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南地方法院99年度重訴字第214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請求交還股票等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01 年 02 月 08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9年度重訴字第214號原 告 陳麗玉 訴訟代理人 許安德利律師 許世彣律師 被 告 高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方治 訴訟代理人 許世烜律師 黃郁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股票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01年1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高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之股別普通股、號碼九四- NE-0000000至九四-NE-0000000號、票面股 數各一萬股之股票共五十張交還原告。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十分之四,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壹佰叁拾叁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於第一項之物交付前,以新臺幣肆佰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於起訴時聲明第2項 原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200,000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民國99年10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嗣於100年5月27日變更聲 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5,560,000元,及自最後追加聲明送 達翌日(即100年5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核屬訴之聲明之減縮,揆諸前揭規定,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本業為地政士,亦為景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景達公司)之監察人,自95年11月1日起至97年1月4日止,受訴 外人王芳瓊夫婦之託,接管被告公司並登記為被告公司之監察人法人代表,實際上執行FOCUS SQUARE商場(下稱系爭商場)董事長兼總經理之職務。原告遂全力整頓業務,1年後 至少為被告公司節省20,000,000元之不當支出,各媒體亦多有報導,嗣於原告接任1年後之96年11月1日,王芳瓊夫婦為答謝原告1年來之辛勞,以訴外人青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青峯公司)名義購買被告公司股份500,000股(股票號 碼為94-NE-0000000至94-NE-0000000號、票面股數為10,000股、共50張,下稱系爭股票),並由訴外人黃雲昭將系爭股票空白背書後交付原告(據悉系爭股票價值合計約2,000,000元,雖較被告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方治之年薪為低,但 原告並未計較)。嗣被告為使原告名實相符,97年11月17日選任法人股東廷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廷崧公司)為董事,原告再以廷崧公司之法人董事代表身分,經被告公司董事會選任為董事長,復於97年11月24日向經濟部完成變更登記,原定任期至100年11月16日止,然因雙方意見不合,原告嗣 於98年12月7日離職。 ㈡原告得依民法第547條之規定,向被告公司請求給付自96年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止之擔任總經理報酬共計5,560,00 0元:原告於95年11月1日至98年12月7日期間內,並未自被 告公司受領任何薪資,以何方治在被告公司虧損連連之下,仍得支領月薪180,000元,反觀原告對被告公司之貢獻程度 ,自得比照請求被告給付以月薪200,000元計算、自96年11 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共約26個月薪資5,200,000元,及2個月之年終獎金360,000元,共計5,560,000元。 ㈢原告得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股票: 1.另系爭股票因未上市上櫃,原告於離職後之98年12月9日, 原擬向被告公司議價變現而移返被告公司,由訴外人即被告公司出納職員陳怡怜於離職前保管,離職後轉交訴外人即被告公司財務副理黃雲昭保管,即現仍由被告保管中,然因兩造間之股票變現協議無成,原告決定保留系爭股票以擔任被告公司股東,系爭股票已無代為保管必要,原告曾以存證信函通知被告公司返還,卻遭拒絕,原告自得本於系爭股票所有人之地位,依民法物上請求權之規定,請求被告返還。 2.原告已合法受讓系爭股票而為所有權人:公司法第169條就 記名股票轉讓要件,固於90年修正增訂「應將受讓人姓名或名稱記載於股票」之規定,無非為受讓人再轉讓時以示轉讓而已,應屬相對效力,不屬形式要件生效之絕對效力問題。系爭股票既由青峯公司簽章並交付原告,且其背面並記載原告於被告公司股東名簿所列戶號「168」號,縱原告未在受 讓人處簽章,依最高法院60年台上字第817號、86年台上字 第2318號判例意旨,並不影響系爭股票轉讓效力。被告公司復將原告姓名記載於股東名簿,完全承認原告合法股權(東)之身分,已完成記名股票轉讓之全部形式程序要件,原告即屬系爭股票之所有權人,自得依民法第767條規定請求返 還。 ㈣爰依民法第547條、第767條規定起訴請求被告返還系爭股票並給付擔任總經理在職期間之薪資等語。並聲明:1.被告應將系爭股票交還原告;2.被告應給付原告5,560,000元,及 自最後追加聲明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3.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原告不得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股票: ⒈就系爭股票過戶之原因並無一致之意思表示:由原告在本院99年度重訴字第7號給付報酬事件(下稱前案)中所述可知 ,關於系爭股票過戶之原因,兩造說法南轅北轍,楊青峯係擬以系爭股票為酬勞,及希望以此與原告長期合作共同經營被告公司(要約),但原告卻認為系爭股票係為答謝其解決28件訴訟糾紛之象徵,並以系爭股票之交付對其為重大侮辱為由,拒絕接受並返還系爭股票,由此可知,原告與楊青峯間,就系爭股票之移轉並未達成一致之意思表示,讓與契約並未合致。原告於本件訴訟更改主張系爭股票轉讓原因係王芳瓊夫婦為答謝其1年來之辛勞,與前案主張不符,應難採 憑。 ⒉系爭股票並未合法轉讓予原告:系爭股票係96年11月間交付與原告,應依90年修正後之公司法第164條規定之方式辦理 ,則新修正之記名股票轉讓成立要件,除須轉讓當事人間具備要約與承諾之意思表示,並應依公司法第164條規定完成 背書,始生權利移轉之效力。又該條乃強制規定,故股票之移轉,讓與人與受讓人間除必須具要約與承諾外,更應將受讓人姓名記載於股票,兩者缺一不可。原告持有系爭股票2 年期間內,並未踐行法定方式,將姓名記載於股票受讓人欄位,嗣後原封不動退還給被告公司,依民法第73條規定,系爭股票不生股權變動之效力,原告自始未取得系爭股票之權利。縱被告公司之股東名簿一度將原告登載為系爭股票之所有權人,亦屬登記錯誤,原告並不因股東名簿之登記錯誤,或繳交證券交易稅之行為而取得系爭股票之所有權,則被告於98年12月間代訴外人楊青峯(或系爭股票前手青峯公司)受領並保管系爭股票,為有權占有。原告既非系爭股票之所有權人,則原告依民法第767條規定請求交還系爭股票,自 無理由。 ㈡原告並未擔任被告公司之總經理,不得請求給付總經理之報酬: 1.被告公司董事會未曾決議聘任原告擔任經理人,而係另聘訴外人仲量聯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仲量聯行公司)為系爭商場之經營管理顧問,該公司並派駐專業經理人協助營運管理,被告公司每月必須向仲量聯行公司支付300,000餘元顧問 費及人事費;實則原告係於97年11月17日以廷崧公司之法人董事代表身分,經被告公司董事會選任為董事長,執行董事長職務,並無兼任總經理一職,此由原告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期間,系爭商場營運事項之內部文件簽核流程,均係先由仲量聯行公司之專業經理人簽核,原告再基於董事長或董事之身分為簽核,再經監察人審核足證,然被告公司章程及股東會決議均無董事報酬之約定。因此,兩造間應無委任關係存在,亦無給付任何報酬之約定,原告欲比照前總經理何方治之薪資請求擔任董事長期間之報酬,應無理由。 2.況原告於前案係起訴主張於95年11月起受任為被告公司董事長,並請求比照原「董事長」何方治之報酬180,000元給付 委任報酬;又原告辭職後,於98年12月11日寄送被告之存證信函中,隻字未提曾受聘擔任「總經理」一事,此存證信函為原告所自行撰寫,當時並無訴訟勝敗之考量,故最能反映原告內心真意,由此益證原告未曾受被告公司聘任為總經理。 ㈢綜上所述,原告請求交付股票及給付報酬均無理由等語置辯。併為答辯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件經依民事訴訟法第270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整理並協議兩造不爭執事項暨簡化爭點為: ㈠不爭執事項: ⒈原告登記為被告公司之監察人法人代表,期間自95年11月1 日起至97年1月4日止。