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486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加重詐欺等罪定應執行刑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最高法院
- 裁判日期112 年 10 月 19 日
- 當事人游騰漢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台抗字第1486號 再 抗告 人 游騰漢 上列再抗告人因加重詐欺等罪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2年8月31日駁回其抗告之裁定(112年度抗字第1489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再抗告人游騰漢所犯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在案,檢察官依再抗告人之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第一審即於各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1年5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之範圍內(合計為有期徒刑13年8月),並審酌附表編 號1、2、3、4、6所示之罪曾定之執行刑(依序為有期徒刑1年10月、4月、1年3月、2年1月、1年6月),定其應執行之 刑為有期徒刑5年6月,係在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範圍之內 ,且未逾越前揭已定執行刑與附表編號5(有期徒刑6月)加計後之總和(有期徒刑7年6月)。並說明衡諸再抗告人附表各犯罪之類型、罪質、次數、侵害之法益、犯數罪所反映出之人格特性等情狀,基於刑罰目的性及刑事政策之取向等因素,總體而為適度之評價,且綜合斟酌再抗告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對再抗告人所犯如上開附表所示各罪再予適當之刑罰折扣,認第一審裁定所定應執行刑並無違誤或不當,因而駁回再抗告人在第二審之抗告。於法並無不合。 二、再抗告意旨猶執陳詞,以其所犯各罪,犯罪之目的、動機及手段幾近相同,犯罪時間亦相當接近,雖連續犯已刪除,惟其犯行應可視為同一種連續之行為態樣,給予合理寬減;附表編號1與3、編號4與6因檢察官分別起訴,導致法院不同判決,並列舉他案裁判,認第一審裁定之刑度未予相對遞減 ,而有過重之嫌,與罪責原則不符云云,係對原裁定定執行刑裁量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且他案之量刑,因個案情節不同,難以比附援引。再抗告意旨執以指摘原裁定違法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0 月 19 日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徐昌錦 法 官 林海祥 法 官 江翠萍 法 官 張永宏 法 官 林恆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黃秀琴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0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