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金字第87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損害賠償等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13 年 05 月 30 日
- 當事人林錫忠、鄭愛、Latitude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金字第87號 原 告 即被選定人 林錫忠 鄭 愛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徐鼎賢律師 被 告 英屬維京群島 Sky Latitude EBusiness Inc. 特別代理人 林傳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4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分別給付附表三所列之原告與選定人如附表三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及均自民國113年3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千分之五三三,餘由原告負擔(原告與選定人應分別負擔之比例,則詳如附表三原告應負擔訴訟費用比例欄所示)。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壹、按多數有共同利益之人,不合於第40條第3項所定者,得由 其中選定一人或數人,為選定人及被選定人全體起訴或被訴。訴訟繫屬後,經選定前項之訴訟當事人者,其他當事人脫離訴訟,為民事訴訟法第41條第1、2項所明文。選定當事人之制,旨在求取共同訴訟程序之簡化,苟多數當事人所主張之主要攻擊或防禦方法相同,已足認有簡化訴訟程序之作用,而具有法律上之共同利益,即得由其中選定一人或數人為全體起訴或被訴,初不以對訴訟標的必須合一確定者為必要。而所謂有共同利益者,乃指於訴訟結果有影響之爭點,對於多數人均有利害關係者而言(最高法院76年度臺再字第6 號判決、87年度臺上字第2917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主張本件民事準備四狀附表所示之人員均係被告公司非法發行或募集有價證券之投資受害人(見本院卷二第197-199頁), 被告應給付上開投資人共計新臺幣(下同)15,741,403元,就本件訴訟之重要爭點確有共同利害關係,屬有共同利益之多數人,自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79條、公司法 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鈞院擇一為有利於原告等人之判決 。前述附表所示人員自得於起訴前選定其中之原告林錫忠、鄭愛等2人為全體進行訴訟,核無不合,先為敘明。 貳、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王宥緯於民國110年5月20日死亡,其為公司唯一董事,迄今被告無法重新選任新法定代理人,堪認現無法定代理人等情,業經本院於112年12月28日以112年度聲字第320號裁定選任林傳智律師擔任被告之特別代理人 ,有上開民事裁定附卷可稽,亦併此敘明。 參、按民事事件涉及外國者,為涉外民事事件,應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定其應適用本國或外國之法律。所稱涉外,係指構成民事事件之事實,包括當事人、法律行為地、事實發生地等連繫因素,與外國具有牽連關係者而言(最高法院105年 度台上字第1956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一國法院對涉外民事法律事件有無一般管轄權即審判權,係依該法院地法之規定為據。惟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並未就國際管轄權加以明定,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85號裁定、96年度台上字第582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為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所明定;所謂行為地,凡為一部實行行為或其 一部行為結果發生之地皆屬之(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369 號裁定意旨參照)。本件被告公司為未經本院許可之外國法人,原告主張被告公司不法侵害其財產權,獲得不當得利,請求被告賠償損害,其主張部分侵權行為之發生地在我國,本件為涉外民事事件,關於由侵權行為而生之債涉訟之國際管轄權,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1項、第15條第1項 、第22條規定,認侵權行為地之法院有管轄權。依上開說明,應認我國法院就本件有管轄權。又按關於由侵權行為而生之債,依侵權行為地法;但另有關係最切之法律者,依該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25條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為我國人民,侵權行為結果發生地及部分侵權行為發生地均在我國,原告主張部分侵權行為發生地在我國,均如前述,綜觀上情,本件關係最切之法律為我國法,依上規定,應以我國法為本事件之準據法,亦併此敘明。 