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九十年度上訴字第四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違反公司法等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裁判日期89 年 11 月 29 日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九十年度上訴字第四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乙○○ 選任辯護人 林衍鋒律師 右上訴人因被告違反公司法等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一0一 一號,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檢察署八十九年度偵字第一○九七九號,含八十九年度他字第一一六一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左: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乙○○共同公司負責人,公司應收之股款,股東並未實際繳納,而以申請文件表明收 足,科罰金新台幣陸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台幣玖佰元即銀元參佰元折算壹日,緩刑 貳年。 事 實 一、乙○○係「台揚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揚公司)(址設:台北縣新店市○ ○街二七號一樓)之董事長,為公司之負責人,明知公司應收之股款,股東並未 實際繳納,不得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於民國(下同)八十五年九月間為籌組台 揚公司,因其與股東丁○○、戊○○、丙○○及甲○○等五人僅籌足新台幣(下 同)一百萬元,然為取得台揚公司設立所需之存款證明,竟委託長城法律會計代 書事務所(起訴書誤載為王美玲會計事務所)王美玲(未據檢察官起訴),二人 基於共同犯意之聯絡,由王美玲負責所需資金之籌措,於民國八十五年九月九日 ,借得三千六百萬元,在同日將前款存入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西門分行,以台揚 公司籌備處名義開立之活期存款第00000000號帳戶,而取得存款存摺記 載併同相關文件,再委請不知情之金叔安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金叔安出具該公司 業已收足股款之查核簽證證明文件後,向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申請公司設立登記, 而於同年月二十六日獲准。惟該筆款項實際早已於同年月十一日自前開帳戶內提 出並分別轉入同銀行之豐維實業有限公司籌備處、上富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籌備處 、翌家資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國際通旅行社有限公司籌備處、翔富 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宏鎰機電工程有限公司之帳戶內。 二、案經經濟部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理 由 一、訊據被告杜昆儒坦承其為台揚公司之負責人,並委由王美玲代借三千六百萬元充 作公司資本以取得公司存款存摺之記載而申請設立登記,並於獲准設立登記前即 將該筆款項領出後分別轉入第三人之帳戶等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違反公司法之 犯行,辯稱:(一)於王美玲代向不知名之第三人借得三千六百萬充作公司資本 後,適台揚公司於八十五年九月十一日與擁有台北市○○區○○路五小段第二五 五地號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二萬分之一萬三千二百十六及同小段第二五六地號土 地所有權全部之地主即其本人和股東丁○○、戊○○等人簽訂合建契約,而取得 台揚公司所給付之合建保證金三千五百萬元,乃將該筆款項委由王美玲代為返還 予不知名之貸與人。且台揚公司嗣後並於上開土地上興建大樓,更因而獲得高達 一億三千九百八十一萬元之公司資產,足徵台揚建設公司本無虛設行號或經濟犯 罪情事之發生,而與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前段規定之立法意旨相符,並未與整體 法規範有對立衝突,自不具備實質違法性。且從其與丁○○、戊○○等人自八十 七年起即按年陸續返還履約保證金予台揚公司觀之,更不得否認台揚公司確有給 付履約保證金之事實,並進一步擬制台揚公司全體股東均未實際繳納股款,而僅 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二)又台灣省政府建設廳依據公司法第三百八十八條、 第四百十二條第一項之規定,本應派員檢查並得通知公司限期申復,就公司股款 是否收足具有實質審查權,即與刑法第二百十四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構成 要件有間。(三)再者其係因不諳法律故未以現物出資之方式繳納股款,然因其 確已與股東丁○○提供前開兩筆土地與台揚公司,即已實際繳納股款,當不構成 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之違反。