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107年度聲再更三字第3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聲請再審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 裁判日期108 年 01 月 04 日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聲再更三字第3號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許景琦 選任辯護人 沈崇廉律師 林柏邵律師 張慶宗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再審案件,對於本院103 年度上訴字第1433號中華民國105 年2 月23日確定判決(第三審案號:最高法院 105年度台上字第2157號;一審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2 年度訴字第1208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1 年度偵字第6006號)聲請再審,經本院裁定後最高法院第三次發回,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及停止刑罰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許景琦(下稱聲請人)於民國106 年5 月5 日,將其辯護人於103 年3 月4 日,在第一審法院所提出之撕裂備忘錄(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2 年度訴字第1208號卷㈡〈下稱原審卷㈡〉第43頁,為14片撕裂之紙片,原置放該卷證物袋,下稱【C 版】備忘錄)送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下稱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結果為:「一、本案待分析文件(C 版文件,即【C 版】備忘錄) 於紅外線光線圖譜結果,編號1 至編號3 (陳輝木印文)、編號4 至編號7 (許景琦指紋)、編號8 至編號14(陳輝木、許景琦、林振廷、陳碧真等四人印文、簽名及『維』字)與編號15(內文『融字』)光譜圖及波峰值,在各別波數位置所顯現吸收值有明顯之差異,因此FTIR紅外線光譜圖並不相似。二、本案待分析文件(C 版文件)之線徑量測結果,紙片邊緣處得以兩兩對應與拼接完成,且其上字跡之筆畫顯現連續銜接,並無顯著差異性,經比對確認文字間之墨跡量測結果,亦無顯著差異性;就取樣文字在字跡顯現筆畫粗細上,及筆畫線徑大小並無顯著差異性,則字跡顯現具有雷同線徑特徵。」等語,復佐以原確定判決理由欄㈠載明證人林振廷、陳碧真均證述A 版、B 版及C 版上其等之簽名、印文均為其等所為,足見【C 版】備忘錄之14片紙應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且其內文之文字為影印,但簽名、印文及指印並非以相同之工具所為,均為當事人親自簽署。再者,經聲請人將【C 版】備忘錄、聲請人於另案偵查及審判中提出之備忘錄影本(下稱【B 版】備忘錄)、證人李書孝於101 年3 月16日偵訊中所提出之備忘錄影本(下稱【D 版】備忘錄)送「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依該工作室106 年7 月24日工作室案件編號00000-000 號鑑定書鑑定結論,亦獲得已破裂【C 版】備忘錄係影印後再各自簽名、蓋章或按指印之真品;【D 版】備忘錄之原本為撕裂之【C 版】備忘錄,且【B 版】備忘錄之原本與撕毀之【C 版】備忘錄來源相同之結論。 ㈡上開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結果另稱:「待分析文件(C 版文件)與比對文件(D 版文件,即【D 版】備忘錄、E 版文件,即證人即建築師趙文弘於偵查中提出之備忘錄影本,下稱【E 版】備忘錄) 整體版面不能完全疊合,但重疊內容顯現為一致性平行偏離,由文件頁首、頁中、頁末部分依序進行比對時,從全數二十一行、佈局或單一文字觀察(含上方文字『維新醫院,三之第一筆畫』、用印與指紋處,以及下方簽名、用印與指紋處),不論是偏移方向或傾斜樣態,皆有呈現一致性平行且雷同之情況,其中D 版之疊合度最高。」等語,核與證人李書孝於偵查、審判中之證詞相符,足見證人李書孝係於92年4 月17日收到【D 版】備忘錄傳真影本,其來源為【C 版】備忘錄原本,自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事實欄㈠錯誤認定聲請人變造【B 版】備忘錄內文之事實,其行為時間,並非如起訴書所載之「92年3 月至4 月間之某日」,而是介於「聲請人於95年間因與林振廷、陳碧真間就雙方取得股份比例發生爭議」後與「97年10月14日前」之某日之新證據方法。 ㈢原確定判決認定聲請人有罪,係建立在【B 版】備忘錄為聲請人變造之影本事實上,惟本案備忘錄計有A 版(即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所提出)、B 版(即聲請人所提出)、C 版(即聲請人於103 年3 月4 日於第一審法院提出之撕裂備忘錄)、D 版(即證人李書孝所提出)、E 版(即證人趙文弘所提出),其中A 版內文與B 版、C 版內文不同(但B 版、C 版內文一致,惟簽名及用印位置不同),D 版及E 版則係由撕裂前之C 版影印而來(亦即其內文與C 版內文一致),足證證人李書孝、趙文弘於審理中之證述可採。且因B 版、C 版內文一致,而一般文件正本通常有數份,分交各當事人收執,縱使B 版與C 版簽名及用印位置不同,只要C 版正本之真正性可被證明,則可證明B 版係來自於與C 版相同內文之另一份正本。 ㈣【D 版】備忘錄及【E 版】備忘錄雖係影印及翻拍【C 版】備忘錄而製成,無法排除複製設備所形成紙張表面、複製影像等不可預期之變形、偏移、模糊、污漬,因此無法排除上開原因將致使標的疊合形成偏移結果,但可認定【D 版】備忘錄及【E 版】備忘錄均係來自於【C 版】備忘錄影印製成之事實。【C 版】備忘錄既為真正,而【B 版】備忘錄與【C 版】備忘錄之內文又完全一致,即足以證明【B 版】備忘錄原本確實存在,故聲請人所提出之【B 版】備忘錄即非屬變造之文書,自無由成立本件確定判決所示之罪名。本件再審重點當在證明【C 版】備忘錄之真正性,而非其來源,縱【C 版】備忘錄與【B 版】備忘錄原本之部分內容文字,係來自A 版備忘錄影印後剪貼再複製而成,只要該文書上用印、簽名或指印為真正,仍無礙於【C 版】備忘錄與【B 版】備忘錄之原本為真正之文書,原審確定判決認定A 版備忘錄確實存在,並不能導致【B 版】備忘錄即係變造文書之結論。