乙、實體方面: 壹、原告主張: 一、王宥緯生前係被告公司負責人,其自105年6月起,明知被告公司未經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申請報備生效准予募集發行股票(權),而在臺灣各地以每股人民幣1至2.5元招募認購被告公司股權(份),並由被告公司股東含王宥緯等19人分別為各該認購會員之股權(份)代持人,而為各該認購投資人名義上之股東,各該認購投資人則分別為各該代持人之隱名股東,本件請求者計有如附表一選定人清冊共87人,其背後有隱名認購股東,如113年3月18日民事準備四狀附表二至二十,又附表一其中編號5江和頭、編號7曾義治、編號15謝侑螢(謝秀霞),雖然本人未投資認購股權,致刑事判決附表1未列其名,惟其3人分別代持附表六、附表八、附表十七等之認購股權,自為顯名股東,仍將其等列選定人請求被告給付。嗣王宥緯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經鈞院108年度金重訴字第560號判決有罪(因王宥 緯於審理中死 亡,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110年度金上訴字第513號改判公訴不受理),而被告公司違反證券交易法募集發行有價證券之不法利得715萬2840.54元美金(扣案部分為507,869.11元 美金,未扣案部分為664萬4971.43元美金),係為被告公司取得,且屬投資人之投資款,應返還予全體投資人。 二、王宥緯於上述違反證券交易法行為時擔任被告公司唯一董事,其執行被告公司業務,因故意違反證券交易法,違法招募認購被告公司股票(權),致原告及其他選定人交付投資款 而受有損害,其損害金額如附表一所載,爰依民法第184條 第1項前段、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或類推適用民法第28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規定,訴請被告公司賠償。又被告公司違反證券交易法禁止規定,向原告選定人收受上述扣案金額507,869.11元美金而受有利益,致本件認股投資人受損害,則縱於民法第197條第1項規定時效完成後,依同條第2項規定 ,原告及選定人仍得依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被 告公司返還其所受利益於本件認股投資人。爰請求鈞院擇一為有利於原告之判決。 三、並聲明:被告應分別給付附表一所列之原告與選定人如附表一折合新臺幣請求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及均自準備書四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3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貳、被告則以:就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金上訴字第513號刑事判決所示附表一之「認購人」、「認購股數」、「應付股權幣數額(人民幣)」,被告均不爭執。而被告對原告主張被告公司之19位顯名股東及其持股分別為王宥緯【準備書四狀(以下同)附表十六代持人】2,899股、王素香(附 表四代持人)2,705股、王淑敏(附表五代持人)4,629股、江和頭(附表六代持人)2,992股、林錫忠(附表二代持人 )6,602股、范文振(附表七代持人)539股、張珈溱即張沛珍(附表二十代持人)2,063股、梁菘豪即梁益銘(附表十 四代持人)2,599股、陳妍如(附表十八代持人)1,999股、彭許勻孆即彭許春英(附表十五代持人)2,707股、曾義治 (附表八代持人)2,006股、黃燕騰(附表九代持人)1,788股、蔡秀卿(附表十代持人)583股、鄭愛(附表三代持人 )4,269股、盧逸峰(附表十一代持人)2,763股、蕭鈺薰(附表十九代持人)991股、戴金蓮(附表十二代持人)3,215股、謝侑螢即謝秀霞(附表十七代持人)1,395股、魏玉庭 (附表十三代持人)2,256股,無意見。至於江和頭、曾義 治、謝侑螢即謝秀霞等3人,本身雖然未認購被告公司股分 ,但基於其等代持隱名股東之股分,為被告公司顯名股東,確實有權向被告公司求償,返還隱名股東出資額或不當得利,待取得賠償金後,交付給其名下之隱名股東。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參、本院之判斷: 一、按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除政府債券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外,非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不得為之;出售所持有第6條第1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或其價款繳納憑證、表明其權利之證書或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而公開招募者,準用第1項規定,證交法第22條第1項、第3項定 有明文。而證券交易具有高度複雜性、專業性、風險性及技術性,關係證券交易人之權益與整體經濟之發展,故證交法第1條明定其立法目的為「發展國民經濟,並保障投資」, 以維護證券交易秩序,俾保障證券交易之安全與公平,並避免不法情事之發生。另揆諸證交法第7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募集,謂發起人於公司成立前或發行公司於發行前,對非特定人公開招募有價證券之行為」,及證交法第22條規定之77年1月29日立法理由略稱:「一、證券市場已建立25年, 公開發行公司與市場交易量質隨著國家經濟成長而逐日增加,對於善意之有價證券取得人或出賣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等改進措施,對部分得簡化審核程序之募集與發行,可採行美、日等國申報生效制,以增進募集與發行之時效,爰將現行審核制,修正兼採審核與申報制。...三、第3項新增。