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7年度易字第34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侵占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97 年 05 月 16 日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7年度易字第34號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乙○○ 5樓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96年度偵緝字第608 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意旨,聽取當事人意見後,本院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茲判決如下: 主 文 乙○○連續行使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他人,處有期徒刑貳年。 事 實 一、乙○○自民國90年6 月間至95年4 月14日止,受雇於址設桃園縣蘆竹鄉○○村○○路○ 段284 號1 樓科嶠工業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科嶠公司),擔任會計乙職,負責科嶠公司一般會計記帳包括彙整該公司所應支出之各項費用並製作傳票之業務,係該公司經辦會計人員,負有據實填製會計憑證之義務,並負責前往銀行提領科嶠公司於中國農民銀行(嗣經合併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三重分行(下稱農民銀行)所開設活期存款帳號00000000000 號而由該公司主管即廠長葉步章、總經理甲○○及業務副理林豐正所管領之活期存款帳戶內現金。詎乙○○竟基於變造會計憑證之概括犯意,及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詐欺取財與變造私文書之概括犯意,自93年11月18日起至95年3 月29日止,連續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在上址科嶠公司內,利用其職務上製作如附表所示轉帳傳票之會計憑證及前往農民銀行領款之機會,於轉帳傳票經葉步章、林豐正或甲○○等人核章後,將轉帳傳票所載金額首位數字前,虛偽填載較實際金額多出1 或2 位之數字(例如:實際所需金額為441,446 元,則其在總金額欄內記載1,441,446 元,其虛偽填載轉帳傳票內容詳如附表所示)之不實內容而加以變造,並將葉步章、林豐正或甲○○同時交付(其提款金額業經填載完成,並由葉步章、甲○○及林豐正於金額填載完成後,蓋用農民銀行存款之帳戶存戶印鑑章而以科嶠公司名義完成製作)之中國農民銀行存摺存款取款憑條私文書,在提領金額首位數字前,以相同方式,虛偽填上較實際金額多出1 或2 位之數字加以變造(其變造內容詳如附表所示),旋持往位於桃園縣蘆竹鄉○○路11號之中國農民銀行南崁分行,向該行不知情行員行使之,使不知情之中國農民銀行南崁分行行員誤以為科嶠公司確有提領上開款項之真意,而陷於錯誤,連同科嶠公司原欲提領之金額及乙○○欲溢領之金額,如數交付予乙○○,乙○○再將所溢領款項私用殆盡,足以生損害於農民銀行、科嶠公司對存款提領之正確性。乙○○以此方式,總計詐得如附表所示溢領款項達新臺幣(下同)337 萬4500元(起訴書誤載為342 萬4500元)。嗣因乙○○離職後,科嶠公司新任會計查核該公司會計帳目,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被害人科嶠公司訴請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程序部分:按刑事訴訟法第273 條之1 規定除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於準備程序進行中,被告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時,得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及輔佐人之意見後,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經查,本件被告被訴本案,非前開不得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之案件,且經被告乙○○於準備程序時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告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聽取被告、檢察官之意見後,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依簡式審判程序進行審判,是本件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 條之2 規定,不受同法第159 條第1 項、第161 條之2 、第161 條之3 、第163 條之1 及第164 條至第170 條規定之限制,合先敘明。 