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小上字第一三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給付服務公費等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92 年 12 月 31 日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九十二年度小上字第一三號 上 訴 人 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法定代理人 丙○ 訴訟代理人 乙○○ 被上訴人 榮莊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甲○○ 訴訟代理人 楊鈞國律師 陳宜君律師 楊惠琳律師 右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服務公費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二月七日本院士 林簡易庭九十年度士小字第九四○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左: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台幣伍萬元及自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新台幣貳仟參佰柒拾肆元由被上訴人負擔。事 實 甲、上訴人方面: 一、聲明: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二、陳述:除與原審判決書所載者相同茲予引用外,補稱: ㈠訴外人許伯彥係上訴人會計師事務所之實質合夥人,非合署會計師: 上訴人事務所全體合夥會計師於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簽立「合夥同意書」 ,同意訴外人許伯彥加入上訴人事務所共同執業,同年十一月一日再與訴外人許 伯彥簽訂「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契約書」。並依會計師法第九條、第十條 、第十一條規定,向台北市政府財政局辦理登錄,訴外人許伯彥自八十七年十一 月一日起,加入上訴人事務所聯合執業,經該局准予備查,並刊登政府公報。訴 外人許伯彥自登錄加入上訴人事務所聯合執業後,依會計師法第十條、會計師查 核簽證財務報表規則第二十四條之規定,應以上訴人事務所名稱接受客戶委任, 不能以個人名義對外受任辦理簽證業務。又訴外人許伯彥另於同年八月十二日與 上訴人簽訂「約定書」,約定訴外人許伯彥與上訴人事務所自八十七年七月一日 起正式合併,合併後事務所名稱仍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有訴外人許 伯彥引介至上訴人事務所的客戶,除公開發行公司雙簽部分,需由上訴人指定會 計師協同簽證外,其餘財稅報告簽證,均由訴外人許伯彥擔任。訴外人許伯彥前 三個年度按淨業務收入金額向上訴人支領一定比率之酬勞,不負擔虧損。第四年 後正式成為負擔盈虧之合夥人。但雙方約定暫時限縮訴外人許伯彥要求分配盈餘 及上訴人要求訴外人許伯彥負擔虧損之權利,並無礙於合夥之成立。訴外人許伯 彥應屬民法第六百七十七條第三項規定以勞務為出資,不受損失分配之合夥人。 又訴外人許伯彥加入合夥後,隸屬於上訴人簽證部門第五組,與其餘十六位合夥 人共同執行會計師業務,並行使他合夥人退夥之同意權,且輪值代理所長執行合 夥事務,復自行召開退夥結算會議,及請求分配合夥損益,其向來均以上訴人之 合夥人自居,並行使合夥人之權利,自係上訴人之實質合夥人。 ㈡系爭委任契約係存在於兩造之間,而非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之間: ⑴系爭委任書之首明載:「茲委任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左列條款授權指定會 計師辦理:…」等語,其契約文字已表明被上訴人係委任「上訴人」,再由上 訴人指定之會計師辦理會計事務,而非委任「上訴人指定之會計師」。 ⑵委任書之末記載:「受任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許伯彥會計師、事務所 地址:台北市○○○路○段五六0號二樓、電話:(02)2758|268 8」等語,該地址、電話即為上訴人之地址、電話,雖受任人欄內僅記載上訴 人名稱,未蓋用上訴人之大印,惟上訴人受任辦理會計事務業務,向來均由擔 任簽證之合夥會計師代表上訴人與客戶簽立委任書,均未另外加蓋上訴人之大 印。 ⑶上訴人之合夥會計師除特殊情形需經所長批准外,均依上訴人訂定之「承辦業 務公費標準」收費,上訴人合夥會計師執行合夥事務之範圍,包括與客戶簽約 受任辦理簽證事務在內,此亦為國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通行之慣例。 ⑷綜上,足認訴外人許伯彥係以上訴人合夥會計師之身分代表上訴人與被上訴人 簽約,依民法第六百七十九條規定,其效力自及於上訴人。至被上訴人是否認 識上訴人事務所所長、委任書是否由訴外人許伯彥所自擬、均與委任契約當事 人之認定無涉。 ⑸再參酌上訴人完成被上訴人事務所八十八、八十九年度會計簽證事務後,均由 上訴人以「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名義發收款通知及開立收據予被上訴人, 並加註:「收到通知後,請惠於十日以劃線、禁止背書轉讓支票逕寄本所,支 票抬頭【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而被上訴人寄交上訴人之付款支票受款 人亦均記載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且均由上訴人收款後再分配予訴外 人許伯彥。另被上訴人依法代扣繳執行業務所得稅亦以上訴人名義開立扣繳憑 單,益徵系爭委任契約係存在於兩造之間,而非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之間 。 ㈢被上訴人交付支票予訴外人許伯彥,對上訴人不生清償效力: 上訴人完成被上訴人委任之本件事務後,循往例以「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名 義發收款通知及開立收據予被上訴人,並加註:「收到通知後,請惠於十日以劃 線、禁止背書轉讓支票逕寄本所,支票抬頭【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更於 九十年六月十三日委任律師以存證信函通知被上訴人,訴外人許伯彥已於同年月 五日離開上訴人事務所,另行成立「大中國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前已委任上 訴人所生之報酬應向上訴人給付,倘被上訴人向訴外人許伯彥給付,依民法第三 百十條之規定,均不生清償之效力。詎被上訴人明知訴外人許伯彥無權受領清償 ,竟將服務費五萬五千元及代扣百分之十所得稅五千元後之餘額五萬元,故意改 簽發抬頭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許伯彥會計師」之支票,逕交予訴外人許伯 彥於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兌領,存入世華聯合商業銀行士林分行帳戶內,而訴 外人許伯彥嗣後並未按規定將該款項存入上訴人帳戶內,是被上訴人雖已交付支 票予訴外人許伯彥,對上訴人並不生清償之效力。 三、證據: 援用原審之立證方法。 乙、被上訴人方面: 一、聲明:駁回上訴。 二、陳述:除與原審判決書所載者相同茲予引用外,補稱: ㈠訴外人許伯彥從未以上訴人之合夥人自居,非上訴人之實質合夥人: 訴外人丙○、林寬照、張榕枝、邱雲灶、李聰明、施文婉等六人為上訴人真正負 盈虧責任之合夥人,訴外人王樞、田時雨、郭承楓、羅裕傑、陳培賞、詹淑薰、 林崇仁、邱明洲、林月霞、許伯彥等十人與上訴人之法律關係聯合執業會計師, 而非合夥會計師。訴外人許伯彥所簽立之「合夥同意書」、「正大聯合會計師事 務所合夥契約書」純係供上訴人向主管機關辦理登錄所用,不能憑以認定訴外人 許伯彥會計師與上訴人之法律關係。而訴外人許伯彥與上訴人簽署之約定書第一 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十條第三項明定,訴外人許伯彥與上訴人事務 所自八十七年七月一日起正式合併,訴外人許伯彥加入上訴人事務所聯合執業, 訴外人許伯彥可單獨引介客戶、執行會計師簽證業務及收取給付之服務公費,及 為建立雙方未來長期性的合夥關係,自合併之日起前三個年度,訴外人許伯彥同 意按淨業務收入金額支領一定比率之酬勞。合併後第四年度(九十年七月一日) 起始正式合夥,訴外人許伯彥於正式合夥前就上訴人所負債務並不負連帶責任。 則訴外人許伯彥既無權請求分配上訴人之合夥盈餘,雙方復約明九十年七月一日 後始成立合夥關係,足見訴外人許伯彥並非上訴人之合夥會計師。又訴外人許伯 彥向來均係以上訴人聯合執業會計師身分參與上訴人合夥暨聯合執業會計師會議 ,縱使其被推選為會議主席或曾代理所長職務,亦不當然代表訴外人許伯彥係上 訴人之合夥會計師。又訴外人許伯彥於另案係依約定書請求結算酬勞,而非請求 結算合夥盈餘分配,訴外人許伯彥從未以上訴人之合夥人自居,並非上訴人之實 質合夥人。 ㈡系爭委任契約係存在於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間,而非兩造之間: 被上訴人於訴外人許伯彥加入上訴人事務所前,即一直委任訴外人許伯彥為簽證 會計師,被上訴人與上訴人事務所其他會計師均不相識。系爭委任書係由訴外人 許伯彥所準備,訴外人許伯彥無論加入何一事務所,均使用同一格式之契約書, 僅更改事務所名稱而已,故系爭委任契約關係應按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之真 意決定,而系爭委任書上所載公費及委任事項均係由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共 同決定用印,委任書事後亦由訴外人許伯彥保管,可見委任關係應係存在於被上 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之間。再觀諸系爭委任書之首明載「茲委任正大聯合會計師 事務所依左列條款授權指定會計師辦理:」等語,可見被上訴人係委任「上訴人 授權指定之會計師」而非委任「上訴人」辦理簽證事務,且委任書之末受任人欄 內僅記載「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許伯彥會計師」,並由訴外人許伯彥個人用印 ,並非記載「受任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代表人:丙○。代理人:許伯彥 」,亦無上訴人或丙○之印文,益徵被上訴人係委任訴外人許伯彥個人。至委任 書所載事務所名稱及地址,僅係表示訴外人許伯彥當時在上訴人事務所聯合執業 ,並不表示委任關係存在於兩造之間。又被上訴人悉依訴外人許伯彥之指示給付 委任報酬,自不能憑報酬給付方式認定委任關係之當事人。另被上訴人開立之扣 繳憑單所載所得來源及有關簽證規定,均屬行政管理之事項,與委任契約之當事 人無關。 ㈢被上訴人所負委任報酬給付義務已因清償而消滅: 被上訴人向來均依訴外人許伯彥之指示給付委任報酬,被上訴人雖曾接獲上訴人 寄發之存證信函,惟被上訴人不明瞭雙方之糾紛,故仍循往例將八十九年度之公 費支票交付訴外人許伯彥提示兌現,存入世華聯合商業銀行士林分行「林寬照正 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退夥結算代管專戶」帳戶內,而該支票背面委任背書取款之 「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章,係上訴人多年沿用之公務章。且訴外人許伯彥已 依約定書之約定,與上訴人結算本件服務公費。被上訴人所負委任報酬給付義務 ,已因清償而消滅。 三、證據: 除援用原審之立證方法外,並提出汽(機)車過戶申請書影本等為証。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起訴主張:上訴人已完成被上訴人委任辦理之八十九年度財務、稅務 、代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及未分配盈餘等簽證業務 ,被上訴人迄未給付報酬五萬元,迭經催告均未履行,爰依委任契約,求為判決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五萬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上訴人原起訴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之金額為六萬二千 七百七十五元,於上訴時減縮如上)。 二、被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係委任訴外人許伯彥辦理簽證業務,且訴外人許伯彥並 非上訴人之合夥會計師,委任關係應係存在於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間。況且 被上訴人已將應付款項,簽發支票交付訴外人許伯彥提示兌現,被上訴人所負給 付委任報酬之義務,已因清償而消滅等語置辯。 三、本件經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一條之一準用第二百七十條之一第一項第三款規 定,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及不爭執點後,兩造同意就本院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準備程序時,兩造協議簡化之爭點即本件委任契約係存在於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 或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許伯彥之間(見本院卷第二一五頁)?