目前實務上發生甚多將所持有之公司股票、公司債券或其價款繳納憑證、表彰其權利之證書或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對非特定人公開招募以出售該等證券之情形,因其既非現行第7條、第8條所稱之募集或發行,致無從依本法有關規定加以有效之管理,以該等行為係向非特定人公開招募,影響層面甚廣,為維護公益及保障投資人利益計,爰參考美、日立法例...,增訂本項」等旨,堪認證交 法第22條第1項規定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兼採審核與申報 制,俾使主管機關兼顧有效管理與簡化程序之平衡點,同時保護證券交易市場秩序之社會法益及保障投資人個人之權益,俾免投資人遭受損害,違者,構成刑事犯罪,此觀證交法第174條第2項第3款、第3項規定即明。是違反證交法第22條第1項,而應依同法第174條第2項第3款論處之犯罪,同時侵害社會及個人法益,因該行為而權利被侵害者,應屬因犯罪直接受損害之人,自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賠償損害(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9年11月25日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 第27號審查意見參照)。準此,證交法第22條第1項規定自 屬民法第184條第2項所稱保護他人之法律,合先敘明。 二、原告主張王宥緯生前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藉由訴外人天璽國際公司名義召開說明會,對會員公開招募並募集發行被告公司股票價款繳納憑證之有價證券,致如附表一所示之原告(含選任人)繳納如附表一認購金額欄所示之人民幣,參與認股,惟因被告公司之募集發行BVI-SKY公司股票價款 繳納憑證,違反證交法第22條第1項之禁止規定,應屬無效 ,而訴請被告給付原告如附表一所示請求金額欄所示之金額等語,經查: ㈠按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固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判決之效力,但民事法院調查刑事訴訟原有之證據,而斟酌其結果以判斷事實之真偽,並於判決內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即非法所不許(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929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件王宥緯生前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藉由訴外人天璽國際公司名義召開說明會,對會員公開招募並募集發行被告公司股票價款繳納憑證之有價證券,致不特定人認股,及繳納股款等情,有原告所提出之被告公司登記抄錄(見本院卷一第49-53頁)、股權代持協議書範本(見本院卷一第59-63頁)、被告公司認購股權收據範本(見本院卷一第65頁)、被告公司註冊證明書(見本院卷一第255頁)、被告公 司董事、股東名冊英文版、註冊代理人證明(見本院卷一第257-265頁)及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金上更一字第1號刑事卷決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533-605頁)在卷可憑,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是原告對被告公司認股之股數及繳納之金額,自應以前述刑事判決附表所載之數額為準。比對原告主張如附表一所示之原告及選定人,其中編號5江和 頭、編號7曾義治、編號15謝侑螢即謝秀霞未在刑事判決附 表之列,且其等均未認股,為兩造所不爭執,則江和頭、曾義治、謝侑螢三人非本件實際認股之人,並未繳款受實質損害,其等列名認股人參與選任原告請求被告賠償或返還不當得利,於法無據;是經對比前述刑事判決附表,則本件實際參與被告公司認股及其認股數與繳納金額,應如附表二所示。 ㈡王宥緯生前有違反證交法第22條第1項規定募集發行被告(BV I-SKY)公司股票價款繳納憑證之有價證券: ⒈本件王宥緯於000年0月間規劃投資人以每股人民幣1元至2.5元投資被告公司,投資者並可取得被告公司之認購收據以募集資金,嗣由原告林錫忠、鄭愛在說明會上說明認購BVI-SKY公司股權事宜,認購之會員將股權認購款項匯款至新光帳 戶或富邦帳戶,而發行被告公司之認購收據,共有如前述刑事判決附表所示1,417名代理商認購匯款,其中如附表二所 示認股人(即編號5江和頭、編號7曾義治、編號15謝侑螢即謝秀霞以外之認股人)有繳納如附表二所示之款項參與認股等情,已認定如前。 ⒉被告公司之認購收據屬有價證券: ⑴按證交法所規範之有價證券,係指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證交法第6條第1項)。而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及前項各種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視為有價證券(同法第6條第2項)。又本法所稱募集,謂發起人於公司成立前或發行公司於發行前,對非特定人公開招募有價證券之行為(同法第7條第1項)。另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非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不得為之(證交法第22條第1項); 出售所持有前述證交法第6條第1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或其價款繳納憑證、表明其權利之證書或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而公開招募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證交法第22條 第3項)。