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6年度保險字第165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損害賠償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07 年 10 月 31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6年度保險字第165號原 告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昕紘 訴訟代理人 林昇格律師 複 代理人 李志成律師 陳漢恭律師 被 告 KANWAY LINE COMPANY LIMITED 法定代理人 Arthur Kehoe 被 告 建華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曙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安琪律師 參 加 人 德翔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德勝 訴訟代理人 王國傑律師 複 代理人 陳思涵律師 楊思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由臺灣基隆地方法院移送前來(106年度海商字第7 號),本院於民國107年8月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凡民商事事件涉及外國之人、地、事、物、船舶等涉外成分(Foreign Elements)者,為涉外民商事事件,內國法院應先就管轄原因事實確定有無國際民事裁判管轄(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259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 Kanway Line Company Limited(下稱被告Kanway公司)為依愛爾蘭國法律設立註冊登記,並設有代表人及主事務所之公司等情,業有被告Kanway公司之公司登記資料及經認證之委任狀各1份為憑(見基院卷第84至106、136至137頁)。又原告主張㈠訴外人米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米億公司)於民國105年3月間出售化學針織胚布1批予訴外人Rich Hero Indust-ries Limited(下稱Rich Hero公司),Rich Hero公司再將該等化學針織批布出賣予訴外人東莞富山紡織漂染有限公司(下稱富山公司),並約定由米億公司直接出貨予富山公司,貿易條件為CIF ;㈡訴外人德昌皮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昌公司)於105年3月間出售皮革化學物1 批予訴外人Jet Goal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下稱Jet Goal公司),並約定由德昌公司直接出貨予訴外人珠海市華貿皮革製品有限公司(下稱華貿公司),約定貿易條件為CIP ;㈢訴外人力揚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力揚公司)則於105年3月間出售道林紙1 批(下與前述化學針織批布、皮革化學物合稱系爭貨物)予訴外人東莞鼎康紙製品有限公司(下稱鼎康公司),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遂均於105年3月間委託被告Kanway公司將系爭貨物自我國基隆港以海運方式運至香港地區,並均由被告建華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建華公司)代被告Kanway公司提供電放提單(下合稱系爭載貨證券)予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復分別就系爭貨物向原告投保保險(下合稱系爭保險契約),嗣因系爭貨物於運送途中發生貨損而起爭議,則系爭貨物之運送顯亦涉及香港地區,則本件就系爭貨物之運送即涉及外國地區、香港地區之涉外因素,自屬涉外及涉及香港地區之民事法律事件,合先敘明。 二、次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其已依系爭保險契約分別給付保險金予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本於保險代位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取得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對被告Kanway公司所享以系爭載貨證券為證之運送契約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請求權而提起本件訴訟。而兩造於起訴後已合意由本院為管轄之事實,業有合意管轄證明書1 份附卷可稽(見基院卷第107 頁),準此,本院就本件訴訟自有國際審判權及管轄權。 三、再按民事事件,涉及香港或澳門者,類推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38條前段有所明定。又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其成立及效力,依當事人意思定其應適用之法律;當事人無明示之意思或其明示之意思依所定應適用之法律無效時,依關係最切之法律;法律行為所生之債務中有足為該法律行為之特徵者,負擔該債務之當事人行為時之住所地法,推定為關係最切之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下稱涉民法)第20條第1項至第3項本文復有明文。