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7年度金訴字第7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證券交易法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00 年 01 月 31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7年度金訴字第7號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煥奇 選任辯護人 張簡勵如律師 丁中原律師 黃文昌律師 被 告 邱奕志 選任辯護人 吳玲華律師 上列被告因證券交易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96年度偵字 第1085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煥奇、邱奕志均無罪。 理 由 壹、公訴意旨略以: 一、被告張煥奇係址設臺北市○○區○○路2段51號4樓之7「佳 仕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仕騏投資公司)董事兼投資長,負責佳仕騏投資公司、太一投資公司投資買賣股票業務,竟意圖抬高櫃檯買賣安茂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茂微公司)股票交易價格,以該2公司附表一所示證券帳戶 ,於民國 94 年 12 月 1 日至 95 年 1 月 12 日止,以交互對作方式,連續以高於當時成交價之價格、漲停板價格買進,或於將收盤之際急速以高於前一盤成交價格委託買進之拉尾盤方式,拉抬安茂微公司股價,及連續以低於當時成交價之價格賣出,以壓低安茂微公司股價,影響該公司股票當天收盤價及隔天開盤價參考價,上開期間共買進其股票4920仟股、賣出 5508 仟股,以此方式操作股票交易價格,而 影響該股票 16 個營業日股價向上,12 個營業日股價向下 ,6 個營業日收市價較前一盤成交價上漲,致該公司股價之個股漲跌幅與各該日同類股及大盤漲跌幅悖離,明顯影響成交價格及股市正常交易秩序,其詳如下: ㈠94年12月2日: 10:55:13至11:54:54間,以每股(下同)20.75至21.5元 (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0.65元)委託買進340仟股,該等委託於10:55:15至11:55:15間成交215仟股,使成交價由20.65元上漲17檔至21.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74.65%。另於12:42:06至12:47:43間,以21.45至20.8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1.45元)委託賣出50仟股,該等委託 於12:42:20至12:48:10間成交33仟股,使成交價由21.45元下 跌13檔至20.8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 ㈡94年12月6日: 9:48:25至9:51:11間,以20.8至20.4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0.85元)委託賣出145仟股,該等委託於9:48:50至9:51:45間成交101仟股,使成交價由20.85元下跌9檔至20.4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 ㈢94年12月7日: 9:08:55至9:15:22間,以21.6至22.8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1.6元)委託買進230仟股,該等委託於9:09:15至9:15:30間成交164仟股,使成交價由21.6元上漲16檔至22.4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1.59%。 ㈣94年12月12日: 11:05:29至11:09:58間,以23.3至23.8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2元)委託買進145仟股,該等委託於11:05:30至11:10:30間成交124仟股,使成交價由23.2元上漲12檔至23.8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9.86%。另於11 :10:07至11:13:09間,以23.8至23.4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8元)委託賣出50仟股,該等委託於11:10:30至11:13:25間成交19仟股,使成交價由23.8元下跌8檔至23.4元,該等 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6.36%。 ㈤94年12月13日: 9:31:54至9:38:04間,以23.05至22.8元(低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3.05元)委託賣出160仟股,該等委託於9:32:15至9:38:05間成交124仟股,使成交價由23.05元下跌5檔至22.8 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9:53:11至10:01:38間,以23.5至24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45元)委託買進206仟股,該等委託於9:53:30至10:01 :50間成交135仟股,使成交價由23.5元上漲10檔至24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0.6%。 ㈥94年12月14日: 9:22:41至9:28:41間,以23.5至22.85元(低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3.75元)委託賣出119仟股,該等委託於9:22:50至9:29:05間成交115仟股,使成交價由23.5元下跌12檔至22.9 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7.79%。另10:00:40至10:55:58間,以23.4至23.6元(高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3元)委託買進50仟股,該等委託於10:00:45至10:56:35間成交35仟股,使成交價由23元上漲12檔至23.6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4.59%。另11:31 :07至11:43:25間,以23.55至23.9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 價23.6元)委託買進118仟股,該等委託於11:31:10至11:43:40間成交103仟股,使成交價由23.6元上漲6檔至23.9元, 該等委託之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12:36:08至12:45:25間,以23.5至23.2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 價23.5元)委託賣出50仟股,該等委託於12:36:10至12:47:00間成交44仟股,使成交價由23.5元下跌6檔至23.2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7.78%。 ㈦94年12月15日: 10:31:39至10:52:13間,以22.8至22.6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2.8元)委託賣出298仟股,該等委託於10:31:45至10:53:25間成交277仟股,使成交價由22.8元下跌4檔至22.6 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1.42%。另11:09:30至11:42:58間,以23.1至24.5元(高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3元)委託買進613仟股,該等委託於11:13:00至11 :43:50間成交498仟股,使成交價由23元上漲30檔至24.5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7.84%。另11 :43:30至11:49:07間,以24.5至23.35元(低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4.5元)委託賣出88仟股,該等委託於11:43:50至11:49:15間成交47仟股,使成交價由24.5元下跌22檔至23.4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7.92%。 ㈧94年12月19日: 9:27:50至9:35:18間,以23至22.5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1元)委託賣出250仟股,該等委託於9:28:05至9:35 :35間成交200仟股,使成交價由23.1元下跌12檔至22.5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8.04%。另9:49:15至10:05:55間,以23.1至23.5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 價23元)委託買進55仟股,該等委託於9:49:20至10:06:00間成交43仟股,使成交價由23元上漲10檔至23.5元,該等委 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76.79%。另10:07:58 至10:10:13間,以23.55至23.8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55元)委託買進120仟股,該等委託於10:08:05至10:10:35間成交114仟股,使成交價由23.55元上漲4檔至23.75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6.61%。 ㈨94年12月20日: 11:03:54至11:12:42間,以22.7至22.4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2.7元)委託賣出392仟股,該等委託於11:04:00至11:12:45間成交392仟股,使成交價由22.7元下跌6檔至22.4 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8.04%。另11:46:32至11:54:54間,以23至23.8元(高於當時揭示成 交價23元)委託買進315仟股,該等委託於11:46:55至11:55:16間成交306仟股,使成交價由23元上漲16檔至23.8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0.8%。另11:55:24至11:58:06間,以23.8至23.1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8元)委託賣出44仟股,該等委託於11:54:51至11:59:26間成交22仟股,使成交價由23.8元下跌12檔至23.2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5.65%。 ㈩94年12月22日: 10:28:18至10:32:19間,以22.85至22.25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8元)委託賣出120仟股,該等委託於11:13:45 至10:32:30間成交95仟股,使成交價由23.8元下跌12檔至23.2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5.65%。 另10:56:39至11:29:23間,以22.6至23.3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2.6元)委託買進151仟股,該等委託於10:56:40 至11:29:35間成交114仟股,使成交價由22.6元上漲14檔至23.3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0.28%。另11:33:35至11:43:44間,以23.1至23.95元(高於當時 揭示成交價23.1元)委託買進210仟股,該等委託於11:33:45至11:43:45間成交205仟股,使成交價由23.1元上漲16檔至23.9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5.79% 。另11:44:16至12:46:25間,以23.8至23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9元)委託賣出115仟股,該等委託於11:45:00 至12:46:60間成交67仟股,使成交價由23.9元下跌18檔至23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0.38%。 94年12月23日: 9:07:50至9:13:47間,以22.7至23.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2.7元)委託買進60仟股,該等委託於9:08:10至9:15:15間成交43仟股,使成交價由22.7元上漲16檔至23.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9:30:36至9:36:55間,以23.6至24.2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5 元)委託買進280仟股,該等委託於9:30:40至9:37:20間 成交242仟股後鎖住漲停,使成交價由23.5元上漲14檔至24.2 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1.38%。 94年12月26日: 9:42:05至9:48:34間,以25.35至25.8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5.35元)委託買進130仟股,該等委託於9:42:06至9:48:46間成交77仟股後鎖住漲停,使成交價由25.35元上漲10檔至25.8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6.25%。 94年12月28日: 12:15:18至12:17:45間,以25.55至25元(低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5.95元)委託賣出167仟股,該等委託於12:15:35至12:18:05成交142仟股,使成交價由25.95元下跌19檔至2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9.3%。另12:22:16至12:32:47間,以25.5至25.7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5.5元)委託買進45仟股,該等委託於12:24:45至12:35:35間成交29仟股,使成交價由25.5元上漲4檔至25.7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12:56:19至13:03:55間,以25.9至26.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5.9元)委託買進270仟股,該等委託於12:56:25至13:03:56間成交232仟股,使成交價由25.9元上漲11檔至26.4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5.08%。另13:04:39至13:06:44間,以26.4至26.25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6.5元)委託賣出93仟股,該等委託於13:04:46至13:06:51成交58仟股,使成交價由26.5元下跌5檔至26.2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72.5%。 95年1月2日: 9:39:56至9:49:13間,以28.3至27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8.4元)委託賣出352仟股,該等委託於9:40:05至9:49 :16成交308仟股,使成交價由28.3元下跌26檔至27元,該等 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8.4%。