又原確定判決僅以「A 版備忘錄原本」及「B 版備忘錄影本」送請鑑定,在偵、審程序中未曾將【C 版備忘錄】及【D 版備忘錄】送請鑑定,此部分應有原確定判決「未及調查斟酌」之情形,為此呈請法院傳喚中華工商研究院之鑑定人及鑑定人張雲芝到庭說明鑑定意見,或將【C 版備忘錄】原本送請專業鑑定單位為鑑定。 ㈤證人李書孝接收之傳真資料(指梁素盆代書事務所名片、【D 版】備忘錄、被告及案外人陳輝木面額新臺幣(下同)3 仟萬元之本票各1 紙),該3 張傳真所顯示之時間、頁數均位於傳真紙張之右上角相同位置,自係連續傳真之文件,至本文位置則取決於傳真原件本文之位置,尤在傳統感熱紙傳真時,列印傳真日期之位置在文件本文中之情形屢見不鮮,且備忘錄內容文字甚多,若依原確定判決所推測須預留傳真時間與文件本文之相關位置,豈非變成傳真一張而接收變成二張之誤謬?是原確定判決理由認傳真時間與文件之相關位置應屬相同,顯然違反經驗法則。 ㈥證人趙文弘於原審中證述:其不確定是否於92年3 月19日取得B 版內容之備忘錄等語,原確定判決因而誤解證人趙文弘之意思,未採為有利聲請人之認定,亦有違誤。 ㈦本件無論簽訂任何版本之備忘錄,在92年7 月11日合作協議書簽訂後,其效力均為合作協議書所取代,聲請人並無行使變造【B 版】備忘錄影本之動機。聲請人若要變造A 版備忘錄內容,變造一次【B 版】備忘錄,再影印後提出即可,無庸變造2 次而成簽名及用印欄不同之【B 版】備忘錄及【C 版】備忘錄,再分交【B 版】備忘錄影印予陳輝木、【C 版】備忘錄影印後傳真予李書孝、趙文弘,是本件最合理之解釋當為,確實有第二次修改後之備忘錄,而【B 版】備忘錄原本及【C 版】備忘錄俱為修改後之備忘錄正本。且【B 版】備忘錄本文之製作雖曾經剪貼,但其剪貼係在有製作權人簽署之前,尚非屬刑法上變造之文書。 ㈧聲請人於前案所為歷次供述雖有前後不一之情,然係因聲請人於本案陳述時,距簽立備忘錄時間已久,實難苛責聲請人,況當事人即證人林振廷、柳正村、石龍振等人亦有前後供述不一致等情,法院前後認定標準不一,認事用法及理論上均有重大矛盾之處。 綜上所述,本件【B 版】備忘錄係影印自與【C 版】備忘錄同為原本之【B 版】備忘錄原本,且聲請人為被動取得,並無變造【B 版】備忘錄後進而持之以行使之事實,亦無使用變造證據、誣告及偽證等犯行。聲請人本次提出上開足以證明確實有【C 版】備忘錄真正原本存在之新事實、新證據,具有新規性,與其他先前卷存之證據資料,單獨或綜合評價、判斷,在客觀上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錯誤認定【B 版】備忘錄影本為變造之事實,聲請人應受無罪之「確實性」要件,原確定判決對【C 版】備忘錄漏未審酌,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規定聲請再審,並依同法第435 條第2 項規定,聲請停止聲請人刑罰之執行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業於104 年1 月23日修正,同年2 月4 日經總統以華總一義字第10400013381 號修正公佈施行,並於104 年2 月6 日生效,修正後該條規定為:「(第1 項)有罪之判決確定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得聲請再審:(六)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第3 項)第1 項第6 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次按再審制度,係為發現確實之事實真相,以實現公平正義,而於案件判決確定之後,另設救濟之特別管道,重在糾正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錯誤,但為防止他人出於惡意或其他目的,利用此方式延宕訴訟,有害判決之安定性,故立有嚴格之條件限制。而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原規定:「因發現確實之新證據,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作為得聲請再審原因之一項類型,司法實務上認為該證據,必須兼具新穎性(又稱新規性或嶄新性)及明確性(又稱確實性)二種要件,始克相當。晚近修正改為「因發現新事實、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並增定第3 項為:「第1 項第6 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放寬其條件限制,承認「罪證有疑、利歸被告」原則,並非祇存在法院一般審判之中,而於判決確定後之聲請再審,仍有適用,不再刻意要求受判決人(被告)與事證間關係之新穎性,而應著重於事證和法院間之關係,亦即祇要事證具有明確性,不管其出現係在判決確定之前或之後,亦無論係單獨(例如不在場證明、頂替證據、新鑑定報告或方法),或結合先前已經存在卷內之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若因此能產生合理之懷疑,而有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認事實之蓋然性,即已該當。申言之,各項新、舊證據綜合判斷結果,不以獲致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應是不存在或較輕微之確實心證為必要,而僅以基於合理、正當之理由,懷疑原已確認之犯罪事實並不實在,可能影響判決之結果或本旨為已足。惟縱然如此,不必至鐵定翻案、毫無疑問之程度;但反面言之,倘無法產生合理懷疑,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者,仍非法之所許。至於事證是否符合明確性之法定要件,其認定當受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所支配(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抗字第125 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按「新事實」或「新證據」仍須以作成確定判決之原審法院未及調查、斟酌者為限;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固不待言,如受判決人提出者為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但該等事實、證據在判決確定前已業由原審法院本於職權或依當事人之聲請或提出,在審判程序中詳為調查之提示、辯論,則原審法院就該等業經調查斟酌之事實、證據,無論最終在確定判決中已本於自由心證論述其取捨判斷之理由;抑或捨棄不採,卻未敘明其捨棄之理由而有漏未審酌之情事,終究並非修正後新增訂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3 項規定所指「未及調查斟酌」之情形,該等事實、證據仍非上開所謂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抗字第425 號裁定意旨參照)。