(四)況縱認其並未實際繳納股款,然其自始認為 該三千六百萬乃合建保證金三千五百萬元及溢借之一百萬元之返還,而非台揚公 司資金之返還,自應阻卻刑法第二百十四條和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前段之構成要 件故意等語。 二、惟查: (一)前揭被告坦承之事實,業據證人即台揚公司股東丁○○、丙○○和甲○○於本 院調查中證稱台揚公司全部股東所為現金出資總額為一百萬元等語,丁○○並 證稱不足部分係由被告乙○○向他人借足等語(見本院九十年一月十一日訊問 筆錄),此與王美玲於原審審理中證述係被告要求伊幫忙週轉等語相符(見原 審卷第一二七頁),復有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八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北區國 稅二字第八九○一五六八五號函檢送之台揚建設公司設立登記資本額查核報告 書、股東繳款明細、台揚建設公司籌備處存摺明細、資金流向表、取款憑條、 存款憑條等件(同上偵查卷第二至第三十頁)附卷可稽,應堪認定係屬真實。 (二)被告雖以前開提出之三千六百萬,係台揚公司所給付之履約保證金及溢借款項 ,再由其與丁○○代為返還予貸與人等語置辯,然查:被告所提之「提供土地 合作興建房屋契約書」(見原審卷第六十三頁以下),其上雖確載明台揚建設 公司應於契約簽訂時繳交一千二百四十萬元予被告、繳交一千二百六十萬元予 丁○○、繳交一千萬元予乙○○、戊○○作為履約保證金,然該契約書、收款 證明書之簽約日期均同為八十五年九月十一日,亦即上開三千六百萬元領出轉 存之日;又前開資金來源係於八十五年九月九日當日分自宏觀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友益有限公司、炬城工程有限公司、于銳有限公司、豪邁克股份有限 公司及謝萬益之帳戶內轉入(前五家是自台北區中小企銀南門分行,最後者則 係自台北區中小企銀西門分行),然甫隔兩日即同年月十一日,即再提出分散 轉入豐維實業有限公司籌備處、上富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籌備處、翌家資訊管理 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國際通旅行社有限公司籌備處、翔富旅行社股份有 限公司、宏鎰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台北區中小企銀西門分行之帳戶內,亦有前開 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函所附資金來源流向表及相關存取款憑條附卷可稽( 見偵卷第十頁以下),除出資者與嗣後取得資金者未見重複外,原借予之金額 與返還之金額亦不相符,如被告所辯其以台揚公司所交付之履約保證金返還予 貸與人係屬實情,應不致出現如上相當顯鉅之誤差,則被告就此所辯,並諉稱 係因誤解該筆款項乃履約保證金及溢借款項之返還,而認有阻卻構成要件故意 之情事,不足採信。 (三)按公司於設立之時與甫設立之際,一般言之均尚未由營運中獲利,則為公司設 立而募集之公司資本即為公司股東及債權人之擔保,公司股東應全數繳足,以 確保公司於成立時即有穩固之財產基礎,故公司股東如實際未繳納股款而僅以 申請文件表明收足,除違反公司法第一百條第一項:「公司資本總額,應由各 股東全部繳足,不得分期繳款或向外招募。」所揭示之資本確定原則,公司法 第九條第三項之更進一步設有處罰規定。被告徒以台揚公司成立後營運狀況良 好、獲利頗鉅等語置辯,尚不足採。且查被告既自承其與股東丁○○所有之前 開二筆土地,係與台揚公司合建之用,並有卷附之「提供土地合作興建房屋契 約書」可稽,則該二筆土地即非屬被告於台揚公司設立時以現物出資之方式移 轉予台揚公司,而為台揚公司之資產甚明。況查被告為公司之負責人,並實際 處理公司之業務,亦據被告自承在卷,更難以不諳公司設立之相關法令等語以 圖卸責。被告此節所辯,顯屬推諉之詞而不足採。 (四)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被告行為後,公司法於八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經修正公布,而修正後公司法該條 規定係將原罰金(銀元)二萬元部分,修正為新臺幣六萬元,並無不利於行為人 ,故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前段規定,適用修正後公司法之規定。核被告所為,係 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之罪。又王美玲雖非台揚公司之負責人,但與具有該身份 關係之被告乙○○基於共同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而共同實施犯罪,依刑法第三 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仍應以共犯論。 四、公訴意旨另認被告經由王美玲委託不知情之會計師金叔安向公司登記機關台灣省 政府建設廳申請設立登記,而使該管公務員將上開不實之事項登載於職務上所掌 之公文書,足生損害於該管機關核發公司執照之正確性等情,因認被告另涉有刑 法第二百十四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惟按刑法第二百十四條使公務員登載不 實事項於公文書罪,須一經他人之聲明或申報,公務員即有登載之義務,並依其 所為之聲明或申報予以登載,而屬不實事項者,始足構成,若其所為之聲明或申 報,公務員尚須為實質之審查,以判斷其真實與否,始得為一定之記載者,即非 本罪所稱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又公司法第三百八十八條規定「主管機關對於公 司登記之申請,認為有違反法令或不合法定程式者,應令其改正,非俟改正合法 後,不予登記。」