查兩造雖未就準據法之適用有所約定,但參酌系爭貨物之貨損既係於臺灣地區之石門外海所發生,且兩造對在我國進行訴訟均未表反對意見,並已於法庭攻防中就相關爭點適用我國法律並引用最高法院之實務見解進行辯論,足認我國法就本件系爭貨物運送爭議應屬關係最切之法律而應為此部分之準據法。另系爭保險契約係適用ICC(INSTITUTE CARGO CLAUSES)(all risk),而ICC(A)1/1/82第19條復明定:"This i-nsurance is subject to English law and practice." (中譯:本保險契約受英國法律及實務之拘束),是就系爭保險契約法律關係之相關解釋,則應以英國法為其論據,合先敘明。 四、另按未經認許其成立之外國法人,雖不能認其為法人,然仍不失為非法人之團體,苟該非法人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3 項規定,自有當事人能力。至其在臺灣是否設有事務所或營業所則非所問(最高法院50年台上字第1898號判例意旨參照)。查被告Kanway公司為依愛爾蘭國法律設立註冊登記,並設有代表人及營業所之公司,前已敘及,則其雖均未經我國主管機關認許,然依上開規定,仍不失為非法人之團體,自具有得為本件應訴之當事人能力。 五、再按訴狀送達者,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第256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係聲明:㈠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以下除特別標明幣別者外,均同)1,392,904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Kanway 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1,037,452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1,953,692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見基院卷第2頁背面)。嗣原告於106年3月28日具狀增列訴之聲明第4 項為: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見基院卷第67頁背面),復於 107年4 月12日最終變更訴之聲明為:㈠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1,166,277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943,138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1,650,084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㈣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見本院卷二第234 頁背面)。經核原告所為前揭訴之聲明第1項至第3項之更易,應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開說明,應予准許。另原告所為上開第4 項聲明之補充,則應屬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法律上之陳述,亦予說明。 六、復按當事人得於訴訟繫屬中,將訴訟告知於因自己敗訴而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民事訴訟法第65條第1 項有所明定。依民事訴訟法第58條第1 項規定,就兩造之訴訟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為輔助一造起見,於該訴訟繫屬中,得為參加。而所謂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係指依法受兩造判決效力之所及,或兩造判決效力雖不及之,然將因當事人之勝敗,依該判決之內容直接或間接受有不利益,或免受不利益者而言。查被告以系爭貨物係交由參加人以其所屬「M/V"TSTAIPEI」輪(即德翔臺北號貨櫃輪,下稱系爭船舶)為實際運送,詎料系爭船舶於105年3月10日離開基隆港行經石門外海時觸礁擱淺致生本件貨損,故若認被告應就此賠償原告,則被告對參加人自得主張相關之賠償責任為由,具狀聲請對參加人為訴訟告知(見本院卷一第11頁),而參加人即於106年9月15日為輔助被告而具狀聲明參加本件訴訟(見本院卷一第18頁)。經核參加人將因被告本件訴訟敗訴而有對被告負擔賠償責任之危險,故其就本件自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其聲請輔助被告為參加訴訟,並無不合,應予准許,併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㈠米億公司於105年3月間出售化學針織胚布1批予Rich Hero公司,價金為港幣1,340,988元,Rich Hero公司再將該等化學針織批布出賣予富山公司,並約定由米億公司直接出貨予富山公司,貿易條件為 CIF;㈡德昌公司於105年3月間出售皮革化學物1批予Jet Goal公司,價金為113,687.7美元,並約定由德昌公司直接出貨予華貿公司,貿易條件為CIP;㈢力揚公司則於105年3月間出售道林紙1批予鼎康公司,約定價金為57,237.63 美元。