復按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規定,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得聲請再審。其立法理由指明再審制度之目的在發現真實並追求具體公平正義之實現,為求真實之發見,避免冤獄,對於確定判決以有再審事由而重新開始審理,影響被告權益甚鉅,故除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舉之新證據外,若有確實之新事實存在,不論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使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應即開啟再審程序等意旨。足見該條所謂之新證據或新事實,必須顯然可認為足以動搖原有罪確定判決,而為受判決人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限(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抗字第221 號裁定意旨參照)。是受理聲請再審之最後事實審法院,應就聲請再審理由之所謂新事實或新證據,是否為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可認足以動搖原有罪確定判決,應為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罪名之判決要件,加以審查,為判斷應否准予開始再審之準據。申言之,各項新、舊證據綜合判斷結果,不以獲致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應是不存在或較輕微之確實心證為必要,而僅以基於合理、正當之理由,懷疑原已確認之犯罪事實並不實在,可能影響判決之結果或本旨為已足。縱然如此,不必至鐵定翻案、毫無疑問之程度;但反面言之,倘無法產生合理懷疑,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者,仍非法之所許。至於事證是否符合明確性之法定要件,其認定當受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所支配。另聲請再審之理由,如僅對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之爭辯,或對原確定判決採證認事職權之行使,任意指摘,或對法院依職權取捨證據持相異評價等情,原審法院即使審酌上開證據,亦無法動搖原確定判決,自非符合此條款所定提起再審之要件(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抗字第480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因誣告等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2 年度訴字第1208號有罪判決提起上訴後,經本院以103 年度上訴字第1433號判決上訴駁回,再經最高法院以105 年度台上字第2157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依刑事訴訟法第426 條第1 項、第3 項之規定,本院自屬本件再審之管轄法院,合先敘明。 ㈡依本院103 年度上訴字第1433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之認定,及本院調取該案之卷證,就本件系爭之備忘錄各該不同版本及其內容,合先說明如下: ⒈告訴人即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提出之備忘錄(原審卷㈡第84頁、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卷第15頁,其原本原附於原審卷㈡證物袋)、證人柳正村於101 年2 月7 日偵訊、103 年3 月4 日原審審理提出之備忘錄影本(原審卷㈡第86頁;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66頁);此兩者備忘錄之內容及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相關位置均相同,詳如附件一、二所示(以下稱:【A 版】備忘錄)。 ⒉聲請人於另案偵查及審判中提出之備忘錄影本(上開原審卷二第85頁及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59頁),即【B 版】備忘錄,此備忘錄之內容及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之相關位置,均與【A 版】備忘錄不同,詳如附件三所示。 ⒊聲請人之選任辯護人於103 年3 月4 日,在原審審理中提出之已撕裂不全,惟部分主要字跡尚存之14片碎紙,即【C 版】備忘錄,此備忘錄之內容同【B 版】備忘錄,惟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之相關位置與【A 版】及【B 版】備忘錄均不同,詳如附件四所示。 ⒋證人即律師李書孝於偵查中提出之備忘錄影本(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177 頁),即【D 版】備忘錄,此備忘錄之內容及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之相關位置,均與【C 版】備忘錄相同,詳如附件五所示。 ⒌證人即建築師趙文弘於偵查中提出之備忘錄影本(101 年度偵字第6006號偵卷第234 頁),即【E 版】備忘錄,此備忘錄之內容及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之相關位置,均與【C 版】備忘錄相同,詳如附件六所示)。 ⒍證人即仲介聲請人與告訴人林振廷等人合作之石龍振於原審審理時提出之備忘錄影本(原審卷㈡第87頁),此備忘錄之內容與【A 版】備忘錄相同,惟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之相關位置,則與【B 版】備忘錄相同,詳如附件七所示(以下稱:【F 版】備忘錄)。 ⒎原審確定判決因而就系爭各備忘錄之內容,歸納出二種版本:【A 版】與【B 版】,亦即,上開【C 版】、【D 版】、【E 版】內容均同【B 版】,另【F 版】內容則同【A 版】)。另就備忘錄上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之相關位置,認定有三種不同樣式之版本,即【A 版】、【B 版】、【C 版】,亦即【D 版】、【E 版】均同【C 版】;【F 版】則同【B 版】)《以上見原確定判決書第11頁至第13頁》。