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73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更生事件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12 年 02 月 08 日
- 當事人劉亞欣、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73號 聲 請 人 劉亞欣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即 債務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代 理 人 李惠暄律師(法扶律師)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表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受如附表二之限制。 理 由 一、按法院得將更生方案之內容及債務人財產及收入狀況報告書通知債權人,命債權人於法院所定期間內以書面確答是否同意該方案,逾期不為確答,視為同意;同意及視為同意更生方案之已申報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過半數,且其所代表之債權額,逾已申報無擔保及無優先權總債權額之二分之一時,視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更生方案;前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次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法院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得不經債權人會議可決,法院應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再按,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限制,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以下稱本條例)第60條、第64條第1項前段、第6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另依民國(下同)107年11月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107年12月28日生效施行之本條例第64條之1規定,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加 計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十分之九已用於清償時,法院宜認債務人已盡力清償。債務人財產無清算價值者,以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以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五分之四已用於清償時,法院宜認債務人已盡力清償。新修正之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亦明定,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公告當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1.2倍定之。同條第2項明定,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 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 二、查債務人聲請更生,前經本院以111年度消債更字第96號裁 定開始更生程序在案,有上開裁定1份在卷可參。債務人所 提如附表一所示之更生方案經本院審酌下列情事,認其條件已達盡力清償: ㈠債務人聲請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為新臺幣(下同)457,544元, 扣除必要生活費用862,393元後,已入不敷出,低於無擔保 及無優先權債權人受償總額306,216元。參諸債務人更生開 始時,除薪資收入及以其為要保人於第三人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預估保單解約金計5,475元、已下市賽亞 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2,331股(依債務人所提大富未上市股票資訊網最近一次即111年8月6日之股票交易價格每股3元計,價值6,993元)外,別無其他具清算價值之財產,此有債務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財產及收入狀況報告書、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1 年7月7日(111)三法字第01080號函及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1年7月11日全球壽(保全)字第1110711004號函等在卷可稽,則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之受償總額不致低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受償之總額。又債務人名下雖有源河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票25,671股,然該公司已下市,且稽之債務人所提大富未上市股票資訊網所查詢結果,該股票最近一次之交易紀錄為107年1月22日,每股交易金額為0.2元,已逾4年無交易紀錄,足認其屬不易變價之財產,不具清算財產之價值,附此敘明。 ㈡查債務人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等情,其受僱於築悅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11年9月之薪資為31,598元(已扣除勞保費697元及健保費705元);復於大誠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自111年1月至9月每月平均承攬報酬所得 為3,448元。加計債務人於築悅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之年 終獎金30,000元(即每月平均2,500元)後,債務人每月平均 薪資為37,546元,有債務人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報告書、大誠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111年10月18日陳報狀及築 悅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11年10月19日陳報狀等附卷足佐 ,應堪信為真實。又債務人係於111年11月18日提出更生方 案到院,斟酌更生方案履行期間長達6年,且每年度行政院 公告之勞工每月基本工資及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金額均有逐年提高變動之情。法院於審酌債務人所提更生方案是否已達盡力清償時,自非不得以債務人提出更生方案時當年度行政院公告之勞工每月基本工資及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以為參酌。 ㈢債務人目前居住於新北市,債務人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所列之每月必要生活支出為18,960元。而債務人雖未就各項支出逐一提出相關資料佐證,然經本院參酌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規定,以行政院所公告新北市111年度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800元(按此最低生活標準之計算並未包含勞保、國民年金、健保、勞退金及稅賦等項)加計20% 計之,即18,960元,可認債務人前開所列之每月必要支出並未過當,其每月所列之必要支出尚屬合理,並無過度浪費之情事。另關於債務人主張需扶養母親及未成年子女1名部分 ,查債務人之母親民國年41生,現年70歲,已屆齡退休,每月領有勞工保險老年年金給付2,053元及中低收入戶老人生 活津貼7,759元,債務人核列其每月之扶養費4,574元,其扶養義務人共有2人,債務人扶養義務比為1/2,依本條例第64條之2第2項規定計算,尚稱合理;債務人之未成年子女,渠扶養義務人共有2人,債務人扶養義務比為1/2,債務人核列渠每月之扶養費9,480元,依本條例第64條之2第2項規定計 算之結果,亦無不合。 ㈣債務人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之每月收入為37,546元,扣除每月所列之必要生活支出33,014元(計算式:債務人18,960元+母扶養費4,574元+子女扶養費9,480元=33,014元)後,尚餘之4,532元可供用於履行更生方案還款之用,而本件債務人於加計財產價值後,願提出每月還款4,253元之更生方案。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1規定,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加計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十分之九已用於清償;債務人之財產無清算價值者,以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扶養者所必要之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五分之四已用於清償,法院應視為債務人已盡力清償。本件於不考慮清算相關費用之情形下,本件債務人依前開規定,其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之還款總額僅須逾304,895元【計算式:[財產12,468元+(收入37,546元-支出33,014元)×72期]×90%=304,89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法院即應視為債務人已盡力清償,而依本件債務人所提之更生方案觀之,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之還款總額已達306,216元,揆諸前揭規定,可認聲請人確已盡清償之能事。 ㈤債務人並無本條例第64條第2項所定不應認可之消極事由存在 ,故得不經債權人會議可決,逕予認可更生方案。且檢視債務人目前之支出及收入狀況亦無法再要求其提出還款成數更高之更生方案,從而依債務人所提出之更生方案、收入及財產狀況觀之,可認本件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 三、綜上所述,債務人有固定收入,依其財產收入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且無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第2項所定不得認可之消極事由,揆諸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之立法目的,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本件更生方案應予認可,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2 月 8 日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附表一:更生債務人之更生方案 壹、更生方案內容 1.清償總金額:新臺幣(下同)306,216元 2.無擔保及無優先債權總額:2,203,257元 3.清償方法:自收到認可裁定確定證明書起之次月15日起,以1個月為1期,共計6年72期,每期清償4,253元,債務人應於每月15日,將如下表所示之每期分配金額,以匯款方式匯予各債權人,匯款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債權人為金融機構之部分,將統一匯入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由其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作業。(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7條第2項規定參照)惟債務人仍需依各金融機構之作業方式配合辦理統一撥付款項作業。 4.債權人每期受償金額,係以債權表所示比例計算後整數計之。若各期受償金額產生些微誤差,請各債權人於第72期時相互協調調整。 貳、更生清償分配表 單位:新臺幣/元 01、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每期分配金額:344元 02、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每期分配金額:1,842元 03、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每期分配金額:517元 04、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每期分配金額:333元 05、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每期分配金額:483元 06、永豐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每期分配金額:734元 附表二:更生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更生之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四、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等)。 五、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