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嗣均於105年3月間委託被告Kanway公司將系爭貨物自我國基隆港以海運方式運至香港地區,被告Kanway公司即交由參加人以其所有之系爭船舶實際運送,並由被告建華公司代被告Kanway公司提供系爭載貨證券予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復分別就系爭貨物向原告投保系爭保險契約。詎系爭船舶於105年3月10日自基隆港發航後不到1個小時之時間,即發生主機第4缸不噴油之情形,系爭船舶之船長陳文藝及輪機長翁楚溢為排除該等異常,乃先將主機停俥,然系爭船舶主機卻無法於停止運轉後再次重新啟動,導致該船失去動力並進而造成擱淺,嗣系爭船舶更斷成兩截,因裝載前開化學針織批布、皮革化學物之貨櫃均遭嚴重油污及水損、裝載前開道林紙之貨櫃則受嚴重濕損化學,均已達全損程度,又系爭貨物既均未運抵目的地,無論其貿易條件為何,系爭貨物之所有權仍屬出賣人所有,且系爭貨物之前開買受人亦均未給付貨款,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自均因此而分別受有損害,被告Kanway公司自應依海商法第5 條(原告漏引,應予補充)準用民法第634 條前段之規定對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且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條之規定,被告建華公司復應就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之上開損害與被告Kanway公司連帶負責。經原告分別給付1,392,904元、1,037,452元及62,961.39 美元予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及力揚公司後,原告已因保險代位、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取得利芃公司、耿鼎公司對被告所享之一切權利,且原告已於106年2月25日對被告Kanway公司為債權讓與之通知,復於海商法第56條第2項所規定之1年除斥期間提起本件訴訟,為此爰依以載貨證券為證之運送契約、海商法第5 條準用民法第634 條前段之規定,請求被告對原告負上開損害賠償責任等語,並聲明:㈠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1,166,277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943,138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Kanway公司、建華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1,650,084 元,及自本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㈣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均以:依英國1906年海上保險法(下稱英國海上保險法)第6 條第1、2款之規定,被保險人於損害發生時若未具有保險利益,即難認其受有損害,保險人縱使給付保險金予被保險人,亦無從依保險代位或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取得或代位行使被保險人之權利。系爭貨物於裝船越過船舷後,其價金風險即歸於買方負擔,是本件事故發生時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及力揚公司仍得請求貨款,應認其等未受有損害,對於被告Kanway公司自無損害賠償請求權可言,故原告雖已給付保險金,仍無從代位行使或受讓取得此權利。又原告於起訴時未曾對被告為債權讓與之通知,前述之債權讓與對被告自不生效力,縱原告於起訴後提出債權讓與之證明文件,亦應認其起訴已逾海商法第56條第2項之1年除斥期間。再依交通部航港局(下稱航港局)海事評議書之記載,已認定本件事故係因陳文藝執行職務之過失而遭遇海難,而航港局海事評議書並未認定參加人德翔公司提供欠缺之適航船舶,本件事故復非因系爭船舶欠缺適航性所致,依海商法第62條第 2項、第69條第1款、第2款、第16款、第17款之規定,被告自仍得主張免責。原告雖爭執系爭船舶不具適航能力,然觀之參加人所提出之中國驗船中心總報告(下稱參證 6)、日本海事協會檢查紀錄(下稱參證7 )及中國驗船中心臨時船級證書、日本海事協會船級證書(下與前開由中國驗船中心所發臨時船級證書合稱參證8 ),即可知系爭船舶於發航前10日曾經中國驗船中心、日本海事協會進行特別檢查並獲核發船級證書,根據船舶法第23條第3項及同條第4項之反面解釋,倘無反證,運送人非不得以有效期間之合格船舶證書以證明發航時具備適航性;且參證6、參證7上既均無任何保留註記,可知系爭船舶主機無法重新啟動之問題,實屬經注意仍不能發現之隱有瑕疵。再徵之系爭船舶於事故發生之前一航次已正常發航並回航,於本次發航時復經船員就航行儀器及主機進行測試並能正常離港,應認參加人就系爭船舶適航性之維護已盡相當之注意,僅因陳文藝不當指示停俥而失去動力,本件實屬發航後突失航行能力之情形。至原告雖援引前開海事評議書關於參加人未落實ISM 安全管理制度之記載,主張被告就系爭事故之發生為有過失而不得主張免責云云,然本件事故之發生要與參加人有無落實ISM 安全管理制度無因果關係,故被告Kanway公司仍得依前述規定主張免責。