再外國之股票、公司債、政府債券、受益憑證及 其他具有投資性質之有價證券,凡在我國境內募集、發行、買賣或從事上開有價證券之投資服務,均應受我國證券管理法令之規範,此經財政部依證交法第6條第1項規定,於76年9月12日以(76)臺財證(二)字第900號函核定在案(見110年度金上訴字第513號刑事卷【下稱刑事二審513號卷】二 第31頁)。又證交法於89年7月19日修正前所規範的公司股 票原以公開募集、發行者為限;89年7月19日修正後,刪除 第6條第1項「公開募集、發行」等語,同法第6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有價證券,謂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財政部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因此本法所規定的「股票」,除非條文另有規定,並不以公開募集發行者為限。有關有價證券詐欺、發行或募集之民、刑事責任,原僅限於公開募集、發行的有價證券,修法之後,擴及「未公開發行」的股票及其他有價證券。因此即使以未公開發行的證券為買賣的工具,仍受證交法的規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110年7月7日證期(發)字第1100348046號函說明二、㈢同 此見解,見刑事二審513號卷二第70頁)。被告公司之認購 收據,雖非公開發行之股票,但依上開規定及說明,證交法所規範之「有價證券」,並未以上市、上櫃或公開發行公司發行之公司股票為限,非公開發行公司及外國公司發行之公司股票、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或其價款繳納憑證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均同受證交法所規範。如欲出售非公開發行公司之有價證券而公開招募者,亦應依證交法第22條規定,先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始得為之。 ⑵王宥緯等人刑事一審審理中陳稱:認購收據是伊等有收到人家的錢,給人家的憑證,這個錢就是表示對方要成為BVI-SKY公司的股東,錢就是他出資多少,本來伊等以BVI-SKY公司在新光銀行開戶,是要讓出資的人直接匯到帳戶內當作有出資股金的憑證,到時候每個人都是BVI-SKY公司的股東,但 因為新光銀行說這樣帳戶會有問題,所以王宥緯才請出資人找代持人,由代持人成為BVI-SKY公司名義上的股東,出資 人將款項匯到代持人帳戶,並通過代持協議表示他們也有出資成為BVI-SKY公司的股東,也因此需要開立認購收據給他 們,王宥緯並指示林錫忠、鄭愛依此方式操作等語(見原法院108年度金重訴字第560號卷【下稱刑事一審卷】一第280-281頁),可知原告所匯如附表二所示之款項,乃為成為被 告公司之股東,並取得股權(公司股票)所匯之價款。依此,附表二所示原告匯款後取得之被告公司認購收據,依據前開說明,已堪認係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況依卷附被告公司之認購收據記載內容所示:「茲收到_先生(女士)身分證字號_認購英屬維京群島Sky Latitude EBusiness INC. 共_股 認購金額NT_元 特此憑證」等語,已明確登載會員 投資被告公司之股數,且證明款項已繳納完畢等情,可見上開被告公司之認購收據中認購之股數,即係表彰其等認購被告公司之股權,堪認上開認購收據性質上已屬表彰被告公司股權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而屬證交法第6條第2項規範之有價證券。 ⒊王宥緯向會員招攬之行為,屬對不特定人公開招募: ⑴被告公司雖非公開發行公司,而關於「特定人」部分,公司法第268條第1項固規定:公司發行新股時,除「由原有股東及員工全部認足或由特定人」協議認購而不公開發行者外,應將下列事項,申請證券主管機關核准,公開發行。然此「特定人」應係指可得特定之個人,而非空泛總稱之多數人,否則即有規避證券交易法之嫌。查本案如刑事判決附表所示承購人數高達1,417人,數量眾多,被告亦未舉證證明承購 被告公司股權之人為被告公司之原有股東及員工,難謂屬特定人。王宥緯為被告所招募認購被告公司股權之對象要屬不特定人,應堪認定。 ⑵又王宥緯於警詢中陳稱:105年6月伊已經確定有創投公司有意願要進場投資,為避免爭議所以電話通知林錫忠,執行確權動作;為避免確權認知錯誤,伊於000年0月間親自至天璽國際公司臺北辦公處北區副總鄭愛負責的營業處,以及伊與林錫忠、王俊雄、廖國助在新竹副總范文振負責的營業處,由伊親自向現場的代理商說明報告VIE的流程以及未來確權 的作法及程序等語(見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偵字第3364卷第60-70頁)。原告林錫忠於警詢供稱:投資民眾希望取得香港天璽公司股權,而認購收據是BVI-SKY公司,王宥 緯保證香港天璽公司上市後,BVI-SKY公司的股權一定可以 轉換為香港天璽公司的股權...天璽公司為了讓代理商瞭解 認股的方式及權利,有在全臺各地召開說明會向代理商說明,每次參加人數約30至100人之間;伊及王宥緯都有在說明 會中告知會員可以匯款認股,伊有在說明中表示將於105年 間10月至11月間確權...在105年間辦理的天璽公司7周年慶 會場,伊有利用這個機會,請現場參與的代理商把握機會來認購香港天璽公司股權,或者有不瞭解情形,可以詢問各個分公司等語(見他卷三第4頁背面、第8-10頁)。