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6年度簡字第584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詐欺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96 年 06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96年度簡字第584號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九十六年度偵緝字第一一一九號),被告於本院訊問時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主 文 甲○○幫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之物交付,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銀元叁佰元即新臺幣玖佰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甲○○前無不法之犯罪前科紀錄,素行尚佳,其明知個人在金融機構帳戶之存摺、提款卡係供自己使用之重要理財工具,關係個人財產、信用之表徵,且可預見存摺、提款卡及其密碼資料如交予他人使用,而未加以闡明正常用途,極易被利用為與財產有關之犯罪工具,竟仍不顧他人可能遭受財產上損害之危險,而基於縱若其金融機構之帳戶資料被利用作為詐欺取財之用,亦不違背其本意之幫助犯意,先分別於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五日及同年月十六日,至臺中縣太平市太平郵局(局號0000000號)為其夫邱永昌先前在該郵局 以其子邱冠華名義所開立之帳號0000000號活期儲蓄 存款帳戶辦理核發晶片金融卡及電話語音系統查詢服務。甲○○於前揭手續均辦妥後,旋於九十五年一月中旬某日,在臺中市○○區○○路「特易購」商店前,以新臺幣(下同)三千元之代價,將上開郵局帳戶之存摺、晶片金融卡及密碼資料均出售交付予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成年女子,而容許該人所屬詐欺集團成員藉該帳戶資料以遂行詐欺取財犯罪。該名成年女子於取得甲○○所提供之前揭郵局帳戶資料後,即與共組詐欺集團之其他成員,共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概括犯意聯絡,先在報紙刊登融資與代償欠款之廣告,適有吳秋燕及郭威呈見及該廣告後,乃分別撥打電話予前揭詐欺集團之成員聯繫,該詐欺集團之成員即皆向吳秋燕及郭威呈佯稱欲辦理融資或代償欠款手續需先買保險云云,使吳秋燕與郭威呈俱不疑有詐而陷於錯誤,分別於九十五年一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時許及十四時四十五分許,各依對方指示將所有之二萬六千八百八十元與三萬二千四百元均存入以甲○○之子邱冠華名義所開設之上開郵局帳戶內。未幾,即由前述詐欺集團成員持甲○○所提供之晶片金融卡與密碼資料,提領吳秋燕及郭威呈遭詐騙所匯入之款項。嗣因吳秋燕與郭威呈皆發覺有異,乃知受騙而報警處理,始由員警查悉上情。案經臺中縣警察局霧峰分局報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二、訊據被告甲○○坦認確有於上揭時地,將前開以其子邱冠華名義所開立臺中縣太平市太平郵局帳戶之存摺、晶片金融卡及密碼資料,均提供予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使用之事實,且該名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所為之前述詐欺犯行,亦據被害人吳秋燕及郭威呈先後於警詢中均指述綦詳(見警卷第七頁至第一一頁),並有郵政國內匯款執據、以被告之子邱冠華名義所設立上開郵局帳戶之郵政存簿儲金立帳申請書、客戶歷史交易清單等文件(均影本)在卷可參(見警卷第二0頁、第二五頁、第二七頁至第二八頁)。又按刑法上之故意,分直接故意(確定故意)與間接故意(不確定故意),「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直接故意,「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為間接故意;一般人至銀行開設帳戶並非難事,如非洗錢、犯罪等不法目的,依常情並無捨棄自己帳戶而迂迴收受他人帳戶使用之理,是被告對於該名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可能將其所出售之帳戶資料用來作為詐欺等非法用途上,應有所預見,且不違背其本意,其竟仍提供帳戶資料予該名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使用,足見該名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將被告所提供之帳戶資料用來作為詐欺取財之用,為被告所容認及允許。另查金融機構帳戶可供款項之存匯、提領,係一般人均可輕易申請開設,並無任何資格條件之限制,且金融存款帳戶,事關存戶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其與存戶印鑑章、提款卡結合,專屬性、私密性更形提高;除非本人或與本人具密切關係之人,難認有何理由可自由流通使用該存摺、印章;一般人亦均有應妥為保管存摺及提款卡,以防止存摺及提款卡被他人冒用之認識,縱有特殊情況偶有將存摺、提款卡交付他人之需,亦必深入瞭解其用途後始行提供使用,實乃吾人日常生活經驗與事理;且存摺、印章及提款卡等有關個人財產、身分之物品,如淪落不明人士手中,極易被利用為與財產犯罪有關之犯罪工具;而與他人於身分上不具密切關係之人,竟要求他人提供帳戶資料以為使用,此等行為,客觀上已屬可疑,且顯係供為某非正當資金進出使用,而隱瞞其流程及行為人身分曝光之不法意圖亦可預見;若此之社會現實,恆係一般人本於日常生活經驗即可體察,本件被告對此自亦難諉為不知,是被告提供以其子邱冠華名義所開設之前揭郵局帳戶資料時,應有幫助他人犯詐欺取財罪之不確定故意,堪可認定。