二、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乙○○於本院準備程序、審理時坦承不諱(見本院卷第60、63至70、90至94頁),核與證人即被害人科嶠公司總經理甲○○於偵查中檢察事務官詢問時陳述被害之情節相符(見95年度交查字第782 號卷第5 至6 、10 至12 頁),復有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南三重分行95年8 月2 日合重南字第0950002128號函及所附中國農民銀行存摺存款取款憑條6 紙、同行96年11月15日合南重字第0960004826號函1 紙(見本院96年度審易字第215 號卷第46頁)、上開帳戶交易明細1 紙(見95年度交查字第782 號卷第246 至253 頁)、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南崁分行95年8 月25日合作南崁字第0950002490號函及所附存摺款取款憑條23紙(見95年度交查字第782 號卷第256 至279 頁)、如附表所示之轉帳傳票、出口貨物代收費用繳納證、桃園縣政府稅捐稽徵處使用牌照稅繳款書、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電信收據、遠傳電信費帳單、亞太固網寬頻電信費收據、科嶠公司薪資轉帳明細、薪資表、財政部臺灣省北區國稅局薪資所得扣繳稅額繳款書、科嶠公司零用金帳目明細、國際航線貨物商港服務費繳納單、汽車燃料使用費繳納通知書、華南銀行存款憑條副根、現金支出傳票、科嶠公司員工差旅費報支表、郵政劃撥儲金存款收據、保險費繳納單等共226 紙、中國農民銀行活期存款存摺內頁影本21紙(見95年度他字第2515號卷第8 至28頁、95年度交查字第782 號卷第17頁)、桃園縣政府營利事業登記證1 紙(見95年度交查字第782 號卷第15頁)、本院辦理刑事案件公務電話記錄表1 紙(見本院96年度審易字第215 號卷第43頁)在卷可稽,足認被告前揭具任意性之自白核與事實相符,而屬可信。是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現行刑法第2 條第1 項訂有明文。此條規定乃與刑法第1 條罪刑法定主義契合,而貫徹法律禁止溯及既往原則,係規範行為後法律變更所生新舊法律比較適用之準據法,是刑法第2 條本身雖經修正,但刑法第2 條既屬適用法律之準據法,本身尚無比較新舊法之問題,應一律適用裁判時之現行刑法第2 條規定以決定適用之刑罰法律,先予辨明。又以本次刑法修正之比較新舊法,應就罪刑有關之共犯、未遂犯、想像競合犯、牽連犯、連續犯、結合犯,以及累犯加重、自首減輕暨其他法定加減原因(如身分加減)與加減例等一切情形,綜其全部罪刑之結果而為比較,最高法院95年5 月23日著有95年度第8 次刑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再按比較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應就罪刑有關之一切情形比較其全部結果,而為一體之適用,不應一部分適用新法,一部分適用舊法,最高法院29年上字第964 號判例意旨參照。被告乙○○行為後,刑法關於法定罰金刑數額及計算單位(刑法第33條第5 款)等規定,業於94年2 月2 日修正公布,於95年7 月1 日生效,同時並刪除連續犯(刑法第56條)、牽連犯(刑法第55條)之規定,其修正前、後之規定,其中:⑴修正前刑法第33條第5 款規定「罰金:1 元以上。」,再以銀元與新臺幣之折算比率1 比3 後計算,罰金之最低額為新臺幣3 元;而修正後刑法第33條第5 款規定「罰金:新臺幣1000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經比較新舊法後,以修正前之規定較有利於被告;⑵刑法第56條連續犯之規定業於94年1 月7 日修正刪除,並於95年7 月1 日施行。是於新法修正施行後,被告之數犯罪行為,即須分論併罰。此刪除雖非犯罪構成要件之變更,但顯已影響行為人刑罰之法律效果,經比較新、舊法結果,自應以被告行為時之法律即舊法論以連續犯對被告較為有利。⑶修正前刑法第55條規定,犯一罪而其方法或結果之行為犯他罪名者,從一重處斷,而修正後刑法第55條則已刪除上開牽連犯之規定,則依修正後之規定,因數行為觸犯數罪名者,原則上應依數罪併罰處斷,以修正前較為有利被告。⑷綜合上述各條文修正前、後之比較,揆諸前揭最高法院決議、判例意旨及修正後刑法第2 條第1 項前段、後段規定之「從舊、從輕」原則,及法律一體適用,不容割裂之原則,修正後之規定並未較有利於被告,自應適用被告行為時之法律,即修正前刑法之前揭相關規定予以論處。⑸再被告行為後,商業會計法第71條規定,亦經立法院修正,經總統於96年5 月24日以華總一義字第09500074911 號令公布,該規定於95年5 月24日修正前、後,構成要件並無更動,但原規定之法定刑為「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修正後提高為「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0萬元以下罰金」,是比較修正前、後之法條規定,自以舊法之規定對於被告較為有利,揆諸前揭說明,此部分亦應適用修正前之前揭規定。 