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113年度上訴字第470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違反廢棄物清理法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 裁判日期113 年 09 月 19 日
- 當事人融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劉宗嘉、冠融預拌混凝土有限公司、呂映蓁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47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融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劉宗嘉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宗嘉 選任辯護人 劉嘉凱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冠融預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呂映蓁 選任辯護人 吳文城律師 陳名献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呂映蓁 選任辯護人 吳文城律師 陳名献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呂冠億 選任辯護人 葉東龍律師 古富祺律師 訴訟參與人 冠林砂石行 統一編號:00000000 負 責 人 呂冠億 代 理 人 葉東龍律師 古富祺律師 訴訟參與人 立裕企業社 統一編號:00000000 負 責 人 劉宗嘉 上列上訴人等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不服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96號中華民國113年2月22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 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9917號,110年度偵字第10016、1072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融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與立裕企業社共同沒收部分撤銷。 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壹佰柒拾萬壹仟捌佰玖拾柒元融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與立裕企業社共同沒收。 其餘上訴駁回。 戊○○緩刑伍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向公庫支付新臺幣拾萬 元,及向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捌拾小時之義務勞務。 事 實 一、甲○○為冠林砂石行(址設雲林縣○○鎮○○路0○00號)之負責人 ;甲○○之女乙○○為冠融預拌混凝土有限公司(址設雲林縣○○ 市○○○路00巷00號1樓,下稱冠融公司)負責人,冠林砂石行 與冠融公司會計業務均由乙○○處理,冠林砂石行與冠融公司 實質上為同一事業主體(以下合稱冠林砂石行事業),在雲林縣○○鎮○○路0○00號土地(下稱系爭堆置場)上,經營向事 業廢棄物處理機構收取人工粒料,摻拌水泥等膠結料後,製成控制性低強度混凝土(CLSM),再出售予營造業者作為公共工程等管溝回填材料使用之業務。戊○○係立裕企業社(址 設彰化縣○○鎮○○里○○路0○00號1樓)及融晉環境科技有限公 司(址設彰化縣○○鎮○○里○○路0○00號,下稱融晉公司)之負 責人。 二、緣潔O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址設彰化縣○○鄉○○村○○○○路00號 ,嗣於民國109年9月26日更名為「力O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下仍稱潔O公司),係乙級廢棄物處理機構,經主管機關許 可,處理代碼D-0902無機性污泥之一般事業廢棄物。潔O公司 自000年0月間起,至109年8月31日止,為減少成本,及為儘快消化潔O公司從上游產源端收受之無機性污泥,竟在處理廢棄物無機性污泥時,未依處理許可證內容,添加應有數量之污泥處理劑(即速凝劑);且於人工粒料造粒後,未依處理許可證所載之1.5日至2日養生期間未予足夠養生期間以對人工粒料充分除去水分,即外運至下游預拌混凝土廠堆置。則潔O公司出廠之人工粒料,因未依處理許可證內容處理,未脫離廢棄物本質,仍屬事業廢棄物(潔O公司及時任負責人林O璋、廠務經理郭O肇所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罪嫌,另由 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 三、甲○○、乙○○、戊○○均知悉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散發明顯臭味 ,並因過於潮濕而沾黏車斗,不可能即時充作人工粒料加以利用,如勉強利用,尚且需再另擺放相當時日,加以除味、曬乾,或自行添加更多水泥才能使用,故潔O公司需以「推廣費」、「運費」等名義補貼每公噸新臺幣(下同)1000元之費用,甲○○、乙○○、戊○○均明知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顯然 為事業廢棄物。又甲○○、乙○○、冠林砂石行事業、戊○○、融 晉公司、立裕企業社均未領有廢棄物處理許可文件,不得從事廢棄物之處理,而甲○○、乙○○、戊○○竟共同基於非法處理 廢棄物之犯意聯絡,先由戊○○以立裕企業社之名義與潔O公 司訂立「人工粒料理貨承攬合約書」,約定由潔O公司支付每噸1000元之費用,戊○○則負責運出(即「去化」)潔O公 司之人工粒料。戊○○再於107年10月前之某日,與甲○○謀議 ,將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交予冠林砂石行事業收受,由甲○○ 、乙○○雇用司機陳O平(無證據證明有犯意聯絡)至潔O公司 載運人工粒料至系爭堆置場堆置,戊○○則以立裕企業社或融 晉公司之名義,從收自潔O公司每噸1000元之費用中,支付冠林砂石行事業每噸850元做為報酬。甲○○、乙○○及戊○○即 以此方式,自107年10月某日起至109年8月31日止,收受潔O 公司的人工粒料共計4萬864.94公噸,其中1萬1345.98公噸 於被查獲時仍堆置在系爭堆置場。戊○○所經營之立裕企業社 、融晉公司因此獲得170萬1897元之不法利益;甲○○、乙○○ 所經營之冠林砂石行事業則獲得964萬4083元之不法利益。 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督察總隊中區環境督察大隊(下稱中區環境督察大隊)於109年5月19日、9月3日,先後至系爭堆置場區,自上開人工粒料因雨水浸潤而滲出之積水中採取檢體,送驗後檢出銅、鐵、鎳、鋅、pH值均超出放流水標準。而上開人工粒料直接堆置於土壤上,並無任何隔絕措施,則人工粒料經雨水浸潤後所流出之滲出水,直接滲入土壤而已污染周遭環境。 五、案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下稱彰化地檢署)偵查起訴。 