退步言之,縱認被告Kanway公司不得依海商法第69條之規定主張免責,惟運送物應交付時目的地之實際價值為計算標準,故原告主張依商業發票金額認定本件損害賠償額,即乏依據,且本件應有海商法第70條第2 項規定之適用;又被告建華公司既未曾簽發系爭載貨證券,僅為被告Kanway公司接洽、聯繫訂定運送契約等事宜,而該等行為性質上僅屬事實行為,原告自不得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建華公司與被告Kanway公司連帶負責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 三、參加人為輔助被告一方,陳述意見略以:英國海上保險法關於保險代位之規定,非如我國保險法第53條般具有法定債權讓與之效力,被保險人若未將其權利讓與予保險人,保險人即無權以自己名義對第三人為請求;又縱有如原告所陳之債權讓與情事,原告亦未對被告為債權通知之通知,依民法第297條第1項之規定,其等間之債權讓與對被告不生效力,其請求自無理由。再系爭貨物於裝船越過船舷後,其價金風險即歸於買方負擔,是本件事故發生時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及力揚公司仍得請求貨款,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及力揚公司因放棄行使其等貨款請求權所受之損害,與本件事故並無因果關係,應認其等未因本件事故而受有損害,對於被告Kanway公司自無損害賠償請求權可言,故原告雖已給付保險金,仍無從代位行使或受讓取得此權利。又參加人為確保系爭船舶之適航性,已入級中國驗船中心、日本海事協會此二船級協會,經該二機構於105年2月間就系爭船舶進行5年1次之特別檢驗後,分別作成參證6、檢查報告(下稱參證11)及參證7,並由中國驗船中心發給貨船安全設備證書、貨船安全構造證書、國際載重線證書(下合稱參證 2),及由中國驗船中心、日本海事協會發給參證8。觀之參證11及參證7之記載,足見中國驗船中心及日本海事協會均曾指派驗船師登船對主機第4 缸進行檢查,而未發現有任何瑕疵或損壞,而上開證書均係依照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下稱SOLAS公約)之規定於本件事故前10日所核發,可證系爭船舶已符合該公約對船舶安全性之要求;且我國法院向來以船舶是否領有依國際公約所核發之各項證書,作為判斷運送人於發航前及發航時,就船舶之安全航行能力是否為必要之注意及其船舶是否適於航行之判斷標準,則由系爭船舶領有上開證書可知,系爭船舶自基隆港啟航時應已具有海商法第62條第1 項之適航性,且參加人亦已就船舶適航性之維護盡必要之注意。原告雖仍主張翁楚溢對系爭船舶之同型主機並無任何經驗,不符海商法第62條第1項第2款之要求,且其未向陳文藝堅持可以主機第4 缸以外之其他各缸繼續航行,事發後亦未積極維修船舶主機,故系爭船舶應不具適航性云云。然依船員法第6條、第7條之規定,取得國家核發適任證書之船員即可執業,故輪機長是否適任,即應以其是否通過相關國家考試並取得執業證書為判斷標準。翁楚溢既領有有效之適任執照,自101年9月30日起即在配有與系爭船舶相同主機廠牌之德翔香港輪擔任輪機長,並自102年7月12日起即開始於系爭船舶擔任輪機長,迄至本件事故發生時已有約3 年之相關經驗;而參加人德翔公司安全管理程序書SMM-06資源與人員第3.2.2 條規定所稱之「船型」復應指船舶之推進方式、構造建材、船舶用途等事項,與船舶「主機之廠牌無涉」,原告據此主張輪機長應完成與系爭船舶相同廠牌主機之訓練課程,始得謂具備適任之輪機長云云,要屬張冠李戴且無任何依據。再輪機長依船員法第58條之規定,必須服從船長之指揮,而不得採取異於船長指令之其他措施,又實則於系爭船舶失去動力後,翁楚溢亦確有繼續進行主機維修工作之情,此觀航港局海事評議書之記載可明,是原告主張翁楚溢不具相關經驗且非適任之船員,因此認系爭船舶不具適航性云云,當非事實。原告固再援引SOLAS公約第2之1章C部分第26條第 4項之規定,主張於陳文藝關閉主機後系爭船舶即屬癱船狀態(Dead ship condition ),若主機未能在無外部協助之情況下重新運轉,即不具備適航性云云。惟觀之SOLAS公約第2之1章C部分第26條第1項之內容,可知SOLAS公約第26條之規定係屬船舶設計之規範,與船舶適航性之判斷本屬無涉,且依國際海事組織(IMO)MSC/Cric.1176第3,1條對SOLAS公約第2之1章C部分第26條第4項之正式解釋,所謂癱船狀態係指船舶推進裝置及輔機「停止運轉」(not in operation)而非「不能運轉」(out of operation),系爭船舶既因主機故障而「不能運轉」,依前述IMO之解釋,自無從適用SOLAS公約第2之1章C部分第26條第4項之規定,原告據此主張系爭船舶不具適航性,亦非可採。又航港局海事評議書已認定陳文藝決定停俥之行為係系爭船舶失去動力之發生原因,應足認陳文藝就該船舶之航行、管理行為具有過失,而系爭船舶本得正常離港,惟於發航後主機第4 缸始發生不噴油之故障,致使船舶突失航行能力,且經航港局詳細調查,僅能得知主機於停俥後無法重新啟動,係因其燃油黏度數值過低,共軌壓力無法建立所致,至於主機第4 缸突然不噴油之原因,於調查後仍無法查知其緣由,益見主機之故障確係因系爭船舶本身之「隱有瑕疵」所致;至於原告雖仍主張系爭船舶之燃油黏度數值過低係因參加人於發航時未檢查燃油之狀況,甚且質疑係參加人將燃油灌回以致燃油變質免責云云。惟系爭船舶於105年2月29日加油時所使用之燃油已經檢驗為油質良好,各項數值均在標準範圍內,且依系爭船舶105年3月10日航海記事簿(下稱參證20)之記載,系爭船舶於發航前已經船員依照SOLAS公約第5章第26.1條、第26.2條之規定檢查該船舶之操舵裝置,並依照到/ 離查核表所列項目測試主機功能是否正常,則由系爭船舶於發航前之檢測過程中未發生主機無法啟動之狀況,嗣亦能自基隆港正常離港等情以觀,實難謂該船所使用之燃油於發航時已有瑕疵而不具備適航性,至原告所指參加人將燃油抽出後再灌回以致燃油變質乙節,乃其單方臆測之詞,應由其就此變態事實負舉證之責。系爭貨物之貨損復非因參加人對承運貨物之裝載、卸載、搬移、堆存、保管、運送及看守有任何疏失所致,從而,被告K-anway公司及參加人自得援引海商法第62條第2項、第69條第1 款、第16款、第17款之規定主張免責。