺得非常痛苦,因為我大概只能寫出筆記的30~40%左右的內容,挫折感超重 但經過半年的嘗試後,得出一個重點: 💁🏻越奮力回想某個資訊/知識時,與該資訊/知識間的記憶印記就越深刻 反之,若非本科考生使用「重複翻閱筆記/參考書」的方式準備法科,那原本就不熟的那些知識則會因爲「得到毫不費力」的緣故,記憶印記相對較淺 當你回想那段知識/資訊的記憶越痛苦,大腦會開啟更高層級的認知系統 白話文來說,就是大腦為這段知識/資訊貼上一個「重要」的標籤 相較其他記憶,這段知識/資訊會更加被鞏固,成為你記憶中的優先順位 經本人反覆嘗試,「重複翻閱」是無法帶來這項優點的,還會為你帶來「我已經很熟了」的錯覺 畫過的重點、抄過的筆記、補充重點的便條紙像是一個好壞兼具的隱形碉堡 產生「哇~我的學習效率真高」的錯覺 好處是,當你待在裡面時,每次複習就好像自己又更熟悉了一些 壞處是,沒辦法知道「到底哪裡是不我知道的」 對非本科的考生來說,「不知道自己哪裡不知道」聽起來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所以,你得開始培養「主動檢索」的能力 下篇我將講述親自實驗後總結出的三個方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大家

2
56
497
學習wang80888
一些來自司律重考三次律師的建議(上)

「我明明做了不下20次的考古題,成績卻沒有進步?」這個問題曾困擾我長達兩年多,讓我焦慮到差點憂鬱症。 大家好,我是一個重考過三次司律的律師,趁著最近補習班新學期開始,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法律人都知道,司律考試的範圍很廣,書永遠念不完。而對於像我這樣的重考生來說,最怕的莫過於「唸過卻忘記」,等於你明明做過功,卻沒有得到對應的動能,整個衰到爆。 會發生這種狀況,是因為「輸出」與「輸入」比例失衡。我們總是花大量的時間在讀參考書、看函授課的「輸入」循環中,鮮少花大量的時間在寫申論、整理專屬筆記、將重點用口語化的方式說出來等「輸出」行為上,所以,在需要用到知識的時候,已經忘記了。 「寧願精讀1本書,也不要看過10本書卻無法講出其中1本的內容。」這是我民訴教授很喜歡說的一句話,在漫長的司律重考之路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依照我個人與我讀書會成員的親身經歷,平均來講,一個知識點從你接觸(輸入)到它開始算起,若兩週內沒有輸出超過3次,那它就會被忘掉。因此,為了保證自己記住,我會採用「螺旋梯學習法」,也就是反覆且頻繁的輸入與輸出。 看到這你可能會好奇,輸出與輸入間有沒有一個有效比例可以參考呢? 
這裡我提供自己總結的數據給大家參考——「7:3」。對,輸出:輸入是7:3,才會是最剛好的。看起來很懸殊?沒錯,大多數人的學習方式(包括我們的教育體制)「輸入>輸入」,但現實是,考驗是否明白觀念與知識的方式不是別的,正是「輸出」(考試)。 回到開頭的問題,今天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做考古題(輸出),但成績依舊沒有變好到底是為何? 這裡又要提到一個重點觀念:「反饋」。以考試這個框架下的詮釋,就是查明失分與得分的理由。所謂「反饋」,指的是評估輸出所得到的結果(不論正面還是負面),經思考整理後,在下一次輸入時進行調整。也就是重新檢視、反省、改善、修整方向、細部調整、探究原因等一連串動作,都是反饋。沒有後續反饋,是不會有成長的。 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要查明「原因」。

 之所以「狂做考古題成績卻沒有進步」,就是因為在「反饋」這個環節上出了問題。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過去我總是只花時間去看「錯的題目」,看完就結束了,繼續做下一年的題,這個做法看似沒錯,實際上卻隱含了兩個問題: 1、對於錯的題目概念印象不夠深 2、對正確的題目是怎麼對的不夠清楚(這是針對那些用刪去法答對的題目) 而這兩點,都像未爆彈一樣,如果不適時改進,就會在你上考場的時候分分鐘一不小心就爆掉。 下一篇我再來談談「有效反饋的方式」,今天先到這邊,謝謝大家觀看。

2
55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