綜此,本件事證至臻明確,被告幫助詐欺犯行洵堪認定。 三、核被告甲○○所為: (一)查前開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概括犯意聯絡,先後以前述方式對被害人吳秋燕及郭威呈行騙,並致使被害人吳秋燕、郭威呈均陷於錯誤,因而交付本人之財物,則該名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所為,應係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詐欺取財罪(本件被告甲○○行為後,刑法及刑法施行法業於九十四年二月二日經總統以華總一義字第0九四000一四九0一號令修正公布,並於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現行刑法第二條第一項定有明文。此條規定乃與刑法第一條罪刑法定主義契合,而貫徹法律禁止溯及既往原則,係規範行為後法律變更所生新舊法律比較適用之準據法,是刑法第二條本身雖經修正,但刑法第二條既屬適用法律之準據法,本身尚無比較新舊法之問題,應一律適用裁判時之現行刑法第二條規定以決定適用之刑罰法律,先予辨明。又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詐欺取財罪,法定刑得科或併科銀元一千元以下罰金,據修正後刑法施行法增訂第一條之一:「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後,刑法分則編所定罰金之貨幣單位為新臺幣。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時,刑法分則編未修正之條文定有罰金者,自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後,就其所定數額提高為三十倍。但七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九十四年一月七日新增或修正之條文,就其所定數額提高為三倍」及刑法第三十三條第五款修正為:「主刑之種類如下:五、罰金:新臺幣一千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等規定,是依修正後之法律,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詐欺取財罪所得科或併科處之罰金刑最高為新臺幣三萬元(一千元三十)、最低為新臺幣一千元;然依被告行為時之刑罰法律,即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第一條前段規定之提高倍數十倍及刑法第三十三條第五款規定之罰金最低額一元計算,該罪之罰金刑最高為銀元一萬元,最低額為銀元一元,若依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臺幣條例第二條之規定換算為新臺幣,最高額雖與新法同為新臺幣三萬元,然最低額僅為新臺幣三元。因此,比較上述修正前、後之刑罰法律,自應以被告行為時關於科或併科處罰金刑之法律較有利於被告)。 (二)被告甲○○出售提供以其子邱冠華名義所開設前揭郵局帳戶之存摺、晶片提款卡及密碼資料予不詳姓名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以為詐欺取財所用,係基於幫助他人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且所為屬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核其所為則係犯刑法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 (三)被告甲○○以一行為交付郵局帳戶資料予該名成年女子,幫助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分別對被害人吳秋燕、郭威呈為詐欺取財,其以一行為觸犯二個基本構成要件相同之幫助詐欺罪名,構成同種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五十五條之規定,應依情節較重者即對被害人郭威呈所為之該次幫助詐欺犯行論以一罪(修正後刑法第五十五條關於想像競合犯之規定,固增加但書:「但不得科以較輕罪名所定最輕本刑以下之刑」之規定,惟此係屬科刑之限制,為法理之明文化,非屬法律之變更,不生比較適用之問題)。 (四)被告甲○○幫助該不詳姓名之成年女子所屬詐欺集團成員犯詐欺取財罪,為幫助犯,應依刑法第三十條第二項之規定減輕其刑〔按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之規定,係規範行為後「法律變更」所生新舊法比較適用之準據法,故被告行為後刑法條文之修正,對於被告並無有利或不利之情形者(例如新舊法處罰輕重相同,犯罪構成要件亦無寬嚴之別等),即無適用修正後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之規定比較新舊法適用之問題。查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之刑法第三十條幫助犯規定,與原刑法第三十條之相較,僅作文字上之修正,非刑法第二條所指之「法律變更」,無比較適用之問題,應依一般法律適用原則,逕行援用裁判時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刑議字第六號、九十五年度台上字第六0一六號判決參照〕。 