第四百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有限公司應於章程訂立後十五日內 ,將左列事項,向主管機關申請為設立之登記:一、第一百零一條所列各款事項 。二、繳足股款之證件。三、以現金以外之財產抵繳股款者,其姓名及其財產之 種類、數量、價格或估價之標準。」同條第二項規定「主管機關對於前項之申請 ,應派員檢查,並得通知公司限期申復。」依上開規定觀之,向主管機關申請為 有限公司設立之登記,其於申請設立登記時,公司應收之股款是否確已繳足,主 管機關應派員檢查,並得通知公司限期申復,亦即須為實質之審查,以判斷其真 實與否,而非僅依其申請或聲明即為一定登載之形式審查,則有限公司負責人明 知申請設立登記時,公司應收之股款並未繳足,仍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而使公務 員將此不實事項予以登載,應僅成立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前段之罪,無適用刑法 第二百十四條論罪之餘地,最高法院著有八十九年度台非字第四六號判決可資參 照。故被告所為除單純觸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之罪外,自不構成刑法第二百十 四條之罪。 五、原判決以被告行為雖已合致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之構成要件,但因無實質違法性 而為被告無罪之諭知,固非全然無見,惟查: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之立法意旨乃 在落實資本確定原則,以保障公司設立時之股東之債權人,而與公司嗣後之營運 優劣無涉,已如前述,被告前開所為顯與法規範有所牴觸,且查本案被告所未實 際繳納之股款幾達台揚公司之登記資本額為三千六百萬元之全額,亦與原審法院 所援引之最高法院七十四年台上字第四二二五號判例所述侵害之法益及行為均極 輕微之情形有間。原審不察,據為被告無罪之諭知,自有未合。檢察官以被告應 構成上開罪責為由提起上訴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予以撤銷改判。爰審 酌被告犯後猶圖諉免飾責,欠缺具體悔意表現,惟尚未造成公司股東及債權人財 產損害,及參酌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品行、智識程度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之刑,如易服勞役以新台幣玖佰元即銀元參佰元折算壹日。 末查被告未曾受過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刑案紀錄檢覆 表在卷足考,經此偵審,當知警惕,信無再犯之虞,本院認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爰依刑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宣告緩刑二年,以啟自新。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六十九條第一項前段、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二百九 十九條第一項前段、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刑法第十一條前段、第二條第一項前段、 第二十八條、第四十二條第二項、第七十四條第一款、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 台幣條例第二條、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第二條,判決如主文。本案經檢察官王安明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九十 年 一 月 三十一 日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 啟 民 法 官 林 瑞 斌 法 官 施 俊 堯 右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 得於提起上訴後十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書記官 顏 志 豪中 華 民 國 九十 年 一 月 三十一 日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公司法第九條 公司設立登記後,如發現其設立登記或其他登記事項,有違法情事時,公司負責人各 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公司負責人對於前項登記事項,為虛偽之記載者,依刑法或特別刑法有關規定處罰。 公司應收之股款,股東並未實際繳納,而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或股東雖已繳納,而 於登記後將股款發還股東,或任由股東收回者,公司負責人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前三項裁判確定後,由法院檢察處通知中央主管機關撤銷其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