至原告雖再依航港局海事評議書之認定,主張參加人未依照船員服務規則第82條第2項第2款、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nternational SafetyManagement Code,下稱ISM Code)6.7之規定落實ISM 安全管理制度,就系爭貨物之毀損有過失而不得依前述規定主張免責云云。然ISM Code 6.7規定:"The Company shall en-sure that the ship's personnel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the execution of their duties re-lated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中譯:公司應確保船上人員在執行有關安全管理制度之職責時,能有效的溝通),旨在避免不同國籍之船員於緊急事故發生時,因語言障礙導致溝通不良,危及船舶及人員生命之安全,因而課予運送人應採取適當措施或檢核之義務,以確保在船船員相互間無語言溝通障礙,而系爭船舶之船長及輪機長,均為中華民國籍之船員,其等之母語均為中文,並無因使用之語言不同導致無法有效溝通或無法理解對方意見之情事,且ISM Code 6.7之規定亦未課予參加人確保系爭船舶船長、輪機長於事故發生時所為之判斷必定正確、妥適之義務,況參加人依船員服務規則第82條第2項第2款規定所負之義務,乃制訂防止事故之管理制度或計畫,而參加人已依上開規定制定安全管理證書,並經中華民國交通部委託之中國驗船中心評鑑通過,故原告指稱參加人違反ISM Code 6.7、船員服務規則第82條第2項第2款之規定云云,則有誤會。退步言之,縱認被告應就本件貨損對原告負賠償責任,惟依民法第638 條第1 項之規定,系爭貨物之損害賠償額應以運送物應交付時目的地之實際價值為計算標準,故原告主張依商業發票金額認定本件損害賠償額,即乏依據;又被告亦得依海商法第70條第2 項就本件貨損主張單位責任限制等語,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米億公司於105年3月間出售化學針織胚布1批予Rich Hero公司,價金為港幣1,340,988元,Rich Hero公司再將該等化學針織批布出賣予富山公司,並約定由米億公司直接出貨予富山公司,貿易條件為CIF;德昌公司於105年3 月間出售皮革化學物1批予Jet Goal公司,價金為113,687.7美元,並約定由德昌公司直接出貨予華貿公司,貿易條件為CIP ;力揚公司則於105年3月間出售道林紙1 批予鼎康公司,約定價金為57,237.63美元,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嗣均於105年3月間委託被告Kanway 公司將系爭貨物自我國基隆港以海運方式運至香港地區,被告Kanway公司即交由參加人以其所有之系爭船舶實際運送,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復分別就系爭貨物向原告投保系爭保險契約之事實。 ㈡系爭船舶於105年3月10日上午6 時36分自基隆港啟航,於同日上午7時25分發生主機第4缸不噴油之情事,經翁楚溢通知陳文藝後,陳文藝建議翁楚溢可嘗試重新啟動主機並決定停俥,惟其後系爭船舶之主機即無法再次啟動運轉,系爭船舶終因失去動力而擱淺於石門外海,後因海象持續惡劣,其船體並於105年3月24日斷裂為兩截。 ㈢系爭貨物於本件事故受有貨損,而原告為系爭保險契約之保險人,已分別給付保險金1,392,904元、1,037,452元及62,961.39美元予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及力揚公司之事實。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英國海上保險法就保險代位權(Right of Subrogation),於該法第79條規定:"⑴Where the insurer pays for a total loss, either of the whole, or in the case of goods of any apportionable part, of the subject-mat-ter insured, he thereupon becomes entitled to take over the interest of the assured in whatever may re-main of the subject-matter so paid for, and he is t-hereby subrogated to all the rights and remedies of the assured in and in respect of that subject-matteras from the time of the casualty causing the loss.⑵Subject to the foregoing provisions, where the insu-rer pays for a partial loss, he acquires no title tothe subject-matter insured, or such part of it as m-ay remain, but he is thereupon subrogated to all ri-ghts and remedies of the assured in and in respect of the subject-matter insured as from the time of t-he casualty causing the loss, in so far as the assu-red has been indemnified, according to this Act, by such payment for the loss."