茲查: ㈠合夥乃二人以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事業之契約,所謂經營共同事業,必事業為 共同,各合夥人就事業之成敗有共同利害關係為要件(最高法院六十九年度台上 字第二五九六號判決參照)。訴外人許伯彥與上訴人於八十七年八月十二日簽訂 約定書,約定「一、甲(即訴外人許伯彥)乙(即上訴人)雙方,基於執業理念 相近,均願全心投入所務,共享業務成長,擬自八十七年七月一日起正式合併, 合併後名稱仍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二、名詞定義:㈠乙方客戶指所有 由乙方引介或客戶自行指定由乙方服務之客戶。㈡乙方業務收入指由乙方客戶收 取之全部服務收入,以下簡稱業務收入或減除其他減項後稱淨業務收入。三、為 建立雙方未來長期性的合夥關係,合併之日起前三個年度,除後列交際費等約定 事項外,乙方同意按淨業務收入金額支領一定比率(即簽證業務30%、會計業 務15%、登記業務45%、行政救濟70%及其他業務30%)之酬勞,惟行 政救濟超過30%部分應檢據核銷;合併後第四年度(九十年七月一日)起,則 正式合夥,屆時依業務收入情況訂定合夥持份比例。四、乙方於正式合夥前僅支 領上款酬勞,對甲方任何負債不負連帶責任。…職稱分配:甲方丙○會計師擔任 所長,乙方許伯彥會計師擔任合夥會計師。五、甲方同意乙方每月預支十五萬元 ,每年預支十三個月,及農曆年節預支三十萬元,其餘酬勞得分配扣繳憑單。甲 乙雙方同意按曆年採權責發生制處理帳務,於次年七月底前分配酬勞乙次。六、 乙方預估其加入執業之第一年度即八十八年度總收入為1300萬元,其需支付 業務佣金約五十萬元,甲乙同意由收入中減除;另每年於淨業務收入百分之三範 圍內乙方得檢據報銷交際費,惟未來正式合夥後,交際費與其他合夥人列支方式 相同。七、倘乙方客戶發生呆帳時,雙方同意以淨業務收入為計算酬勞標準。八 、乙方及其現有員工先前服務年資均予承認並延續,嗣後乙方同意依甲方管理規 章辦理,以示一體。…十、業務悉由甲乙雙方本「資源共享、技術交流」為原則 ,作最有效率及效果之安排處理,其處理原則:㈠業務悉由甲方安排負責執行, 惟乙方可依客戶特性及要求,請求甲方調整執行時間及方式,俾有利整體之持續 發展。㈢所有乙方引介至事務所的客戶,除公開發行公司雙簽部分,需由甲方指 派會計師協同簽證外,均由乙方擔任,互簽部分雙方同意不另計費。㈣不適任助 理人員乙方可建議甲方調整…十一、甲乙雙方基於理念及初期合併執業方式,共 立本約定書,惟若無法共續發展時,一方需於每年五月底前以書面告知他方,並 依下原則處理:…㈣乙方併入之人員得由乙方依原價減除合理折舊購回。㈤乙方 併入之人員,依其個人意願處理。…」等語(見本院卷第十六、十七頁)。參以 訴外人許伯彥於八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請領報酬之簽呈明載:「一、經結算八十 七年七月至八十八年六月執行業務收入計00000000元,依八十七年八月 十二日簽立之合約書計算酬勞為0000000元(含需付出之佣金五0000 0元及交際費三九九二六八元),扣除事務所已給付之薪資及費用等00000 00元,尚餘0000000元(詳計算表及附件)。二、上項待請領之酬勞除 佣金五00000元及交際費三三三0八一元外因係費用請給付現金,餘000 0000元,其中八三三九一三元擬請給付扣繳憑單,另0000000元擬請 給付現金。」等語(見本院卷第六十八頁),足見訴外人許伯彥係按併入客戶執 業收入抽約定比例為酬勞,不負上訴人經營盈虧責任。訴外人許伯彥與上訴人於 八十七年十一月一日簽訂之「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契約書」第三條雖記載 上訴人全部收支年終如有盈餘或虧損,訴外人許伯彥依百分之四比例分配或彌補 之云云(見本院卷第十九頁),應僅係供雙方向台北市政府財政局辦理登錄所用 ,不能憑此認定雙方之法律關係。本件訴外人許伯彥與上訴人事務所合併後即向 台北市政府財政局辦理登錄訴外人許伯彥加入上訴人事務所聯合執業(見本院卷 第二十六頁),聯合事務所名稱仍使用上訴人事務所名稱,訴外人許伯彥之職稱 為「合夥會計師」,人事方面改依上訴人規章辦理,業務方面則由上訴人安排負 責執行,訴外人許伯彥所引介之客戶成為上訴人之客戶,堪認雙方有經營共同事 業之意思。惟訴外人許伯彥係按併入客戶執業收入抽約定比例為酬勞,不負上訴 人經營盈虧責任,且明定有正式合夥之期限,與民法第六百六十七條規定未盡相 符,雙方之法律關係應認係類似合夥之無名契約,可類推適用合夥有關外部關係 之規定。次按合夥之事務,除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決議外,由合夥人全體共同執 行之。合夥之通常事務,得由有執行權之各合夥人單獨執行之。合夥人依約定或 決議執行合夥業務者,對於合夥事務之範圍內,對於第三人為合夥事務之代表。 