四、查科嶠公司係依據我國公司法組織設立之股份有限公司,而被告受雇擔任會計,負責該公司一般會計記帳包括彙整該公司所應支出之各項費用並製作傳票之業務,係該公司經辦會計人員;又商業會計憑證,係指原始憑證及記帳憑證,原始憑證係證明事項之經過,而為造具記帳憑證所根據之憑證,記帳憑證則指收入傳票、支出傳票、轉帳傳票,商業會計法第15條、第17條規定甚明,則轉帳傳票為會計憑證之一,自屬當然,被告負責傳票製作職務,固為上開會計憑證之有權製作人,惟其於所製作之傳票內容經主管覆核或核准而加以承認後,即無再予私自變更記載之權限;另據告訴人科嶠公司總經理甲○○於偵查中檢查事務官詢問時陳稱:公司的大小章(即中國農民銀行之存戶印鑑章)是放在保險櫃,只有公司主管葉步章、林豐正和伊可以開啟,被告是在已經蓋好公司大小章的存摺存款取款憑條金額欄前加一整數字等語(見95年度交查字第782 號卷第5 、6 頁),被告亦自承:伊沒有辦法自己開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存摺存款取款憑條一定要主管蓋章,伊是在主管蓋完章之後,才在存摺存款取款憑條金額欄上變更增加金額,伊沒有公司的大小章、存摺印鑑章等語(見本院卷第46、65頁),可知科嶠公司之中國農民銀行存摺存款取款憑條係由有權製作人即公司廠長葉步章、總經理甲○○及業務副理林豐正製作,被告並無製作權限。被告於葉步章、甲○○、林豐正等人蓋用科嶠公司印鑑及負責人印章(即存摺印鑑章),而製作完成如附表所示之存摺存款取款憑條後,變造增加其上提領金額欄之記載,顯屬變造行為,應依刑法之變造私文書罪論處。是核被告乙○○所為,係犯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3 款之變造會計憑證罪及刑法第216 條、第210 條行使變造私文書罪、第339 條第1項 詐欺取財罪。被告變造私文書之低度行為為行使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被告所為如附表所示以一行為同時行使變造私文書、詐欺取財,為想像競合,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論以行使變造私文書罪。被告如附表所示多次變造會計憑證、行使變造私文書之行為,均時間緊接,且犯罪方法相同,各觸犯構成要件相同之罪名,顯係基於概括犯意而為,均為連續犯,均應依修正前刑法第56條之規定以連續犯一罪論,並依法加重其刑。被告所犯變造會計憑證罪及行使變造私文書罪,具有方法、目的之牽連關係,應依修正前55條之規定,從一重之刑法第216 條、第210 條行使變造私文書罪處斷。公訴意旨雖認被告係犯刑法第336 條第2 項之業務侵占罪嫌云云,惟按刑法上之業務侵占罪,係以從事業務之人,將其業務上持有之物,易持有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或予以處分為構成要件;其前提為原先本係適法之持有,嗣後始更易為不法所有或予以處分,始稱相當。倘若行為人自始即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以詐術或其他欺罔、不實方法,使相對人陷於錯誤,而為財物之交付者,應屬詐欺罪範疇,不能遽論以侵占之罪;刑法上之侵占罪,以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為前提,換言之,必行為人先合法持有他人之物,而於持有狀態繼續中,易「持有」為「所有」之意思始可。如其持有係出於非法方法,並非合法持有,則應視其方法為何,而分別成立詐欺、竊盜、搶奪或強盜罪,無成立侵占罪之餘地;刑法上之侵占罪係以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擅自處分自己持有他人所有之物,或變易持有之意思為所有之意思而逕為所有人行為,為其成立要件,故行為人侵占之物,必先有法律或契約上之原因在其合法持有中者為限,否則,如其持有該物,係因詐欺、竊盜或其他非法原因而持有,縱其加以處分,自不能論以該罪,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 5148號、86年度台上字第7051號、92年度台上字第1821號分別著有判決可資參照。本件被告係以變造增加存摺存款取款憑條金額記載之施用詐術方式,使銀行行員陷於錯誤而將如附表所示溢領款項交付,被告就如附表所示溢領款項原無業務上持有關係,其持有乃由其詐欺之結果,根本上無侵占之可言,自難以業務侵占罪論擬,公訴意旨認其所為係犯刑法第336 條第2 項之業務侵占罪嫌,容有未洽。又按刑事訴訟法第300 條所謂變更起訴法條,係指在不擴張及減縮單一法益及同一被害客體之原訴之原則下,法院得就有罪判決,於不妨害基本社會事實之範圍內,得自由認定事實,變更檢察官所引應適用之法條而言。例如竊盜、侵占、詐欺取財3 罪,其基本社會事實同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和平手段取得他人之財物,侵害他人之財產法益。因之,檢察官如係以上述3 種罪名中之任一罪名起訴,法院依其調查證據審理結果,就被告侵害單一法益之同一被害客體(即事實同一),如認被告犯罪手段有異於起訴書所認定者(例如起訴書認定被告係施用詐術取得系爭財物,法院認定係以竊取方法而取得系爭財物),即得變更起訴法條之罪名為其餘兩罪中之另一罪名是,最高法院81年度台非字第423 號著有判決可資參照。查本件起訴書已載明被告虛偽填載變造傳票內容、存摺存款取款憑條金額記載之施用詐術方式溢領如附表所示之金額,且本院依調查證據審理結果,就被告侵害單一法益之同一被害客體(即事實同一)、被告犯罪手段,均與起訴書所認定大致相同,其基本事實同一,雖公訴人以業務侵占罪名起訴,本院自得變更起訴法條。