【中譯:(第1項)保險人已因保險標的全損而為保險給付,無論係全部保險標的之全損或可分保險標的之一部全損,保險人即有權取得其所給付被保險人關於該保險標的之剩餘利益,並得代位行使被保險人自保險事故發生時起對於保險標的之全部權利及損害賠償請求權。(第2 項)保險人已因保險標的分損而為保險給付,除前項規定外,保險人無權取得保險標的或其剩餘部分之權利,但得代位行使被保險人自保險事故發生起對於保險標的之全部權利及損害賠償請求權,惟應以被保險人已依本法填補損害之範圍為限。】,對照同法第50條第2 項已明文就保險單之轉讓規定得由受讓人以自己之名義起訴,可見英國海上保險法之保險代位法律關係,實應與債權讓與之性質無涉,又倘被保險人並未另有其他授權情事,保險人則僅得以被保險人之名義代位行使被保險人之權利或損害賠償請求權,而不得逕以自己名義為之。本件原告主張其就系爭貨物因本件事故所生貨損,已依系爭保險契約分別給付保險金予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乃依保險代位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取得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就系爭貨物之貨損對被告Kanway公司所得主張之一切權利等情,業據其提出代位求償收據3 份為證(見基院卷第12頁背面、第33頁、第47頁)。又米億公司、力揚公司就其等託運之前開貨物均未獲買方給付貨款之事實,業據其等函覆甚詳(見本院卷三第29、58頁),則縱米億公司、力揚公司仍得因買方需承擔貨物運送時之價金風險而得行使付款請求權,然該等付款請求權僅係其等所享之權利而非義務,米億公司、力揚公司雖未行使該等付款請求權,亦不影響本件就米億公司、力揚公司有無損害之認定,則在米億公司、力揚公司之付款請求權完全受償前,仍不能認米億公司、力揚公司未因貨損而受有損害;另德昌公司已與Jet Goal公司合意取消其所託運貨物之訂單乙情,復經德昌公司答覆甚詳(見本院卷三第30頁),顯見德昌公司與Jet Goal公司間之買賣契約關係已經合意解消,自無所謂應由買方承擔風險之問題,德昌公司自仍因其所託運貨物之貨損而受有損害甚明,故原告對其等給付保險金,應無違誤。而在英國法上之解釋下,保險代位與債權讓與雖屬不同概念,然觀之前述代位求償收據上均已明載" wehereby transfer to you all our rights,..."(中譯:我們在此轉讓給你我們全部之權利)等語,應認亦已同生我國法上債權讓與之效力。是雖依英國法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原告不得逕以自己之名義提起訴訟,但原告既同時受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讓與其等對被告Kanway公司因系爭貨物貨損所生之一切權利,並已於106年2月25日以存證信函檢附與本件事故相關之求償聲明向被告Kanway公司為債權讓與之通知,有存證信函及所檢附之求償明細、收件回執可憑(見本院卷二第106至111頁),自仍對被告Kanway公司發生債權讓與之效力,且未逾越海商法第56條第2項所定之法定 期間。故原告本件於給付米億公司、德昌公司、力揚公司保險金後,依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以自己之名義提起本件訴訟,當無不合。 ㈡再按運送人對於運送物之喪失、毀損或遲到,應負責任。但運送人能證明其喪失、毀損或遲到,係因不可抗力或因運送物之性質或因託運人或受貨人之過失而致者,不在此限,民法第634 條固有明定。惟按因船長、海員、引水人或運送人之受僱人,於航行或管理船泊之行為而有過失,以及因船舶雖經注意而仍不能發現之隱有瑕疵所發生之毀損或滅失,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不負賠償責任,海商法第69條第1 款、第16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按運送人援引海商法第69條各款免責事由前,固應先就船舶已具適航能力乙節為舉證,惟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於發航前及發航時,對於下列事項,應為必要之注意及措置:一、使船舶有安全航行之能力。二、配置船舶相當船員、設備及供應。三、使貨艙、冷藏室及其他供載運貨物部分適合於受載、運送與保存。船舶於發航後因突失航行能力所致之毀損或滅失,運送人不負賠償責任,已為海商法第62條第1項、第2項所分別明定,則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所應確保船舶具備適航性之時點僅為發航前及發航時,而非擔保船舶於航行過程中均應具有適航性。再參諸該條於88年修正時所參考1968年海牙威士比規則第3條第1項係規定:"The carrier shall be bound before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voyage to exercise due diligence to(a)make the ship seaworthy;(b)properly man, equip, and supply the ship;(c)make the holds,refrigerat-ing and cool chambers, and all other parts of the s-hip in which goods are carried, fit and safe for th-eir reception, carriage and preservation."【中譯:運送人應善盡其注意義務使船舶於發航前及發航時(a )具有安全航行之能力;(b)適當配置船員、設備及供應;(c)使貨艙、冷藏室及其他供載運貨物部分適合於受載、運送與保存。】