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787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損害賠償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13 年 11 月 29 日
- 當事人何游淑賢、許楨蕙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787號 原 告 何游淑賢 被 告 許楨蕙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5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拾萬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 第3款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原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 下同)458萬元,復於本件審理時變更聲明為請求被告給付70萬元(本院卷第48頁),核其所為係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 明,應予准許。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年初間加入以真實姓名不 詳、通訊軟體Telegram(下稱Telegram)暱稱「善哉善哉」、「勝利」之成年人、訴外人楊憲承、林忠榮所組成向被害人實施詐術、獲取財物為犯罪手段,具有牟利性之結構性組織之詐欺集團(下稱本案詐欺集團),由被告負責向被害人取得財物後,再將之交付予本案詐欺集團成員(為俗稱車手之工作內容)、訴外人楊竣博則負責管理車手(為俗稱車手頭之工作內容)。本案詐欺集團成員於112年4月1日起,以LINE自稱「張若薇」、「同信VIP客服NO.115」、「同信VIP 客服NO.16」向原告佯稱可下載同信APP軟體操作股票投資獲利,但需提供起始資金保證云云,使原告陷於錯誤,而同意交付金錢。嗣由被告於112年7月14日某時,取得由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偽造上有「同信儲值證券部」、「林依晨」印文、「林依晨」署押各1枚之「同信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現金收款 收據」1張,再於同日10時21分,在臺北市○○區○○路000○0號 2樓統一超商光寶門市,向原告出示偽造之同信投資股份有 限公司工作證,復收受其交付之現金70萬元,再將前開收據交付原告,致原告受有70萬元之損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70萬元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70萬元;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 條定有明文。而被告既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法院即應不調查原告所主張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是否果屬存在,而以認諾為該被告敗訴之判決基礎(最高法院45年台上字第31號裁判意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有本院刑事庭113年度訴字第163、2 05號詐欺等案件判決(本院卷第12至32頁)可稽,且被告於本院113年11月15日言詞辯論期日陳稱對於原告請求為認諾 等語(本院卷第48頁)。是被告就原告請求之本件訴訟標的為認諾,依前揭法條規定,自應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是以,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70萬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本於被告認諾所為之判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9 條第1 項第1 款規定,以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據上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389條第1項第1款,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逸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書記官 康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