因被告公司就系爭商場經營考量,97年11月17日被告公司之法人股東廷崧公司被選為董事,原告以廷崧公司之法人董事代表身分,經董事會選任為被告公司董事長,於97年11月24日向經濟部完成變更登記,原定任期至100年11月16日止,因雙方意見不合,原告嗣於98年12月7日離職。並有被告公司97年11月17日股東臨時會議事錄、董事會議事錄、97年11月24日經授中字第09733496740號股份 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附卷可證(參本院卷第12頁至第14頁)。 ⒉原告於95年11月1日至98年12月7日期間內並未自被告公司受領任何薪資。 ⒊被告公司另委託仲量聯行公司為系爭商場之經營管理顧問,期間自96年6月15日起至98年11月30日止,委託內容主要為 仲量聯行將指派經營管理專業團隊及店經理鄧瑋負責執行商場整體管理顧問事宜。並有系爭商場顧問委託合約書、商場經營管理顧問委託合約書及經營管理顧問服務建議書、廠商聯繫函附卷可證(參本院卷第112頁至第123頁、第207頁) 。 ⒋楊青峯於96年11月1日指示黃雲昭將系爭股票空白背書後交 付給原告,原告至98年12月9日交付被告公司之日為止,其 上均未記載原告之姓名,但於受讓人戶號欄有記載168號( 係原告於被告公司之股東編號)。並有系爭股票附卷可證(參本院卷第58頁至第107頁)。 ⒌系爭股票由原告於98年12月9日交付被告公司,現仍由被告 公司持有中。並有臺南東門郵局第189號、臺南成功路郵局 第1159號存證信函附卷可證(參本院卷第14頁背面、第15 頁)。 以上事實,並經本院職權調取99年度重訴字第7號民事卷宗 全卷核閱無誤,堪信為真。 ㈡爭執事項: ⒈原告依民法第547條之規定向被告高青公司請求給付自96年 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止之擔任總經理報酬共計5,560,000元,有無理由? ⑴原告有無於上開期間內,擔任被告公司總經理職位,執行總經理職務? ⑵如有,原告得請求之報酬應以多少為適當? ⒉原告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高青公司返還系爭股票,有無理由? ⑴原告是否曾經合法取得系爭股票之所有權? ⑵原告現在是否為系爭股票的所有權人? ⑶系爭股票交付給原告之原因為何?是否為原告實際執行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的報酬? ⑷被告占有系爭股票是否為無權占有?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依民法第547條之規定,向被告請求給付自96年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止之擔任總經理報酬共計5,560,000元,並無理由: 1.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次按稱委任者,謂當事 人約定,一方委託他方處理事務,他方允為處理之契約;報酬縱未約定,如依習慣或依委任事務之性質,應給與報酬者,受任人得請求報酬,民法第528條、第547條定有明文。前條規定,非以受任人受有報酬為要件,倘受任人主張其得請求報酬,即應就此有利之事實負舉證之責,其所謂依「習慣」或「依委任事務之性質」,前者一般指地方習慣或商業習 慣,後者如受任人以事務之處理為其職業者,始足當之(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2724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公司得依章程規定置經理人,其委任、解任及報酬,依下列規定定之;但公司章程有較高規定者,從其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應由董事會以董事過半數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行之,公司法第29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所謂經理人乃指為公司管理事務及簽名之人,是凡由公司授權為其管理事務及簽名之人,不論其職稱為何或有無登記,即為公司之經理人。公司法為民法之特別法,其經理人之相關委任及報酬請求之規定,應優先民法而為適用,故股份有限公司經理人是否與公司間成立委任契約及報酬約定,均應視有無符合董事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情形而定,倘受任人僅與該公司間成立民法上委任契約,而未經董事會決議,固難認其屬公司法經理人地位,惟如有報酬約定,或縱未約定,然依習慣或依委任事務之性質認應給與報酬,受任人仍得依民法請求委任報酬。