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就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之請求,如執行債權人以依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6 (新法第 127 條) 所為之裁定為執行名義而為聲請,債務人以「法院就該扶養費之裁定,應於依民法第 1055 條為酌定、改定或變更之同時為之,若先請求酌定、改定或變更,嗣後始就扶養費部分請求,應改以訴訟程序進行、判決為之」,主張該依非訟事件法對扶養費所為之裁定應為不合法之執行名義,執行法院應撤銷執行命令並停止執行,有無理由? (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扶養費之性質探討)
法律問題
就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之請求,如執行債權人以依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6 (新法第 127 條) 所為之裁定為執行名義而為聲請,債務人以「法院就該扶養費之裁定,應於依民法第 1055 條為酌定、改定或變更之同時為之,若先請求酌定、改定或變更,嗣後始就扶養費部分請求,應改以訴訟程序進行、判決為之」,主張該依非訟事件法對扶養費所為之裁定應為不合法之執行名義,執行法院應撤銷執行命令並停止執行,有無理由? (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扶養費之性質探討)
討論意見
甲說:依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之規定,法院依民法第 1055 條之規定,為酌定、改定或變更時,得命給付扶養費,同條第 3 項並規定第 1 項之裁定得為執行名義。故依本條裁定所聲請之強制執行,應於法院依民法第 1055 條為酌定、改定或變更之同時聲請扶養費之給付,始得為執行名義,據以聲請強制執行。若僅就扶養費請求,應依民法第 1114 條規定為扶養之請求,其性質應屬一般給付之訴,應適用訴訟法理解決。 乙說: (一) 任親權之一方,如於離婚時即已合意不為養育費用之請求,其後於酌定、改定或變更時,雖未就此費用有所請求,嗣後又依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聲請就扶養費為裁定,其有無違反誠信原則或權利濫用,雖不無檢討餘地,但未成年子女對父母之扶養請求權利,有基本的生活保持請求權,此養育費用之負擔乃為親權之本質,不能因未任親權而免除。 (二) 如符合民事訴訟法第 572 條之 1 附帶請求之要件者,雖任親權之一方於附帶請求事項中未為養育費用負擔之聲請,法院亦未行使闡明權,於判決中亦未說明法院未依職權審酌有無命付養育費用必要與否者,任親權之一方,於前提訴訟終結後,或於酌定親權事項裁定確定後,仍得依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另為請求,而無既判力效力所及範圍問題。縱曾為親權事項之酌定而未及扶養費用之給付者,聲請人得另為請求扶養費用之分擔。 (三) 1.關於親權酌定事項,我國現行制度有二,其一循民事訴訟法第 572 條之 1 附帶請求,其二為依非訟事件法第 71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為請求。而民法第 1055 條之親權酌定,係以夫妻未為親權行使之協議、協議不成或任親權者未盡其責任時,始有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及民事訴訟法第 572 條之 1,由法院介入之餘地。故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所云之扶養費,與民法第 1114 條基於扶養請求而生之費用請求權,應屬有別。 2.父母對於子女之扶養義務,學者咸認對於未成年子女應負「生活保持義務」,即扶養義務人對於扶養權利人應保持與自己生活程度之義務。扶養費用之請求,具訟爭性質,應依一般財產權訴訟處理,惟非訟事件法於此特別規範,且關於定未成年子女親權之行使及與其有關之其他事項,有簡易迅速處理之必要,在形成新的親權關係前提下同時命其為財產權之給付,應可適用非訟程序處理。 3.親權之酌定、改定或變更,與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新法第 127 條) 規定之給付扶養費用間之關係,日本學說上容有爭議: (1) 附隨處分說 認給付扶養費之負擔係附隨於親權事項酌定之附隨處分,僅得附隨於親權或監護權之指定,不能為獨立審判之對象。 (2) 獨立審判對象說 認為子女扶養費之處分,得為獨立審判之對象,得單獨請求,亦得為附隨之處分。 (3) 例示規定說 認為親權之酌定,雖僅舉監護權之指定變更,但應包含子女養育費用之負擔,如於審判時僅指定親權人或監護人,對於未完成監護或親權之其他事項未為審酌裁量,則須另行請求。縱當事人未就養育費用分擔有所請求,法院亦得依職權命為上開之給付。 以上 3 說,我國民事訴訟法第 572 條之 1 顯採第 3說。該條立法理由說明五中略謂,當事人請求法院定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內容及方法時,未詳為聲明給付扶養費用等細節者,法院於依職權行使闡明權後,得就未聲明之事項酌定之,爰於第 4 項規定,法院於裁判時,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此項為當事人處分權之例外規定,於裁判前應使當事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避免突襲性裁判發生。 (四) 基於非訟事件法第 71 條之 6 所規定扶養費性質與民法第1114 條有別,且非訟色彩顯著,本題結論應為無理由,執行債權人得依該裁定進行強制執行。
研討結果
採乙說。
審查意見
本題擬採乙說之結論,理由同第 20 號提案之法理。
研討結果
照審查意見通過。
提案機關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94 年法律座談會民執類提案 第 25 號)
參考法條
非訟事件法 第 71-6 條 (88.02.03) 非訟事件法 第 127 條 (94.02.05) 民法 第 1055、1114 條 (91.06.26) 民事訴訟法 第 572-1 條 (9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