另原告鄭 愛於警詢時供稱:000年0月間有在天璽公司臺北辦公室(址設:臺北市○○○路00號9樓)開說明會,當時是王宥緯跟王俊 雄臨時到臺北辦公室視察,王宥緯只有這次到場,當時現場約有30個會員,該說明會並不限於會員才能參加,伊也鼓勵非會員與會,王宥緯當時表示希望與會會員趕快認購香港天璽公司的股權,該公司準備要在2018年上市,伊當時亦依照王宥緯說明以及他在總公司的指示,請會員趕快確認股權,所以確認股權一事,王宥緯在總公司開會時也指示各地區副總趕快在各自辦理的說明會上,請與會會員確認股權,投資香港天璽公司,當天伊的確在場,並依王宥緯的說明向會員說明趕快確定股權等語(見他卷二第86-91頁),已可見王 宥緯等人有以召開說明會之方式,向前開不特定人說明認股方式及權利而勸誘認購被告公司股權,自有公開招募之行為。 ㈢按「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限」。「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如有損害,並應賠償。」民法第71條、民法第179條、民法第182條分別定有明文。查: ⒈按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除政府債券或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外,非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不得為之;出售所持有第6條第1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或其價款繳納憑證、表明其權利之證書或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而公開招募者,準用第1項規定,證交法第22條第1項、第3項定 有明文。前述證交法第22條第1項為禁止規定,被告公司為 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未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自不得為之,是被告公司為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自屬違反禁止規定,依上所述,被告公司為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而與前述如附表二所示認股人所為之契約行應屬無效,實可認定。 ⒉被告公司為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而與前述如附表二所示認股人所為之契約行為無效,則被告公司為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而向前述如附表二所示認股人所收之股款,因認股行為無效,其法律上之原因自不存在,則原告主張被告公司向前述如附表二所示認股人所收之股款,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前述如附表二所示認股人受有損害,應返還其利益,於法有據。 ⒊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 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 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亦有明文。本件原告依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請求 被告分別給付如附表三所示認股人之股款(按認股人繳納之股款高於或等於其請求之金額,則全額准許;如認股人繳納之股款低於其請求之金額,則以實際繳款之數額為准許之金額,詳細金額如附表三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附此載明),並請求被告自準備四狀送達翌日即113年3月19 日(見本院 卷二第284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遲 延利息,依前揭規定,於法無違,應予准許。 三、本件原告依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請求本院擇一為原告有利之判決,今原告(即如附表二 有實際繳納股款之認股人《編號5江和頭、編號7曾義治、編號15謝侑螢非實際繳款人,附此記明》)依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返還不當得利,為有理由,已如前述,就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部分即不另贅述(按原告林錫忠、鄭愛二人與王宥緯共同違反證交法第22條第1項,而經刑事庭認 應依同法第174條第2項第3款論處罪刑而判決在案,如依侵 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論述原告請求權,則非最有利於原告,附此載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訴請被告公司應按如附表三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分別給付予原告與各該選定人(按編號5江和頭、編號7曾義治、編號15謝侑螢非實際繳款人,判准金額均記載為0元,附此記明),及均自113年3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惟原告逾此准許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均認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30 日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王金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30 日書記官 林奕珍 附表一(原告起訴請求之金額) 