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關於刑法第 37 條之修正並自 95 年 7 月 1 日施行後,現職公務人員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不論受宣告緩刑與否,均應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予以免職,已無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職務當然停止之適用,建請配合修正之。
說明
(一)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規定:「公務員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職務當然停止:…(第 2 款)依刑事確定判決,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 條規定:「(第 1 項)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不得任用為公務人員:…(第 7 款)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第 2 項)公務人員於任用後,有前項第一款至第七款情事之一者,應予免職」。 (二)銓敘部 95 年 6 月 30 日部法二字第 0952643882 號函略以,94年 2 月 2 日修正公布並自 95 年 7 月 1 日施行之刑法第 37 條規定:「…。(第 2 項)宣告 1 年以上有期徒刑,依犯罪之性質認為有褫奪公權之必要者,宣告 1 年以上 10 年以下褫奪公權。…。(第 4 項)褫奪公權之宣告,自裁判確定時發生效力。(第 5 項)依第 2 項宣告褫奪公權者,其期間自主刑執行完畢或赦免之日起算。但同時宣告緩刑者,其期間自裁判確定時起算之。」及第 74 條第 5 項規定,緩刑之效力不及於從刑。準此,自 95 年 7 月 1 日起,依刑法第 37 條第 2 項規定宣告褫奪公權者,雖仍自主刑執行完畢或赦免之日起執行,惟如遇有同時宣告緩刑之情形,係自裁判確定時執行,不因緩刑宣告是否經撤銷而受影響。 (三)綜前,現職公務人員經判決確定同時宣告褫奪公權及緩刑者,其褫奪公權宣告,在 95 年 7 月 1 日刑法 37 條修正實施後,並不受緩刑宣告之影響,應自判決確定時,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 7 款「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及第 2 項之規定予以免職,自無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第 2 款予以停職之適用。
決議
(與第四九案合併論) 按新修正施行之刑法第 74 條第 5 項規定緩刑之效力不及於從刑之宣告。同法第 37 條第 5 項復規定依第 2 項宣告褫奪公權同時宣告緩刑者,其期間自裁判確定時起算。換言之,依刑事確定判決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不論同時諭知緩刑與否,均應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7 款之規定予以免職,溯及裁判確定時發生效力。惟主管長官如未即時發覺予以免職,而任由該公務員繼續執行職務,則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第2 款,仍有規範之實益。即其職務當然停止,停職中所為職務上之行為,不生效力。至於依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之規定,其職務當然停止,應指有該條所定事實發生時,即生形成之效力,自不待宣告,當然、自始發生停職之效力,故該條規定仍有存在之價值。題示情形,發布停職令與否,因非屬本會職掌,宜由相關權責單位定之。
提案機關
法務部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戒業務座談會決議 第 48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