,復可認如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於船舶發航前及發航時已善盡注意義務以使船舶具備適航性,即應認船舶於是時已具有適航性,而非應由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擔保船舶於發航前及發航時客觀上具有適航性。系爭貨物因本件事故之發生而於運送途中受有貨損之事實,應為兩造所無爭議,固堪認屬實。惟: ⒈系爭船舶於105年3月10日上午6 時36分自基隆港啟航,於同日上午7時25分發生主機第4缸不噴油之情事,經翁楚溢通知陳文藝後,陳文藝建議翁楚溢可嘗試重新啟動主機並決定停俥,惟其後系爭船舶之主機即無法再次啟動運轉,系爭船舶終因失去動力而擱淺於石門外海,後因海象持續惡劣,其船體並於105年3月24日斷裂為兩截之事實,已為兩造所是認,並有航港局海事評議書1 份附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69至72頁),應屬信實。又系爭船舶於航行過程中雖發生主機第 4缸不噴油之情事,但當時仍能繼續以其他各缸有效運轉航行無虞,尚可採取回航基隆港或直駛基隆港錨地錨泊檢修抑或遠離岸際航行之方式以為因應,然陳文藝並未審慎評估各種處置作為可能之風險,僅憑聽聞之偶一經驗為決策依據,逕採停止主機再重新啟動之嘗試性處理作為,導致船舶失去既有之運轉能力而漂流,終致擱淺之結果,顯已違反依船員法第25條之2 授權訂定之船員服務規則第91條第11款「違反航行安全規章而致嚴重災害損失」及同條第12款「因執行職務上之過失而致海難,其情節較重」之規定等情,復經航港局以前開海事評議書認定明確(見本院卷一第75至76頁)。準此,自顯見陳文藝於系爭船舶發生前開主機第4 缸不噴油之情事時,確有處置失當之航海過失存在,並進而導致本件事故發生。再系爭船舶於發生前開主機第4 缸不噴油情事後,固仍可繼續以其他各缸有效運轉航行以使陳文藝採取除停俥外其餘適當之處置,如前所述,但自船舶於一般正常情況下理應能在停俥後再次啟動,系爭船舶於陳文藝下令停俥後卻始終無法成功啟動,而被告Kanway公司及參加人亦均未能說明該主機無法再次啟動之原因乙情以觀,當可合理推認該主機之無法再次啟動,應與導致其第4 缸不噴油之故障原因相關,則陳文藝雖有將系爭船舶不當停俥之情,惟系爭船舶亦應係因本身即存有導致主機第4 缸不噴油之故障原因而致使該主機無法於停俥後再行啟動,故應認系爭船舶最終失去動力而擱淺,並進而導致系爭貨物受有貨損之原因,乃因陳文藝之前開航海過失與導致系爭船舶主機第4 缸不噴油之故障原因相結合所致。又就該等故障原因部分,系爭船舶於 105年2 月間甫經中國驗船中心、日本海事協會進行5年1次之特別檢查,並於105年2月29日經上開二機構核發船級證書之事實,有參證6、參證7、參證11附卷可憑(見本院卷一第87至105、卷二第40至43頁),而其間驗船師均有就主機第4缸進行檢查,惟皆未發現任何異狀而為合格記載之情,此復觀參證11第2 頁關於編號21、22、100號(即主機第4缸)之檢查結果均記載為"S"(即Satisfactory,令人滿意的)、參證7倒數第2頁機器檢查紀錄其中關於編號313004、314104、000000號(即主機第4缸)之檢查結果亦均記載為"X"(即foundin order,發現狀況良好)可明(見本院卷一第104 頁、卷二第41頁);另觀參證20復記載:"0538 test all navi e-quipment M/E to comply with Solas CHⅡReg 26.1-2 andCK000000 found in good order."(中譯:5 時38分測試所有航儀、主機,以符合SOLAS第5章第26.1條、第26.2條之規定,並查核070201表格,確認一切狀況良好),可見系爭船舶於發航時,亦已經身為被告Kanway公司履行輔助人之參加人確認一切正常並順利發航,卻仍於發航後發生前述主機第4缸不噴油之情事,足徵該等引起主機第4缸不噴油之故障原因,應屬雖經運送人或船舶所有人為相當之注意而仍不能發現之隱有瑕疵。至原告雖仍主張系爭船舶於本件航行過程中燃油黏度數值過低係因參加人於發航時未檢查燃油之狀況,甚且質疑係參加人將燃油灌回以致燃油變質免責云云。惟系爭船舶於105年2月29日加油時所使用之燃油已經檢驗為油質良好,各項數值均在標準範圍內之事實,復據被告提出香港SGS公司之檢驗報告1份為證(見本院卷二第191至195頁),再參以系爭船舶於發航時已經船員依照SOLAS公約第5章第26.1條、第26.2條之規定為相關檢查及測試,嗣並已順利發航,如前所述,足徵於系爭船舶發航前及發航時之燃油數值應尚處於正常合理之範圍內,況卷內亦無任何積極事證顯示參加人有何將燃油不正常超出再灌回重新使用之情事,原告此節主張,尚無可取。是系爭貨物之貨損係因陳文藝之前開航海過失及系爭船舶之隱有瑕疵結合所造成,應符合海商法第69條第1 款、第16款所定運送人免責事由之事實,即堪認定。 ⒉原告雖仍執詞爭執系爭船舶於發航前及發航時未具適航能力,自不得依上開免責事由免除對系爭貨物貨損之賠償責任云云。然查: ⑴系爭船舶為一依法經貨船安全設備、貨船安全構造及國際載重線檢驗合格之船舶,已有參證2 附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60至68頁),而參加人甫於105年2月間委託中國驗船中心、日本海事協會就系爭船舶進行5年1次之特別檢查,並於發生本件事故前10日之105年2月29日獲該二機構核發經特別檢查合格之船級證書之事實,亦如前述。雖船舶之安全航行能力(即狹義之適航能力)於發航前、發航時存否之認定並非純以船舶有無取得船級證書為斷,但觀之該等船級證書既係經由前述二機構對系爭船舶為特別檢查後所核發,且有效期限分別為自105年2月29日起之5個月及6個月,此有參證8 存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106至108頁),顯見在上述有效期限內該特別檢查之結果仍應具相當之可信性,而可認已因該檢查之舉動而得以確保系爭船舶符合SOLAS 公約對船舶安全性之要求;再參以完成前開特別檢查之時間實亦僅為本件事故發生前10日,並非時隔久遠而難以體現系爭船舶發航前之狀態,參加人復已於發航時再次測試所有航儀、主機,結果亦屬一切狀況良好,符合SOLAS第5章第26.1條、第26.2條之規定,況實際上系爭船舶亦已順利出航,而於航行過程中始發生有主機第4 缸不噴油之情事,應足證參加人因進行該等特別檢查及於發航時再次就系爭船舶之狀態為檢查,而已善盡其應使系爭船舶於發航前及發航時具備安全航行能力之注意義務。