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重訴字第824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給付貨款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01 年 03 月 0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0年度重訴字第824號原 告 盛榮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方瑞源 訴訟代理人 蔡明和律師 被 告 香港商林麥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柯士敦 訴訟代理人 吳綏宇律師 蕭富山律師 蘇瀚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停止訴訟程序。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翌日起三十日內將本件提付仲裁並向本院陳報。 理 由 一、按仲裁協議,如一方不遵守,另行提起訴訟時,法院應依他方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於一定期間內提付仲裁。但被告已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不在此限,仲裁法第4條 第1項定有明文。而仲裁法所定之仲裁協議包含涉外仲裁契 約在內,其當事人之一方不遵守,逕向我國法院起訴時,他方得適用仲裁法第4條之規定,為妨訴之抗辯,最高法院92 年度第8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又按仲裁係基於私法 上契約自由原則而設立私法紛爭自主解決之制度。當事人間約定以仲裁解決爭議,基於契約信守之原則,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396號裁定亦可參照。 二、原告主張略以: ㈠被告於民國99年8月5日至100年2月25日向原告訂購35批成衣(以下簡稱「系爭成衣」),價金為美金267,972.07元,雙方約定原告應將系爭成衣送至被告指定之美國波士頓客戶,付款方式為交貨結關7日後開航,而於開航後60日內以「T/T」之貿易方式付款,於出貨前被告並派員檢視貨品,加以詳驗。詎被告於原告依約出貨,貨品業經被告客戶收訖後,至今仍不依約給付價金,而依當時出口匯率計算,系爭成衣價金折合新臺幣7,997,246元,爰依買賣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價金。 ㈡對被告抗辯所為之陳述:被告固抗辯原告曾在「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簽名,應遵守「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先將本件交由香港地區仲裁解決云云。惟原告雖有在該守則上簽名,但簽名日期是在99年2月10日,且當時係與其他訂單 、文件夾在一起傳給原告,原告始在簽名處簽名。被告既主張為該守則為契約附件之一部分,應每次附於訂單之中,且關於仲裁之約定,乃重要約定事項,豈有讓原告自行取得之理。再者,訂單上僅記載「付款條件:此合約須經廠商接受同意由林麥集團所規定之『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廠商簽名就表示同意接受此規範,此『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可向本公司取得」等語,並無明確記載任何有關爭議須先由香港地區進行仲裁解決之文字,而該守則係被告公司內部文件,亦未記載該守則一經廠商簽名即一體適用之類似文字,難謂兩造有先將本件交付香港地區仲裁解決之合意。另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87年法律座談會曾決議如載貨證券僅記載引用傭船契約之約定,而傭船契約中雖有仲裁條款之約定,亦難認有仲裁合意,可為本件之參考。又本件依據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應以中華民國法為準據法,被告提出仲裁抗辯,並無理由等語。 三、被告則以: ㈠系爭成衣訂單確認書下方記載:「付款條件:本『訂單確認書(POC)以賣方接受『條款及條件』,及由林麥集團所發 布之林麥的『賣方行為守則』為條件。賣方簽署本POC就表 示確認其接受及同意此兩份文件。『條款及條件』及林麥的『賣方行為守則』可向本公司另行取得」(This purchase Order Confirmation (POC) is subject to your accept ance of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Linmark's"Ven dorcode of conduct" issued by the Linmark Group.Yoursigning of this POC confirms receipt and acceptance of these two documents.Further copies of the Terms and Condit ions and Linmark's "Vendor code of condu ct" are available on request.),足見此「條款及條件 」為契約內容之一部分,且經原告同意接受在案。又此「條款及條件」第17.2條約定:「買方與賣方間關於本契約之履行或源自本契約或任何有關之事項,無論何時所生之爭議或主張,均應提付一位仲裁人仲裁,且該仲裁應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仲裁應依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有效之仲裁條例為之……」(All disputes or claims at any time arising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Vendor, as to the perf ormance of the Contract or as to any matter or thingarising out of the Contract or in way connected her ewith shall be referred to the arbitration of a sin gle arbitrator and such arbitration shall take placein Hong Kong SAR……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conduc 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bitration Ordinance forthe time being in force in Hong Kong SAR)。是由此仲裁及準據法之約定,可見原告已同意因訂單確認書之履行、所生或有關之爭議,應在香港以仲裁方式解決。故本件兩造應有仲裁協議,則原告未先提付仲裁,逕自提起本件訴訟,於法顯有未合,爰依仲裁法第4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提付仲裁。 ㈡原告不否認訂單確認書最後一頁之簽名為其法定代理人於99年2月10日所親簽,顯見原告所簽名及知悉之文件,即為上 開「條款及條件」,不論有無與其他訂單或文件夾在一起,原告法定代理人在上開「條款及條件」之附註上簽名屬不爭之事實。上開「條款及條件」第2條為有關買方委任買方仲 介之約定,是上開「條款及條件」已非就單次訂單交易而為仲介關係之約定,殊難想像兩造僅為單次交易而大費周章,撰寫英文契約由原告法定代理人親簽。