編號 姓名 認購金額 (人民幣) 請求金額 (人民幣) 請求金額 (折合新台幣,元以 下四捨五入)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金上訴字第513號刑事判決附表一編號 備註 1 林錫忠 5,423,594 428,827 1,928,435 378 2 鄭愛 4,309,806 340,763 1,532,412 1242 3 王素香 0000000 205574 924,467 44 4 王淑敏 4,093,755 323,681 1,455,592 50 5 江和頭 3,000,000 237,201 1,066,692 無 6 范文振 456,220 36,072 162,215 468 7 曾義治 1,867,112 147,627 663,878 無 8 黃燕騰 1,900,000 150,227 675,572 993 9 蔡秀卿 474,610 37,526 168,754 1194 10 盧逸鋒 2,612,240 206,542 928,819 1265 11 戴金蓮 2,665,940 210,788 947,913 1298 12 魏玉庭 1,897,530 150,032 674,694 1370 13 梁菘豪 即梁益銘 2,218,080 175,377 788,670 624 14 彭許勻孆即彭許春英 2,317,220 183,216 823,920 882 15 謝侑螢 即謝秀霞 1,221,595 96,588 434,355 無 16 陳妍如 1,900,000 150,227 675,572 721 17 蕭鈺薰 867332 68577 308392 1275 18 張珈溱即 張沛珍 0000000 107793 484744 548 19 陳亮怡 963,680 76,195 342,650 755 20 江顯華 66,650 5,270 23,698 109 21 江黛珠 1,250 99 444 106 22 乙太食品 有限公司 法代黃馨萮 120,200 9,504 42,739 9 23 陳宥希 5,040 398 1,792 763 24 陳相智 5,870 464 2,087 775 25 陳羿安 1,760 139 626 785 26 吳效儒(受讓施陳百合) 6,896 545 2,452 444 27 柯曼玲 2050 162 729 446 28 宏運商行 即王素香 100,000 7,907 35,556 191 29 陳潁敏 14,800 1,170 5,262 848 30 陳玉容 17,070 1,350 6,069 711 31 詹勳能 32,700 2,585 11,627 1078 32 梁桂花 43,120 3,409 15,332 623 33 邱偉爵 6,510 515 2,315 405 34 邱瑋棋 6,830 540 2,429 408 35 林健財 64,380 5,090 22,891 340 36 林建福 2,000 158 711 324 37 石東迪 3,780 299 1,344 80 38 冼家守 166,150 13,137 59,077 270 39 廖文彬 105,280 8,324 37,434 1096 40 李婷 16,080 1,271 5,717 244 41 馮淑瓊 144,730 11,443 51,461 927 42 吳芃樺 7,680 607 2,731 137 43 陳秀雄 16,430 1,299 5,842 730 44 陳蕭月蕉 13,780 1,090 4,900 853 45 郭王秀蘭 12,670 1,002 4,505 685 46 紀惠芳 16,430 1,299 5,842 458 47 陳國樑 47,610 3,764 16,928 808 48 劉雪麗 14,730 1,165 5,237 1152 49 林錦秀 8,310 657 2,955 377 50 葉惠芳 24,870 1,966 8,843 1066 51 羅明衡 32,050 2,534 11,396 1385 52 羅彥騰 15,530 1,228 5,522 1387 53 彭新妹 17,280 1,366 6,144 885 54 李明柔 2,000 158 711 219 55 黃佩婕 7,250 573 2,578 944 56 黃周秀寶 30,680 2,426 10,909 946 57 梁建國 4,000 316 1,422 622 58 許秀鳳 3,940 312 1,401 652 59 李連祥 800 63 284 242 60 曾鈺茹 800 63 284 909 61 鄒雯軒 39,100 3,092 13,903 1088 62 鄒永炎 14,760 1,167 5,248 1080 63 鄒永保即 皺永保 31,310 2,476 11,133 1081 64 鄒育慈 34,830 2,754 12,384 1082 65 鄒智原 10,630 840 3,780 1086 66 張儷千 21,730 1,718 7,726 618 67 陳秀嬌 6,590 521 2,343 732 68 呂素瓊 3,360 266 1,195 172 69 楊麗美 1,500 119 533 1036 70 陳銘哲 7,500 593 2,667 842 71 曾智晟 16,650 1,316 5,920 908 72 江均賢 6,770 535 2,407 98 73 張雪珍 13,720 1,085 4,878 580 74 陳敬坪 11,000 870 3,911 830 75 曾金葉 2,700 213 960 899 76 張竹英 26,400 2,087 9,387 547 77 賀麗莉 1,250 99 444 923 78 陳虹汝 24,490 1,936 8,708 787 79 陳虹吟 109,670 8,671 38,995 788 80 陳聖穎(原告誤載為顯,本院逕為更正) 13,440 1,063 4,779 835 81 陳仁潔 242,820 19,199 86,338 699、700 82 陸國泰 2,640 209 939 862 83 沈鄭夏花 