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勞簡字第257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給付工資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112 年 01 月 18 日
- 當事人陳鶴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勞簡字第257號 原 告 陳鶴齡 吳泰緯 塗博閔 陳奕翔 兼上四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徐瑋劭 被 告 樂芙司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柯宗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本院於民國112年1月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各給付原告如附表一「本判決命給付總額」欄所示金額,及均自民國111年12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丁○○、戊○○、丙○○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各以判命給付金額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解散之公司,於清算範圍內,視為尚未解散;公司經中央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登記者,準用前三條之規定,公司法第24條、第25條、第26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又公司之清算, 以全體股東為清算人。但本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經股東會決議,另選清算人者,不在此限;公司之清算人,在執行職務範圍內,為公司負責人,公司法第8條第2項、第113條準用 第79條亦有明文規定。查被告已於民國111年7月12日經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廢止登記,依法應行清算程序,又被告章程未另有規定,復未經股東會決議選任清算人,亦未向本院呈報清算人,有公司登記查詢結果、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被告公司章程、變更登記事項表在卷可考(見本院卷第117 至119、123至126頁;本院限閱卷之公司登記資料),應以 唯一股東乙○○為清算人,是本件應以乙○○為被告法定代理人 進行訴訟。 二、原告原起訴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23萬1,593元(見本院卷第39頁),嗣經歷次擴張及減縮後,聲明請求被告各給付原告 如附表一「請求給付總額」欄所示金額(見本院卷第202頁 ),核符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予准許。 三、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各於如附表一所示到職日任職於被告,每月薪資如附表一「薪資」欄所示,詎被告於109年3月31日以歇業為由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1款終止勞動契約,惟未 給付109年3月份薪資、資遣費,另尚積欠戊○○暫墊款,被告 因而各與原告於同日簽立協議書,約定被告願給付原告各如附表「協議書」欄所示金額,原告即得依協議書請求被告如數給付。另原告丁○○、戊○○、丙○○(下稱原告丁○○等3人) 得請求之資遣費未在前開協議書所列範圍,而得依勞工退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各請求被告給付資遣 費等語。 ㈡並聲明:被告應各給付原告如附表一「請求給付總額」所載金額,及均自111年11月16日民事訴訟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協議書為證(見本院卷第77至8 5頁),並有勞工保險查詢資料、勞工退休金提繳查詢資料 在卷可考(見本院限閱卷),堪信為真實。惟就原告戊○○、 甲○○、丁○○、丙○○主張如附表一所示到職日部分,與勞工保 險投保紀錄所示投保生效日有所出入,復未據其等提出其他事證以佐,是此部分應以上開生效日期即如附表一所示「本判決認定到職日」為其等實際到職日。又協議書業已載明被告因經營不善於109年3月31日歇業,並承諾於109年4月10日各給付原告如附表一「協議書」所示金額,則原告請求被告如數給付,核屬有據。 ㈡原告丁○○等3人請求資遣費部分: ⒈按「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14條及第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第24條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1年發給2分之1個月之 平均工資,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6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基法第17條之規定」、「本條例所稱勞工、雇主、事業單位、勞動契約、工資及平均工資之定義,依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第3條 定有明文。又「平均工資:指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 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依本法第2條第4款計算平均工資時,下列各款期日或期間均不計入:發生計算事由之當日」,勞基法第2條第4款、勞基法施行細則第2條第1款亦有明定。再1個月平均工資,應 為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 日數」,再按每月以30日計算之金額(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上字第675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被告於109年3月31日依勞基法第11條第1款終止契約,依上揭 規定即應給付資遣費。以原告丁○○等3人各於如附表二「本 判決認定到職日」至離職前一日即109年3月30日之在職期間(因在職均未滿6月)所得工資總額除以總日數,再乘以30 日,即為如附表二「月平均工資」,復乘以如附表二「年資基數」(新制資遣基數計算公式:[年+(月+日÷當月份天數 )÷12]÷2),即為如附表二「本判決認定資遣費」,其等請 求該等金額,為有理由,逾此範圍,則無理由。 ⒊遲延利息: 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 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定有明文。又「依前項規定計算之資遣費,應於終止勞動契約後30日內發給」,勞退條例第12條第2項亦有明定。就前開准許金額即如附表一「本判決命 給付總額」所示金額,原告請求被告均應自111年11月16日 民事訴訟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1年12月15日(見本院卷第151頁)起至清償日止,計付法定遲延利息,亦屬有據。 四、結論: ㈠原告依如附表一所示請求權基礎,各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一「本判決命給付總額」欄所示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告丁○○等3人請求逾此範圍,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 ㈡本件係勞工之給付請求訴訟,並經本院於主文第一項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同時宣告被告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防方法及所用證據,經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436條第2項。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 月 18 日勞動法庭 法 官 梁夢迪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 月 18 日書記官 程省翰 附表一:(民國/新臺幣) 姓名 到職日 本判決認定到職日 請求項目 協議書 請求權基礎 請求給付總額 本判決命給付總額 薪資 暫墊款 資遣費 丁○○ 109年2月1日 109年2月5日 4萬5,800元 0元 3,817元 4萬5,800元 (薪資) 協議書、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 4萬9,617元 4萬9,411元 戊○○ 108年12月1日 108年12月3日 4萬5,000元 1萬6,993元 7,634元 6萬1,993元 (薪資+暫墊款) 協議書、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 6萬9,627元 6萬9,312元 丙○○ 109年3月1日 109年3月10日 3萬8,000元 0元 1,459元 3萬8,000元 (薪資) 協議書、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 3萬9,459元 3萬9,073元 己○○ 109年2月5日 同左欄 2萬6,000元 0元 4,599元 3萬0,599元 (薪資+資遣費) 協議書 3萬0,599元 同左欄 甲○○ 109年2月1日 109年2月9日 4萬5,000元 0元 4,718元 4萬9,718元 (薪資+資遣費) 協議書 4萬9,718元 同左欄 附表二:(資遣費)(民國/新臺幣) 姓名 本判決認定到職日 離職日 每月薪資 月平均工資 年資基數 原告請求資遣費 本判決認定資遣費 丁○○ 109年2月5日 109年3月31日 4萬5,800元 4萬6,433元 0+7/90 3,817元 3,611元 戊○○ 108年12月3日 同上 4萬5,000元 4萬4,656元 0+59/360 7,634元 7,319元 丙○○ 109年3月10日 同上 3萬8,000元 3萬6,774元 0+7/240 1,459元 1,07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