且以上各個版本之「內文」,僅告訴人即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提出之【A 版】備忘錄,其內文係由證人陳碧真親筆書寫後,再分別由當事人簽名、蓋章、按指印,係屬原本外,其餘【B 版】、【C 版】、【D 版】、【E 版】、【F 版】備忘錄之「內文」均為影印者,其中亦僅【C 版】備忘錄之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非屬影印。 ㈢原確定判決係基於下列之理由,認定【A 版】備忘錄係未經任何變造,屬真正之文件,而【B 版】備忘錄影本係屬變造之私文書: ⒈聲請人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間因協議籌設醫院,於92年3 月19日,在林振廷臺中市○區○○街○段00號3 樓之2 辦公室處,由陳碧真負責繕寫【A 版】備忘錄內容後,再由聲請人、林振廷、陳碧真及案外人陳輝木簽署備忘錄等情之事實,為聲請人所不否認(原審卷㈠第41頁反面至第42頁),核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分別於偵查、原審法院審理中具結證述內容相符(原審卷㈡第4 頁反面至第12頁、第12頁反面至第18頁),並有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於偵查及原審審理中提出之【A 版】備忘錄原本1 份(原審卷二第84頁及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15頁及原審證物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00 年10月24日刑紋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鑑定結果認【A 版】備忘錄上之指紋與聲請人左拇指指紋相符)、中檢指紋登記卡各1 份(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36頁)附卷可參,核屬相符。 ⒉卷附【A 版】備忘錄原本、【B 版】備忘錄影本各1 份,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囑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以放大檢視、儀器檢視、重疊比對法及特徵比對法鑑定結果,認為:①經檢視【A 版】備忘錄原本文件,未發現有明顯遭破壞、塗改等變造痕跡;②【B 版】備忘錄上「…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股份…」之「䦉仟萬」字跡與【A 版】備忘錄文件上「二、乙方土地設定抵押權、參仟萬…」之「仟」、「…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之「䦉」、「…籌備資金壹仟萬元,開業時資金不得少於…」之「萬」字,經重疊比對,發現兩者之筆畫、佈局等相對位置相符,研判前揭所指【B 版】備忘錄文件上字跡,係源自【A 版】備忘錄字跡等情,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01 年1 月3 日刑鑑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及檢附鑑定說明1 、2 各1 份(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57、58頁)附卷可參。再經原審法院囑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以重疊比對法鑑定結果,認為:①關於【A 版】備忘錄文件「三甲方保証醫院開業時,……」等語有無遭變造一節,業由該局於101 年1 月3 日以刑鑑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函覆在案。②【B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醫院開業時,…」等語,經與【A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興建完成開業時,…」等語,重疊比對,發現兩者之「三甲方保証」「股份百分」、「25(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甲方應出具本票參仟萬元做為履約保証」等字跡相符。【A 版】備忘錄第3 條第1 行「之」字跡,因於【B 版】備忘錄相對位置未發現足資比對字跡,故無法認定。③【B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醫院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股份百分之25(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等語之「醫」字及「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等字跡,係源自於【A 版】備忘錄;而「院」字跡與【B 版】備忘錄上方第2 行「院」字跡,具有相同來源。④【B 版】備忘錄因係影本,無法認定,有無遭變造等情,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03 年5 月21日刑鑑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及檢附鑑定說明各1 份(原審卷㈡第88-90 頁)附卷可參。 ⒊依上揭鑑定結果,將【B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醫院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股份百分之25(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甲方應出具本票參仟萬元做為履約保証。」文句,與【A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興建完成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股份百分之25(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甲方應出具本票參仟萬元做為履約保証。」文句相比,其中「甲方保証」、「股份百分」、「25(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甲方應出具本票參仟萬元做為履約保証。」