理 由 壹、上訴審理範圍: 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規定,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 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關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但有關係之部分為無罪、免訴或不受理者,不在此限。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本件上訴人即被告戊○○(下稱被告戊○○)及上訴人即被告融晉環境科 技有限公司(下稱被告融晉公司)(以上二人下稱被告戊○○ 等2人)於本院審理中明示僅就刑及沒收部分上訴,其餘原 審認定犯罪事實及罪名均不爭執等語(本院卷二第90頁),是關於被告戊○○等2人,本院之審理範圍,依前開規定僅限 於刑及沒收部分。至其餘上訴人即被告乙○○(下稱被告乙○○ )、上訴人即被告冠融預伴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冠融公司)、上訴人即被告甲○○(下稱被告甲○○)(以上三人下 稱被告甲○○等3人)均對原判決全部上訴,本院仍就判決之 全部審理。 貳、被告甲○○等3人實體部分 一、證據能力: ㈠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規定,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 之陳述,雖不符前四條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本件檢察官、被告甲○○等3人, 及其等之辯護人於本院審理中對於本案之證據,均同意有證據能力(本院卷第107頁),是本案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 之陳述,業經當事人同意作為證據,本院審酌該證據作成時之外部狀況,認為以之作為證據,尚屬適當,得為證據。 二、事實之認定 ㈠訊據被告甲○○、乙○○(以上2人下稱被告甲○○等2人)、冠融 公司均不爭執有收受潔O公司所給付之費用,及載運、堆置人工粒料至系爭堆置場等客觀事實,惟均否認有何非法處理廢棄物之犯行,均辯稱:不了解潔O公司人工粒料的製程,上開人工粒料並非廢棄物,而是有經濟價值之產品,且上開人工粒料並未造成環境污染等語。辯護人則均為被告辯護略以:潔O公司雖有給付人工粒料的補貼費,官方機構也會以補貼方式推廣人工粒料,人工粒料具有經濟價值;被告均不知道人工粒料的製程,且人工粒料會黏斗不代表人工粒料是廢棄物;又上開人工粒料並未造成環境污染等語。 ㈡被告甲○○為冠林砂石行之負責人,被告乙○○為冠融公司之負 責人,且被告乙○○負責處理冠林砂石行與冠融公司之會計業 務;被告戊○○係立裕企業社及融晉公司之負責人;被告甲○○ 、乙○○及冠林砂石行、冠融公司均未領有廢棄物處理許可文 件;又立裕企業社與潔O公司訂立「人工粒料理貨承攬合約書」,約定由潔O公司支付每噸1000元之費用,被告戊○○則 負責運出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被告戊○○再於107年10月前之 某日,將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交予冠林砂石行事業收受,被告戊○○並以立裕企業社或融晉公司之名義,支付冠林砂石行 事業每噸850元之費用;被告甲○○、乙○○於107年10月某日起 至109年8月31日,自潔O公司收受人工粒料共計4萬864.94公 噸等情,業據被告甲○○、乙○○、戊○○供承不諱(原審卷三第 112至116頁),核與證人林O璋、證人即冠林砂石行事業會計楊O融於偵查中具結之證述相符(9917偵卷四第422至423頁、9917偵卷三第276頁),並有冠融公司變更登記表、融 晉公司變更登記表、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9917偵卷一第508至509、497至499頁、196他卷二第355至361 頁)、人工粒料理貨承攬合約書(9917偵卷二第231至233頁)、人工粒料買賣合約書(原審卷一第283至301頁)、潔O公司銷售紀錄、產品去處廠商訪查紀錄表、事業廢棄物處理後產品使用去處證明、進出貨明細表、銷售冠林砂石行之人工粒料申報資料、去處廠商訪查紀錄表、冠融公司營業人進項交易對象彙加明細表(銷項去路)、立裕企業社相關報表、統一發票、轉帳傳票、潔O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09年8月13日潔O字第109081301號函並附銷售流向數量總表、廠商提供 資料原稿、產品去處廠商訪查紀錄表及出貨磅單、乙級廢棄物處理機構處理許可證變更(196他卷二第209至345、471至473頁、196他卷三第41至56頁、10724偵卷第133頁、9917偵卷一第5至14、500頁、9917偵卷二第241至263、324至410頁、9917偵卷五第35頁)、中區督察大隊督察紀錄、蒐證及空拍照片、車行軌跡圖(196他卷二第389至410頁、9917偵卷 一第98至103頁、9917偵卷二第282至300、313至323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1年6月28日環署都字第1111088073號函並附潔O公司107年10月至000年0月出售人工粒料產品銷售申 報予冠林砂石行資料(原審卷一第357至366頁)在卷可稽,足認被告甲○○等2人上開自白應與事實相符,是上開客觀事 實均可認定。 ㈢系爭堆置場之人工粒料經潔O公司清運後,總計人工粒料之數 量為1萬1345.98公噸等情,有雲林縣環境保護局112年2月21日雲環衛字第1121006229號函附卷可按(原審卷二第289頁 ),足見系爭堆置場現存之人工粒料數量,應為1萬1345.98公噸。 ㈣被告甲○○等3人及各該辯護人以前詞置辯,是本案爭點如下: ①潔O公司出貨給被告甲○○等2人之人工粒料是否屬於廢棄物 ?②被告甲○○等2人是否知悉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屬於廢棄物 ?③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被堆置於系爭堆置場,是否造成環境 污染?。 ㈤關於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是否屬於廢棄物部分: ⒈按凡能以搬動方式移動之固態或液態物質或物品,其被拋棄者,或減失原效用、被放棄原效用、不具效用或效用不明者,或於營建過程中所產生目的以外之產物,皆係廢棄物清理法所稱之廢棄物,若係由事業活動所產生非屬其員工生活產生之非有害廢棄物,則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事業產出物,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已失市場經濟價值,且有棄置或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之虞,或違法貯存或利用,有棄置或污染環境之虞,或再利用產品未依本法規定使用,有棄置或污染環境之虞者,不論其原有性質為何,皆為廢棄物,該法第2條 第1項第1至3款、第2項第2款第2目及第2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立法理由並揭示「廢棄物」與「資源」位處物質或物品之不同生命週期,經過適當手段,廢棄物可變成資源,而若錯置、錯用,資源也應視為廢棄物之規範意旨。