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72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13 年 11 月 28 日
- 當事人劉智雄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72號 原 告 劉智雄 訴訟代理人 謝勝合律師 岳忠樺律師 蘇怡慈律師 被 告 劉義雄 訴訟代理人 吳永茂律師 羅玲郁律師 侯昱安律師 被 告 劉俊雄 王劉美麗 吳劉鳳琴 劉美珍 劉美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王劉美麗、吳劉鳳琴、劉美珍、劉美娜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 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如附表所示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原登記為兩造母親劉黃凉所有,嗣因繼承而登記為兩造公同共有,惟購買系爭土地之價金係由原告支付,且歷年地價稅亦均由原告繳納,僅暫借劉黃凉名義登記於其名下,雙方成立借名登記契約關係。因劉黃凉已於民國112年1月2日死亡,依民法第550條前段,借名登記契約消滅,原告自得本於借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爰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將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三、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劉義雄辯以:系爭土地係劉黃凉以承租人身分,向改制前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下稱國有財產局)以補繳租金後行使優先承買權而取得,租賃契約及其後買賣契約相關文件之當事人皆為劉黃凉,非原告所借名登記。況原告未具備可向國有財產局申請讓售土地之資格及權利,故借名契約亦無法適法有效存在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被告劉俊雄辯以:我同意移轉系爭土地所有權予原告等語。㈢被告王劉美麗、吳劉鳳琴、劉美珍、劉美娜未到庭,惟具狀辯以:對原告主張之借名登記事實及請求不爭執,同意原告之請求等語。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兩造為被繼承人劉黃凉之法定繼承人,未為拋棄繼承。 ㈡劉黃凉先後於94年1月14日、101年10月5日、102年1月24日、 102年1月24日以買賣為原因,登記取得系爭519-49、519-80、519-50、519-81地號土地所有權。嗣劉黃凉於112年1月2 日死亡,兩造於同年9月27日以繼承為原因,登記取得系爭 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公同共有1分之1)。 ㈢劉黃凉死亡前均與原告同住。 五、本件爭點: ㈠原告與劉黃凉間就系爭土地有無借名登記契約? ㈡原告依借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將系爭土地移轉所有權登記,有無理由? 六、本院之判斷: ㈠按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不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對於全體不生效力,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後段定有明文。查,兩造均係劉黃凉之繼承人,原告請求被告移轉現因繼承登記為兩造公同共有之系爭土地所有權,有合一確定必要,被告應同勝同敗,而有前揭規定之適用。是除被告劉義雄以外之其他被告所為同意原告主張之陳述,對於全體被告不生效力,合先敘明。次按稱「借名登記」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其成立側重於借名者與出名者間之信任關係,及出名者與該登記有關之勞務給付,具有不屬於法律上所定其他契約種類之勞務給付契約性質,應與委任契約同視,倘其內容不違反強制、禁止規定或公序良俗者,當賦予無名契約之法律上效力,並依民法第529條規定,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定(最高法院99年度台 上字第1662號判決意旨參照)。又主張有借名委任關係存在事實之原告,於被告未自認下,須就此項利己事實證明至使法院就其存在達到確信之程度,始可謂已盡其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規定之舉證行為責任(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原告主張系爭土地係其父親劉金獅即劉黃凉之配偶自53年起向臺灣鐵路管理局承租(原地號為岡山段519-11),劉金獅於76年1月12日死亡(按:戶口名簿登載死亡日期為77年1月31日,參審重訴卷第91頁)後即由劉黃凉繼續承租,嗣因廢省故而改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承接並收回土地,幾經原告及其配偶劉王雪多方陳情或協調,始同意劉黃凉以補繳租金方式重新承租,再依承租人之優先購買權買受系爭土地等語(橋司調卷第8至9頁)。依此以觀,國有財產局係基於劉黃凉為承租人身分而就系爭土地有優先承買權,並將系爭土地出售予劉黃凉,買賣契約關係存在於國有財產局與劉黃凉之間,劉黃凉既承繼劉金獅之承租人地位而為系爭土地之管理行為,已與借名登記之出名人僅享有登記名義而無使用收益權限之要件不符。 ㈢原告雖主張劉黃凉向國有財產局買受系爭土地係其出資,土地所有權狀亦為其保管,且由其繳納歷年地價稅而為系爭土地真正權利人,固提出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系爭土地補繳費用收據、租金收據、買賣文件、繳款書、合作金庫銀行台南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合庫帳戶 )存摺封面暨內頁交易明細、高雄市稅捐稽徵處106至110年地價稅繳款書等件為憑(橋司調卷第49至55、79至115頁; 重訴卷第123至139頁)。其中系爭519-50、519-81地號土地之買賣價金各415萬元、20萬元,合計435萬元,係於101年12月20日自原告擔任法定代理人之應元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 司系爭合庫帳戶轉帳支付,堪認上開二筆土地係由原告出資買受一情為真。被告劉義雄雖辯以轉帳日期為101年12月20 日而與繳款書所載收銀日期為同年月24日不符,認非同一筆資金流向云云,惟其間僅4日之差距,轉帳金額亦與買受上 述二筆土地之價金完全相符,應認僅係行政機關作業時間之差距,被告劉義雄上開所辯,要無可採。惟系爭519-49、519-80地號土地則係以現金支付價金,相關給付憑證均記載繳款人為劉黃凉,原告主張系爭519-49、519-80地號土地亦係由其出資購買一情,尚屬有疑。況縱系爭土地悉由原告出資而使劉黃凉得以優先承購,亦無從推論出資者與登記名義人間即當然存有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原告另主張歷年地價稅悉由其繳納,然僅提出106至110年度之地價稅繳款書及與其他款項合併轉帳交易明細(橋司調卷第105至115頁),而劉黃凉先後自94年1月14日起、101年10月5日起,即已分別登記 為系爭519-49、519-80地號土地所有人,自102年1月24日起,即已登記為系爭519-50、519-81地號土地所有權人,有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地籍異動索引可稽(橋司調卷第49至55頁;審重訴卷第55至71頁),原告卻僅持有5年期間之 繳費單據,其主張歷年地價稅悉由其繳納,尚非可採。況劉黃凉生前與原告共同居住生活,原告因而持有系爭土地所有權狀、地價稅繳款書,亦符常情,自無從以此推論其與劉黃凉間就系爭土地有借名登記契約存在。 ㈣原告雖以被告劉俊雄、證人王丁篡(即被告王劉美麗之配偶)之證述內容,佐證借名登記一情為真,然被告劉俊雄於本院依當事人訊問程序具結後陳稱:我曾聽劉黃凉說系爭土地是原告及大嫂出錢買的,地價稅平常都是由大嫂繳納,我大嫂有拿過資料給我看,但我不清楚系爭土地之價金是否確實由原告及大嫂支付,也不清楚原告與劉黃凉間就系爭土地有無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劉黃凉曾叫我載她去岡山戶政事務所辦理印鑑證明,說要給原告去辦理系爭土地過戶等語(重訴卷第179至183頁)。是依被告劉俊雄所述,其僅曾聽聞劉黃 凉稱系爭土地之買賣價金係由原告夫婦支付,另由繳款書得悉地價稅係由原告配偶處理,然並不知悉原告與劉黃凉間有無借名登記法律關係。縱認劉黃凉當時有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之意而辦理印鑑證明,然審酌劉黃凉與原告為母子關係且生前共同居住生活,劉黃凉或因感念原告長年照顧生活起居,或因原告就系爭土地出資最多而欲將之移轉登記為原告所有,非無可能,尚無從以被告劉俊雄於本院所陳,逕認原告與劉黃凉間就系爭土地存有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另證人王丁篡固證稱系爭土地是由原告及大嫂帶劉黃凉去國有財產局購買,且買賣價金是由原告所支付,系爭土地之地價稅亦是由原告所繳納等語(重訴卷第185至186頁),然 其亦證稱就原告與劉黃凉間有無借名登記法律關係一情並不清楚,自亦無從佐證原告借名登記之主張為真。況倘劉黃凉與原告間確有借名登記關係存在,劉黃凉自94年1月至102年1月間陸續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之時起,迄至112年1月2日死亡止之期間,大可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劉黃凉甚且曾於110年3月9日為不動產過戶辦理印鑑證明,亦據 原告提出印鑑證明一紙為憑(重訴卷第145頁),然雙方始 終維持現狀,不無疑義。從而,原告主張借名登記一情,無從使本院形成優勢之心證,依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該不能舉證之不利益即應由原告承擔。 七、綜上所述,原告不能證明其與劉黃凉間就系爭土地有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存在,其依民法第179條、類推適用同法第541條第2項、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第1148條等規定,請求被告 將其與原告公同共有之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九、 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楊捷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書記官 許雅如 附表: 編號 不動產範圍 土地標示 土地坐落 面積 權利範圍 縣 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平方 公尺 1 高雄市 岡山區 岡山段 519-49 310 1分之1 2 高雄市 岡山區 岡山段 519-50 83 1分之1 3 高雄市 岡山區 岡山段 519-80 7 1分之1 4 高雄市 岡山區 岡山段 519-81 4 1分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