本件原告主張自96年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止,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且與被告公司間無報酬多少之約定,故請求按委任事物之性質,比照被告公司前任總經理薪資,給付執行被告公司總經理職務所生之委任報酬等語,被告公司雖對原告於上開期間陸續擔任被告公司監察人、董事長職務乙情不爭執,惟否認其有兼任總經理職務之事實,原告自應就其於上開期間內與被告公司間存在公司法或民法上「總經理」之委任關係,且經被告公司董事會通過報酬決議,或與被告公司間無報酬約定而得依習慣、委任事務之性質認應給與報酬之事實,盡舉證責任。 2.原告就其曾與被告公司間於96年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止存在總經理之委任關係,擔任總經理職位執行職務乙情,未盡舉證責任: ⑴原告主張其於96年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之期間內擔任被告公司總經理等語,無非以被告公司95年度損益表、97年11月17日股東會臨時會議事錄、董事會議事錄、97年11月24日公司變更事項登記表、相關報章報導、原告自書負責工作項目表等件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10頁、第11頁至第14頁、第244頁至第245頁),惟觀上開證據,或係記載原告經選任為被告公司董事長之決議經過、為董事長登記,或以董事長及新監察人身分接受媒體採訪之報導,僅得證明原告當時為被告公司董事長;至負責工作項目表為原告單方面書寫,未經被告公司承認,至多僅可認為原告主張擔任董事長時之權責,均無法證明原告即有兼任被告公司總經理,執行總經理職務之事實。 ⑵查被告公司章程第27條規定:「本公司得設經理人,其委任、解任及報酬,依照公司法第29條規定辦理之」等語,有被告公司章程附卷足參(見本院卷第109頁),則被告公司經 理人之委任方式,應以董事會董事過半數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為之。查被告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之人,具有總理公司內部所有事物及簽名之權,此為兩造所不爭執,核屬公司法經理人之範圍,則兩造如成立公司經理人委任契約,需經被告公司董事會決議行之,然原告自承並未經董事會會議決議而選任,乃係受王芳瓊、楊青峯夫婦二人任命實際執行總經理職務等語(見本院卷第166頁),則 被告辯稱原告與被告公司間並未成立公司法經理人之委任關係,堪以採信。 ⑶至原告是否與被告公司間成立民法委任契約部分,經查原告主張係受王芳瓊、楊青峯夫婦二人之委任,自95年11月1日 起實際執行總經理職務,至98年12月7日離職日止等語,然 經被告否認,原告迄未舉證以實其說,上開主張已難採信,且縱令屬實,該委任契約亦係存在於王芳瓊、楊青峯與原告之間,依債之相對性,原告請求委任報酬之對象,應非被告公司,其請求被告公司給付總經理委任報酬,亦非可採。 ⑷況王芳瓊於前案曾證稱:95年11月11日是請原告來擔任被告公司監察人,並非擔任總經理,當時公司文件原告都是以監察人名義簽署,監察人不能作專業經理人工作,原告並未具備百貨業專業知識,不可能請原告擔任總經理,被告是另外請仲量聯行公司經營管理;之後在96年10月左右,伊與楊青峯是徵詢原告是否願意擔任董事長,原告有同意等語(見前案卷第129頁背面至第130頁),參以原告自95年11月1日起 至97年1月4日止係登記為被告公司監察人,97年11月24日以廷崧公司之法人董事代表身分,經董事會選任為被告公司董事長,於97年11月24日向經濟部完成董事長之變更登記,原定任期至100年11月16日止,而於原告主張上開實際執行總 經理職務期間內,被告公司另委託仲量聯行公司為系爭商場之經營管理顧問,期間自96年6月15日起至98年11月30日止 ,委託內容主要為仲量聯行將指派經營管理專業團隊及店經理鄧瑋負責執行商場整體管理顧問事宜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再觀被告公司由何方治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之93年7月 至96年4月12日期間,總經理薪資為95年度月薪150,000元、96年度135,000元,仲量聯行公司派駐店經理鄧暐負責處理 系爭商場業務之96年6月15日至98年11月30日期間,鄧暐薪 資月薪128,000元、仲量聯行公司顧問費175,000元,至陳慧姝任職總經理職務之98年12月10日迄今其薪資為月薪148,000元等情,有被告公司提出之經理人及總經理工作內容表( 見本院卷第204頁至第205頁)附卷可稽,可見何方治、鄧暐、陳慧姝三人之薪資數額相仿,任職時間並未重疊;並參酌被告所提出之93年至99年公司內部升遷獎懲、合作廠商簽約往來之相關人事、行政等簽核文件,原告均係於「主管」、「董事會」欄位內與王芳瓊共同簽章,且有簽呈記載「呈董事長」、或署名為「董事長」,異於被告公司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何方治、現任總經理陳慧姝之簽核文件簽署欄位均為「總經理」等情,復有被告公司上開內部人事行政簽核文件影本等件附卷可考(見本院卷第207頁、第282頁至第300頁 、第316頁至第331頁),綜合上情以觀,衡諸我國公司經營實務,由董事長親力親為經營管理公司上下事務,並非罕見,堪認被告辯稱原告係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長職務,而非執行總經理職務等語,非屬無據。 