字跡兩者相符;至【B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醫院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股份百分之25…」等語之「醫」、「院」、「䦉仟萬」等字,分別係源自於【A 版】備忘錄「一…由甲方興建醫院大樓,起造人為甲方。」等語中之「醫」字、「二乙方土地設定抵押權、參仟萬元」等語中之「仟」字、「三…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等語中之「䦉」字及「四…籌備資金壹仟萬元,開業時資金不得少於…」等語中之「萬」字、【B 版】備忘錄內容中「甲方:御康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輝木、許景琦等三人(合稱甲方)、維新醫院」等語中之「院」字等情之事實。而聲請人、案外人陳輝木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間協議興建醫院,於92年3 月19日簽署備忘錄正本為一式3 份等情,亦於原確定判決理由欄㈠認定明確(判決書第11頁) ,則聲請人將自己持有尚未變造之備忘錄內「甲方:御康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輝木、許景琦等三人(合稱甲方)、維新醫院」等語之「院」字,予以編排至【B 版】備忘錄內,亦屬合理。依上所述,【A 版】備忘錄原本確為真正之文書,聲請人亦未爭執,此項事實當無疑義。至【B 版】備忘錄雖聲請人仍主張為真正文書,然為原確定判決所不採。聲請人既無法提出【B 版】備忘錄之原本或正本,或證明雙方確實有簽署【B 版】備忘錄內文之事實存在,原確定判決因而認定【B 版】備忘錄係由聲請人變造而來,其進而向法院提出行使,此部分即應構成刑法上之變造及行使私文書罪,於法並無不合。 ㈣關於聲請再審意旨㈠~㈣部分 聲請意旨雖執聲請人自行送驗之上開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研究報告、「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書作為本件聲請之新證據,主張依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研究報告,可獲致【C 版】備忘錄之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且【C 版】備忘錄原本內文之文字為影印,但簽名、印文及指印則均為當事人所親自簽署之結論。另依「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之鑑定書,可證已破裂之【C 版】備忘錄原本係影印後再各自簽名、蓋章或按指印之真品,且【B 版】備忘錄之原本與撕毀之【C 版】備忘錄來源相同。並進而推論:【C 版】備忘錄原本之真正性既已證明,且已證明【B 版】備忘錄係來自與【C 版】備忘錄相同內文之另一份原本,而一般文件正本通常有數份,分交各當事人收執,【B 版】備忘錄原本既經證明確實存在,則聲請人提出之【B 版】備忘錄影本即非屬變造之文書,無由成立原確定判決所示之變造私文書罪名,亦無使用變造證據、誣告及偽證犯行等語,惟查: ⒈關於上開鑑定研究報告、鑑定書能否證明【C 版】備忘錄之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之認定 ①細繹上開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研究報告,其鑑定之標的有上開【B 版】、【C 版】、【D 版】、【E 版】備忘錄,鑑定之內容則係針對上開4 份文件以成分檢測與比對、線徑量測與比對、文字內容比對、重疊比對之方法進行「筆跡印文分析」,並未見有針對【C 版】備忘錄之14片紙是否為同一張紙撕碎之事項進行鑑定。且其分析有下列限制:①並未涉及筆跡、印文及指紋之真偽鑑定;②僅就【C 版】文件進行該等文字、簽名、印文、指紋之FTTR檢測,並未涉及該文件之年代鑑定;③【B 版】文件係為黑白影印之文件,【D 版】、【E 版】文件係為照片翻拍之文件,該等翻拍之角度、影印及列印之倍率、機械設定值及其他機械特性等,皆會影響其重疊比對之顯示效果,有上開鑑定研究報告在卷可稽(本院106 年度聲再字第95號卷第40-41 頁) 。又關於【C 版】備忘錄之14紙碎片,該報告雖認:「二、本案待分析文件(C 版文件)之線徑量測結果,紙片邊緣處得以兩兩對應與拼接完成,且其上字跡之筆畫顯現連續銜接,並無顯著差異性,就取樣文字在字跡顯現筆畫粗細上,即筆畫線徑大小並無顯著差異性,則字跡顯現具有雷同線徑特徵。」(本院 106年度聲再字第95號卷第81頁),然上開鑑定研究報告既明示其鑑定未涉及文件年代之鑑定,已如前述,則上開研究結論,是否已認定該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之事實,仍屬有疑。 ②再者,「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之鑑定書,依其鑑定書所載,其鑑定資料為上開【B 版】、【C 版】、【D 版】備忘錄,其鑑定事項則為:①已破裂之【C 版】備忘錄為真正之文書而非影本;②【B 版】備忘錄影本內文與【C 版】備忘錄真正原版相同(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抗字第639 號卷第151 頁)。而其鑑定書雖亦認:「本案撕毀破壞之C 版備忘錄經檢視撕毀痕跡、手寫字跡文字筆劃與壓痕以及印文、指紋筆劃先後關係後,研判該C 版備忘錄係影印後再各自簽名、蓋章或捺印之真品」等語,然而,參諸上開鑑定事項同樣未及於「該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之鑑定,能否據此即謂該鑑定書之研判,足以證明【C 版】備忘錄之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之事實,亦仍有探究之空間。 ⒉況縱認上開鑑定研究報告、鑑定書已能證明【C 版】備忘錄之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所遺留之事實。然參之上開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研究報告載明其鑑定並未涉及筆跡、印文及指紋之真偽鑑定,自無從據以證明【C 版】備忘錄上各當事人簽名、印章或指紋之真偽。至「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書雖謂:研判【C 版】備忘錄係影印後再各自簽名、蓋章或捺印之真品等語。惟該【C 版】備忘錄上之簽名、指印及印文雖均非影印,然遍觀上開鑑定書,並無針對【C 版】上各該當事人簽名、印章或指紋進行鑑定比對之資料,顯然該文書上之簽名、印章或指紋之真偽亦未經鑑定,該鑑定書卻冒然使用「真品」二字,已有速斷之嫌。