民法第六百七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六百七十九條分別定有明文。而訴外人 許伯彥登錄加入上訴人事務所聯合執業後,隸屬於上訴人簽證部門第五組,職稱 為「合夥會計師」,自得單獨執行財務報表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簽證結算之查核簽 證等通常事務。又上訴人之員工工作規則第十章第一條第一款明定:「本所員工 承辦之各項專業事務,其公費除因特殊情形報請所長核定外,應由部門負責人或 其授權人員按照本所【承辦業務公費標準】核定」等語(見本院卷第一百二十六 頁背面),訴外人許伯彥自得依上開標準核定報酬金額。準此,訴外人許伯彥與 客戶簽訂年度財務報表等查核簽證之委任契約,應屬訴外人許伯彥執行前開約定 書所指「合夥會計師」業務之範圍內。揆諸上開說明,訴外人許伯彥應得代表上 訴人與客戶簽訂查核簽證之委任契約,且其效力當然及於上訴人。 ㈡按解釋契約,固須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不能拘泥於契約之文字,但契約文 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求者,即不得反捨契約文字而更為曲解(最 高法院十七年上字第一一一八號判例參照)。上訴人提出以被上訴人為委任人之 委任書,該委任書之首行載明「茲委任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左列條款授權指 定會計師辦理:一、委任事項…」等語(見本院卷第十五頁),其契約文字已明 白表示被上訴人係委任上訴人後,再由上訴人授權指定所屬會計師進行辦理上訴 人所委任的事項。倘被上訴人抗辨其係因訴外人許伯彥加入上訴人事務所前,即 一直委任訴外人許伯彥為簽證會計師之故,而直接委任訴外人許伯彥辦理委任事 項為可採,則本件委任書之首似應記載為「茲委任許伯彥會計師辦理…」,或「 茲委任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左列條款授權指定許伯彥會計師辦理…」。然系 爭委任書竟記載為任令上訴人得指定訴外人許伯彥以外之會計師辦理之「茲委任 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左列條款授權指定會計師辦理…」,益見被上訴人之抗 辯與前述委任書之記載不符。又會計師應向省(市)主管機關申請登錄,方得開 業。會計師得單獨開業,設立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業務,或由兩個以上開業會計 師組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執行業務,並以其登錄開業之省(市)為其執行 業務之區域。查核報告應載明會計師事務所名稱、所在地及電話號碼。會計師法 第九條第一項、第十條第一項、九十一年十一月八日修正前之會計師簽證財務報 表規則第二十四條分別規定甚明。訴外人許伯彥既已登錄加入上訴人事務所聯合 執業,自僅能以上訴人之名義辦理簽證業務,不能以個人名義為之。又依前揭約 定書所載,訴外人許伯彥負有引介客戶至上訴人事務所之義務,不能直接向客戶 收取公費報酬,僅能按業務收入金額向上訴人支領一定比率之報酬。訴外人許伯 彥自無可能以個人名義受任為客戶辦理簽證,直接向客戶收取公費報酬。是客戶 簽約須以上訴人為受任人,由上訴人指定訴外人許伯彥為客戶辦理簽證。故委任 書之首始記載「茲委任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依左列條款授權指定會計師辦理: 」,自不應將其曲解為被上訴人係委任受上訴人指定之會計師辦理委任事項。 ㈢系爭委任書之末記載:「受任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許伯彥會計師、事務 所地址:台北市○○○路○段五六0號二樓、電話:(02)2758|268 8」等語,該地址、電話即為上訴人之地址、電話,此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且 其受任人欄內非僅記載「許伯彥會計師」,而係記載「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許伯彥會計師」。又訴外人許伯彥得代表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委任契約,且其 效力當然及於上訴人,有如前述。是上訴人事務所之代表人丙○自無在契約上出 名之必要。則由前開記載可推知訴外人許伯彥係居於合夥會計師之地位,代表上 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委任契約。