40,280 3,185 14,322 265 84 紀雅美 21,220 1,678 7,545 460 85 高何玉燕 124,580 9,850 44,296 524 86 邱王貴美 38,000 3,005 13,511 393 87 葉秋蘭 42,680 3,375 15,175 1058 總計 44,271,630 3,500,423 15,741,403 (以下空白) 附表二(本院認定實際認股人及其繳納之股款) 編號 姓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金上訴字第513號刑事判決附表一編號 認購股數 應付股權幣數額(人民幣) 刑事判決附表一核定金額(以人民幣1元兌換新台幣4.49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1 林錫忠 378 17,020 17,020 76,539 2 鄭愛 1242 900,000 900,000 4,047,300 3 王素香 44 40,000 40,000 179,880 4 王淑敏 50 200,000 200,000 899,400 5 江和頭 無 無 無 0 6 范文振 468 70,000 70,000 314,790 7 曾義治 無 無 無 0 8 黃燕騰 993 121,380 121,380 545,846 9 蔡秀卿 1194 347,130 347,130 1,561,044 10 盧逸鋒 1265 389,210 389,210 1,750,277 11 戴金蓮 1298 80,000 80,000 359,760 12 魏玉庭 1370 78,470 78,470 352,880 13 梁菘豪即梁益銘 624 33,000 33,000 148,401 14 彭許勻孆即彭許春英 882 148,730 152,180 684,353 15 謝侑螢即謝秀霞 無 無 無 0 16 陳妍如 721 184,662 326,090 1,466,427 17 蕭鈺薰 1275 14,820 19,470 87,557 18 張珈溱即張沛珍 548 188,760 188,760 848,854 19 陳亮怡 755 848,080 963,680 4,333,669 20 江顯華 109 26,500 66,650 299,725 21 江黛珠 106 500 1,250 5,621 22 乙太食品有限公司 (法代黃馨萮) 9 163,600 206,800 929,980 23 陳宥希 763 6,740 8,540 38,404 24 陳相智 775 6,270 6,870 30,894 25 陳羿安 785 1,760 1,760 7,915 26 吳效儒(受讓施陳百合) 444 57,240 58,740 264,154 27 柯曼玲 446 1,450 2,050 9,219 28 宏運商行即王素香 191 207,020 207,020 930,969 29 陳潁敏 848 14,500 14,800 66,556 30 陳玉容 711 17,070 17,070 76,764 31 詹勳能 1078 32,700 32,700 147,052 32 梁桂花 623 43,660 43,660 196,339 33 邱偉爵 405 6,510 6,510 29,275 34 邱瑋棋 408 6,830 6,830 30,715 35 林健財 340 30,030 64,380 289,517 36 林建福 324 800 2,000 8,994 37 石東迪 80 3,780 3,780 16,999 38 冼家守 270 66,300 166,150 747,177 39 廖文彬 1096 105,280 105,280 473,444 40 李婷 244 16,080 16,080 72,312 41 馮淑瓊 927 144,730 144,730 650,851 42 吳芃樺 137 7,680 7,680 34,537 43 陳秀雄 730 16,430 16,430 73,886 44 陳蕭月蕉 853 13,780 13,780 61,969 45 郭王秀蘭 685 12,670 12,670 56,977 46 紀惠芳 458 16,430 16,430 73,886 47 陳國樑 808 47,610 47,610 214,102 48 劉雪麗 1152 14,730 14,730 66,241 49 林錦秀 377 8,310 8,310 37,370 50 葉惠芳 1066 18,620 25,870 116,337 51 羅明衡 1385 32,050 32,050 144,129 52 羅彥騰 1387 15,530 15,530 69,838 53 彭新妹 885 13,980 17,280 77,708 54 李明柔 219 800 2,000 8,994 55 黃佩婕 944 2,900 7,250 32,603 56 黃周秀寶 946 19,380 30,680 137,968 57 梁建國 622 1,600 4,000 17,988 58 許秀鳳 652 2,890 3,940 17,718 59 李連祥 242 800 800 3,598 60 曾鈺茹 909 800 800 3,598 61 鄒雯軒 1088 32,400 39,100 175,833 62 鄒永炎 1080 3,210 14,760 66,376 63 鄒永保即 皺永保 1081 16,530 18,180 81,755 64 鄒育慈 1082 30,280 34,830 156,631 65 鄒智原 1086 5,480 10,630 47,803 66 張儷千 618 12,980 21,730 97,720 67 陳秀嬌 732 4,640 6,590 29,635 68 呂素瓊 172 3,360 3,360 15,110 69 楊麗美 1036 4,500 4,500 20,237 70 陳銘哲 842 3,000 7,500 33,728 71 曾智晟 908 14,150 16,650 74,875 72 江均賢 98 6,770 6,770 30,445 73 