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水質標準 第 2 條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本標準用詞定義如下: 一、大腸桿菌群:指能分解乳糖,格蘭姆染色陰性,無芽胞之桿菌,或以膜濾法培養,產生金屬光澤之深色菌落。 二、大腸桿菌群密度:指以多管醱酵法一百毫升水樣中所存在之大腸桿菌群最大可能數值(以下簡稱最大可能數(MPN)),或以膜濾法時一百毫升水樣在濾膜上所實際產生之菌落數值。 三、陶姆斯(H.A.Thomas,Jr) 公式: 最大可能數等於醱酵為正值之管數乘以一百後,除以醱酵數為負值之水樣與接種之全部水樣相乘後開根號之值。 四、多管醱酵法:指以不同容積或以不同稀釋度之細菌水樣(稀釋水樣之稀釋水須經滅菌)核定大腸桿菌群存否及密度之方法。 五、膜濾法:指以特製過濾介質,核定大腸桿菌群存否及密度之方法。 六、總菌落數:指一毫升水樣在標準平板培養基上,實際產生之菌落數。 七、細菌水樣:指專供檢驗細菌之取樣容器所採取之水樣。 八、有效餘氯:指水經加氯或氯化合物作消毒處理後,仍存在之有效剩餘氯量。 九、自由有效餘氯:指以次氯酸或次氯酸根離子存在之有效餘氯。 十、結合有效餘氯:指以氯胺、二氯胺存在之有效餘氯。 十一、總三鹵甲烷:指水中之氯仿、溴化二氯甲烷、二溴化氯甲烷、溴仿等四種三鹵甲烷之總和。

這條法條還沒有人寫下共筆

寫些筆記,幫助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