至原告雖仍主張系爭船舶於開航後未及1 小時內即發生前開主機第4 缸不噴油,甚而導致其後無法於停俥後再行啟動之情事,恐係於發航時即已未具安全航行能力之故,被告Kanway公司當不得主張免責云云。但引起主機第4 缸不噴油之故障原因既屬系爭船舶之隱有瑕疵,縱經被告Kanway公司及參加人為相當之注意,仍不能透過發航前之特別檢查及發航時之再次確認船舶狀態而發現,即便認該等瑕疵因發生主機第4缸不噴油之時間點與發航時間僅相隔不到1小時而可認屬系爭船舶於發航時客觀上即已存在者,但被告Kanway公司及參加人就此既已善盡其等注意義務猶無法得知,依上說明,自仍不能因此即謂系爭船舶於開航時即欠缺安全航行之能力。另原告雖再以系爭船舶主機停俥後即將航速降低至零,即屬癱船狀態,依照SOLAS公約第2之1章C部分機器設備第26條第4 項之規定,系爭船舶應能由癱船狀態運轉起來卻無法為之為由,爭執系爭船舶不具安全航行之能力云云。惟姑不論系爭船舶於停俥後之狀態是否與前述SOLAS 公約有關癱船狀態之定義相符,系爭船舶於航行中因無法再行啟動而失去動力,亦應屬於發航後因突失航行能力之情形,依海商法第62條第2 項之規定,運送人既不負於航行過程中全程擔保船舶安全航行能力之責,此亦非得責由被告負責之有效論據。故依現有卷證,應可認被告Kanway公司及參加人已於發航前及發航時已善盡注意義務以使系爭船舶具備安全航行之能力,應認系爭船舶於是時已具狹義之適航能力無疑。 ⑵原告固另謂翁楚溢對系爭船舶之同型主機並無任何經驗,且其未向陳文藝堅持可以主機第4 缸以外之其他各缸繼續航行,事發後亦未積極維修船舶主機,系爭船舶自不符海商法第62條第1項第2款應配置船舶相當船員之要求云云。然翁楚溢於本件事故發生當時領有有效之船員適任執照,且其早於102年7月12日起即已開始在系爭船舶擔任輪機長,至事故發生時已有約3 年多之相關經驗等情,業有參加人所提出翁楚溢之中華民國交通部船員適任證書、船員手冊各1 份存卷可參(見本院卷二第44至45頁),可徵翁楚溢實際上已屬對於操作系爭船舶有相當經驗之合格船員,當不以其需完成與系爭船舶相同廠牌主機之訓練課程為必要。又依船員法第58條之規定,船長本有命令與管理輪機長等在船海員之權,翁楚溢應不得違反陳文藝有關將系爭船舶主機停俥之指示;且縱認其係明知或可得而知陳文藝之指示顯然有誤,卻未向陳文藝堅持可以主機第4 缸以外之其他各缸繼續航行,且有事後未積極就系爭船舶主機進行維修之情,亦僅屬翁楚溢就此有無航海過失之問題,要仍與其是否為適任之船員無涉。是原告以此為由爭執系爭船舶因未配置適任船員而不具適航性云云,亦非可採。 ⑶原告雖再以參加人未依照船員服務規則第82條第2項第2款、ISM Code6.7之規定落實ISM安全管理制度,就系爭貨物之毀損有過失而不得依前述規定主張免責云云。惟觀之船員服務規則第83條之2 係規定:「雇用人應為受其僱用船員服務之船舶,建立職業安全、健康保護及防止事故管理制度或計畫。前項制度或計畫應明定下列事項:一、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之風險評估與船員培訓或指導。二、採取合理預防措施及不安全狀況之檢查、報告、糾正。三、指導船員履行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之具體責任。四、成立船舶安全委員會。但船員人數未滿5 人者,得免之。五、其他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事項。」,應屬就雇用人應對其僱用之船員所應負照料義務之規定,要與船舶之適航性無關。又ISM CODE 6.7雖要求船公司應確保船上人員在執行有關安全管理制度之職責時能有效的溝通,然此應旨在要求船公司能確保船上人員有暢通之溝通管道,而非要求船公司應就該等人員之實際溝通內容及結果之正確性進行擔保。本件陳文藝與翁楚溢間就系爭船舶之主機是否應採取停俥後重新啟動之處置作為,縱有未為充分意見交換之情,然此應僅屬其等於航行、管理船舶之過程中是否存有過失之範疇,尚難認係因參加人未提供其等暢通之溝通管道所致,故原告以此指摘系爭船舶因參加人有違反ISM CODE 6.7規定而致未具適航性之情事存在云云,復非可取。 ⒊從而,系爭貨物之貨損既係因陳文藝之前開航海過失及系爭船舶之隱有瑕疵結合所造成,而系爭船舶於發航前及發航時亦具有適航能力,則被告Kanway公司依海商法第69條第1 款、第16款之規定主張就原告本件請求不負賠償責任,仍屬有據。又被告Kanway公司既無需對原告負擔損害賠償責任,被告建華公司自亦無庸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條之規定負連帶責任,自不待言。 ㈢綜上所述,原告依保險代位、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以載貨證券為證之運送契約、海商法第5條準用民法第634條前段、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原告614,21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據,應併駁回之。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0 月 31 日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許勻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0 月 31 日書記官 詹玗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