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簡字第6999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返還押租金等
- 案件類型民事
- 審判法院臺北簡易庭
- 裁判日期113 年 08 月 09 日
- 當事人晁苡齊、同心不動產物業有限公司、陳定為、李紹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6999號 原 告 晁苡齊 被 告 同心不動產物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定為 被 告 李紹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押租金等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捌佰柒拾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且其情形無可補正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簡易訴訟程序,除本章別有規定外,仍適用第一章通常訴訟程序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2款、第436條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係指依原告於訴狀內記載之事實觀之,在法律上顯然不能獲得勝訴之判決者而言(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 字第1074號、108年度台上字第1225號、107年度台上字第1662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民事訴訟除法律別有規定外,不得斟酌當事人未提出之事實,此為辯論主義當然之結果(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614號判決意旨參照)。法院所得判 決者,應以當事人聲明之範圍為限,對於當事人所未提出之事實,亦不得斟酌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447號判 決意旨參照)。民事訴訟採辯論主義,凡當事人未提出之事實及證據,法院原則上不得斟酌,不得自行任作主張,逕以為裁判基礎(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272號判決意旨參 照)。基於民事訴訟採行處分權主義,當事人就其欲請求裁判之事項,應由當事人自行決定之,以尊重其程序主體權及程序處分權(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056號判決意旨參 照)。 二、原告主張略以:被告同心不動產物業有限公司(下稱同心公司)業務代表陳品豪帶原告看坐落在臺北市○○區○○路0段000 號5樓之1(F室)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之後陳品豪代 表系爭房屋屋主即被告李紹雄與原告於民國113年2月1日簽 訂租賃契約書(下稱系爭租約),約定租期自113年2月1日 至114年1月31日,每月租金新臺幣(下同)12,000元,押金2個月共24,000元,因系爭房屋屋況需要整改,陳品豪稱需 要房屋整改費1,440元,故原告於113年2月1日匯款120,000 元、113年2月2日匯款36,640元,即兩個月押金、一個月租 金及房屋整改費,共計48,640元予陳品豪,嗣因系爭房屋未按約定時間進行整改,現場未依約定完成整改及遺留物,居住條件不符,且搬家時間亦無法達成,原告於113年2月5日 對被告為解除系爭租約之意思表示,並依消費者保護法提出申訴申請調解,原告與陳品豪於113年5月6日進行協調,因 陳品豪藐視公務人員執行之權利及態度惡劣,致使協調破局,爰依民法第179條、第195條第1項、第229條第2項規定, 請求被告李紹雄應給付原告押租金35,200元、延伸之租房支出15,816元、精神慰撫金100,000元,共151,016元,及遲延利息;另被告同心公司應給付原告仲介費12,000元、整改費1,440元、陳品豪貶低原告人格之精神慰撫金100,000元,共113,440元,及遲延利息等語。 三、按契約,乃當事人本其自主意思所為之法律行為,基於私法自治及契約自由原則,不僅為當事人紛爭之行為規範,亦係法院於訴訟之裁判規範(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407號 、第1748號、第1707號、第1233號、第1072號判決意旨參照)。債權債務之主體,應以締結契約之當事人為準(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963號判決意旨參照)。基於債權契約 相對性原則,契約之效力僅及於契約當事人之間,無從拘束非契約當事人(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94號判決意旨參照)。債權契約為特定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僅於締約當事人間發生拘束力,基於債之相對性原則,僅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 第2633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本件依原告提出之系爭租約,其訂約當事人均非為被告同心公司或李紹雄(見本院卷第39頁至第65頁),原告轉帳金額36,640元及12,000元,均係轉入陳品豪之台北富邦銀行西松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而原告亦於Line對話中載稱「因為合約(即系爭租約)是你(即陳品豪)的名字」等語,此有原告提出之陳品豪前開帳號存摺內頁、交易明細、Line對話截圖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1頁至第35頁、第97頁)。揆諸解釋契約,固須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不能拘泥於契約之文字,但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求者,即不得反捨文字而更為曲解(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511號、第374號、第128號判決意旨參照)。且按租賃契約(即系爭租約)為債權契約,出租人不以租賃物所有人為限,出租人未經所有人同意,擅以自己名義出租租賃物,其租約並非無效,僅不得以之對抗所有人(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467號 判決意旨參照)。準此,參據前開說明,本件依原告於訴狀內記載之事實觀之,其依系爭租約、交易明細及Line對話截圖等,起訴請求被告李紹雄應給付押租金35,200元、延伸之租房支出15,816元、精神慰撫金100,000元,共151,016元及遲延利息,暨請求被告同心公司應給付仲介費12,000元、整改費1,440元、陳品豪貶低原告人格之精神慰撫金100,000元,共113,440元及遲延利息等云云,在法律上顯然不能獲得 勝訴之判決,即顯無理由,且屬無可補正者,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去依據,應併予駁回之。 四、據上論結,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2項第2 款、第78條,判決如主文。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所示之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9 日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詹慶堂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2,870元 合 計 2,870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9 日書記官 潘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