由此可知,廢棄物清理法所稱「廢棄物」係採相對性之定義,與標的物質或物品本身於自然狀態下之屬性,並無必然關係,尚應配合處置手段、效用、利用技術、市場經濟價值等因素綜觀而定,甚且須考量有無污染環境之虞等因素(最高法院110年度 台上字第116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經查: ①證人李O明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我現在任職於環境部環境管理 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以前叫做中區環境督察大隊;依據潔O公司的廢棄物處理許可證,製程裡要添加速凝劑,而我們去現場查察時,發現他添加的速凝劑少於處理許可證核定的數量;處理許可證有提到製程完成後需要養生1.5至2日,但我們查實際養生時間也沒有達到1.5至2日養生期,所以我們認定潔O公司生產出人工粒料屬於廢棄物;關於實際的養生時間,我們是比對潔O公司網路申報收受時間及申報處理完的時間,發現108年度,收受日期與處理完的日期小於1.5天的共有98筆,109年度共有613筆;我們進廠時也有看現場監視器,確認時間沒有符合養生期間,當時處理許可證要求養生2日,但監視器顯示不足2日;我們去潔O公司查核購買發票、速凝劑資料跟專責人員所述,依照處理許可證,換算後可以知道,收受的污泥量應該要添加多少的處理藥劑,但潔O公司拿不出足夠噸數速凝劑購買發票等語(原審卷三第13至14、16至17、20至21、40頁)。 ②證人即潔O公司時任經理郭O肇於偵查中證稱:處理劑由8.19 噸/月,變更為7.02噸/月,是我決定的,因為處理的污泥量 沒有那麼多;7.02噸/月是指加水稀釋後數量,不是指純的處理劑量,我們的處理劑就是要原液加水;加水稀釋的比例是1比5,1是處理劑原液,5是自來水或回收水等語(9917偵卷四第200至202頁)。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我之前在潔O公司擔任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專責人員,之後在110年6月30日離職;潔O公司的速凝劑添加不足、養生時間不足;潔O公司買 進的速凝劑時濃稠狀的,所有以5:1之比例添加水,速凝劑 是1,水是5;7.02噸不是指速凝劑原液(沒有加水),原液是7.02噸的大約6分之1;養生時間1.5至2日的數據,是當初我們試運轉時推算出來的,最早是2日,後來變更為1.5日;養生1.5日的人工粒料多少還是會有味道,不可能完全沒有 味道等語(原審卷三第22至24、27至30頁)。 ③依照潔O公司於107年10月15日經核發之彰化縣政府廢棄物處 理許可證及附表、附錄(196他卷二第166至178頁、9917偵 卷一第44至58頁)可知,每184.6公噸之無機性污泥需添加0.3公噸之污泥處理劑即速凝劑(9917偵卷一第53頁)。另潔O公司嗣於109年5月17日申請變更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9 917偵卷四第17至30頁),其中質量平衡流程圖顯示每月收 受無機性污泥4319.64公噸,應添加速凝劑7.02噸(9917偵 卷四第27頁)。再者,潔O公司申報107年4月至000年0月間,收受無機性污泥共計4萬6956.5公噸,換算上開107年10月15日處理許可證中無機性污泥與速凝劑之比例可知,潔O公司收受4萬6956.5公噸之無機性污泥,需添加76.43公噸之速凝劑【計算式:46956.5÷184.6×0.3=76.31,小數點二位以下4捨5入】,如果是依照於109年5月17日申請變更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潔O公司則需添加76.31公噸之速凝劑【計算 式:46956.5÷4319.64×7.02=76.31,小數點二位以下4捨5入 】。證人即潔O公司會計柯O潔於偵查中證稱:潔O公司的速 凝劑是跟啟O公司購買等語(9917偵卷二第170頁),而潔O 公司於107年4月12日至109年2月18日向啟O公司購買速凝劑共12.6公噸,有速凝劑相關銷貨簽收單、過磅單、轉帳傳票、出廠檢驗表等資料存卷可查(9917偵卷二第171、190至204頁、9917偵卷五第416頁),可知無論是依照107年10月15 日處理許可證,或是109年5月17日申請變更之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潔O公司購買而使用之速凝劑數量遠低於其依照處理許可照所應使用之數量。 ④依據潔O公司上開107年10月15日處理許可證內容,人工粒料 的養生期間為2日(9917偵卷一第53頁)。依照潔O公司之申 報資料,其於108年間收受無機性污泥日期時間與處理完成 時間小於1.5日之聯單筆數共98筆,無機性污泥之噸數為1699.21噸,109年1月至7月31日間收受無機性污泥日期時間與 處理完成時間小於1.5日之聯單筆數共613筆,無機性污泥之噸數為11889.24噸(9917偵卷五第418頁)。此外,潔O公司 109年2月25日監視錄影器顯示一號貯坑於當日上午7時是空 的,同日中午12時許堆置約5分之1,同日下午5時許堆滿; 後於同年月27日上午7時許,開始裝載至冠融公司、統益公 司之車輛等情,有監視錄影照片為證(9917偵卷五第419至420頁),足見上開人工粒料之養生期間也未滿2日。綜合上 開資料,可知潔O公司收受無機性污泥及製成人工粒料之養生期間遠低於其依照處理許可照所應養生之期間。 ⒊證人李O明證稱潔O公司製成人工粒料時,所使用之速凝劑數 量及養生期間均遠低於處理許可照之內容等語,核與上開⒉之③、④所示潔O公司處理許可證、申報資料、銷貨簽收單、 監視錄影照片等相符。證人郭O肇也坦承潔O公司添加速凝劑 、養生時間均少於處理許可證之內容。則潔O公司收受無機性污泥後,既未依廢棄物處理許可文件處理,所產出之人工粒料當然不會改變其為事業廢棄物之性質,自屬事業廢棄物無誤。 ㈥關於被告甲○○等2人是否知悉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屬於廢棄物 部分: ⒈卷附證據臚列如下: ①證人甲○○於偵查中證稱:潔O公司會支付我費用,是因為它的 料有味道,且我要加更多水泥,所以要多貼我費用;潔O的粒料都會擺1個月,因為要放處理劑,多少會有味道,而且 添加的水泥要經過28天才會達到最高強度,所以要放1個月 才使用;我有跟戊○○說人工粒料要多放1個月,所以要多補 貼650元/噸,加上運費是850元/噸等語(9917偵卷三第274 至275頁)。於原審審理中證稱:冠林砂石行有跟潔O公司進 人工粒料,潔O公司的對口人員是戊○○,我們公司主要是乙○ ○在接洽,料如果有問題,司機不會跟我反應,司機都向乙○ ○反應;料有點濕會黏斗,據我所知是因為下雨天或是因揚塵在灑水;我不知道潔O公司的製程;從潔O公司載回來的人 工粒料有放超過3天,是因為供需的問題,有些料先進就先 出;人工粒料是有經濟價值的,可以製作低強度混擬土的摻配料;我先前的違反廢棄物清法的案件,料送來時一看就知道是沒有做的,跟本案截然不同;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會多放置1個月,是因為要按照我們公司的作業流程;潔O公司的 人工粒料可以馬上使用,但是效果會比較差;有時候人工粒料會多加水泥,是因為天氣關係,比較潮濕、寒冷的時候要多添加水泥;人工粒料是拿來做摻配料,還要再加土方、砂石;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一開始就是每噸850元,沒有提高價 錢;我會付給潔O公司購料費用每噸50元等語(原審卷三第8 4至94頁)。 ②證人乙○○於偵查中證稱:潔O公司付錢給我們,是因為潔O公 司的東西不好使用;我不知道潔O公司的料有無問題,只是不好使用;冠林跟潔O有成立LINE群組「潔O& 冠林車輛調度 」,成員有我、戊○○、司機陳O平、會計楊O融、甲○○,還有 暱稱「一個燈」之人,我不清楚是誰,應該是潔O現場人員;潔O的料太濕,所以我們會抱怨,要放1個月才會使用;司 機去載,跟我抱怨潔O的料太臭;陳O平有跟我提過很多次潔 O的料會黏車斗、很臭,我跟戊○○反應是否把較乾的料當底 部,再把較濕的人工粒料鏟上車;料太濕、太臭,甲○○也知 情等語(9917偵卷二第91至92、94至95、97頁)。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我在冠林砂石行負責帳務和車輛運輸的安排;向潔O公司購買人工粒料,是我跟戊○○接洽的;甲○○同意跟潔O 公司合作,後面的雜事,例如簽訂合約、文書作業是我處理;我跟戊○○有加入LINE群組,我會在群組上接洽載料的時間 或細節;之前料比較濕黏車斗,司機反應回來還要清車斗,我有反應給戊○○,戊○○後來說可能是因為天氣下雨;我不了 解潔O公司製作人工粒料有沒有違反製作程序;人工粒料的出貨順去是先進先出,人工粒料放在廠內的期間多久要看工程大小月,大月時間會比較快,小月就會拖到時間;每間公司的料都會有味道;料太濕有沒有正常我不知道,就是料比較濕而已;跟潔O公司購買人工粒料,會支付50元的購料費用,戊○○再給我們運輸跟業務推廣費用850元;我們同時收 的處理廠有很多間,潔O公司的費用是最便宜的,我們希望拉為統一的價錢,有跟潔O公司談,但是沒談成等語(原審卷三第94至101頁)。 ③證人戊○○於偵查中證稱:冠林把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加更多水 泥才能用,我個人認為是冠林公司是要把它的天然原料比例降低,或是加入其他公司的料,造成我們的料還要加更多水泥;甲○○說我們的料要多放一個月,曝曬完成後才開始做; 我問郭O肇為何今天的料比較濕,郭O肇就用沒辦法、不是他 能掌握的態度,沒有回應我;我有跟郭O肇反應人工粒料太濕至少3、4次,因為冠林抱怨卡車斗;郭O肇跟我說冠林可以拿回來重做;潔O公司的產品分成3區,其中1區會放顆粒分明的粒料,另外2區就是顆粒不分明,下游來訪廠時,給 他們看顆粒分明的粒料,試用的話會拿另外二區顆粒不分明的粒料給他們試用,這是廠商都清楚的;為何要有顆粒分明的一區,這是潔O公司定稿本所寫的,這樣才符合許可證;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在冠林那邊堆得像山一樣,我有告訴林O 璋,林O璋說再找新的廠商消化,這是109年4、5月間的事, 林O璋也知道潔O為了趕快消化去處,付錢讓冠林收受;我跟 林O璋講冠林說要多放1個月,才更符合他們產品使用等語( 9917偵卷四第431至437、442至443頁)。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我之前是潔O公司的業務副理,負責外務,我對公司製程不了解;冠林公司跟我進料,我跟乙○○聯繫比較多;乙○○有 跟我說司機反應料太濕會黏車斗,前前後後反應3、4次,我有回報給郭O肇;我有跟乙○○說料太濕的原因可能是天氣氣 候,乙○○他們不知道製程中添加劑不足或養生時間不足,因 為我也不知道這些事,所以不可能跟乙○○講等語(原審卷三 第78至82頁)。 ④證人即冠林砂石行事業司機陳O平於偵查中證稱:冠林砂石行 與冠融公司是同一家公司,我不知道是哪一家公司給我薪水;我是開公司的砂石車去潔O公司載貨,直接載到系爭堆置場;我有到過二期養生區前面直接載料,沒有到過一期養生區及污泥儲存區;產品堆置區的料比較乾;二期養生區的料比較濕,會黏車斗,乾的不會;二期養生區的料的味道有時候比較嗆鼻,連我氣切過嗅覺比較不好都聞得到;乾溼的外型看起來都一樣,主要差在乾溼跟味道;二期養生區的料幾乎每次都會黏車斗;每次只要黏車斗,我都會在對講機說,回到辦公室也會發牢騷,跟乙○○說又黏車斗了,有時也會用 LINE跟乙○○反應,乙○○跟我說只要好倒、不會黏斗就好,且 這種黏車斗的料還要再曝曬,不然沒辦法用,因為太濕,味道也不好;之後潔O公司用產品堆置區的料鋪底,再去載二期養生區的料回系爭堆置場等語(9917偵卷二第25至28、41至43頁)。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我之前會從潔O公司載人工粒料回冠林,人工粒料沒什麼問題,有時會濕濕的太黏,會黏車斗;我有跟乙○○說,乙○○再向潔O公司反應,乙○○沒有 置之不理等語(見原審卷三第42至50頁)。 ⑤證人即冠林砂石行事業員工張O鋒於偵查中具結證稱:我在冠 林砂石行工作,擔任打料人員;廠區內堆放的CLSM原料,我知道的只有潔O而已;潔O載過來的料有時候很濕,會黏在車 上,我們要曬比較久的太陽等語(9917偵卷二第1至6頁)。⑥證人即潔O公司時任負責人林O璋於偵查中證稱:潔O公司會支 付立裕企業社「理貨服務費」,對方需要幫我們找混凝土廠、簽訂合約、調度車輛、去現場訪查、簽訪査表格、給混凝土廠在產品使用證明蓋章,粒料銷售有關的也是委託給他們,費用有包含要補貼給冠林等混凝土廠的補貼費用;潔O對冠林的窗口是立裕;戊○○跟我反應冠林說潔O的人工粒料需 要加更多水泥,我說能撐多久就撐多久,因為有新的公司要進來,請冠林等到新公司入主後再來談,我印象中戊○○沒有 跟我提到潔O公司的料要讓冠林加更多水泥,戊○○是跟我說 有另一家冠林競爭,所以跟潔O要更多錢等語(9917偵卷四第422至423頁)。 ⑦證人即潔O公司時任經理郭O肇於偵查中證稱:產品區分成3區 ,1區是篩過的,不用再篩分;2、3區會再做篩分,但篩分 完就可以出料;2、3區有些料是養生區出來的,還沒做篩分,有些是不良品,要做篩分才可以出貨;堆置過多,我會要求戊○○快點載料;有的還是有篩分,但堆置過多沒有篩分就 載出去;料太濕我們不會出貨,會重做,戊○○應該知道產品 太濕要重做等語(9917偵卷四第202至204頁)。原審審理中證稱:戊○○之前在潔O公司做出料,負責調度車輛載料等語 ,司機載什麼料是我決定,戊○○無法掌握是從哪一區出貨; 戊○○跟我說過料比較濕;可能是因為天氣的問題導致料比較 濕等語(原審卷三第25至26、30、37頁)。 ⑧證人即潔O公司時任出料現場人員丁○○於偵查中證稱:編號1 是成品的示範區,這個不會出貨,編號2、3都是妥善率不足,不能直接出貨,要回廠再造;109年9月2日應該有5台車次,都是我裝載的,大部分都是從編號3出貨等語(9917偵卷 二第178至179頁)。 ⑨依據被告甲○○、乙○○所在「潔O&冠林 車輛調度」群組之LINE 對話紀錄,被告乙○○於2月27日表示「料太濕了喔」、「司 機下完料上面還黏3噸」、「現在叫外勞在清車斗」、「外 勞也清斗子清到哀哀叫阿」;被告乙○○於3月26日表示「司 機哭著跟我說 今天的料太黏了」;被告乙○○於4月21日表示 「最近的料味道有點太濃郁了」被告乙○○於5月8日表示「料 」、「太」、「濕」、「了」、「這樣司機明天要罷工了」;被告乙○○於6月24日先傳送一張人工粒料黏在車斗上的照 片,再表示「黏斗,我們家3262開始哇哇叫了」(9917偵卷二第112至118頁)。 ⒉綜合上開證人證述可知,冠林砂石行事業之被告甲○○、乙○○ 、司機陳O平、員工張O鋒都有證稱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因潮 濕而黏斗,有氣味或臭味等問題,核與融晉公司之被告戊○○ 以及潔O公司之證人郭O肇所稱:甲○○、乙○○或戊○○有反應料 比較濕等語相符,也與上述LINE群組對話顯示被告乙○○多次 在群組內反應:料太濕會黏斗、味道太濃郁了等情節一致。