另10:07:56至10:11:56間,以27.8至28.1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7.7元)委託買進70仟股,該等委託於10:08:01至10:13:51 間成交26仟股,使成交價由27.7元上漲9檔至28.1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10:22:39至10:27:59間,以28.15至28.3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8.15 元)委託買進70仟股,該等委託於10:23:01至10:28:01間成交70仟股,使成交價由28.15元上漲3檔至28.3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0.43%。另11:40:44至11:42:55間,以28.3至28.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8.2元 )委託買進140仟股,該等委託於11:40:56至11:43:01間 成交137仟股,使成交價由28.2元上漲5檔至28.45元,該等委 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11:58:05至12:00:23間,以28.3至27.8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8.3元 )委託賣出125仟股,該等委託於11:58:26至12:00:56成 交106仟股,使成交價由28.3元下跌10檔至27.8元,該等委託 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 95年1月3日: 11:14:02至11:20:30間,以28.9至29.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8.8元)委託買進93仟股,該等委託於11:14:15至11:20:30間成交75仟股,使成交價由28.8元上漲14檔至29.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8.59%。另12 :50:48至12:54:10間,以28.95至28.8元(低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29元)委託賣出25仟股,該等委託於12:50:56至12:56:46成交25仟股,使成交價由29元下跌4檔至28.8元,該等 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67.57%。 95年1月4日: 9:57:38至10:05:40間,以30至29.3元(低於當時揭示成 交價30.4元)委託賣出205仟股,該等委託於9:57:50至10:05:46成交174仟股,使成交價由30.4元下跌22檔至29.3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9.69%。另10:09:39至10:24:55間,以29.5至30.7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 價29.7元)委託買進235仟股,該等委託於10:15:21至10:24:56間成交210仟股,使成交價由29.7元上漲20檔至30.7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0.43%。另12:37:44至12:40:23間,以29.55至29.4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9.6元)委託賣出40仟股,該等委託於12:37:51至12:42:26間成交39仟股,使成交價由29.6元下跌4檔至29.4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60.94%。 二、邱奕志基於抬高安茂微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犯意,以己及母邱好妹附表所示二證券公司帳戶,於 95 年 1 月 12 日至 95年 5 月 15 日間,連續以高於當時成交價之價格、漲停板 價格買進或於將收盤之際急速以高於前一盤成交價格委託買進之拉尾盤方式,拉抬安茂微公司股價,及連續以低於當時成交價之價格賣出以壓低該公司股價,影響其股票當日收盤價及翌日開盤價參考價,上開期間共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4667 仟股、賣出 1389 仟股,以此方式操作該公司股票交易 價格,致影響該公司 13 個營業日股價向上,3 個營業日股價向下,12 個營業日收市價較前一盤成交價上漲,並致其 股價之個股漲跌幅悖離各該日同類股及大盤漲跌幅,明顯影響成交價格及股市正常交易秩序,其詳如下: ㈠95年1月16日: 13:10:19至13:14:46間,以37.1至38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7元)委託買進85仟股,該等委託於13:10:43至13:14:53間成交77仟股,使成交價由37元上漲10檔至38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68.14%。 ㈡95年1月17日: 10:57:32至10:58:39間,以40.1至40.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40.1元)委託買進57仟股,該等委託於10:57:48至10:59:53間成交39仟股,使成交價由40.1元上漲8檔至40.5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0.7%。 ㈢95年1月18日: 12:32:08至12:36:14間,以37.2至37.6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7.2元)委託買進32仟股,該等委託於12:32:32至12:37:57間成交22仟股,使成交價由37.2元上漲8檔至37.6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7.89%。 ㈣95年1月19日: 12:10:53至12:19:55間,以39至38.6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9.15元)委託賣出17仟股,該等委託於12:10:57至12 :20:32間成交17仟股,使成交價由39.15元下跌11檔至38.6 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6.67%。 ㈤95年1月20日: 12:36:25至12:37:48間,以38.9至39.2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8.9元)委託買進19仟股,該等委託於12:43:57至12:39:22間成交12仟股,使成交價由38.9元上漲6檔至39.2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4.55%。另13 :09:30至13:20:44間,以39.4至40.1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9.4元)委託買進110仟股,該等委託於13:09:47至13 :21:02間成交74 仟股,使成交價由39.4元上漲12檔至40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5.64%。 ㈥95年1月23日: 11:38:00至12:49:27間,以38.5至39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8.45元)委託買進40仟股,該等委託於11:38:05至12 :49:45間成交51仟股,使成交價由38.45元上漲11檔至39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8.62%。另13 :22:38至13:23:46間,以39.5至39.6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9.3元)委託賣出69仟股,該等委託於13:22:40至13:24:20間成交53仟股,使成交價由39.3元上漲6檔至39.6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4.13%。 ㈦95年1月25日: 10:59:32至11:01:34間,以38.55至38.8元(高於當時揭 示成交價38.55元)委託買進27仟股,該等委託於10:59:49 至11:09:24間成交18仟股,使成交價由38.55元上漲5檔至38.8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78.26%。 另11:54:04至11:57:43間,以39.1至39.8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9元)委託買進17仟股,該等委託於11:54:24至11:57:44間成交17仟股,使成交價由39元上漲7檔至39.3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60.71%。另13:10:43至13:18:08間,以38.65至38.9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8.6元)委託賣出37仟股,該等委託於13:12:44至13:18:09間成交25仟股,使成交價由38.6元上漲6檔至38.9元,該 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 ㈧95年2月27日: 13:08:04至13:11:46間,以31.3至31.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1.3元)委託買進26仟股,該等委託於13:08:23至13:12:33間成交19仟股,使成交價由31.3元上漲4檔至31.5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2.61%。 ㈨95年3月3日: 12:37:32至12:40:07間,以29.4至29.6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9.2元)委託買進12仟股,該等委託於12:37:44至12:40:14間成交8仟股,使成交價由29.2元上漲8檔至29.6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0%。 ㈩95年3月7日: 11:47:34至11:50:35間,以30.1至30.5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0元)委託買進9仟股,該等委託於11:47:57至11:50:52間成交3仟股,使成交價由30元上漲6檔至30.3元,該等 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0%。 95年3月14日: 12:26:04至12:28:00間,以32至31.7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1.85元)委託賣出28仟股,該等委託於12:26:21至12 :28:01間成交19仟股,使成交價由32元下跌6檔至31.7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95%。 95年4月18日: 9:31:02至9:33:48間,以35至34.5元(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5.05元)委託賣出29仟股,該等委託於9:31:17至9:34 :12間成交13仟股,使成交價由35元下跌10檔至34.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0%。 95年4月26日: 12:44:56至12:46:52間,以35.5至35.95元(高於當時揭 示成交價35.4元)委託買進26仟股,該等委託於12:45:16至12:47:21間成交23仟股,使成交價由35.4元上漲11檔至35.9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1.11%。另13:02:05至13:05:15間,以36.65至37.1元(高於當時揭 示成交價36.5元)委託買進34仟股,該等委託於13:02:21至13:06:31間成交30仟股,使成交價由36.5元上漲12檔至37.1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66.67%。 95年4月28日: 12:50:34至12:51:39間,以36.7至37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6.6元)委託買進16仟股,該等委託於12:51:33至12:52:48間成交8仟股,使成交價由36.6元上漲8檔至37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 95年5月4日: 10:42:49至10:46:31間,以40.9至41.2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40.9元)委託買進32仟股,該等委託於10:43:13至10:46:34間成交20仟股,使成交價由40.9元上漲6檔至41.2元 ,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6.96%。另12 :02:38至12:04:13間,以40.8至41.15元(高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40.95元)委託買進14仟股,該等委託於12:03:39至12:04:29間成交10仟股,使成交價由40.95元上漲4檔至41.1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100%。另13 :10:17至13:16:06間,以40.95至41.5元(高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41元)委託買進127仟股,該等委託於13:11:09至13 :16:09間成交75仟股,使成交價由41元上漲10檔至41.5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87.21%。 95年5月5日: 10:42:15至10:44:41間,以39.9至40.2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9.9元)委託買進24仟股,該等委託於10:42:32至10:45:02間成交9仟股,使成交價由39.9元上漲6檔至40.2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56.25%。另12:34:17至12:36:58間,以39.9至40.2元(高於當時揭示成交 價40元)委託買進12仟股,該等委託於12:34:37至12:37:07間成交8仟股,使成交價由40元上漲4檔至40.2元,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72.73%。 三、依上,而認被告 2 人均涉犯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第 155 條第 1 項第 4 款、第 171 條第 1 項第 1 款意圖抬 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以自己或他人名義,連續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罪嫌云云。 貳、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方法,故檢察官對於起訴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所提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心證,基於無罪推定原則,自應諭知被告無罪判決。次按證交法第155條第1項第4款規定,不得有「 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對該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以低價賣出者」行為。違反者,應依同法第171條第1項第1款規定論處。 