再者,聲請意旨雖以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於原審已證述A 版、B 版及C 版上其等之簽名、印文均為其等所為云云。惟證人林振廷於原審審理時係證稱:「(辯護人問:請庭上提示今日我庭呈的書狀附件五,這張備忘錄是被撕掉的〈即【C 版】備忘錄〉,上面你的印章、簽名是否都是你親簽、蓋章?)這個印章看起來是我的,內容我就不知道,這是第二版是假的,簽字、印章是影印過來的,裡面剪貼的內容是假的。」「(當庭提出今日庭呈書狀附件五撕毀的備忘錄原本,以透明封套封存)(辯護人問:請庭上提示證人,該備忘錄底下的簽名、印章是否是你所親簽、蓋章?)辯護人庭呈的這份文件是影印的,不是原本,辯護人的問題我不回答,第一版備忘錄正本才是我簽的」(原審卷二第11頁背面),並未承認【C 版】備忘錄上簽名、印文及指印之真正。另證人陳碧真於原審亦證稱:「(問:請庭上提示今日書狀附件五及附件五的原件,最底下陳碧真的簽名跟印章是否妳親簽的?是否是妳的印章?)我不承認這份是我寫的,這是被影印、被栽贓過的,移花接木加了肆仟萬,最下面是我的簽名、我的印章,我覺得這件事情一開始這樣告下來以後,我會有點激動,告了這麼多年了,還好有辦法鑑定出來,要不然我就含冤莫雪,這是已經鑑定過的,被許景琦移花接木肆仟萬,我之前沒有看到是時間隔了很久,回去找正本對照發現肆仟萬是被許景琦加的,底下的簽名就是我原來那份寫的備忘錄,字跡都一樣,至於他們何時自行撕毀的,我沒有看到。」等語(原審卷二第16頁反面) ,亦無從認其有承認【C 版】備忘錄上之簽名、印文,均為其所為,聲請意旨顯然有誤會。本案【C 版】備忘錄上各該當事人簽名、印文及指印之真正既未經證明,自不因「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書研判【C 版】備忘錄係影印後再各自簽名、蓋章或捺印之真品等語,即可認定告訴人林振廷、陳碧真確有於簽署【A 版】備忘錄後,與聲請人變更約定內容,並另行簽署內容不同之第2 份之備忘錄,聲請人據上開鑑定書主張【C 版】備忘錄原本之真正性已被證明,亦乏其據。遑論證人即簽署系爭備忘錄時在場之律師柳正村於本案偵查、原審作證時,已明確證稱:當時並未以剪貼方式修正備忘錄第3 條內容,雙方簽署【A 版】備忘錄時,約定由林振廷、陳碧真取得甲方公司股份25%,林振廷擔心甲方公司資本少於4 千萬元,故要求在【A 版】備忘錄以括弧註記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4 千萬,作為最低保障,雙方簽訂備忘錄時,就第3 點部分未曾談及「醫院開業時」,係嗣後於92年7 月11日簽署合作協議書時,雙方才商議要加入「醫院開業時」等語,雙方簽完後,有影印【A 版】備忘錄1 張交予其收受……,其保管【A 版】備忘錄與卷附【B 版】備忘錄所載內容不同,是於偵訊中經檢察官提示後,才知道有【B 版】備忘錄(100 年度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62-64 頁、第143 頁反面至第144 頁;原審卷㈡第61-67 頁)等語明確。 ⒊「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書雖另研判「B 版備忘錄原本與C 版備忘錄來源相同」,且其理由係「⑴、使用Photoshop 軟體縮小並旋轉重疊比對撕毀破製之C 版備忘錄輿D 版備忘錄影本,發現二者其上內文與手寫文字及指印、印文均相符。⑵使用Photoshop 軟體縮小並旋轉重疊比對B 版備忘錄影本與D 版備忘錄影本,其中以紅色虛綠標示之內文部分二者相符。⑶放大檢視D 版備忘錄影本上之影印痕跡,發現與撕毀破裂之C 版備忘錄相符」等語(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抗字第639 號卷第155-157 頁),顯然係以【B 版】備忘錄影本、【D 版】備忘錄影本之內文相符,而【D 版】備忘錄影本之內文及手寫文字及指印、文均與【C 版】備忘錄相符,為其主要論據。然以,本案除聲請人自行送鑑定之【B 版】、【C 版】、【D 版】備忘錄外,尚有證人石龍振提出之【F 版】備忘錄,以及告訴人林振廷、陳碧真暨證人柳正村提出之【A 版】備忘錄存在,且並未一併送鑑定。而【B 版】備忘錄之內容雖與【F 版】備忘錄內容不同,然於備忘錄下方之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相關位置,則與【F 版】備忘錄相同,已如前述,並有附件三、七之備忘錄影本可參。復依證人石龍振於原審證述:當時因被告若無法儘速取得興建醫院土地時,行政院衛生署(現更名為衛生福利部)核准被告興建醫院許可即將撤銷,被告遂商請其介紹他人提供土地合作興建醫院,其透過友人介紹找證人林振廷、陳碧真與被告商談合作條件,被告及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雙方談妥,於92年3 月19日簽署【A 版】備忘錄時,其亦在場,印象中雙方未曾因簽署【A 版】備忘錄後覺得不妥,而另改簽署【B 版】備忘錄。其僅屬土地仲介角色,不清楚雙方如何商議備忘錄內容及製作備忘錄過程,上揭合作案件若成立時,其可獲得土地仲介10%佣金。被告於簽署備忘錄後,隨即影印【A 版】備忘錄影本1 份交予其收受,嗣後其亦有找到該【A 版】備忘錄影本1 份等語(原審卷㈡第18頁反面至第20頁)。且參以被告自101 年3 月2 日偵查時起,開始改異其前否認曾簽署如【A 版】內容備忘錄之說詞,承認確實曾簽署【A 版】內容之備忘錄乙情,足認證人石龍振提出之【F 版】備忘錄,係由聲請人交付,且係源出於聲請人於92年3 月19日在現場簽署之【A 版】內容備忘錄。再由影印自聲請人所執【A 版】內容備忘錄原本之【F 版】備忘錄,其下方各該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相關位置,竟與聲請人於另案偵查及審判時提出之【B 版】備忘錄完全相同,即可認定【B 版】內容之備忘錄,事實上亦係源出於聲請人於92年3 月19日簽署後所執之【A 版】內容備忘錄原本,否則【F 版】、【B 版】備忘錄下方之各該當事人簽名、印文、指印相關位置,何以完全相同,亦可解釋何以上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03 年5 月21日刑鑑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鑑定認為『【B 版】備忘錄「三甲方保証醫院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股份百分之25(公司資本額不得少於䦉仟萬)…」等語之「醫」字及「開業時,乙方取得甲方公司䦉仟萬」等字跡,係源自於【A 版】備忘錄;而「院」字跡與【B 版】備忘錄上方第2 行「院」字跡,具有相同來源』等語(原審卷二第88-90 頁),此再觀諸附件三【B 版】備忘錄與附件七【F 版】備忘錄之第2 行「院」字字跡,其位置、筆跡均相符,益顯明確。