又被告甲○○證稱: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要加更多水泥等語, 也與被告戊○○所供稱:冠林把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加更多水 泥才能用,我個人認為是冠林公司是要把它的天然原料比例降低,或是加入其他公司的料,造成我們的料還要加更多水泥等語相符,足見潔O公司所提供人工粒料必須加更多水泥才能使用,至於戊○○是否曾將潔O公司所提供人工粒料必須 加更多水泥始能使用之事告知林O璋乙節,於偵查中先稱:「我就說能撐多久就撐多久」,其後稱:「印象中沒有」,證人林O璋是否被告知該事,即有不明,惟要不影響被告甲○ ○、戊○○2人所供稱,其2人均認為潔O公司所提供之人工粒料 必須加更多水泥始能使用之事。且被告甲○○、乙○○均證稱: 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需要再擺放約28天或1個月才能使用等語 ,核與證人張O鋒所稱: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要曬比較久的太 陽等語、被告戊○○所稱:甲○○有反應人工粒料要多放一個月 等語一致。從而,足見潔O公司所生產並交付給冠林砂石行事業之人工粒料,多次發生因太過潮濕而黏斗,也有氣味臭、濃郁的問題,並需多置放1個月後才能使用,且被告甲○○ 等2人均知悉上情。 ⒊被告甲○○等2人雖辯稱:不了解潔O公司人工粒料的製程,料 比較濕是天氣問題,人工粒料要多放1個月、加水泥是公司 製成需求,每間公司的料都有味道等語。然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非但有過於潮濕而黏斗、氣味太臭、需多置放1個月等 問題,被告甲○○、乙○○更因此向被告戊○○、被告戊○○再向郭 O肇反應上情,要求改善。如果人工粒料潮濕、氣味臭是屬於正常情形,被告甲○○、乙○○乃至於被告戊○○又何須向郭O 肇反應並要求改善?益徵被告甲○○等2人主觀均認知潔O公司 的人工粒料有過於潮濕、氣味太臭、需多置放1個月等問題 。 ⒋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如經潔O公司依處理許可證內容處理完畢 而屬有經濟價值之產品,衡情應由被告戊○○或被告甲○○、乙 ○○給付價金給潔O公司,被告甲○○亦供稱,每公噸付合潔O公 司50元買料費,然而,本案卻是由潔O公司給付每噸1000元之金額給被告戊○○,再由被告戊○○給付每噸850元之金額給 被告甲○○、乙○○,益徵潔O公司、被告甲○○等2人主觀上均認 知人工粒料尚未完成廢棄物處理而屬無價值之物,因此潔O公司才會支付上開金額以求運出,必須經過處理後始能有經濟價值。至於辯護人雖均為被告甲○○等2人辯稱:潔O公司雖 有給付人工粒料的補貼費,但官方機構也會以補貼方式推廣人工粒料等語,並提出中華民國廢棄物清除處理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109年11月4日全聯清理崇字第1091101號函、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9年12月18日環署廢字第1091202779號 函、109年2月21日之環署廢字第1090009785號函、綠建材標章評定基準、雲林縣垃圾焚化廠焚化再生粒料再利用獎勵要點、雲林縣推廣去化使用焚化再生粒料獎勵要點為證(原審卷一第187至192、223至242頁)。然查,本案之潔O公司所提供之人工粒料並未依規定處理完畢,並非有經濟價值之產品一節,已如前述。且辯護人所提上開函文或資料,均是公務機關基於公益目的而出資貼補,以推廣、獎勵民間企業使用人工粒料。反之,潔O公司為民間企業,並無上開公益性質,縱然要推廣產品,以商品降價之方式即可達推廣之目的,又何須自107年4月至000年0月間(期間長達2年4個月)補助高達每噸1000元,金額至少達1134萬5980元【計算式:查獲時仍堆置在系爭堆置場之人工粒料1萬1345.98公噸×1000 元】?則潔O公司「貼補」期間頗長、金額甚鉅,顯與常理有違,是此部分所辯,不足採認。 ⒌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添加速凝劑之數量及養生期間均不足, 核屬事業廢棄物一節,已認定如前。而被告甲○○等2人雖辯 稱不知潔O公司人工粒料的製程等語如前,但是被告甲○○等2 人既然均明知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有過於潮濕而黏斗、氣味太臭、需多置放1個月等問題,潔O公司更給付每噸1000元之 金額以求運出人工粒料,足見被告甲○○等2人主觀上早已知 悉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是無價值之廢棄物甚明。 ㈦關於潔O公司之人工粒料被堆置於系爭堆置場,是否造成環境 污染部分【按:本案被告甲○○等2人被訴涉犯違反廢棄物清 理法第46條第2款罪嫌,固經不另為無罪之諭知(詳下述㈥) 】,然被告甲○○等2人所涉犯違反同法第46條第4款部分,其 等行為所生危害如何、是否造成環境污染? ⒈中區環境督察大隊於109年5月19日至系爭堆置場區,在下圖D 處所示水溝,採集檢體送驗,其中pH值、鐵均超出放流水標準(如下述表格,標準值見下述⒉②所示表格)等情,有行政 院環境保護署委託環境檢測機構樣品檢測報告(見9917偵卷一第433至434頁)存卷可參: ⒉中區環境督察大隊於109年9月3日至系爭堆置場區,採集檢體 送驗等情,有彰化地檢署勘驗筆錄暨照片、中區督察大隊督察紀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0年11月29日環署督字第1101166242號函並附潔O公司及冠林砂石行犯罪事證、行政院環境 保護署111年12月28日環署督字第1110082389號函並附採樣 檢測原始報告等件在卷可稽(9917偵卷二第45至56、282至300頁、9917偵卷五第422至424頁、原審卷二第159至168頁),結果如下: ①中區環境督察大隊在下圖A、B、C、D處採取人工粒料,送驗結果如以下表格,並未超出有害事業廢棄物標準(9917偵卷二第300頁、9917偵卷五第423頁、原審卷二第161至164頁): ②系爭堆置場堆置之人工粒料中因雨水浸潤而滲出積水,中區環境督察大隊在下圖A、B、C、D處採取檢體,送驗結果如以下表格,其中採樣點1至4(A至D)之鎳、採樣點3(C)之pH值、銅、鐵、鋅均超出放流水標準(9917偵卷二第299頁、9917偵卷五第424頁、原審卷二第159至168頁): ⒊被告甲○○於原審準備程序中雖辯稱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是堆置 在下方照片丙處,乙處則混和堆置潔O公司與弘O公司的人工 粒料,甲處為弘O公司的人工粒料,其他地方堆置的也是其他家公司的人工粒料等語(原審卷一第415至416、425頁) 。亦即,依照被告甲○○之辯解,上述⒈、⒉②採樣點均非鄰近 丙處,則上述⒈、⒉②所示積水採樣之銅、鎳、鋅、鐵、pH值 超出放流水標準均非堆置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所致。然查: ①檢察官於109年9月3日至系爭堆置場勘驗時,被告甲○○當時供 稱:上圖甲、丙處堆置的是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乙處則是弘O公司的人工粒料等語,有彰化地檢署109年9月3日勘驗筆 錄附卷可查(9917偵卷二第65頁),則被告甲○○所辯前後不 一,已有可疑。 ②證人陳O平於偵查中證稱:9917偵卷二第35至41頁所附照片中 顏色較淺的是我從潔O公司載回來後堆放的位置,包括109年 9月3日開挖點都是從潔O公司載過來的料,顏色較深的是其他公司的料等語(9917偵卷二第28頁),而以下照片中由證人陳O平以筆圈出來處即是堆置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9917偵 卷二第35、36、38、39、40頁): 觀諸9917偵卷二第35、36、38、39、40頁照片,樹木左、右二側之砂石均有堆置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則對應上述⒊照片 中之砂土與樹木相對位置,可知上述⒊照片中之甲、丙處均有堆置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 ③證人李O明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採樣的積水沒有辦法確認是針 對哪一家公司的人工粒料;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是堆置在上述⒉②照片之A、C中間等語(原審卷三第17、19至20頁)。而 上述⒉②照片之A、C中間,相當於上述⒊照片之甲處。 ④綜上,被告甲○○於偵查中所述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堆置在上述 ⒊照片之甲、丙處等語,核與證人陳O平、李O明相符,應較 為可信。則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堆置在上述⒊照片之甲、丙處 一節,應可認定。 ⑤證人李O明於原審審理中證稱:我們依照潔O公司網路申報資 料,找到冠林砂石行大量收受潔O公司產出的人工粒料,我們有做廢棄物與水質的採樣,其中廢棄物沒有超過有害事業廢棄物之認定標準,但我們在廠內採的水超過放流水標準;我有查閱冠林砂石行事業的水污染防治許可證及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其污水系統只能做沉沙,主要是處理一些逕流廢水或混拌完的廢水的沙子沉降下來,並沒有能力處理金屬或有機污染。又系爭堆置場是屬於農地,他沒有水泥鋪面,堆置物直接接觸土壤,如果下雨,滲出水會往下滲接觸到原生土壤,所以我們認定有環境污染;我們不是在證明他的放流水超標,我們是在證明他污染環境;我們沒有採驗地下水或土壤;冠林砂石行人工粒料來源,除了潔O公司,還有長信公司,其他的不清楚;採驗積水沒有辦法確認是針對哪一間公司的人工粒料;冠林砂石行的堆置物約一到二層樓高,右邊是農田,中間隔著一條溝(即上述⒉②照片D之部分),下 雨後堆置物滲出水就會往溝裡面流,當天採樣時水溝都是黑色的;上述⒉②照片A、B、C之部分,是下過雨殘留在廠內黑 色的液態水;系爭堆置場沒有覆蓋水泥鋪面,四周圍也沒有截流溝,一下雨就會到處滲流,所以我們認定滲出來重金屬的水會造成環境污染;D的旁邊是農田等語(原審卷三第14 至19頁)。佐以現場勘驗照片顯示(9917偵卷二第49至56、67至80、85至88頁),系爭堆置場的人工粒料直接堆置於土地上,未見有任何塑膠布、帆布或其他隔絕措施,且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堆置位置鄰近上述⒈、⒉②之照片A、B、C、D處 ,一旦下雨,雨水滲透人工粒料,將在周遭區域(包括上述⒈照片A、B、C、D處)形成積水。 ⑥證人李O明固然無法判斷採樣積水是針對哪一家公司的人工粒 料,但綜合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堆置位置,以及上述⒈、⒉②採 樣位置間之相鄰關係,堪認上述⒈、⒉②照片A、B、C、D處之 積水係源自於附近堆置的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經雨水浸潤後所流出之滲出水。則上述⒈、⒉②之積水採樣結果,顯是因現 場堆置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所致。 ⒋辯護人均為被告甲○○等2人辯護稱:人工粒料檢驗結果並未超 標等語(原審卷二第267至268頁、卷三第121至122頁)。而上述⒉①A、B、D處所採驗之人工粒料【按:C處位置並未堆置 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故不在討論之列】,固均未超出有害事業廢棄物標準,但仍各檢出含有鎘、鉻、銅、鉛、鋇、砷、戴奧辛等成分。且人工粒料經雨水浸潤後,滲出之積水經採驗,結果如上述⒈、⒉②所示,亦含有鎘、總鉻、銅、鐵、 鎳、鉛、鋅等重金屬成分(包含未超標部分),其中銅、鎳、鋅、鐵、pH值更已超出放流水標準。佐以上開人工粒料係直接鋪放在土地上,並無隔絕,積水將直接滲入土壤,且系爭堆置場周遭也是農田,足見被告甲○○等2人堆置在系爭堆 置場之潔O公司人工粒料已造成周遭環境之污染。則辯護人此部分所辯,不足為有利被告甲○○等2人之認定。 ⒌辯護人另為被告甲○○等2人辯稱:冠林砂石行領有水污染防治 許可證,回收水經定期檢驗,且水會流回放流水池,在場內再利用,沒有排放出去等語(原審卷二第207、267頁),並提出雲林縣政府函附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水質樣品檢驗報告為證(原審卷卷二第209至253頁)。然而,細究冠林砂石行事業所領取之水污染防治許可證,其水污染防治措施僅見沉沙系統,未見有何可去除重金屬成分之設施(原審卷二第220至221頁),並據證人李O明證稱:冠林砂石行事業的水污染防治許可證及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其污水系統只能做沉沙,主要是處理一些逕流廢水或混拌完的廢水的沙子沉降下來,並沒有能力處理金屬或有機污染等語,已如前述。況且,本案係自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積水中採取檢體,而人工粒料附近未見有何管線可收集積水,此有現場照片為證(9917偵卷二第49至56、67至80、85至88頁),益徵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因雨水浸潤而產生之積水,並無任何設施可回收、處理。則辯護人此部分所辯,也不足為有利被告戊○○、甲○○之 認定。 ⒍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堆置在上述⒊照片之甲、丙處,且人工粒 料與周遭土地均無隔絕,則人工粒料經雨水浸潤後所流出之滲出水,積水直接滲入土壤(包含周遭農田),在積水所含銅、鎳、鋅、鐵、pH值更已超出放流水標準之情形下,顯然造成周遭環境之污染。至本件雖未將被告甲○○等3人所置放 人工粒料所在之土壤是否遭到污染送請請鑑定,惟經由前述可知,本件係因置放人工粒料所在之積水之ph值、銅、鐵、鋅均超出放流水標準,並因而使土壤受到污染,致生水、土壤之環境污染,故雖未就土壤送請鑑定,亦無礙前揭污染事實之認定。 ㈧綜上所述,被告甲○○等3人,各該辯護人前揭所辯,均不足採 。則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甲○○等3人之犯行均可認定,皆應 予論罪科刑。被告呂映臻雖聲請再傳訊甲○○證明呂映臻是否 與甲○○有犯意聯絡,惟證人甲○○業經原審傳喚,且本案事證 已明,核無再傳喚必要,不再傳喚。 三、論罪、刑之加減 ㈠按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之罪,係以「未依第41條第1項規定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從事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或未依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內容貯存、清除、處理廢棄物」為構成要件。而所謂「貯存」則係指事業廢棄物於清除、處理前,放置於特定地點或貯存容器、設施內之行為;所謂「清除」,係指:「事業廢棄物之收集、運輸行為」;所謂「處理」,係指下列行為:「⒈中間處理:指事業廢棄物在最終處置前,以物理、化學、生物、熱處理或其他處理方法,改變其物理、化學、生物特性或成分,達成分離、減積、去毒、固化或安定之行為。