其目的係在使有價證券價格能在自由市場正常供需競價下產生,避免遭受特定人操控,以維持證券價格之自由化,並維護投資大眾利益。應以行為人主觀上有影響或操縱股票市場行情,以謀取不法利益意圖,客觀上有對於某種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行為,始克成立。所謂「連續以高價買入」,係指於特定期間內,逐日以高於平均買價、接近最高買價之價格,或以最高價格買入;所稱「連續以低價賣出」,則指於特定期間內,逐日以低於平均賣價、接近最低賣價之價格,或以最低價格賣出而言。惟影響股票市場買入、賣出價格之因素甚眾,舉凡股票發行公司之產值、業績、發展潛力、經營者能力、形象、配發股利之多寡、整體經濟景氣,及其他各種非經濟性之因素等,均屬適例。且我國證券交易法令,除每日有法定漲、跌停板限制及部分特殊規定外,並未限制每人每日買賣各類股票數量及價格,亦無禁止投資人連續買賣股票規定。而投資人買賣股票目的,本在謀取利潤,是其於交易市場中逢低買入,逢高賣出,應屬正常現象;縱有連續多日以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之異常交易情形,亦未必絕對係出於故意炒作所致。何況,股票價格係受供給與需求平衡與否之影響,若需求大於供給或需求小於供給,必然造成價格變動。若行為人純係基於經濟性因素之判斷,自認有利可圖,或為避免投資損失擴大,而有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股票行為,縱因而獲致利益或產生虧損,並造成股票價格波動,仍須以積極證據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炒作股票價格,誘使他人為買進或賣出,以利用價差謀取不法利益之意圖,始能依上開罪名論科。所謂炒作行為,乃就證券集中市場建制之公平價格機能予以扭曲,藉由創造虛偽交易狀況與價格假象,使投資大眾受到損害,以達操縱股票交易市場之目的。是以行為人主觀上應有以造成交易活絡表象,對市場供需之自然形成,加以人為干擾,藉資引誘投資大眾買入或賣出股票,以利用股價落差謀取不法利益之意圖為必要,故認定行為人成立上開罪名,應就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上述意圖,詳加調查、審認,始為適法(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例、99年度台上字第6323號判決、同 年度台上字第163號判決參照)。 參、公訴人認被告2人涉犯上揭罪嫌,係以證人余佩玲、張彩綢 、鄭治平、邱好妹證述;太一公司及佳仕騏公司之中信證券受託買賣有價證券開戶契約、中信證券95年4月28日、5月4 日錄音內容語譯表、委託書;邱好妹之鴻福證券櫃臺買賣有價證券開戶契約及寶來證券委託買賣契約受託契約;被告邱奕志鴻福證券櫃臺買賣有價證券開戶契約及寶來證券委託買賣契約;鴻福證券95年5月15日電話委託下單語譯資料;財 團法人中華民國櫃檯買賣中心(下稱櫃買中心)之安茂微公司股票交易分析書;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95年10月31日金管檢7字第0950163147號函、同年11月2日金管檢7字第096 0019383號函、97年4月2日金管檢機字第0970002837號函;中信證券公司,戶名分為佳仕騏公司、太一公司、邱奕志、邱好妹之有價證券買賣對帳單等件為其論據。 肆、證據能力: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第2款規定:「除顯有不可信之情 況外,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上或通常業務過程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得為證據」,係因從事業務之人在業務上或通常業務過程所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乃於通常業務過程不間斷、有規律而準確之記載,通常有會計人員或記帳人員等校對其正確性,大部分紀錄係完成於業務終了前後,無預見日後可能會被提供作為證據之偽造動機,其虛偽可能性小;何況如讓製作者以口頭方式於法庭上再重現過去事實或數據亦有困難,因此其亦具有一定程度不可代替性,除非該等紀錄文書或證明文書有顯然不可信情況,否則有承認其為證據之必要。本案櫃買中心之股票交易分析意見書,係其依證券交易所管理規則第 22 條、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實施股市監視制度辦法之法定業務,該意見書中關於股票價量等數據,乃係就被告 2 人於查核期間內買賣安 茂微公司股票之客觀交易情形所進行之統計,為業務上應予紀錄之文書,並非個人主觀意見或推測之詞,而其製作過程,並無顯不可信情狀,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4第2款規定 ,自有證據能力(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634號判決參照)。而前揭意見書內投資人交易分析一欄及結論一欄,其內文核屬紀錄人之意見判斷,依刑事訴訟法第160條規定,均 無證據能力。 二、證人余佩玲、鄭治平、邱好妹於法務部調查局之證述;證人張彩綢於偵查中之證詞,固俱為被告 2 人以外之人於審判 外言詞陳述,然當事人、選任辯護人於言詞辯論終結前未聲明異議,亦無聲請傳訊,顯放棄行使詰問權,且本院審酌此等陳述作成時情況,並無違法或不當之處,適為本案證據,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應有證據能力。 三、其餘憑以認定本案之非供述證據(詳後述),查無違反法定程序取得之情,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反面解釋,亦具證據能力。 伍、實體部分: 一、訊據被告張煥奇、邱奕志固坦承:以前述各該人名義買賣安茂微公司股票一節,然均堅詞否認有何違反證交法犯行,俱辯稱:起訴書所載被告 2 人分以高於或低於當時揭示成交 價「高價」買進或「低價」賣出一情,與事實不符,亦無拉尾盤行為;且伊等均依櫃買中心所揭示之 5 檔交易價格, 各基於個人合理判斷為交易,並無抬高或壓低該公司股價之操縱意圖等語,經查:被告張煥奇係佳仕騏投資公司董事兼投資長,負責佳仕騏投資公司、太一投資公司投資買賣股票業務,以該2公司附表一帳戶;而被告邱奕志,以己及母邱 好妹附表二帳戶,依序於94年12月至95年1月、95年1月至同年5月買賣安茂微公司股票一情,業據被告2人供認明確,復經證人余佩玲、鄭治平、邱好妹證述屬實,且有太一公司及佳仕騏公司之中信證券受託買賣有價證券開戶契約、中信證券95年4月28日、5月4日錄音內容語譯表、委託書、邱好妹 之鴻福證券櫃檯買賣有價證券開戶契約及寶來證券委託買賣契約受託契約、被告邱奕志鴻福證券櫃檯買賣有價證券開戶契約及寶來證券委託買賣契約、鴻福證券95年5月15 日電話委託下單語譯資料、櫃買中心之安茂微公司股票交易分析書、金管會95年10月31日金管檢7字第0950163147號函存卷可 徵,是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二、被告張煥奇部分: 依下列證據,堪認被告於各該交易日,客觀上並無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安茂微公司股票之行為;且依卷存事證,亦不足認其主觀上具抬高或壓低該公司股價意圖:㈠臺灣證券交易所(下稱證交所)集中交易市場為邁向國際化與自由化,及促進交易制度更公平有效率、資訊更透明,自91年7月1日起,實施撮合取消兩檔限制採集合競價、盤中瞬間價格穩定措施、收盤改採5分鐘集合競價、揭露未成交之最高一檔 買進及最低一檔賣出申報價各與張數資訊等4項措施,因鑑於 揭露更多交易資訊,已係國際證券市場發展潮流,故證交所為使資訊更透明、交易更公平,以提供投資人更充分資訊,作為買賣決策參考,乃衡酌國際主要證券交易所資訊揭露方式,自92年1月2日起,實施揭露未成交之最佳5檔買賣委託價量新措 施,所謂未成交最佳5檔價量資訊,就買方以言,即係撮合後 尚未成交買單中之最高至第5高有買單之檔位價格與未成交張 數;就賣方而言,則為撮合後尚未成交賣單中之最低至第5低 有賣單之檔位價格與未成交張數,每次撮合後,揭示未成交之最高5檔買進價量及最低5檔賣出價量資訊,投資人自92年1月 起,投資人可經由資訊單機、網路或洽請營業員代查詢「最佳5檔」買賣委託價量資訊,渠等所觀看之交易資訊,並非撮合 前資訊,而為個股撮合後結果,即剩餘未成交委託之最佳5檔 買賣價量即時資訊(下稱5檔資訊),以供投資人參考,此有 臺灣證券交易所 92 年 1 月起實施揭露 5 檔買賣價量資訊宣傳海報文稿存卷可稽(本院 3 卷第 58-64 頁),是投資人於投資時除可參酌股票基本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等相關資訊外,尚有 5 檔資訊得供下單判斷依據,先予指明。 ㈡94年12月2日: ⒈10:55:13至11:54:54: ⑴被告於10:55:13以20.75元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20仟股,而 當時揭示之 5 檔賣價資訊係 20.75 元有 10 仟股委賣、21 元有 9 仟股委賣、21.2 元有 2 仟股委賣、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 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 、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為證(本院 5 卷第 236-237 頁),其既以 5 檔中揭示賣價之最低賣價即 20.75 元 20 仟股買進,自無起訴書所指「高價」買入情事。 ⑵被告於 10:55:23 以 20.5 元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 20 仟股,依當時 5 檔揭示賣價資訊為 21 元有 9 仟股委賣、21.2元有 2 仟股委賣、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仟股委賣、21.35 元有 10 仟股委賣;而 5 檔揭示買進資訊為 2 0.75 元 10 仟股委買、20.65 元有 25 仟股委買、20.6 元有41 仟股委買、20.55 元有 11 仟股委買、20.5 元有 3 仟股 委買,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可憑(本院 5 卷第 236-237 頁),可知被告上揭委託買進價格,僅係 5 檔委買價格中之最低檔價格,甚且遠低於 5 檔委賣價格中最低委賣價格,致此筆委託買進並未成交,有前述2表在卷可考,是難認被告有何以「高價」買入一情。 ⑶被告於11:09:12以21元買進該公司股票10仟股,,當時5檔 揭示委賣資訊為21元有1仟股委賣、21.15元有3仟股委賣、21.2元有5仟股委賣、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 仟股委賣,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足徵(本院 5 卷第238頁),被告以 21元買進,係 5 檔賣價中最低 1 檔價格, 參以被告先前⑵所述,以限價 20.5 元委託惟均未成交,為爭取優先成交機會,乃憑當時市場行情被動追隨盤勢價格變化,以 5 檔賣價中最低 1 檔賣價委買,其買價格洵屬合理,自無「高價」可言,而無拉抬安茂微股票價格犯行。 ⑷被告於 11:10:53 以 21.15 元委託買進 5 仟股,當時 5檔揭示委賣資訊為 21.15 元有 3 仟股委賣、21.2 元有 5 仟股委賣、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 仟股委賣、21.35 元有 10 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為參(本院 5 卷第 238-239 頁),則被告以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買進,核屬合理價格,自難 認有何「高價」買入情事;復酌以此筆委託嗣僅部分成交,足證在價格優先撮合制度下,市場其他投資人以高於被告上揭委買價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而優先於被告成交,益徵被告委買價格並非高價,至甚明灼。 ⑸被告於 11:12:33 以 21.2 元委託買進 10 仟股,當時 5檔揭示委賣資訊為 21.2 元有 5 仟股委賣、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 仟股委賣、21.35 元有 10 仟股委賣、21.4 元有 15 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為參(本院 5 卷第 238-239 頁),被告以5檔揭示賣價中最低1檔價格委買,難認其有何高價買入情事。 ⑹被告於 11:13:35 以 21.25 元委託買進 4 仟股,當時 5檔揭示委賣資訊為 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 仟 股委賣、21.35 元有 10 仟股委賣、21.4 元有 15 仟股委賣 、21.45 元有 10 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為憑(本院 5 卷第 238-239 頁),則被告依 5 檔賣價中最低 1 檔價格委買,其價格應屬合理,當無所謂高價買入可言。 ⑺被告於 11:15:07 以 21.2 元委託買進 5 仟股,當時 5 檔揭示委賣資訊為 21.2 元有 5 仟股委賣、21.25 元有 4 仟股委賣、21.3 元有 13 仟股委賣、21.35 有 10 仟股委賣、21.4 元有 15 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為參(本院 5 卷第 239-246 頁),可知被告以 5 檔賣價中最低 1 檔價格委買,自無起訴書所指以「高價」買入可言。 ⑻被告於 11:16:56 至 11:54:54 期間,每次委買價,依卷附「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均係以 5 檔賣價中最 低 1 檔價格委買(本院 5 卷第 239-246 頁),則被告依 5 檔揭示資訊以最低賣價委買,難認其有何以「高價」委買或有拉抬股價之行為。 ⑼小結:被告均係依5檔揭示資訊範圍內價格以「低價」買進, 並非如公訴人所認:被告以高價20.75至21.5元逐步墊高價格 委託買進拉抬股價一節。 ⒉12:42:06至12:47:43: ⑴被告於12:42:06以21.2元委賣安茂微公司股票10仟股,依當時揭示5 檔委託買進資訊為 21.2 元有 6 仟股委買、20.95 元有 2 仟股委買、20.85 元有 5 仟股委買、20.8 元有 5 仟股委買、20.7 5 元有 3 仟股委買,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為參(本院 5 卷第 266-267 頁),可知被告係根據 5 檔買價中最高 1 檔價格為「高價」委賣,其並無公訴意旨所認:以「低價」賣出情事。 ⑵被告於 12:44:14 以 21 元委賣股票 10 仟股,而被告以 5檔揭示買價中最高 1 檔價格為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 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為憑(本院 5 卷第 266、 268 頁),核為「高價」賣出,並非「低價」賣出。 ⑶被告於12:44:50以20.95元委賣10仟股、12:45:15以20.8 元委賣 10 仟股、12:47:43 以 20.8 元委賣 10 仟股,上 述 3 項委賣價,分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 1 檔或次高 1 檔價格( 12:44:14 及 12:47:43 均係 5 檔揭示買價中 之最高買價,12:45:15 則為 5 檔揭示買價之次高 1 檔買 價),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266、268 頁),堪證被告均為「高價 」賣出,而非低價賣出。 ⑷小結:被告上揭時間交易,歷次均係「高價」賣出,並無公訴意旨所認以低價賣出情事;復參酌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本院 5 卷第 266頁),被告係以 21.2、21、20.95、20.8 、20.8 合計 5 次,各 10 張委賣安茂微公司股票,起訴書所載:被告以 21.45-20.8 元委賣云云,顯與卷內證據不符而失實誤;末佐以被告為上揭委賣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買賣價量資訊範圍內,益證被告委 賣價格洵屬合理,並無壓低或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㈢94年12月6日: 被告於9:48:25至9:51:11間委賣安茂微公司股票之價格(合計9 筆交易),其中有 5 筆均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 1檔價格,另 2 筆則為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次高 1 檔買價,1筆係 5檔揭示買價中之第 3 高買價,剩餘 1 筆委賣價格,甚而遠 高於當時揭示 5 檔買價之最高價,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 、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269-270 頁),堪認被告此部分交易亦以「高價」賣出,並無起訴書所謂以低價賣出情事;且安茂微公司股票之成交價格,於被告前述委賣後,該公司股票成交價格,俱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 示資訊範圍內,有上揭價量查詢表在卷為參,益證被告委賣價格實屬合理,而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末衡酌卷附安茂微公司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資訊查詢單所示(本院 5 卷第 247 頁),本日安茂微公司股價收盤係上漲 0.45 元,有卷附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247頁),而被告上揭委賣行為,無異係壓低該公司股價,顯無起訴書所指影響本營業日股價向上情事。 ㈣94年12月7日: ⑴9:08:55: 被告於9:08:55以21.6元委託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5仟股,依當時 5 檔揭示委託賣出資訊為 21.6 元有 1 仟股委賣、21.8元有 12 仟股委賣、21.85 元有 5 仟股委賣、21.9 元有 5 仟股委賣、21.95 有 6 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 、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為參(本院 5 卷第272-275 頁),則被告係以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買進,自無起 訴書所指「高價」買入行為。 ⑵9:08:58 至 9:15:22: 被告於上揭期間每次委託買進價格,多係以 5 檔揭示賣價最 低 1 檔賣價買進;或以遠低於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1 檔 賣價為買進;抑或以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 1 檔、次低 2 檔、次低 3 檔、次低 4 檔價格為買進(此部分有 5 次), 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272-274 頁),惟基於「價格優先成交」之股市交易原則,尚難逕認被告於上揭短暫時距內有何多次之「連續」且「高價」之買入行為;而被告於前述時間內,固有 2次以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 1 檔價格買進,然參酌當時 5檔揭示賣價,被告該 2 次委買價格仍遠低於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卷第 276頁),亦即,即時成交可能性極低,是難率認被告有「高價」買進行為。 ⑶復參佐安茂微公司股票於被告前述⑴、⑵委買後,其股價均在每次當時 5 檔揭示買賣價格範圍內,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 詢表在卷可徵(本院 5 卷第 276 頁),益證被告委買價格實屬合理,尚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末衡酌本日與安茂微公司營業性質相同之類比 IC 設計公司茂達,於 12 月 2、5、6日起,股價即因類比 IC 產業成長大群聚效應逐漸產生、產業成長空間大,趨勢看好而大幅上漲,有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附卷可證(本院 5 卷第 278-281 頁),是起訴書所指被告委託買進行為,致安茂微公司股價與同類股漲跌幅悖離云云,尚屬乏據,而不得據以論斷被告犯罪。 ㈤94年12月12日: ⒈11:05:29 至 11:09:58: ⑴被告於 11:05:29 以 23.3 元委買 10 仟股,依當時5檔揭 示委賣價格23.3元有9仟股委賣、23.4元有16仟股委賣、23.5 元有42仟股委賣、23.6元有12仟股委賣、23.75元有8仟股委賣,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291-293 頁),則被告依 5檔揭示賣價最低1檔賣價買進,自無何「高價」買入可言。 ⑵嗣被告自11:06:11至11:09:58間每次委買價格(同被證69 )大部分均係以5檔揭示賣價中最低1檔賣價買進,少部分則以次低1檔賣價買進,堪證被告自無「高價」買入行為;而被告 於上揭期間內,僅1筆交易係以5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買價買進,然該次委買價格,仍遠低於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1檔賣價(即交易成立機率不大),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291-293 頁),實難認被告當時出價係「高價」。 ⑶次參佐被告上述委買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買賣揭示資訊範圍內,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 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293 頁),益證被告委買價格洵屬合理,尚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末衡以卷附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295-310 頁),本日與安茂微公司營業性質相同之 IC 設計公司如:茂達上漲 2.55 元、創惟上漲 2.25 元、立錡上漲 1 元、鈺創上漲 0.75 元,即所有 IC設計族群均因業績獲利看好而均呈上漲情形,故安茂微公司本日股價上漲,僅係反應產業獲利前景良好,顯無起訴書所謂悖離同類股股價一節,堪徵安茂微公司股價上漲確係基於產業獲利成長因素,其股價並無遭被告以人為操縱扭曲。 ⒉11:10:07 至 11:13:09: 被告於11:10:07至11:13:09間委賣價,均係當時5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 1 檔買價,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 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293-294、311 頁), 被告自無何「低價」賣出行為可言;再以起訴書所指被告於 11:10:07 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3.8 元」委賣云云,惟 查被告於 11:10:07 委賣當時,安茂微公司股票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格即為 23.8 元,是被告以23.8 元委賣委屬合理,並 無起訴書所指低於揭示成交價 23.8元委賣一節,故起訴書認 定實有違誤;復酌佐被告上開委賣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均在每次委託當時五檔揭示資訊範圍內,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為證(本院 5 卷第 293 頁),益證被告委託價格洵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末參以安茂微公司本日股價收盤係上漲 0.85 元,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 5 卷第 247 頁),堪徵被告並無起訴書所謂向下影響安茂微股價之情事。 ㈥94年12月13日 ⒈9:31:54至9:38:04: 起訴書所指被告於 9:31:54 以 23.05 元低價委賣一節,然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14-315 頁),被告係以 23.45 元委賣,故起訴書此部分容有誤認;而被告 於此段期間 7 筆交易委賣價,除 1 筆為當時揭示 5 檔買價 中之次高 1 檔買價外,其餘 6 筆委賣價均係當時揭示 5 檔 買價中之最高 1 檔買價,被告顯無「低價」賣出行為;而安 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上述委賣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買賣揭示資訊範圍內,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 卷得憑(本院 5 卷第 316 頁),堪證被告委賣價委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⒉9:53: 11至10:01:38: 被告於9:53:11至10:01:38間,合計14筆交易,共168仟股起訴書誤載為 206 仟股),其每次委買價,除 3 筆係以當時5 檔揭示賣價中之第 2 低檔賣價,其餘 11 筆交易均為當時 4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1 檔賣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 應表可證(本院 5 卷第 317 頁),是被告並無「高價」買入行為;況參以本日安茂微公司股票收盤價為 23.45 元,維持 平盤並無漲跌,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 5 卷第 247 頁),顯徵被告上開委買與安茂微公司股票走勢並 無因果關係,被告自無抬高或操縱股價情事。 ㈦94年12月14日: ⒈9:22:41至9:28:41: 被告於9:22:41至9:28:41間,合計8筆交易,除1筆係以5檔揭 示買價第3高檔買價委賣,3筆則以5檔揭示買價第4高檔買價委賣外,其餘均以當時 5 檔揭示買價最高 1 檔買價委賣,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得憑(本院 5 卷第 325 頁),被告自無何「低價」賣出可言。 ⒉10:00:40 至 10:55:58: ⑴起訴書認被告以23.4至23.6元委託買進50仟股,然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28-329 頁),被告最後一筆 10:55:58,係以 23.5 元價格委託買進,成交價格 亦為 23.5,並非起訴書所指 23.6 元,故上揭時段價格變化 應為 23 至 23.5 元,起訴書所謂使成交價由 23 元上漲 12 檔至 23.6 元,顯有錯誤;又被告於 10:00:40 至 10:55:58間每次委買價,大部分均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檔賣 價為買進,僅 2 筆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 1 檔賣 價買進,甚且有 1 筆係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為買進,是被 告顯無起訴書所指「高價」買入行為,有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足考(本院 5 卷第328-332頁);而被告於上揭期間內,僅委託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9次 ,每次委託買進間均有相當時間差距,然安茂微公司股價在同時段撮合達 30 次,是被告未委託買進期間,安茂微公司股價隨市場投資者參與交易及撮合買賣而生之價格變化,核與被告無關,不能將之歸為被告委買行為所致。然起訴書竟將安茂微公司於 1 小時內股價變化全歸為被告委買行為所致,罔視其 他投資人參與交易情形之客觀事實,尚有未當。 ⑵次衡以前述將近 1 小時距中,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 所示(本院 5 卷第328-329頁) 被告共計委託買進 9 筆安茂微公司股票,第 1 筆委託時間 10:00:04,委買價格23.4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第二筆委託時間 10:44:05,委買 價格 23.4(5 檔揭示範圍內 ),與前次委託時間落差達 44 分鐘;第 3 筆委託時間 10:44:27,委託買進價格 23.2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 ;第 4 筆委託時間 10:44:34,委買價23.1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 ;第 5 筆委託時間 10:48:50,委託價格 23.45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第6 筆委託時間10:50:23,委託價格 23.5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第 7 筆委託時間 10:50:28,委託價格 23.4 元(5 檔揭示範圍內);第 8 筆委託時間 10:52:11,委託價格 23.6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第 9 筆委託時間 10:55:58,委託價格 23.5 元 (5 檔揭示範圍內 ),參酌上述被告委買價格變化可知,其委買價格係被動依循安茂微公司股價變化而決定,且有逐漸以較低價格委託買進情事,並非如起訴書所謂「以 23.4 至 23.6 元」逐漸墊高以連續高價方式買進,起訴書並未充分完整呈現被告全部委託買進情形,逕認其以「高價」買入云云,尚屬乏據。 ⒊11:31:07至11:43:25: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33-334 頁),被告於上揭時段委託買進安茂微股票數量係 108 仟股 ,並非起訴書所載 118 仟股,起訴書此部分認定,容屬有誤; 復參以被告委託買進安茂微公司股票第一筆時間為 11:31:07 ,委託價格為 23.55 元,委託當時揭示成交價格為 23.6元,被告 23.55 元委買價顯低於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格 23.6 元 ,自無起訴書所指被告以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格買進情事;況被告於上揭時段內,僅 3 筆係以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 1 檔賣價買進,其餘全以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1 檔賣價買入,被告顯無「高價」買進可言;末佐以安茂 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上揭委託買入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 足考(本院 5 卷第 335-337 頁),益徵被告委託買進價格洵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⒋12:36:08 至 12:45:25: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 示(本院 5 卷第 333-334 、338頁),被告於 12:36:08 至 12:45:25 間委賣價,合計 3 筆交易,其中 2 筆委賣價係以 5 檔揭示買價中最高 1 檔價格賣出,另 1 筆委賣價則以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次高 1 檔賣出,被告顯無「低價」賣出可言 ;復參佐安茂微公司本日收盤價較前日下跌 0.1 元,有上櫃 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 5 卷第 247 頁),與之營業性質相同之 IC 設計公司如:立錡下跌 5 元、茂達下跌 1 元、創惟下跌 2.3 元,有各日成交資訊表在卷得參(本院 5 卷第 339-350 頁),亦均呈下跌,是安茂微公司本日股價並 無悖離營業性質類似公司走勢,而難認該公司股價係遭被告人為操縱致影響股價向下;末依卷附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38 頁),被告上揭委賣後,該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益徵被告 委託價格顯屬合理,尚無起訴書所指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㈧94年12月15日: ⒈10:31:39 至10:52:13: 被告於上揭時段,第一筆在10:31:39以22.8元委託賣出10仟股,其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格為22.8元,則被告委賣價等於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格,顯無以起訴書所指被告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格賣出情事,起訴書此部分認定,當屬有誤;次參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卷第 351-359 頁),而被告於前述時段委賣合計 18 筆,大部 分均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價賣出,抑或以次高 1 檔買價賣出,甚而有以高於當時揭示 5 檔買價中最高價為委 賣,僅 1 筆以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第 3 高價委賣,是難 認被告有何「低價」賣出行為;復衡酌本日安茂微公司股價收盤價為 23.7 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0.35 元,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 5 卷第 247 頁),堪認被告賣出行為尚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是起訴書所指被告本日賣出行為影響股價向下云云,顯與上述事證不符,委難憑採;而被告上開委賣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 揭示資訊範圍內,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卷第 355-358 頁),堪徵被告委價洵屬合理,要無影響安茂微 股價情事。 ⒉11:09:30 至 11:42:58: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360-367頁),被告於上揭期間內共計 20 餘筆交易,大部分均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1 檔賣價買進,僅 6 筆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次低 1 檔賣價買進,僅 1 筆係以揭示當時第 3 低檔賣價買進,另一筆為 11:41:03,固以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高價委買,然僅此 1 筆,實難認被告有何多次之「連續」買入行為;復參以安茂微公司本日股價收盤係上漲 0.35 元,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 5 卷第 247 頁),而與該公司營業性質相同之 IC 設計公司如:茂達收盤係上漲 2.2 元、創惟收盤上漲 1 元、立錡收盤上漲 3.5 元,有卷附各日成交資訊表可稽(本院 5 卷第368-379 頁),其漲幅均大於安茂微股價,且本日櫃檯買賣中心指數上漲 1.77,電子類指數上漲 3.48、集中交易市場大盤指數上漲 23.12、電子類指數上漲 1.73,有卷附指數表、走 勢圖在卷足憑(本院 5 卷第 380-384 頁),均呈現上漲,堪證安茂微公司股價上漲實無悖離櫃檯買賣、大盤指數、電子類指數,起訴書所指該公司股價悖離同類股、大盤指數云云,與上揭事證容有未符,可徵安茂微股價並無遭被告人為操縱之情事。 ⒊ll:43:30 至 11:49:07: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85-388 頁),被告於上揭時段,係以當時 5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 1 檔,亦或以次高 1 檔,甚或以第3 高檔之買價委賣,難認被告有何「低價」賣出行為;次參以 11 :49:07 當時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為 23.4 元,惟該公 司股票當日收盤價格為 23.7 元,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得憑(本院 5 卷第 247 頁),足證安茂微股價自該時段之後,因其他市場因素上漲至 23.7 元,其股價變化係因市場正常機制所致,與被告買賣行為無關;末以被告當日買進安茂微股票 558 仟股,賣出 479 仟股,合計買超 79 仟股,該數量僅占安茂微股票當日總成量 1,280 仟股之比例僅有 6.17%(79÷ 1280 × 100%=6.17%),有卷附保管劃撥戶異動分類帳、公 司基本資料查詢單、安茂微公司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佐(本院5卷第389-393頁),被告當日僅買超79仟股,以此微量股數,難認被告有何影響安茂微公司股價之能力。 ㈨94年12月19日 ⒈9:27:50至9:35:18: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94-395 頁),被告於該期間委賣安茂微股票數量係 200 仟股(起訴書誤載為250仟股),而上揭時段最後一筆委託賣出成交價格為 22.55元,故安茂微公司成交價格變化情形應係23.1 元至 22.55 元(起訴書誤載為 23.1 元至 22.5 元;而依上表及特定 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94-397 頁),被告上揭期間委賣價,其中 3 筆為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 1檔買價,另 2 筆則係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次高 1 檔買價 ,其中 2 筆則為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第 3 高買價,其中 1 筆委賣價則係前一盤揭示之成交價,是顯無起訴書所指以「低價」賣出或係以低於揭示成交價賣出情事;再佐以卷附走勢圖顯示(本院 5 卷第 398 頁),本日櫃檯買賣中心櫃檯指數,於接近 9 時 30 分時,開始呈現走弱下跌趨勢,而觀被告 此段期間委賣情形,多筆委賣價格高於前一筆委託賣出價格 (如 9:32:05 以 22.45 元委託賣出,次筆 9:32:25 以22.85 元委託賣出 ),此顯係參考上揭櫃檯指數變化,逐次決定 委賣價高低,洵無起訴書所載以「 23 至 22.5 元」連續向下低價賣出情事。 ⒉9:49:15至10:05:55: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399-402 頁),被告於上述期間每次委買價 ,大部分均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1 檔賣價為買進;其中 2 筆分別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 1 檔賣價、 第 3 低檔賣價為買進,自無何「高價」買入行為可言;而被 告於 9:50:52 秒以 23 元買進,該價格即係前一盤揭示之 成交價,是被告自無起訴書所指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之「高價」買入行為。 ⒊10:07:58 至 10: 10:13: 依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403-404 頁),被告於上揭時距內每次委買價,其中 3 筆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 1 檔賣價買進 ,另 4 筆則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次低 1 檔賣價買進, 均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買入行為。 ㈩94年12月20日 ⒈11:03:54 至 11:12:42: 起訴書認被告於上揭時段內以低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 22.7 元委託賣出,然被告於 11:03:54、11:04:00、、11:04: 47、11:05:33、11:06:22、11:10:41 等 6 次委賣價,均係相等於前一盤揭示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可憑(本院 5 卷第 405-411 頁),故被告上述交易並無起訴書所指以低於前一盤揭示交價格委賣一情;且被告於上揭時段之交易,大部分均係以當時揭示 5 檔 買價中之最高 1 檔買價委賣,僅少部分以當時揭示 5 檔買價中之次高 1 檔買價或第3 高檔買價委賣,自難認被告有何「 低價」賣出行為;復參以被告於上揭委賣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有特定 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可憑(本院5卷第409頁),可證被告委託價格實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⒉11:46:32 至 11:54:54: 起訴書認被告於前述時段,以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 23 元高價買入,然被告於 11:46:32、11:54:24 兩筆交易之委賣價,均依序相等於當時前一盤揭示成交價 23 元、23.75 元,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可參(本院 5 卷第 412-414 頁),是起訴書謂被告以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委買云云,容有誤認;被告上揭時段,大部分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1 檔賣價、或係次低 1 檔賣價,甚或以第 3 低檔賣價委買,自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買入行為,而被告於 11:51:00、11:51:20、11:51:31 固依序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高 1 檔賣價、最高檔賣價、23.8 元為買進,然僅憑單日內僅 3 次交易行為,實不足率謂被告即有「多次」之「連續」高價買入行為;末參佐被告上揭委買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依特定證券揭示價量 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415-418 頁),可認被告委買價尚屬合理,要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⒊11:55:24至11: 58:06: 起訴書認被告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 23.8 元委賣 44 仟股云云,然查,被告於 11:55:24 委賣價係 23.8 元,而此價格適相等於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格 23.8 元,並無低於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格之情,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可參(本院 5 卷第 412-414 頁),故起訴書所指被告以低於揭示成交價委 賣一節,顯有誤認;再被告於上述期間,係委賣 40 仟股,成交 25 仟股,本時段第 1 筆成交時間應為 11:57:21 (起 訴書誤載被告委賣 44 仟股,成交為 22 仟股,起訴書誤載為11:54:51,見本院 5 卷第 414 頁);次參以被告除上揭所述第一筆交易係以前一盤揭示價 23.8 元為委賣價並無低價賣出外,其餘 2 筆委賣價均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買價中之第 2 高買價委賣,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可憑(本院 5 卷第 412-418 頁),被告顯無起訴書所指「低價」賣出情事;末衡酌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上開委賣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有 卷附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足佐(本院 5卷第 415-418 頁 ),益徵被告委託價格尚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 94年12月22日: ⒈10:28:18至11:32:19: 本時段安茂微股票價格變化為22.75至22.4元,下跌7檔,被告委賣成交數量係90仟股,是起訴書所載該等委託成交數量占同時段市場成交量比例 95.65%,顯然有誤(見本院 5 卷第419 頁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起訴書誤載為 23.8 至 23.2,下 跌 12 檔,被告委賣成交數量為 95 仟股);而被告於上揭期間第 1 筆委賣交易,係以 22.85 元高於當時揭示前一盤成交價 22.75 元委賣,並無起訴書所指低於揭示成交價 23.8元委賣情事,且其餘 6 筆交易,2 筆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買價中之最高買價委賣,自無「低價」賣出可言,而其他 4 筆分以當 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第 2 高或第 3 高買價委賣,亦無起訴 書所指「低價」賣出一情,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所示(本院 5 卷第 419-420 頁);末以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上開委賣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五檔揭示資訊範圍內,堪認被告委託價格應屬合理,要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⒉10:56:39 至 11:29:23: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上揭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22 筆交易,然其中有 11 筆交易,被告下單委買價係以相等於當時揭示前一盤成交價委買,1 筆交易時間為 11:21:58 之委買價 22.65 元,尚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 22.95 元,顯無起訴書所謂以「 高於」揭示成交價買進一節;而其餘 10 筆交易,除 1 筆係 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第 4 低賣價買進,其餘均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委買,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 5 卷第 422-429 頁),被告實無「高價」買進可言;而本時段被告有多筆委託買進之價格低於己前一筆委託買進價格,如 11:08:00 以22.5元委買,較前一筆價格 22.75 元低;11:08:06 以 22.45 元委買,較前一筆價格 22.5 元低,11:15:14 以 22.8元委託較前一筆價格22.85 