否則受任人欄內儘可記載:「許伯彥會計師」, 何需添加上訴人事務所名稱?被上訴人徒以系爭委任書受任人欄內未標明:「受 任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代表人:丙○。代理人:許伯彥」,亦無上訴人 或丙○之印文,即謂被上訴人係直接委任訴外人許伯彥,自不足取。 ㈣按納稅義務人有執行業務者之報酬者,應由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依規定扣繳率 或扣繳辦法扣繳稅款,並依第九十二條規定繳納之。執行業務報酬之所得,其納 稅義務人為取得所得者。所得稅法第八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第八十九條第一項 第二款分別定有明文。又凡商業之資產、負債或業主權益發生增減變化之事項, 稱為會計事項。會計事項之發生,均應取得或給與足以證明之會計憑證。商業會 計法第十一條、第十四條亦規定甚明。上訴人主張其完成被上訴人之八十七、八 十八年度會計簽證事務後,均以「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名義發收款通知及開 立收據予被上訴人,並加註:「收到通知後,請惠於十日內以劃線、禁止背書轉 讓支票逕寄本所,支票抬頭【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而被上訴人寄交上訴 人之付款支票受款人亦均記載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且被上訴人依法代 扣繳執行業務所得稅時,亦以上訴人名義開立扣繳憑單乙節,業據提出收款通知 暨收據為證,復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堪信為真正。被上訴人苟係直接委任訴外 人許伯彥辦理簽證事務,依上開法令,被上訴人自應由訴外人許伯彥給與收據, 並應代訴外人許伯彥扣繳稅款。惟被上訴人於上年度已將公費報酬支票寄交上訴 人,且由上訴人給與收據,並代上訴人扣繳稅款,足見上訴人始為委任報酬之受 領人,其係委任契約之受任人無訛。又被上訴人於八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簽訂系 爭委任書時,並非初次簽約,其明知往年均將公費報酬支票寄交上訴人,且由上 訴人給與收據,並代上訴人扣繳稅款,將來仍應由上訴人給與收據,並應代上訴 人扣繳稅款,應無可能誤認訴外人許伯彥為受任人。再徵諸被上訴人口頭雖否認 上訴人為其受任人,惟其八十九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仍記載所得人為 上訴人,未敢記載所得人為訴外人許伯彥,益見被上訴人明知上訴人始為受任人 。 ㈤被上訴人雖辯稱:伊於訴外人許伯彥加入上訴人事務所前,即一直委任訴外人許 伯彥為簽證會計師,伊與上訴人事務所其他會計師均不相識。系爭委任書係訴外 人許伯彥所準備,訴外人許伯彥無論加入何一事務所,均使用同一格式之契約書 ,而僅更改事務所名稱,系爭委任書上所載公費及委任事項均係由伊與訴外人許 伯彥共同決定云云。而訴外人許伯彥亦附和其詞證稱:「…當時被告(即被上訴 人)是委任我個人作簽證,我八十七年加入原告前,被告就委任我簽證,以前我 在他家聯合事務所,也是如此,被告是認識我,信任我,所以每年與我簽約。… 委任書是我個人製作的格式,無論是在那家事務所,我都用同一份委任書,只是 將事務所名稱更改而已,丙○根本沒有見過這份委任書,而且委任報酬也是我個 人與被告商談,事務所並不知情,該份委任書也是我個人保管,我會指示客戶將 錢交給我本人或是交給原告,至於收據我是用原告制式的收據給客戶。」等語( 見原審卷第四百八十二頁)。然查,訴外人許伯彥既係代表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 訂委任契約,則委任契約之內容自係由訴外人許伯彥與被上訴人共同決定,不能 執此認定委任契約係存在於訴外人許伯彥與被上訴人間。又訴外人許伯彥已受領 提兌系爭支票,倘本院判決上訴人勝訴,被上訴人勢將轉對訴外人許伯彥求償票 款,訴外人許伯彥與本案判決結果有直接利害關係,其證詞自不能遽信。且訴外 人許伯彥所述與系爭委任書作成文字明顯不符,復與其無法以個人名義受任為被 上訴人辦理簽證,亦不能直接向被上訴人收取報酬等情不合,而被上訴人並非初 次簽約,其於締約時明知往年均係寄交公費報酬支票予上訴人,且由上訴人給與 收據,並代上訴人扣繳稅款,將來仍應由上訴人給與收據,並應代上訴人扣繳稅 款,應無可能誤認訴外人許伯彥為受任人等情,有如前述。是被上訴人與訴外人 締約當時之真意應係以上訴人為受任人,而由上訴人複委任訴外人許伯彥為被上 訴人辦理簽證。此參以系爭委任書第七條規定:「複委任權:受任人基於承辦委 任事項之必要,得委託第三人承辦或協辦,被複委任人亦同受前條之約束,委任 人亦不另支付公費」自明。