⒉最終處置:指衛生掩埋、封閉掩埋、安定掩埋或海洋棄置事業廢棄物之行為。⒊再利用:指事業機構產生之事業廢棄物自行販賣、轉讓或委託做為原料、材料、燃料、填土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用途行為,並應符合本標準規定者」;事業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第2 條第1款、第2款、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經查,被告戊○○與 其所經營之立裕企業社、融晉公司,以及被告甲○○、乙○○與 其等所經營之冠林砂石行事業,均未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1條第1項規定領有廢棄物清理許可文件,卻由被告戊○○與潔O公 司約定運出人工粒料,再由被告甲○○、乙○○僱用司機運出人 工粒料並放置在系爭堆置場,則被告甲○○、乙○○有為廢棄物 清理法第46條第4款之清除行為甚明。 ㈡核被告甲○○、乙○○所為,均係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同條 第4款非法清除廢棄物罪。又被告冠融公司各因其負責人乙○ ○執行業務犯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之罪,均應依同法第 47條之規定,科以同法第46條所定罰金。 ㈢被告甲○○等2人與被告戊○○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應論 以共同正犯。 ㈣再按集合犯乃其犯罪構成要件中,本就預定有多數同種類之行為將反覆實行,立法者以此種本質上具有複數行為,反覆實行之犯罪,歸類為集合犯,特別規定為一個獨立之犯罪類型,例如收集犯、常業犯等。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前 段之非法清理廢棄物罪,係以未依同法第41條第1項規定領 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而受託清除、處理廢棄物者為犯罪主體,再依該第41條第1項前段以觀,可知立法者顯然 已預定廢棄物之清除、處理行為通常具有反覆實行之性質,是本罪之成立,本質上即具有反覆性,而為集合犯(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972號判決意旨參照)。被告甲○○等2人 自000年00月間起,至109年8月31日止,運出潔O公司的人工 粒料並堆置在系爭堆置場,而共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之非法清除一般事業廢棄物,其手段相似、廢棄物來 源相同,顯係利用同一機會、時空環境下反覆不間斷地為之,故均應評價為集合犯之一罪。 ㈤被告甲○○前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 分院以103年度上訴字第42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5月,再由最高法院於103年12月4日以103年度台上字第4284號判決 上訴駁回確定,嗣於106年2月27日執行完畢出監等情,業據檢察官具體指明上開前案紀錄,並提出刑案資料查註記錄表為證,足認被告甲○○確有上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紀錄,且於 上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 以上之罪,符合刑法第47條第1項累犯規定。而本院審酌檢 察官主張:本案與前案罪質相同,沒有加重最輕本刑過苛之情形,被告對刑罰反應較弱,請依累犯加重其刑等情。並衡量被告甲○○於執行完畢後不過1年,竟又再犯相同罪質之本 案,足認其刑罰反應力薄弱。從而,本案不因累犯之加重致被告所受刑罰因而受有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或使其人身自由因而受過苛侵害之情形,適用累犯加重之規定,核無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所稱「不符合罪刑相當原則、抵 觸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之情形,是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 之規定,就被告甲○○部分加重其刑。 ㈥不另為無罪之諭知部分 ⒈公訴意旨另以:被告戊○○、甲○○、乙○○本案犯行,同時該當 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2款之罪等語。 ⒉按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2款所謂事業負責人或相關人員未依 本法規定之方式貯存、清除、處理或再利用廢棄物,致污染環境者,係指事業機構上開人員,對其事業本身所產生之廢棄物,因執行職務未依廢棄物處理法所規定之方式貯存、清除、處理或再利用廢棄物致污染環境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6517號判決意旨參照)。又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條 規定,「事業」是指「農工礦廠(場)、營造業、醫療機構、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事業廢棄物共同清除處理機構、學校或機關團體之實驗室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上開第46條第2款之犯罪主體,係指該第2條所規定事業之負責人或相關人員。如非上開事業之負責人或相關人員,縱有未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之方式貯存、清除、處理或再利用廢棄物,致污染環境者,除係與有上開身分之人犯之者外,乃是否成立同法第46條第4款之罪之問題,要難併論 上開第46條第2款之罪。此乃立法者基於有效清除、處理廢 棄物,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之目的,課以「事業負責人或其從業人員」清理「其廢棄物」之一定作為義務,不得違反本法就一般廢棄物或事業廢棄物之清理所規範之法定作業程序,以免造成環境污染,並善盡保護地球之社會責任(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3762號判決意旨參照)。 ⒊被告戊○○、甲○○、乙○○本案所違法清除之廢棄物,是來自潔O 公司之人工粒料,並非被告戊○○所經營之立裕企業社或被告 融晉公司,也非被告甲○○、乙○○所經營之冠林砂石行或被告 冠融公司。且被告戊○○、甲○○、乙○○既未經檢察官起訴與潔 O公司共犯,本判決也未作此認定。則揆諸前揭說明,被告戊○○、甲○○、乙○○本案行為自均不成立上開第46條第2款之 罪。公訴意旨認為其等構成上開第46條第2款之罪,應有誤 會。