元低,11:21:15 以 22.65 元委託買進,較前一筆 22.95 元低,可見被告係依安茂微股價變化決 定分次委買價格,並無起訴書所載一路墊高委賣價格拉抬安茂微公司股價情事;末以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上開委買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足證被告 委託買進價格洵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⒊11:33:35 至 11:43:44 間: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上揭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17 筆交易,其中有 3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係相等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 11:35:48之交易,被告委買價 23.1 元尚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 23.25 元,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指「高於」揭示成交價「高價 」一節;而其餘 13 筆交易,有 3 筆交易係以當時揭示5 檔 賣價中之最低賣價委賣,被告顯無高價買入可言;而其餘 10 筆交易或係以次低 1 檔賣價或第 3 低檔賣價委買,實難率認有何高價買入情事,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30-434頁);復酌以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前揭委買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5檔 揭示資訊範圍內,堪徵被告委託買進價格尚屬合理,應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⒋11:44:16 至 12:46:25: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上揭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7 筆交易,其中 有 3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係相等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此部分 當無起訴書所指「高於」揭示成交價「高價」一節 ,其餘4筆交易,有3筆交易均係以當時5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買價為委賣,被告自無「低價」賣出可言,而被告於11:44:16之委賣價23.8元,尚高於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最高賣價,亦高於當時 揭示5檔買價中之第2高買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30-434、437-441 頁),堪徵被告並無「低價」賣出一節;且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於被告前述委賣後,均在每次委託當時五檔揭示資訊範圍內,足認被告委託價格應屬合理,尚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末參佐本交易日安茂微收盤價格維持平盤,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5卷第247頁),益徵被告委賣行為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 94年12月23日 ⒈ 9:07:50 至 9:13:47: 被告為第一筆委託 9:07:50,係以 22.7 元委買,適相等 於前一盤揭示成交價 22.7 元,並無起訴書所指高於揭示成 交價格之情,其餘 3 筆交易,被告係以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 之最低賣價或次低賣價為委買,核無起訴書所指「高價」買 入之情,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 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42-445頁);而本日安茂微公司股 價收盤係上漲1.55元,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 本院5卷第247頁),與該公司營業性質相同之 IC 設計公司 如:立錡收盤上漲 9元 (漲停價)、茂達收盤上漲 0.4 元、 鈺創收盤上漲0.85元,有卷附各日成交資訊表可佐(本院5卷第448-459頁),亦均呈上漲趨勢,故安茂微公司本日股價變化係與營業性質相同公司之同類股相符,並無起訴書所謂悖 離同類股價情事;次參以安茂微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在被告 前開委買後,安,均在每次委託當時 5 檔揭示資訊範圍內 ,堪佐被告委買價實屬合理,並無影響安茂微股價情事。 ⒉ 9:30:36 至 9:36:55: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上揭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11 筆交易,其 中有 4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係相等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指「高於」揭示成交價「高價」買進一節, 其餘7筆交易,被告均係以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或 次低賣價為委買,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 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60-463頁),要無「高價 」買入可言;且本日集中交易市場大盤股價指數及櫃檯指數 及與安茂微公司營業性質相同之諸多IC設計公司均呈現大漲 ,業如⒈前述,故安茂微公司本日此段期間股價,難認係 因被告上揭「非高價」買進行為所致;況被告於9:36:55以當日漲停價24.2元委買前,9:36:30之揭示成交價即已係漲停價24.2元,亦即早在被告以24.2元(漲停價)委託前,安茂 微公司股價盤勢即已是漲停,且係因整體大盤及IC設計產業 類股均上漲,可見安茂微公司本日股價上漲乃係投資人認同 所致,顯非被告高價拉抬至漲停。 94年12月26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8 筆交易,其中有 2筆交易,被告委買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另 1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係 25.5 元,遠低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25. 75元,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64-469頁),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指「 高於」揭示成交價「高價」買進一節;其餘5筆交易,其中4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係以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或以第3低賣價為買進,核無「高價」買入情事,至於被告於9:48:34委買價25.85元之交易,依當時5檔揭示資料所示,當時僅有投資人願以28.5元委賣38仟股(自9:45:01至9:48:21),則被告若欲買得安茂微公司股票,當必須以同樣價格下單委買,始得成交,惟尚不得據此被告偶一以漲停價買進行 為,認被告有何「連續」高價買入行為。 94年12月28日: ⒈ 12:15:18 至 12:17:45 : 被告於上揭時段分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第 3 高買價 或第4高買價抑或第5高買價委賣,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 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70-473頁 )尚難認被告有「低價」賣出行為;而被告於12:16:50固 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5.95元之委賣價25.3元委賣,然僅依此單一行為,亦難認被告有「連續」低價賣出行為。 ⒉ 12:22:16 至 12:32:47: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5 筆交易(被告此段時間委買價應為 25.5 元至 25.85 元,起訴書誤載為 25.5 元至 25.7 元)。被告第 1 筆交易之委買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 25.5 元,第 4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 25.6 元,尚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5.7元,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指高 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買進情事;其餘3筆交易,被告均係以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或次低賣價為買進,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82-484頁),被告此部分亦無何「高價」買進之情。 ⒊ 12:56:19 至 13:03:55: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其中有 2 筆交易之委買價,係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故此部分並無起訴書所謂「高 於」揭示成交價買進情事;其餘10筆交易,其中有7筆交易均係以當時5檔揭示賣價之最低賣價或次低賣價為買進,自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買入一節,而其餘3筆亦係以當時揭示5檔 賣價中之第3低賣價為買進,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85-489頁),亦 難徵被告有「高價」買入行為。 ⒋ 13: 04: 39 至 13:06:44: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4 筆交易,其中有 2筆交易之委買價,係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其中有 1 筆交易,被告委賣價 26.5 元尚高於揭示當時成交價 26.4 元, 故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低於」揭示成交價買進情事;而 另1筆交易,被告固係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6.5元之委賣價26.4元賣出為委賣,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 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90-492頁),然要不得 僅憑此單次交易,逕認被告有「連續」低價賣出行為。 95年1月2日 ⒈9:39:56至9:49:13: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16 筆交易,其中9 :43:25、9:46:45、9:47:00、9:48:40,4 次委賣, 依序係高於、高於等於、高於各該揭示當時之成交價,是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低於」揭示成交價賣出情事;而其餘交易,其中有7筆交易均係以當時5檔揭示價之最高買價至第3高買 價為賣出,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493-499頁),自難認被告有何「低價」賣出一節;至另3筆交易亦係以當時揭示5檔買價中之第4高 、第5高買價為賣出,尚難率認被告有「低價」賣出之情,而 被告於9:45:31,固係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7.6元之委賣 價27.5元為賣出,然此委賣價,與當時揭示5檔買價相核,尚 高出當時第3高委買價1檔,即難謂此委賣價顯係「低價」,至被告9:47:07,雖以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27.4元之委賣價25.9元為賣出,惟此單次賣出行為,並不構成「連續」低價賣出 行為。 ⒉ 10:07:56 至 10:11:56: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4 筆交易,其中有3 筆交易,被告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價至第 3 低價為買進,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 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00-501頁),尚難認被告有「 高價」買入行為;而被告於10:07:56固以高於當時揭示成 交價27.7元之委買價27.8元買進,然僅高於0.1元之單次行為,尚難認屬「連續」且係「高價」買入行為。 ⒊ 10: 22: 39 至 10:27: 59: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4 筆交易,其中第1 筆、第 3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均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 證(本院5卷第502-503頁),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而「高價」買進之情;而其餘2筆交易,被告分係以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次低賣價為委買,難謂被告有何有「高價」買入行為。 ⒋ 11:40: 44 至 11:42:55: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5 筆交易,其中第1 筆、第 2 筆、第 4 筆交易,被告均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為委買;而第3筆、第5筆交易,亦以當時揭 示5檔賣價中之次低賣價為委買,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04-505頁) ,經核均難認被告有「高價」買入行為;復佐以本日與安茂 微公司營業性質相同之類比IC設計公司收盤漲跌幅如:立錡 上漲5元、茂達上漲2.75元,均同呈上漲趨勢,且其漲幅均較安茂微上漲0.2元為大,有個股日成交資訊表、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本院5卷第247、506-513頁),足證安茂微股價並無悖離起訴書所指同類股股價之情事,被告自無 高價委買進操縱安茂微公司股價之行為。 ⒌ 11: 58: 05 至 12:00:23: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6 筆交易,其中第1筆交易委賣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14-515頁),自無起訴書所謂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低價」賣出之情;而其餘5筆交易,被告分係以當時揭示5檔買價 中之最高買價為委賣,亦無「低價」賣出情事。 