四、爰審酌被告甲○○之素行,其明知所提供之帳戶資料將有可能遭人供做詐欺取財之工具,竟為貪圖不法之利益,執意將以其子邱冠華名義所申辦之郵局帳戶資料出售予不法份子使用,非惟幫助詐騙者遂行詐財目的,同時使詐欺者得以隱匿其真實身分,減少遭查獲之風險,愈使其肆無忌憚,助長犯罪之猖獗,破壞社會秩序,惟衡酌本件被害人吳秋燕、郭威呈先後因遭詐騙而匯入被告之子邱冠華帳戶內之款項合計僅五萬九千餘元,金額尚非至鉅,且被告犯後坦認犯行,尚見其悔悟之意之犯罪後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依修正前刑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前段及修正前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第二條之規定,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按涉及法院裁量權行使者,需於裁量權行使時,方有比較適用之問題,如易科罰金、易服勞役、緩刑、保安處分之宣告。故就一般綜合罪刑之結果而為比較,以決定罪刑之適用時,不需就易科罰金等列為比較,必迨已決定為緩刑、保安處分之宣告,或所處之刑得易科罰金或易服勞役時,始就各該緩刑、易科罰金等部分決定其適用標準。本件被告犯罪時之刑法第四十一條係規定「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因身體、教育、職業、家庭之關係或其他正當由,執行顯有困難者,得以一元以上三元以下(按:業經修正前罰金鍰提高標準條例第二條提高一百倍)折算一日,易科罰金。但確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在此限。」;嗣於九十四年二月二日經修正公布,並於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新刑法第四十一條修正為「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一千元、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易科罰金。但確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在此限。」,上開法律既有變更,經比較行為時法及裁判時法後,以行為時之修正前刑法關於易科罰金之規定對被告較為有利,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但書之規定,自應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前段規定,就對被告所處拘役刑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末查,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其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被告因其子邱冠華為極重度多重障礙患者(此有被告所提出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手冊影本可憑,見偵緝字卷第三三頁),生活困頓,一時需款孔急,未及深慮,致為本件犯行,犯後已供認犯罪無隱,頗有悔意,被告經此偵審程序與科刑之教訓,當能知所警惕而信無再犯之虞,本院因認對其所宣告之刑,應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併諭知緩刑二年,以勵自新(緩刑規定應無新舊法比較問題,刑法第二條第一項所能處理之問題,僅限於行為可罰性的法律規範變更適用關係,緩刑規定此種刑之宣告規範發生變更時,其適用關係必須是以裁判時之法律為準,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度第八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五、至被告甲○○所提供之前揭以其子邱冠華名義所申設郵局帳戶之存摺與晶片提款卡等物,雖原係被告所保管並供其違犯本件犯罪所用之物,但既非屬其所有,核與沒收要件即有未合,爰不併予諭知沒收。再被告本件犯罪之型態為幫助他人犯詐欺取財罪,因詐欺取財之正犯是否屬於共同正犯或修正前刑法之連續犯,與被告應成立之罪名、刑責均無涉,為免累贅,爰不於主文欄諭知被告幫助「共同」、「連續」詐欺取財,均附此說明之。 六、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四十九條第二項、第四百五十四條第一項,刑法第二條第一項前段、第三十條第一項前段、第二項、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第五十五條、第七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修正前刑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前段,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第一條前段,修正前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第二條,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臺幣條例第二條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96 年 6 月 14 日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思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嘉麒 中 華 民 國 96 年 6 月 14 日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