此部分本應為無罪諭知,惟如成立犯罪,與上開經宣告有罪部分,有想像競合犯之一罪關係,是爰均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參、本院判斷 一、關於被告戊○○等2人,及參與人立祐企業社部分 ㈠維持部分 ⒈就被告戊○○等2人,原判決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依刑法第 57條之規定,審酌被告戊○○犯罪情狀之主客觀要素,量處被 告戊○○有期徒刑1年8月,及審酌被告融晉公司負責人戊○○之 犯罪參與程度、獲利情形,暨對周遭環境造成之污染等一切情狀,被告戊○○、被告融晉公司分別量處有期徒刑1年8月、 罰金新台幣40萬元,其量刑適當,且符合罪刑相當原則,被告戊○○等2人上訴請求從輕量刑,尚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⒉被告戊○○前未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事後已坦承犯行 ,深具悔意,並繳回全部犯罪所得,有本院收據在卷可參(本院卷二第37頁)經此刑之宣告後,應知警惕而無再犯之虞,本院認暫不執行其刑為當,予以宣告緩刑5年,用啟自新 。為期被告能知法守法,爰另於緩刑期內宣告付保護管束,並向公庫支付10萬元,及向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80小時之義務勞務,以勵來茲。 ㈡撤銷部分 就被告融晉公司與參與人立裕企業社共同沒收部分,其等已繳回全部犯罪所得,有收據在卷可參(本院卷二第37頁)原判決未及審酌,難謂無瑕疵,自應由本院就此部分撤銷改判,依被告融晉公司及被告戊○○之供述,其等犯罪所得為新臺 幣(下同)170萬1897元,無法證明區分其2人間分得金額,應由被告融晉公司與參與人立裕企業社共同沒收之。且既已繳回,即不再另諭知追徵其價額。(至被告戊○○無法證明其 有犯罪所得,故不諭知沒收。) 二、關於被告甲○○等3人,及參與人冠林砂石行部分 ㈠原判決就此部分,以事證明確,對其等論罪科刑及沒收,並適用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等規定,及以行為人之責任 為基礎,審酌被告甲○○、乙○○明知潔O公司的人工粒料為無 經濟價值的廢棄物,為賺取報酬潔O公司所給付之利益,竟運出並堆置人工粒料在系爭堆置場,導致人工粒料經雨水浸潤後之滲出水污染周遭土壤(含農田),所為應嚴予譴責。兼衡被告甲○○、乙○○則負責運出、堆置人工粒料,分得每噸 850元之利益。又除前揭構成累犯基礎之前案不予重複評價 外,被告甲○○另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本院以108年 重上更一字第1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8月,再由最高法院以109年度台上字第4786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此有各該案 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為證,被告甲○○前經 偵審教訓,竟再犯相同罪質之本案,顯見其未能悔改並記取教訓,素行不佳。暨被告甲○○自述學歷為國中畢業之智識程 度,已退休,已婚,育有3名子女,最小的6歲,最大的33歲,其需扶養未成年子女,經濟狀況普通之生活狀況;被告乙○○自述學歷為大學畢業之智識程度,現在冠林砂石行擔任會 計,月薪3萬5千元,已婚,育有3名未成年子女,經濟狀況 普通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乃分別量處被告甲○○有期徒刑 2年3月,被告乙○○有期徒刑1年4月。另考量被告冠融公司之 負責人乙○○之犯罪參與程度、獲利情形,以及本案人工粒料 之運出、堆置數量,暨對周遭環境造成之污染等一切情狀,乃就冠融公司量處罰金60萬元。 ㈡原判決就沒收犯罪所得部分,並說明: ⒈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犯罪行為人以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因犯罪行為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取得犯罪所得者,沒收之。所謂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2項第3款、第3項規定甚明。 上述規定旨在澈底剝奪犯罪行為人因犯罪而坐享犯罪所得,以貫徹任何人都不得保有犯罪所得之普世基本法律原則,藉以杜絕犯罪誘因而遏阻犯罪。又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之沒收或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之數額分別為之。所謂各人「所分得」,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法院應視具體個案之實際情形而為認定,倘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對於不法利得主觀上具有共同處分之合意,客觀上復有共同處分之權限,且難以區分各人分得之數,則仍應負共同沒收之責(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918號判決意旨參照)。同 理,犯罪行為人同時為自己及第三人實行犯罪,犯罪行為人與該第三人共同取得犯罪所得,又無法區分各人分得之數,則犯罪行為人與該第三人仍應負共同沒收之責。 ⒉被告甲○○、乙○○所經營之冠林砂石行因本案獲得每噸850元之 利益,為被告甲○○、乙○○所不爭執。而被告甲○○、乙○○及其 辯護人雖主張應扣除每噸200元之運費、給付潔O公司每噸50 元之費用。惟按刑法第38條之1關於犯罪所得之沒收,在該 條立法理由五㈢即闡述:依實務多數見解,基於徹底剝奪犯罪所得,以根絕犯罪誘因之意旨,不問成本、利潤,均應沒收。是以被告甲○○、乙○○及其辯護人主張之每噸200元之運 費、每噸50元之費用均為被告甲○○、乙○○本案犯罪之成本, 均不應扣除。則冠林砂石行、被告冠融公司因被告甲○○、乙 ○○本案犯行獲得964萬4083元【計算式:1萬1345.98公噸×85 0元=964萬4083元】之不法利益,應可認定。又本案並未查得冠林砂石行、被告冠融公司分配利益之方式,揆諸前揭說明,應令第三人冠林砂石行與被告冠融公司共同負擔沒收之責。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就第三人 冠林砂石行、被告冠融公司共同諭知沒收964萬4083元,於 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共同追徵其價額。(至被告甲○○等2人不能證明有犯罪所得,不諭知沒收,附 此敘明。) ㈢本院認為原判決關於此部分之認事用法均無違誤,量刑亦稱妥適,沒收部分亦合法(就原判決未裁定第三人冠林砂石行參與沒收,即逕予諭知沒收,雖略有瑕疵,惟業經本院裁定,另冠林砂石行即為被告甲○○,且與判決結果無影響,尚無 需撤銷),被告甲○○等3人上訴否認犯罪等語指摘原判決不 當,即非有理由,其等之上訴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智偉提起公訴,檢察官林弘政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9 日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意 聰 法 官 周 瑞 芬 法 官 林 清 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二十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 馨 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