綜上所述,上訴人主張兩造成立委任契約,應屬可採 。 四、按依債務本旨,向債權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人為清償,經其受領,債之關係消滅, 民法第三百零九條第一項定有明文。查被上訴人八十九年度財務報表及營利事業 所得稅簽證結算之查核簽證業已辦理完成,其公費報酬金額為五萬五千元之事實 ,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上訴人本於委任契約自得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上開報酬。 又上訴人於九十年六月四日以「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名義發收款通知及開立 收據予被上訴人,並加註:「收到通知後,請惠於十日內以劃線、禁止背書轉讓 支票逕寄本所,支票抬頭【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復於同年月十三日委任 律師以存證信函通知被上訴人,訴外人許伯彥已於同年月五日離開上訴人事務所 並另行成立「大中國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有因委任所生之報酬應向上訴人給 付,倘被上訴人向訴外人許伯彥給付,依民法第三百十條之規定,均不生清償之 效力等情,業據提出收款通知暨收據、存證信函影本各乙紙為證,復為被上訴人 所不爭執,堪信為真正。又被上訴人自承於收受右揭存證信函後,仍依訴外人許 伯彥指示將請款金額五萬五千元代扣百分之十所得稅五千元後之餘額五萬元,改 簽發抬頭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許伯彥會計師」之支票逕交予訴外人許伯彥 ,並由訴外人許伯彥提示兌現,存入世華聯合商業銀行士林分行「林寬照正大聯 合會計師事務所退夥結算代管專戶」帳戶內。而上訴人雖係由訴外人許伯彥代表 簽約,且訴外人許伯彥為次受任人有單獨執行簽證事務之權限,惟上訴人向來均 指示被上訴人寄交抬頭為「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之支票,從未委託訴外人許 伯彥直接向被上訴人收款。且上訴人已以存證信函通知被上訴人,訴外人許伯彥 已離職,不得向其給付委任報酬。被上訴人竟故違指示改簽發抬頭為「正大聯合 會計師事務所許伯彥會計師」之支票交予訴外人許伯彥。被上訴人未依債之本旨 向有受領權人為清償,自不生清償之效力。又無論訴外人許伯彥於提兌支票時所 蓋委任背書取款章是否係上訴人多年沿用之公務章?均無礙於被上訴人未依債之 本旨清償之事實,皆不生對上訴人清償之效力。 五、從而,上訴人本於委任契約,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委任報酬五萬元及自支付命令送 達翌日即九十年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部分,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尚有 未洽,上訴意旨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應由本院予以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 所示。 六、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判決之結果不 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予敘明。 七、本件訴訟費用額: 第一審裁判費六百三十元、第一審郵費五百九十元(原審誤載為三百四十一元) 、第二審裁判費九百零九元、第二審郵費二百四十五元,合計二千三百七十四元 。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四百三十六條之三十二第二項、第四 百五十條、第四百六十三條、第七十八條、第四百三十六條之十九第一項,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二 年 十二 月 三十一 日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黃小瑩 法 官 洪舜帆 法 官 陳雅玲 右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三 年 一 月 五 日 法院書記官 黃惠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