3.再者,縱認原告主張其確實於95年11月1日起受被告委任經 營被告公司之系爭商場業務及統整公司管理為可採,且不論原告名義上職稱為何,皆可認定兩造間成立委任契約,然原告自受任之初迄離職之日止,並無自被告公司受有任何薪資,為兩造所不爭執,原告更於受任期間向員工表明為不領薪水等情,亦有證人王芳瓊證述可參(見前案卷第130頁), 衡情倘非兩造間已有不給付每月薪資之約定,以原告頗富商場經驗,豈有任職三年多以來均未向被告公司請求之理?則未約定報酬與約定無報酬乃屬二事,原告主張無報酬約定等語,已屬有疑。況原告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期間確曾受領系爭股票(是否取得權利部分容後詳述),被告抗辯原告已受有委任對價之報酬,非屬無據,原告並未舉證證明受被告公司委任卻未與被告公司約定報酬之情事,縱原告能證明與被告間有委任關係存在,仍與民法第547條規定「未約定報酬 」情形有間,其依民法第547條請求被告給付報酬,仍屬無 據。 4.綜上所述,被告辯稱原告於96年11月2日起至98年12月7日止期間內係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長職務,而非擔任總經理以執行總經理職務等語,非屬無據,而依原告所提之證據,可知其於該期間內並無公司法上經理人之地位,又不足以證明其與被告公司間有「總經理」之民法上委任關係存在,遑論得據以主張民法第547條之報酬請求權,原告請求 被告給付以月薪200,000元計算上開時期共約26個月薪資5,200,000元,及2個月之年終獎金360,000元,共計5,560,000 元等語,即屬無據。 ㈡原告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公司返還系爭股票,為有理由: 1.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系爭股票為其所有,遭被告無權占有,請求返還等語,被告雖對於現持有系爭股票乙情不爭執,惟辯稱原告受讓系爭股票要件未具備,且非無權占有,則原告自應對合法受讓系爭股票而取得所有權盡舉證責任,被告則應就有合法占有系爭股票權源乙情,盡舉證之責。 2.原告已合法受讓系爭股票,為系爭股票之現所有權人: ⑴按記名股票,由股票持有人以背書轉讓之,並應將受讓人之姓名或名稱記載於股票;無記名股票,得以交付轉讓之,90年11月12日修正施行之公司法第164條定有明文,觀修正施 行前之舊法第164條及第165條第1項原規定:「記名股票, 由股票持有人以背書轉讓之」、「記名股票之轉讓,非將受讓人之本名或名稱記載於股票,並將受讓人之本名或名稱及住所或居所記載於公司股東名簿,不得以其轉讓對抗公司」,其修正理由乃「將記名股票之轉讓方式予以明定,並增訂規範無記名股票之轉讓以交付為之,以資周延」、「配合第164條之修正,刪除部分文字」可知,記名股票原以背書轉 讓即可生轉讓效力,至記載受讓人姓名或名稱於股票,僅為對抗公司要件規定,修正後則將之改列為生效要件,是於90年11月12日新法修正施行後所為之記名股票轉讓,需具備背書轉讓及記載受讓人姓名或名稱於股票之要件,始為合法有效之轉讓行為。審酌上開修正意旨,乃由於之前實務記名股票為背書轉讓時,倘未記載受讓人姓名,無表彰受讓人之外觀,衍生記名股票持有人與公司股東名簿記載之股東姓名不同時,認定合法受讓人之困擾,始藉修正記名股票轉讓方式,以消弭認定股東權利認定之糾紛。 ⑵查系爭股票係於96年11月間交付原告,應依公司法新修正記名股票轉讓要件規定辦理轉讓,然據證人王芳瓊證稱:何方治於96年10月間曾徵詢原告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之意願,原告同意後,伊遂向原告表示願提供系爭股票做為報酬,與原告共同努力打拼事業,希望合作關係長久經營,公司經營順利,股票就會有相對價值,原告也同意,之後便請公司財務部進行移轉過戶手續,完成後交付原告等語(見前案卷第129頁至第130頁),堪認原告持有系爭股票之緣由,乃王芳瓊與原告合意以系爭股票作為原告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以經營公司之報酬;而楊青峯確實嗣於96年11月1日指示黃雲昭將 系爭股票空白背書後交付給原告,且繳納證券交易稅完畢等情,有系爭股票、系爭股票證券交易稅一般代徵稅額繳款書、系爭股票轉讓過戶申請書、被告公司96年度營業所得稅申報書、股東股份轉讓通報書等件影本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8頁至第107頁、第11頁、第161頁即第227頁、前案卷第110頁至第111頁),系爭股票上並於受讓人戶號欄記載168號,此係原告於被告公司之股東編號等情,亦為兩造所不爭執,復參以被告公司97、98年度股東常會簽到簿均明確記載原告股東編號、姓名、投資股數、表權權數,99年仍寄發股東開會通知予原告,亦有股東常會簽到簿、股東常會開會通知影本(見本院卷第309頁至第312頁)等件在卷可考,綜合上情以觀,足認原告與系爭股票之原所有人青峯公司間就系爭股票轉讓契約業已為意思表示合致,且青峯公司亦空白背書後交付原告持有,原告於持有期間均以系爭股票所有人身分出席股東常會,被告亦承認原告之股東身分,則縱系爭股票上確未記載原告姓名,然該戶號168號之記載已足以特定受讓 對象係原告,被告公司不致因不知系爭股票現所有權人為何人,而衍生認定公司股東權利之困擾,揆諸前揭修法旨趣,應寬認系爭股票之轉讓生效要件業已具備,此亦符合當事人轉讓之真意,是原告主張已合法受讓系爭股票,為系爭股票之現所有權人等語,洵屬有據。 ⑶被告雖辯稱原告就系爭股票過戶及持有原因,於本案主張與前案陳述多所矛盾,可見原告與青峯公司間就系爭股票移轉並未達一致意思表示,原告並未取得所有權等語,然當事人間就訴訟攻防所為之陳述,或為訴訟策略及勝敗考量,尚無法遽以本件原告於前案所為之主張陳述,作為認定系爭股票移轉當時之當事人真意之唯一依據,被告所辯,遂難採憑。3.被告並未舉證證明有占有系爭股票之合法權源,原告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返還之,為有理由: ⑴原告主張前於98年12月9日離職後,因擬將系爭股票變現而 交付予被告公司保管,惟現已無交付被告公司保管必要,請求被告返還等語,是原告已向被告公司終止系爭股票保管契約,被告已無合法占有權源,自應將系爭股票返還原告。 ⑵被告雖辯稱:原告因意見不合離職,不願接受系爭股票,故將系爭股票拖公司員工轉交還予被告公司,被告公司代楊青峯或讓與人青峯公司保管系爭股票,為有權占有等語,並提出原告於98年12月9日離職後所書寫之交還字條為證(見本 院卷第57頁),惟查該字條所記載之「黃副理(指黃雲昭):勞駕將這原有股權代轉移返還高青名下,向楊董(指楊青峯)致謝他的美意謝謝!」等語,語意並非明朗,至多僅可推論原告或有向被告公司員工黃雲昭提出讓與系爭股票予被告公司之要約意思表示,然並無其他證據證明被告公司有承諾受讓之意思表示而認兩造有成立讓與契約之情事,且亦未完成背書轉讓及記載受讓人之讓與要件,被告持有系爭股票仍難認為有權占有,所辯非可採信。 五、從而,原告與系爭股票之讓與人青峯公司間有讓與合意,且應認符合公司法記名股票轉讓要件,已合法受讓系爭股票而為現所有權人,被告並未舉證證明持有系爭股票有何合法占有權源,原告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股票,即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被告辯稱原告於96年11月2日起 至98年12月7日止期間內係擔任被告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 長職務,而非擔任總經理以執行總經理職務,且受領系爭股票做為報酬對價等語,非屬無據,而依原告所提之證據,可知其於該期間內並無公司法上經理人之地位,又不足以證明其與被告公司間有「總經理」或其他民法上委任關係存在,是原告依民法第547條委任契約規定,請求被告給付以月薪 200,000元計算共約26個月薪資5,200,000元,及2個月之年 終獎金360,000元,共計5,560,000元及遲延利息,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待證事實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對判決結果已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末按各當事人一部勝訴、一部敗訴者,其訴訟費用,由法院酌量情形,命兩造以比例分擔或命一造負擔,或命兩造各自負擔其支出之訴訟費用,民事訴訟法第79條定有明文。本院審酌本件兩造勝敗比例,爰確定兩造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3項所示。 八、本件原告勝訴部分,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經核與法律規定相符,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 2項、第392條第2項規定,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 。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予駁回。 九、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2 月 8 日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杭倫 法 官 盧亨龍 法 官 許育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2 月 9 日書記官 謝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