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抗告法院駁回家事非訟再抗告之裁定,得否提起抗告?
法律問題
當事人對家事非訟事件抗告法院之裁定提起再抗告,惟未依民事訴訟法第466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委任律師為代理人,經限期通知補正逾期未補正,抗告法院乃駁回其再抗告,對此駁回再抗告裁定得否提起抗告?
討論意見
甲說:肯定說。 按對於家事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再抗告,應依家事事件法第 97 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 46 條、民事訴訟法第 495 條之 1 第 2 項、第 466 條之 1 第 1 項前段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又再抗告人未依規定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抗告法院應先定期命補正,逾期未補正者,抗告法院應以再抗告不合法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495 條之 1 第 2 項準用第 466 條之 1 第1 項、第 4 項、第 481 條準用第 442 條第 2 項規定自明。而抗告法院駁回再抗告之裁定,依家事事件法第 97 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 46 條、民事訴訟法第 482 條之規定,因並無不許抗告之特別規定,自得對該駁回裁定提起抗告。 乙說:否定說。 按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 97 條定有明文。次按「抗告法院之裁定,以抗告不合法而駁回者,不得再為抗告。但得向原法院提出異議。前項異議,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484 條第 2 項及第 3 項之規定。」、「前項異議,準用對於法院同種裁定抗告之規定。受訴法院就異議所為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非訟事件法第 45 條第 1、2 項及民事訴訟法第 484 條第 2 項、第 3 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抗告法院駁回再抗告之裁定,係以抗告不合法所為之裁定,依家事事件法第97 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 45 條第 1 項之規定,對該駁回裁定不得抗告,僅得向原法院提出異議。
研討結果
多數採乙說。
審查意見
採甲說,補充理由如下: 題示家事非訟事件之抗告法院所為駁回再抗告之裁定,屬於少年及家事法院合議庭之初次裁定。依家事事件法第 97 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 46 條、民事訴訟法第 482 條之規定,既別無不許抗告之規定,自得對之提起抗告。
研討結果
照審查意見通過。
相關法條
民事訴訟法第 466 條之 1、第 442 條、第 482 條但書,非訟事件法第 45 條。
參考資料
資料 1(甲說)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抗字第 983 號裁定要旨: 抗告人對於原法院前揭判決,提起再抗告,未據預納裁判費,亦未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經原法院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 7 日內補正,該項裁定於民國 110 年 2 月 17 日送達抗告人,有送達證書足據。抗告人逾期仍未補正,原法院因認抗告人之再抗告為不合法,以裁定予以駁回,經核於法並無違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資料 2(甲說)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簡抗字第 97 號裁定要旨: 本件抗告人對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8 年度家護抗字第 80 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未委任律師為代理人,經該院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 7 日內補正,該項裁定於民國108 年 10 月 31 日送達抗告人,有送達證書在卷足據。迄 109 年 2 月 17 日止,其仍未補正,有原法院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稽。原法院因認抗告人之再抗告為不合法,以裁定予以駁回,經核於法並無違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資料 3(甲說)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簡抗字第 268 號裁定要旨: 本件抗告人對原法院 108 年度家護抗字第 10 號第二審裁定,提起再抗告,未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原法院依前揭規定,於民國 108 年 7 月 11 日以裁定命抗告人於裁定送達後 7 日內補正,該裁定於同年月 19 日寄存於送達地之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中福派出所,於 107 年 7 月 29 日生效,有送達證書可按。乃抗告人已逾相當期間,仍未補正,其再抗告程式自屬不備。原法院據此認為不合法,於 108 年 9 月 12 日以 108 年度家護抗字第 10 號裁定駁回其再抗告,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資料 4(乙說)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109 年度家親聲抗字第 89 號、第 90 號裁定要旨: 本件異議人前就本院於民國 110 年 4 月 20 日所為 109 年度家親聲抗字第 89號、第 90 號駁回抗告之裁定提起再抗告,因未繳納再抗告裁判費,亦未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經本院於 109 年 5 月 24 日裁定命其限期補正,詎該補正裁定於 109 年 5 月 27 日合法送達異議人,有卷附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惟異議人仍未如期補正,本院遂於 110 年 7 月 5 日以其再抗告不合法而駁回,依法得異議。異議人雖提起本件異議,然異議人既未遵期補繳再抗告裁判費,亦未補正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委任狀,是依前揭規定,其再抗告自不合法定程式,故本院逕以不合法為由裁定駁回其再抗告,經核於法並無不合。又異議人雖提出本件異議,然審究其異議狀所載理由,乃主張停止親權要件已經不存在,並提出高雄市立○○醫院診斷書 2 紙為證,然異議人對本院上開裁定有何違誤之處,未有其他具體指摘,自應認其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資料 5(乙說)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108 年度家聲抗字第 4 號裁定要旨: 本件異議人前對本院於 108 年 7 月 31 日所為再抗告駁回之裁定,提起聲明異議,復經本院合議庭認異議人所執異議為無理由,於 108 年 10 月 24 日以 108 年度家聲抗字第 4 號裁定駁回其異議,依首揭規定,此裁定不得聲明不服。然異議人仍於 108 年 11 月 18 日以家事聲明異議狀提出異議,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資料 6(乙說)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106 年度家親聲抗字第 13 號裁定要旨: 本件異議人對本院 106 年 10 月 30 日所為 106 年度家親聲抗字第 13 號第二審裁定再為抗告,然因異議人並未繳納裁判費,亦未依規定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非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狀,經本院於 106 年 11 月 17 日裁定命異議人應於 7 日內繳納再抗告費用新臺幣 1,000 元,並補正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非訴代理人之委任狀,該裁定於同年 11 月 21 日送達異議人親收,異議人逾期未補正,本院遂於同年 12 月 15 日以 106 年度家親聲抗字第 13 號裁定駁回再抗告;上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卷宗核閱無誤。從而,本院 106 年 12 月 15日 106 年度家親聲抗字第 13 號裁定認為異議人之再抗告為不合法,並裁定駁回之,於法尚無不合。又異議人雖具狀提出異議,惟其並未就本院裁定有何不當或違誤之處為具體之指摘。綜上所述,本件異議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資料 7(甲說)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抗字第 729 號裁定要旨: 當事人對抗告不合法之裁定再為抗告,抗告法院誤以之為再抗告不合法,逕予裁定駁回,此乃抗告法院之初次裁定,既別無不許抗告之規定,依同法第 482 條本文規定,自得對之提起抗告。查原法院係以抗告人之抗告不合法,於 109 年 11 月 12 日裁定駁回,抗告人對之再為抗告,原法院逕以系爭裁定諭知「再抗告駁回」,揆諸前揭說明,自得對之提起抗告。原法院書記官於系爭裁定正本誤載「不得抗告」之曉示文字,並以原處分否准抗告人之更正聲請,於法未合。抗告人對原處分提出異議,原裁定遽予駁回,自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資料 8(初次裁定) 最高法院 99 年度第 1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最高法院 92 年 9 月 16 日、92 年度第 15 次民事庭會議決定(二)「最高法院就抗告及再抗告規定於新舊交替時之適用」二、(一)、2 後段部分有關當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 436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對於簡易訴訟程序第二審法院所為之初次裁定向最高法院提起抗告者,應準用同法第 466 條之 1 之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見解,不再供參考。
提案機關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111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 第 24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