而【B 版】備忘錄既係影本,且與【F 版】備忘錄同樣是影印自聲請人原所執有之【A 版】內容備忘錄原本,並經以上開剪貼方式變造其內文第三點內容而成,該【B 版】備忘錄自然不可能會有所謂經各該當事人簽名之「原本」存在。上開「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不知有【F 版】備忘錄之存在,亦不知【F 版】備忘錄與【B 版】備忘錄間之關係、異同,僅以【B 版】、【C 版】、【D 版】備忘錄間之關係,即作出「B 版備忘錄原本與C 版備忘錄來源相同」之結論,顯然與上開客觀事證不符,其因之作出之【B 版】備忘錄原本存在,且其來源與C 版備忘錄來源相同等結論,俱屬錯誤,聲請人據該鑑定書主張確有【B 版】備忘錄原本之存在,自乏其據。 ⒋聲請人雖一再主張其簽署【A 版】備忘錄後,因文句意義尚欠明確,經其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均同意作廢,另擬變更後之【B 版】備忘錄內容,因【A 版】備忘錄尚未經當事人簽名前,有另影印存留影本,遂將之交予證人即在場之石龍振持往商談處地下室1 樓,利用該尚未簽名之【A 版】備忘錄影本,修正內容為【B 版】備忘錄,再由其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簽署云云。然證人石龍振於原審審理時具結證述,否認其有修正備忘錄之情狀(原審卷㈡第19-20 頁),且備忘錄之修正,攸關當事人雙方權益甚鉅,本案當時既有律師柳正村在場,雙方如需修改備忘錄內容,僅需在修改處,由雙方簽章認證,或者另行書立修改內容之備忘錄,豈有以如此繁瑣、具爭議之剪貼方式修改之可能。且【B 版】備忘錄各該當事人之簽名、用印或捺指印之情況,竟與聲請人原持之【A 版】內容備忘錄(其影本即為【F 版】備忘錄) 原本完全相同,益證根本未有所謂另行簽署之第二版內容備忘錄之事實,否則聲請人於另案偵查及審判時,大可逕行提出其所持有經各該當事人重新簽署之第二版備忘錄原本,何需以上開影印之方式變造【B 版】備忘錄?更何況,以聲請人當時急需取得土地興建醫院,以免興建醫院之許可遭撤銷之情況,其於契約之磋商,係居於劣勢,經驗上證人林振廷、陳碧真豈可能同意對其等明顯不利之【B 版】備忘錄內容,聲請人上開所辯,除與客觀事證不符,亦嚴重悖乎事理常情。⒌上開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雖認【D 版】備忘錄與【C 版】備忘錄不論是偏移方向或傾斜樣態,皆有呈現一致性平行且雷同之情況,疊合度最高等語,聲請意旨並因之主張該鑑定結果核與證人李書孝於偵查、審判中證詞相符,足認證人李書孝係於92年4 月17日收到【D 版】備忘錄傳真影本,其來源為【C 版】備忘錄原本,自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事實欄㈠錯誤認定聲請人變造【B 版】備忘錄內文之事實等語。惟上開鑑定並未涉及文件年代之鑑定,已如前述,則上開研究報告結果充其量僅能證明【D 版】備忘錄係來自於【C 版】備忘錄,而【C 版】備忘錄之真正或其存在、製作之時間既皆無法證明,亦如前述,則如何僅依據上開結論,認定與證人李書孝於偵查、審判中之證詞相符,而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之認定,此部分再審意旨亦無可採。 ⒍綜上所述,上開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研究報告、「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書意見,是否能證明【C 版】備忘錄之14片碎紙係同一張紙被撕碎之事實,尚有疑義,且上開鑑定資料均無法證明【C 版】備忘錄上之簽名、印章或指印均屬真正,更無法證明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於簽署【A 版】備忘錄後,有與聲請人變更約定內容,另行簽署第二份之備忘錄;另「張雲芝文書鑑定工作室」鑑定書研判「B 版備忘錄原本與C 版備忘錄來源相同」等語,係在欠缺完整資訊之狀況下,所為與客觀事實不符之錯誤結論,實則【B 版】備忘錄係影印自【F 版】備忘錄之原本,再以剪貼方式變造第三條之內文,是客觀上根本不存在【B 版】備忘錄之原本。是聲請人所引據之上開鑑定資料,本院核其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仍難認有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而使聲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均與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之再審要件不相適合。㈤關於聲請再審意旨㈤、㈥部分 就聲請意旨此部分所述,原確定判決已於理由欄㈧、㈨論述綦詳(原確定判決第24-26 頁)。其中關於證人趙文弘於原審證述不確定是否於92年3 月19日取得【B 版】內容備忘錄影本(即上開【E 版】備忘錄) 部分,原確定判決已就該版本取得法務部調查局101 年11月7 日調科貳字第10103471020 號函覆結果,其因文件材料(含紙張、印墨及印泥)易受溫度、濕度、光照及空氣流通情形等存放條件不定之影響而產生變化,且其保存情形不明,無法鑑定是否為92年3 月19日製作等情,並以該文件係屬影本,無法單自證人趙文弘提出該【B 版】內容備忘錄影本,逕行推論該文件係於92年3 月19日所製作,佐以聲請人與趙文弘間因處理興建醫院技術性問題而有個人情誼,顯有可能出言袒護聲請人。又關於證人李書孝部分,原確定判決係以同時間傳真之3 份文件審酌比較,進而說明何以證人李書孝於101 年3 月16日偵訊中提出之【B 版】內容備忘錄影本(即上開【D 版】備忘錄)之內容及傳真時間已有疑義,復依證人李書孝亦於偵訊中具結證述,表示聲請人曾於98年間向其借過存放該備忘錄之卷宗(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142 頁),則以證人李書孝之證述及存放之傳真文件是否有遭人更換之虞為由,尚難為聲請人有利之認定等語。核原確定判決已依法極盡調查之能事,並確實依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以為判斷審酌,其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再審聲請意旨徒憑己意,指摘原確定判決有違反經驗法則或誤解證人等情,惟未提出可供本院審酌之相關證據,是關於此部分聲請意旨,亦無理由。 ㈥關於聲請再審意旨㈦、㈧部分 聲請意旨所稱本件無論簽訂任何版本之備忘錄,在92年7 月11日合作協議書簽訂後,其效力均為合作協議書所取代,聲請人並無行使變造【B 版】備忘錄影本之動機;又聲請人於前案所為歷次供述雖有前後不一之情,係因聲請人於本案陳述時,距簽立備忘錄時間已久,實難苛責聲請人,況當事人及證人林振廷、柳正村、石龍振等人亦有前後供述不一致等情,法院前後認定標準不一,認事用法及理論上均有重大矛盾之處等情,亦經原確定判決於理由欄㈦說明:「……足徵被告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間簽署備忘錄後,因雙方投資興建醫院之公司資本額發生增加變化,而於95年間就彼此可取得公司股份比例發生爭議等情之事實,應堪認定。被告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間僅簽署【A 版】備忘錄,而未簽署【B 版】備忘錄,【B 版】備忘錄係變造私文書,被告因雙方訴訟糾紛,曾持變造【B 版】備忘錄向法院、檢察署行使等情,均已如前述,是被告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間,於簽署備忘錄後,因雙方投資興建醫院之公司資本額發生增加變化,而於95年間就彼此可取得公司股份比例發生爭議後,被告變造【B 版】備忘錄後持以行使之動機,顯係欲限制證人林振廷、陳碧真依合作協議取得公司股份之比例,亦與常情無違。被告於92年間既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協議興建醫院,足見當時雙方關係具有相當信任,且無任何權益糾紛,被告自無於簽署備忘錄後,隨即於92年3 、4 月間變造備忘錄之必要;況卷附存留於證人李書孝處之【B 版】備忘錄,該資料所示傳真時間之位置,不合常情,不足採信(理由詳如後述)。是以行為人犯罪動機觀之,被告應係於95年間就雙方取得公司股份比例發生爭議訴訟後,為圖勝訴,而於97年10月14日持以向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行使前之某時許,變造【B 版】備忘錄,較為合理,而可資認定」等語(原確定判決第22-24 頁);另於理由欄㈩論述:「被告前於100 年10月12日、於100 年11月11日偵訊中均辯稱:其未曾簽署卷附【A 版】備忘錄,該備忘錄上簽名亦非其所為,應係有人刻意模仿其簽名(見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26頁反面、第39頁至第40頁)云云;另於101 年3 月2 日偵訊中及原審法院審理中改詞辯稱:其等簽署備忘錄前後有2 種版本,內容差異有2 處,其中第3 條原記載「興建完開業時」,經其要求刪除改為「醫院開業時」,另原記載「開業時甲方公司的百分之25的股份」,經其要求刪除改為「開業時甲方公司資本額4 千萬元的百分之25」,其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簽署【A 版】備忘錄後,因文句意義尚欠明確,經其等同意作廢,另行簽署【B 版】備忘錄(見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135 頁;原審卷一第41頁反面)云云。審酌【A 版】【B 版】備忘錄所載內容涉及被告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間之重大權益,被告對於其等有無簽署【A 版】備忘錄或簽署【A 版】備忘錄後作廢,再簽署【B 版】備忘錄等情,當記憶清楚,應無淡忘可能,然被告歷次辯稱內容,竟前後不一。參酌經中檢檢察官將卷附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於偵訊中提出之【A 版】備忘錄原本及被告指紋卡,送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經該局以100 年10月24日刑紋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函覆鑑定結果,認為【A 版】備忘錄上存留被告簽名後方之指紋,確實係被告指紋(見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36頁)。另將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於偵訊中提出之【A 版】備忘錄、【B 版】備忘錄囑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經該局於101 年1 月3 日以刑鑑字第OOOOOOOOOO號鑑定書及檢附鑑定說明1 、2 各1 份(見他字第2252號偵查卷第57、58頁)函覆鑑定結果,認為【B 版】備忘錄部分文字係源自於【A 版】備忘錄,而經檢察官追加起訴後,被告始改詞辯稱,先簽署【A 版】備忘錄後作廢,再簽署【B 版】備忘錄云云,被告前揭所辯,是否可信,已有可疑。又依卷附證人林振廷、陳碧真於偵訊中及原審法院審理中提出【A 版】備忘錄,其中被告簽名處後方,雖有被告指印3 枚等情,然依事理常情,若締約雙方欲廢止已簽署之備忘錄,僅需雙方逕行註記作廢、撕毀或筆畫刪除內容即可,應無僅由締約之一方,在備忘錄簽名欄處按捺指紋多枚,而締約之他方,均無任何廢止舉動之理,是被告所辯,其在簽名處後方蓋印指紋3 枚,用以表示雙方同意作廢【A 版】備忘錄云云,核與事理常情有違,亦無足採信。」等語(原確定判決第27-29 頁)。足徵原確定判決已就上開聲請再審意旨所稱事項,基於卷內現存證據資料,依法調查並以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斟酌判斷其他情形並取捨相關證據,作合理之比較而得出聲請人有罪之結論。是此再審聲請意旨部分,置原確定判決已論述斟酌之判斷不顧,任意指摘原確定判決有重大矛盾之處,容有誤會。 四、綜上所述,本案聲請再審意旨所憑之證據及其論述,無論單獨或結合其他卷存證據觀察,綜合判斷之評價結果,客觀上均難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均非屬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所謂「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之情形,難認有何再審之理由,應予駁回。又本件再審之聲請既經駁回,則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35 條第2 項規定,聲請裁定停止刑罰之執行,即屬無據,亦應併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 月 4 日刑事刑十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宏卿 法 官 劉榮服 法 官 林美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五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張惠彥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