張雪珍 580 8,420 13,720 61,699 74 陳敬坪 830 11,000 11,000 49,467 75 曾金葉 899 2,700 2,700 12,142 76 張竹英 547 26,400 26,400 118,721 77 賀麗莉 923 500 1,250 5,621 78 陳虹汝 787 24,490 24,490 110,132 79 陳虹吟 788 109,610 109,670 493,186 80 陳聖穎 835 13,440 13,440 60,440 81 陳仁潔 699 173,020 173,320 1,090,612 700 69,500 69,500 82 陸國泰 862 2,640 2,640 11,872 83 沈鄭夏花 265 39,500 40,280 181,139 84 紀雅美 460 21,220 21,220 95,426 85 高何玉燕 524 124,580 124,580 560,236 86 邱王貴美 393 38,000 38,000 170,886 87 葉秋蘭 1058 36,880 42,680 191,932 (以下空白) 附表三(本院判准原告及選定人分別得向被告請求之金額,及原告與選任人內部應負擔訴訟費用比例明細表) 編號 姓名 請求金額 (折合新台幣) 本院判准金額 (新台幣) 原告應負擔訴訟 費用額比例 1 林錫忠 1,928,435 76,539 118/1000 2 鄭愛 1,532,412 1,532,412 0 3 王素香 924,467 179,880 47/1000 4 王淑敏 1,455,592 899,400 35/1000 5 江和頭 1,066,692 0 68/1000 6 范文振 162,215 162,215 0 7 曾義治 663,878 0 42/1000 8 黃燕騰 675,572 545,846 8/1000 9 蔡秀卿 168,754 168,754 0 10 盧逸鋒 928,819 928,819 0 11 戴金蓮 947,913 359,760 37/1000 12 魏玉庭 674,694 352,880 20/1000 13 梁菘豪 即梁益銘 788,670 148,401 41/1000 14 彭許勻孆即彭許春英 823,920 684,353 9/1000 15 謝侑螢 即謝秀霞 434,355 0 28/1000 16 陳妍如 675,572 675,572 0 17 蕭鈺薰 308,392 87,557 14/1000 18 張珈溱即 張沛珍 484,744 484,744 0 19 陳亮怡 342,650 342,650 0 20 江顯華 23,698 23,698 0 21 江黛珠 444 444 0 22 乙太食品 有限公司 法代黃馨萮 42,739 42,739 0 23 陳宥希 1,792 1,792 0 24 陳相智 2,087 2,087 0 25 陳羿安 626 626 0 26 吳效儒(受讓施陳百合) 2,452 2,452 0 27 柯曼玲 729 729 0 28 宏運商行 即王素香 35,556 35,556 0 29 陳潁敏 5,262 5,262 0 30 陳玉容 6,069 6,069 0 31 詹勳能 11,627 11,627 0 32 梁桂花 15,332 15,332 0 33 邱偉爵 2,315 2,315 0 34 邱瑋棋 2,429 2,429 0 35 林健財 22,891 22,891 0 36 林建福 711 711 0 37 石東迪 1,344 1,344 0 38 冼家守 59,077 59,077 0 39 廖文彬 37434 37,434 0 40 李婷 5,717 5,717 0 41 馮淑瓊 51,461 51,461 0 42 吳芃樺 2,731 2,731 0 43 陳秀雄 5,842 5,842 0 44 陳蕭月蕉 4,900 4,900 0 45 郭王秀蘭 4,505 4,505 0 46 紀惠芳 5,842 5,842 0 47 陳國樑 16,928 16,928 0 48 劉雪麗 5,237 5,237 0 49 林錦秀 2,955 2,955 0 50 葉惠芳 8,843 8,843 0 51 羅明衡 11,396 11,396 0 52 羅彥騰 5,522 5,522 0 53 彭新妹 6,144 6,144 0 54 李明柔 711 711 0 55 黃佩婕 2,578 2,578 0 56 黃周秀寶 10,909 10,909 0 57 梁建國 1,422 1,422 0 58 許秀鳳 1,401 1,401 0 59 李連祥 284 284 0 60 曾鈺茹 284 284 0 61 鄒雯軒 13,903 13,903 0 62 鄒永炎 5,248 5,248 0 63 鄒永保即 皺永保 11,133 11,133 0 64 鄒育慈 12,384 12,384 0 65 鄒智原 3,780 3,780 0 66 張儷千 7,726 7,726 0 67 陳秀嬌 2,343 2,343 0 68 呂素瓊 1,195 1,195 0 69 楊麗美 533 533 0 70 陳銘哲 2,667 2,667 0 71 曾智晟 5,920 5,920 0 72 江均賢 2,407 2,407 0 73 張雪珍 4,878 4,878 0 74 陳敬坪 3,911 3,911 0 75 曾金葉 960 960 0 76 張竹英 9,387 9,387 0 77 賀麗莉 444 444 0 78 陳虹汝 8,708 8,708 0 79 陳虹吟 38,995 38,995 0 80 陳聖穎 4,779 4,779 0 81 陳仁潔 86,338 86,338 0 82 陸國泰 939 939 0 83 沈鄭夏花 14,322 14,322 0 84 紀雅美 7,545 7,545 0 85 高何玉燕 44,296 44,296 0 86 邱王貴美 13,511 13,511 0 87 葉秋蘭 15,175 15,175 0 總計 15,741,403 8,383,435 467/1000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