95年1月3日: ⒈ 11:14:02 至 11: 20: 30: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6 筆交易,其中第3 筆、第 4 筆、第 5 筆交易,被告委買價均相當於當時揭 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 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17-519頁),顯無起訴書所指 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高價」買進情事;其餘 3 筆交易,2 筆交易均以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為委買,另1筆則 以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次低賣價買進,均難謂被告有「高價」買入行為。 ⒉ 12:50: 48 至 12:54:10: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3 筆交易,其中第2筆交易委賣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25-526頁),自無起訴書所謂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低價」賣出之情;而其餘 2 筆交易,被告分係以當時揭示 5 檔 買價中之第2高買價、第4高買價為委賣,尚難逕證被告有何 「低價」賣出之情。 95年1月4日: ⒈ 9:57: 38 至 10:05:40: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8 筆交易,其中第第8筆交易委賣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27-529頁),自無起訴書所謂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低價」賣出之情;而其餘7筆交易,有5筆交易係以當時揭示5檔買價中之第2高買價委賣,自難認被告有何「低價」賣出之情,而餘2筆交易,被告係以揭示當時5檔買價中之第3高買價、第4高買價委賣,亦難逕謂被告係「低價」賣出。 ⒉ 10: 09:39 至 10:24: 55: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18 筆交易,其中 第9筆交易委買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32-537頁),而第1筆、第10筆、第11筆交易委買價係低 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 而「高價」買進之情;而其餘交易,被告大部分均係以當時 揭示5檔買價中之最低賣價、第2低賣價、第3低賣價、或以介於最低賣價與第2低賣價之價格,抑或以第2低賣價與第3低賣價間之價格為買進,尚難逕認被告有何「高價」買進之情; 而被告於10:24:55固以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30.5元之委買 價30.7元買進,然此委買價係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第2高賣 價,亦難率謂係「高價」買入行為,且僅有單次交易,亦與 「連續」高價買入行為構成要件不符。 ⒊ 12: 37:44 至 12:40:23: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3 筆交易,其中第3筆交易委賣價,係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卷附投資人委託成交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為證(本院5卷第538-540頁),自無起訴書所謂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低價」賣出之情;而其餘 2 筆交易,1 筆交易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買價中之最高買價委賣,自難認被告有何「低價」賣出之 情,而另1筆交易,亦以揭示當時5檔買價中之第3高買價委賣,亦難逕謂被告係「低價」賣出;復佐以本日安茂微公司股 價收盤尚上漲0.45元,有上櫃個股日成交資訊查詢表可考( 本院5卷第247頁),足佐被告賣出行為未影響安茂微股價, 被告並無操縱行為。 綜上,依本院逐日分析起訴書所指交易日,足證被告張煥奇客觀上並無連續「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之操縱行為,已如前述,起訴書僅泛稱:「當時」揭示成交價,並未細析被告下單時各該前一盤揭示價以為比較,僅籠統將長短不一時段以「單一」揭示成交價,認定被告張煥奇各該交易時委買賣價係「高價」或「低價」,自有失實,是起訴書所謂被告「高價」拉尾盤、高價買入、低價賣出,進而推論被告影響安茂微公司股價數個營業日股價向上、向下、影響當日該公司收盤價、翌日開盤參考價云云,已有失據,當無可採;復佐以證人即凱基證券三重分公司營業員於本院審理時結證:依我印象所及,94、95 年間,張煥奇委託我買賣安茂微公司股票時,通常是以最 佳檔揭示範圍內價格來掛單,張煥奇在委託買賣股票時,並沒有曾否要求我下單時務必要買入或是賣出,不論價格為何等語,堪證被告主觀上確係參考5檔揭示買賣價量為下單依據之一 ,並無必以「高價」買得或「低價」殺出之操縱意圖;至證人即本案交易分析書製作人陳永明、本案查核當時之監視組組長劉弟勇於本院審理時之證詞,經核其全文,僅足證安茂微公司選案為查核標的之過程及查核期間之選定,惟均不足證被告有何連續「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之客觀行為,抑或有操縱股價意圖,而不得據為不利於被告之認定;末以我國證券交易法令,除每日有法定漲、跌停板限制及部分特殊規定外,並未限制每人每日買賣各類股票數量及價格,亦無禁止投資人連續買賣股票規定,且投資人投資股票本欲求利,縱因而獲致利益,仍須以積極證據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炒作股票價格,誘使他人為買進或賣出,以利用價差謀取不法利益之意圖,始能構成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4款、第171條之罪,本案既無積極證據證明被告客觀上有連續高價買入及低價賣出行為,及主觀上有操縱股價意圖,自不僅憑被告委託成交數量比例或係以卷附函文所示被告有獲利一節,遽謂被告即有操縱股價行為與操縱意圖,是此部分不足據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三、被告邱奕志部分: 依下列證據,堪認被告於上揭期間於各該交易日,客觀上並無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安茂微公司股票之行為;且依卷存事證,亦不足認其主觀上具抬高或壓低該公司股價意圖: ㈠95年1月16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12筆交易,其中第2 、11、12 筆交易委買價,均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 9 筆、第 10 筆交易則均遠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此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 57 頁),是此部分 ),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之情;而其餘交易,被告大部分均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 賣價或次低賣價為委買,有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為證(同卷第 64 頁),故難認有何起訴書所指「高價」買入情事。而被告於此時段第 4 筆與第 5 筆之委買價,各介於當時 揭示5檔賣價中之第2低賣價與第3低賣價間,參酌「價格優先 」股市成交原則,亦難徵有何「連續」且「高價」買入一節;末以櫃買中心99年10月12日函固謂:被告於本日有1筆以漲停 價39.55元委買30仟股(本院7卷第74-75頁),惟僅憑此單次 行為,不得逕認其有「多次」之「連續」買入行為。 ㈡95年1月17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 6 筆交易,其中第1、2、3 筆交易委買價,依序低於、等於、低於當時揭示之成 交價,此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 67頁)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之情;而第 4、5、6 筆交易,被告各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為委買,有股價揭示檔在卷為憑(本院 5 卷第68 頁),亦無何「高價」買入情事;復佐以被告於上揭時段以委買價40.1元為第1筆交易買進時,當時揭示成交價即為40.3 元,有前述對應表附卷可參,是並無起訴書所指安茂微公司股票係因被告逐步墊高買價致該公司股價自40.1元上漲至40.5元情事。 ㈢95年1月18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有8筆交易,其中第1、2、6、7、8 筆交易委買價,均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 、3、4 筆交易委買價,尚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此有投資人 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 70-71 頁),是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而第 5 筆交易,被告係以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為委買,有股價揭示檔在卷為憑(本院 5 卷第 73 頁),自無 何「高價」買入一情。 ㈣95年1月19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有 3 筆交易,其中第2、3 筆交易委賣價,係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高賣價, 而第 1 筆賣價則係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高賣價,此有 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為證 (本院5卷第74-76頁),尚難率認被告有何係「低價」賣出 之情。 ㈤95年1月20日: ⒈12:36:25至12:37:48: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4筆交易,其中第1筆交易委買價,係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2、3、4筆交易委 買價,則均為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此有投資人委 託交易對應表、股價揭示檔存卷可稽(本院5卷第79-80頁),故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 ⒉13:09:30至13:20:44: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28筆交易,其中第1、 6-7、9-11、14-17、22、24-28筆交易委買價,係等於當時揭 示之成交價,而第 19-20 筆交易委買價,則各低於當時揭示 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81-85 頁),故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而其餘交易,大部分均係以當時5檔揭示賣價 中之最低賣價委買,僅有2筆交易,分以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賣價,以及介於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與次低賣 價為委買,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在卷為證(本院5卷第83-86頁),經核均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且被告於上揭時段為第1筆交易委買價39.4元時,當 時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早已為39.4元,是自無起訴書所指因被告以39.4元買進致安茂微公司股價自39.4元上漲情事。 ㈥95年1月23日: ⒈11:38:00 至 12:49:27 :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9 筆交易,其中第 3 、6-7 筆交易,均低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在卷可考,故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而其中第 2、4-5、9筆交易委買價,係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第 1 筆交易委買價,則為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 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可稽(本院5卷第92、88-90 頁) ,經核均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 ⒉ 13:22:38 至 13:23:46: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起訴書誤載為委賣),合 計 6 筆交易,其中第 2、3 筆交易,依序低於、相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在卷為證(本院 5 卷第93頁),故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 「高價」買進情事;而其中第4、5-6筆交易委買價,係當時 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第 1 筆交易委買價,則為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特定 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 93-95 頁), 俱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 ㈦95年1月25日: ⒈ 10:59:32 至 11:01:34: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7 筆交易,其中第 1-2、4、6 筆交易委買價,係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 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96頁),是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高價」買進情事; 而第 3 筆交易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委買, 第 5、7 筆交易委買價甚而遠低於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股價揭示檔在卷為證( 本院 5 卷第 96-97 頁),經核均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 ;且被告於上揭時段為第 1 筆交易委買價 38.55元時,當時前一盤揭示成交價早已為 38.55 元,是自無起訴書所指因被告以 38.55 元買進,而致安茂微公司股價自38.55元上漲情 事。 ⒉11:54:04至11:57:43: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5筆交易,其中第1-3 筆交易委買價,係以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委買, 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 98、99 頁 ),此部分當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買入情事。而被告第 4、5 筆交易,固以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為委買,惟僅憑此 2 次 交易行為,尚不得逕謂被告有多次之「連續」高價買入一節。⒊13:10:43至13:18:08: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起訴書誤載為委賣),合計9 筆交易,其中第 6、7 筆交易,依序相等於、低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在卷為證(本院2卷第354頁),故此部分當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買入情事。而被告第1、2、4筆交易委買價,均遠低於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故即時成交可能性甚低;又被告第 5、8、9 筆交易委 買價,適等於前一盤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上表可 參,經核均難認被告有何連續高價買入一情。 ㈧95年2月27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12 筆交易,其中第 1、3、7、11 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 第 9-10 筆交易委買價,則均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股價揭示檔存卷可稽(本院 5 卷第100-101頁),故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 」買進情事;又第 2、4-5、12 筆交易委買價,均為當時揭示5 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而第 6 筆交易委賣價,甚低於當時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前表可參,自難認被告係高 價買入;且被告於第一筆交易以 31.3 元委買時,前一盤揭 示之成交價即為 31.3 元,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即為31.3元,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在卷為佐(本院 5 卷第10 0頁),顯難認被告有「高價」買入情事。 ㈨95年3月3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10 筆交易,其中第 3、5-6 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 7、8 筆交易委買價,則均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02-103 頁),故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又第 1、4、9、10 筆交易委買價,均為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而第 2 筆交易委賣價,甚而低於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前表及股價揭示檔附卷可證(本院 5 卷第102-104 頁),自難認被告係高價買入;且被告第 1 筆至第 3筆交易委買價,依序為29.4、29.3、29.2元,益佐被告並無起訴書所指逐步墊高委買價以操縱漸進拉抬安茂微公司股價情事。㈩95年3月7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6 筆交易,其中第 2、 4、5 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 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08-109 頁),故 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又第6筆交易委買價,係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前表及股價揭示檔附卷可證(本院 5 卷第 109-110 頁),而被告第 1 筆、第 3 筆交易委買價,固高於當時揭示之前一盤成交價,惟憑僅此2次交易行為,尚難率謂被告有「多次」 之「連續」高價買入一節,且遍核卷內公訴人所舉事證,亦不足認被告有何抬高股價意圖。 95年3月14日: 起訴書此部分誤載為「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應為「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先予更正。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 4 筆交易,其中第 1-2 筆交易委賣價,各高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 第 111 頁),故此部分無起訴書所謂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 「低價」賣出情事;又第 3、4 筆交易委賣價,均係當時揭示前一盤之最高買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股價揭示檔在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11-112 頁),是被告自無低價「賣出」可言。 95年4月18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 8 筆交易,其中第2、3、8 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 4、6筆交易委賣價,則均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13 頁),故此部分顯無起訴書所述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低價」賣出情事;又第 5 筆 交易委賣價,則為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買價,而第 7 筆交易委賣價,甚且高於當時 5 檔揭示買價中之最高價,有 上表足憑,經核均難認被告有低價賣出情事。 95年4月26日: ⒈12:44:56至12:46:52: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4筆交易,其中第1-2 筆交易委買價,均係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投 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17 頁),自難認被告此部分有何「高價」買入情事;而被告第 3、4 筆交易委買價,固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惟與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 最低賣價相較,該 2 筆委買價依序僅高於各該最低賣價 2 檔、 1 檔,有上表為證,而尚在當時 5 檔揭示賣價範圍內,尚不得率謂即為「連續」且「高價」買入行為。 ⒉13:02:05至13:05:15: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5 筆交易,其中第4-5筆交易委買價,均係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而第1-3筆交易委買價,則各為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賣價,有投 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5卷第121、124 頁),均不得謂被告有何「高價」買入情事。 95年4月28日: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8筆交易,其中第5-8筆交易委買價,均係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投資人 委託交易對應表附卷足考(本院 5 卷第 125 頁),自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行為。而第 1-4 筆交易委買價,亦各遠低於 各該當時揭示 5 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亦難謂被告係「高價 」買入;而櫃買中心99年1012日函固謂:被告本日有4筆以漲 停價39.35元委買各1仟股(本院7卷第75頁),惟其購買股數 不多,焉能操縱安茂微公司當日股價向上,況公訴人又未舉出證據證明被告有抬高該公司股價之操縱意圖,是此部分亦難認被告有何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4款犯行。 95年5月4日: ⒈10:42:49至10:46:31: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10 筆交易,其中第 1-2、10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 5-8筆交易委買價,則均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5卷第128-129頁),故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又第3-4 筆交易委買價,均為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賣價,有前表及 特定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附卷可證(本院5 卷第 128-129、132 頁),經核均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復佐以被告於第一筆交易委買價 40.9 元,當時前一盤揭示成交價及 5 檔揭示賣價 中之最低賣價即均為 40.9 元,故安茂微公司股價並非如起訴書所指係因被告為第 1 筆交易買進後,而自 40.9 元向上逐 步墊高,且被告於上揭期間尚有 2筆以 40.8 元為委買,亦與起訴書所指係以 40.9 元向上墊高拉抬股價不符。 ⒉12:02:38至12:04:13: 其中第 1-2筆交易委買價,係各低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35 頁),故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又第 3-6筆交易委買價,均為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 賣價,有前表附卷可證,即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 ⒊13:10:17 至 13:16:06: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 28 筆交易(被告應為買進 137 仟股,起訴書誤載為委買 127 仟股),其中第3-5 、14-15、22、24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 ,而第6-9、13、18-20、26筆交易委買價,則均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5卷第139-140頁),故此部分自無起訴書所謂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進情事;又第12、21、25、27-28筆交易委買價,均為 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而第10-11、16-17、23筆委 買價,則俱係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次低賣價,有前表及特定 證券揭示價量查詢表附卷可證(本院5卷第139-142頁),故難謂被告係高價買入。又被告第1、2筆交易委買價,各遠低於當時揭示5檔賣價中之最低賣價,亦難認被告有何高價買入情事 。 95年5月5日: ⒈10:42:15至10:44:41: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買價,合計11筆交易(被告應為買進22仟股,起訴書誤載為委買2仟股),其中第4-5、11 筆交 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5卷第142-143頁),故此部分顯無起訴書所述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入情事;又第10筆交易委買價,為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第1-3、6-9筆交 易委賣價,甚且遠低於當時5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有上 表足憑,經核均難認被告有高價買進情事。 ⒉12:34:17至12:36:58: 被告於起訴書所指時段及委賣價,合計 6 筆交易,其中第 1 、3 筆交易委買價,係各等於當時揭示之成交價,而第 2、4 筆交易委賣價,則均低於當時揭示成交價,有投資人委託交易對應表存卷為稽(本院 5 卷第 149 頁),故此部分當無起訴書所述高於當時揭示成交價而「高價」買入情事;又第 5、6 筆交易委買價,則為當時 5 檔揭示賣價中之最低賣價,而第 自難認被告有高價買入情事。 綜上,依本院逐日分析起訴書所指交易日,足證被告邱奕志客觀上並無連續「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之操縱行為,已如前述,起訴書僅泛稱:「當時」揭示成交價,並未細析被告下單時各該前一盤揭示價以為比較,僅籠統將長短不一時段以「單一」揭示成交價,認定被告各該交易時委買賣價係「高價」或「低價」,自有失實,是起訴書所謂被告「高價」拉尾盤、高價買入、低價賣出,進而推論被告影響數個營業日股價向上、向下、影響安茂微公司當日收盤價、翌日開盤參考價云云,顯有失據,當無可採;至證人即本案交易分析書製作人陳永明、本案查核當時之監視組組長劉弟勇於本院審理時之證詞,經核其全文,僅足證安茂微公司經選案為查核標的之過程及查核期間之選定,惟均不足證被告有何連續「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之客觀行為,抑或有操縱股價意圖,而不得據為不利於被告之認定;末以我國證券交易法令,除每日有法定漲、跌停板限制及部分特殊規定外,並未限制每人每日買賣各類股票數量及價格,亦無禁止投資人連續買賣股票規定,且投資人投資股票本欲求利,縱因而獲致利益,仍須以積極證據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炒作股票價格,誘使他人為買進或賣出,以利用價差謀取不法利益之意圖,始能構成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4款、第171條之罪,本案既無積極證據證明被告客觀上有連續高價買入及低價賣出行為,及主觀上有操縱股價意圖,自不僅憑被告委託成交數量比例或係以卷附函文所示被告有獲利一節,遽謂被告即有操縱股價行為與操縱意圖,是此部分不足憑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四、綜前所述,本院詳析卷內事證,尚不足認被告 2 人有何連 續高價買入、低價買出行為,及操縱意圖,且公訴人所舉積極證據經核均不足證渠等確有上情,而本院復查無證據證明被告 2 人有此犯行,其犯罪自屬不能證明,故均應諭知無 罪。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31 日刑事第14庭審判長法 官 吳冠霆 法 官 賴武志 法 官 陳琪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陳豪達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