另上開「條款及條件」第2.2條約定:「本契約之條件與條款,超越買方或賣方 之任何其他條件與條款,且優於及排除買方或賣方鎖定之任何其他條件與條款,無論其係在任何訂單或協商及任何買方與賣方間所成立之交易過程中」。可見上開「條款及條件」有意成為優於任何訂單之文件,並約束雙方此後交易之法律關係。上開「條款及條件」既經原告簽署,即不至於有令原告字型取得之情形。原告若對某次交易是否適用上開「條款及條件」有所疑義,其得徵詢被告,或向被告索取上開「條款及條件」,不得不予徵詢或索取,事後再以未徵詢及索取上開「條款及條件」為由置辯。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87年法律座談會之見解,係針對傭船契約中仲裁條款之約定是否適用於載貨證券之問題,認載貨證券如僅引用擁船契約之約定,則難認有仲裁合意。然該座談會提案之事實背景與本件相差甚大,且傭船人與載貨證券之契約主體並不相同,領取載貨證券之持有人事實上無從知悉傭船人與運送人間之傭船契約約定為何,更無法取得契約文本,故認為載貨證券不得僅引用傭船契約之約定即作為仲裁合意之約定,本件上開「條款與條件」之當事人及本案訂單確認書之當事人同一,法律關係僅存在兩造間,並無引用他人契約或難以知悉約定之情形,應無該法律座談會見解之適用。原告任意摘取實務見解,張冠李戴,不足採信等語,資為抗辯。 四、經查: ㈠原告提出之系爭成衣購買訂單確認書中,均記載:「此合約須經廠商接受同意由林麥集團所規定之『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廠商簽名就表示同意接受此規範。此『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可向本公司另行取得」(This purchase Order Confirmation (POC) is subject to your accept ance of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Linmark's"Vendor code of conduct" issued by the Linmark Group.Your signing of this POC confirms receipt and acceptance of these two documents.Further copies of the Terms and Condit ions and Linmark's "Vendor code of conduct" are available on request.),此有系爭成衣訂單確認書 附卷可稽(見100年度司促字第10796號卷證二),可見上開「條款及條件」(Terms and Conditions)與「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Linmark's"Vendor code of conduct")應 屬兩造買賣契約之一部分。而被告提出之上開「條款及條件」(Terms and Conditions)第17.1條約定:「The Contr act shall be governed by and construed in accordancewith the laws of Hong Kong SAR.」,第17.2條約定:「 All disputes or claims at any time arising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Vendor, as to the perf ormance of the Contract or as to any matter or thing arising out of the Contract or in way connected her ewith shall be referred to the arbitration of a sin gle arbitrator and such arbitration shall take place in Hong Kong SAR」、「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conduc 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bitration Ordinance forthe time being in force in Hong Kong SAR」,此有上開「條款及條件」(Terms and Conditions)附卷可稽,而原告亦不否認其法定代理人於99年2月10日在上開「條款及條 件」(Terms and Conditions)親自簽名確認,此有上開「條款及條件」(Terms and Conditions)1件附卷可憑(見 本院卷第42至47頁),堪信兩造間就系爭成衣訂單確認書所生之爭議,應有在大陸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依該區現行有效之仲裁條例先行仲裁處理之約定。則兩造既已於締約時已約定因訂單確認書所生之爭議,應在大陸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依該區有效之仲裁條例先行仲裁,以為紛爭之解決,兩造自應受該項仲裁條款之拘束。 ㈡原告雖主張被告當時將上開「條款與條件」與其他訂單、文件夾在一起傳給原告,原告之法定代理人始在簽名處簽名,而關於仲裁之約定,乃重要約定事項,豈有讓原告自行取得之理云云。惟原告於締約前本應將契約重要事項及文件仔細閱覽,方可簽名確認,且系爭成衣訂單確認書上亦載明原告可向被告取得上開「條款與條件」及「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之內容,縱原告未向被告索取,亦無礙於其在上開「條款與條件」簽名表示知悉該等內容之效力。又原告主張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87年法律座談會曾決議如載貨證券僅記載引用傭船契約之約定,而傭船契約中雖有仲裁條款之約定,亦難認有仲裁合意,可為本件之參考云云。然該法律座談會之意見,係針對載貨證券之記載是否有仲裁合意之問題,但載貨證券為三方關係,包括傭船人、運送人及持有載貨證券之提貨人,與本件系爭成衣訂單確認書僅有兩造之情形不同,自無法比附援引。本件兩造既已於訂單確認書中約定應受上開「條款與條件」及「林麥指定廠商行為守則」之規範,而上開「條款與條件」復約定有關訂單確認書之爭議應在大陸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依該區有效之仲裁條例先行仲裁,兩造即應有前揭仲裁條款之適用。況私法上之權利義務,當事人原則上得自由處分,是否行使其權利,如何行使,原則上應本於當事人之自由意思。被告於簽訂上開訂單確認書及「條款與條件」時,既已盱衡自己履約之意願,本諸自由意識及平等地位自主決定,自應同受該仲裁條款約定之拘束,原告於締約後否認有該仲裁條款之適用,自無可採。 五、綜上所述,兩造就系爭成衣訂單確認書所生之爭議,已有仲裁條款之約定,兩造即應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原告未予遵守,逕行提起本件訴訟,則被告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前,具狀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於一定期間內提付仲裁,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六、依仲裁法第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3 月 2 日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郭顏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3 月 2 日書記官 林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