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乾電池回收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 第 2 條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本標準用詞,定義如下: 一、廢乾電池:指依本法第十五條第二項公告應回收之廢乾電池。 二、回收:指將廢乾電池收集、分類之行為。 三、貯存:指廢乾電池於回收、清除、處理前,放置於特定地點或貯存容器、設施內之行為。 四、清除:指廢乾電池收集、運輸之行為。 五、處理:指廢乾電池於再利用前,以物理、化學或其他處理方法,改變其物理、化學特性,達到純化、精煉、分離、無害化及資源化之行為。 六、再利用:指已回收之廢乾電池經處理後,供作材料、原料或其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用途行為。 七、相容性:指廢乾電池與其貯存容器、棧板、處理設施材質或其他物質接觸後,不發生下列效應者: (一)產生熱。 (二)產生激烈反應、火災或爆炸。 (三)產生可燃性流體或有害流體。 (四)造成容器材料劣化,致降低污染防治之效果。 八、熱處理法: (一)焚化法:指利用高溫燃燒,將廢乾電池轉變成安定之氣體或物質之處理方法。 (二)熱解法:指將廢乾電池置於無氧或少量氧之狀態下,利用熱能裂解使其分離成為氣體、液體或殘渣之處理方法。 (三)熔融法:指將廢乾電池加熱至熔流點以上,使其中所含有害有機物質進一步氧化或重金屬揮發,其餘有害物質則存留於熔渣中產生穩定化固化作用之處理方法。 (四)熔煉法:指將廢乾電池併入金屬高溫冶煉製程中,合併進行高溫減量處理或金屬資源回收之處理方法。 (五)其他熱處理方法。 九、濕式處理法:指以處理液(如無機酸溶液等)將廢電池中之各項成分進行萃取後,再予以純化回收之處理方法。 十、二次電池:指可透過充電過程,使電池內之活性物質回復至原來狀態,以再度提供電力,並重複使用之電池。 十一、資源回收再利用比率:指廢乾電池經處理後,再生料之總和重量占其總處理量之比率。

這條法條還沒有人寫下共筆

寫些筆記,幫助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