爰審酌被告被告身為科嶠公司之會計,竟以變造轉帳傳票、存摺存款取款憑條上金額之記載,詐得科嶠公司存款頗多,影響科嶠公司公司之正常營運,所生危害非輕,犯後初否認犯行,惟於本院審理時坦承犯行,尚有悔意,迄未賠償告訴人任何損害,及被告之生活狀況、智識程度,並無犯罪前科紀錄,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紙在卷可稽,素行尚佳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示儆懲。末按中華民國96年罪犯減刑條例於96年7 月4 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月16日施行,惟查本件被告犯罪時間固在96年4 月24日以前,且所犯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3 款之變造會計憑證罪及刑法第216 條、第21 0條行使變造私文書罪均非中華民國96年罪犯減刑條例第3 條第1 項所定不予減刑之罪,惟其所犯與上開2 罪具裁判上一罪關係之刑法第339 條第1 項詐欺取財罪乃為上開減刑條例第3 條第1 項所定經宣告逾有期徒刑1 年6 月不予減刑之罪,揆諸前揭說明,本件被告仍無減刑之適用。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 條之1 、第299 條第1 項前段、第300 條,刑法第2 條第1 項前段、第339 條第1 項、第216 條、第210 條,修正前刑法第55條、第56條,修正前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3 款,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翁春鈴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97 年 5 月 16 日刑事第九庭 法 官 蘇琬能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 書記官 許家慧 中 華 民 國 97 年 5 月 23 日本案主要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10條(偽造變造私文書罪)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5 年以下有 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行使第 210 條至第 215 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 千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 │編號│犯罪日期(即│於轉帳傳票上│於中國農民│詐得之金額(│卷證出│ │ │填載轉帳傳票│虛偽填載之內│銀行存摺存│即溢領款項)│處(即│ │ │、提款日期)│容 │款取款憑條│ │95年度│ │ │ │ │上變造之內│ │交查字│ │ │ │ │容 │ │第782 │ │ │ │ │ │ │號) │ ├──┼──────┼──────┼─────┼──────┼───┤ │ 1 │93年11月18日│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4萬元 │第18、│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19、25│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7 頁 │ │ │ │均為3780 元 │提領金額「│ │ │ │ │ │)。 │3,780 」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4│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肆」萬,│ │ │ │ │ │ │而將原提領│ │ │ │ │ │ │金額由「 │ │ │ │ │ │ │3,780 」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43,780 │ │ │ │ │ │ │」元) │ │ │ ├──┼──────┼──────┼─────┼──────┼───┤ │ 2 │94年3月23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20至│ │ │ │載借方、貸方│銀行存摺存│ │36、25│ │ │ │實際金額「58│款取款憑條│ │8 頁 │ │ │ │,205 」 元首│提領金額「│ │ │ │ │ │位數字前,虛│58,205」元│ │ │ │ │ │偽填載數字「│之首位數字│ │ │ │ │ │1 」,而將實│前,虛偽填│ │ │ │ │ │際金額變造增│上數字「1 │ │ │ │ │ │加為「158,20│」而加以變│ │ │ │ │ │5 」元之金額│造為「158,│ │ │ │ │ │ │205 」元)│ │ │ ├──┼──────┼──────┼─────┼──────┼───┤ │ 3 │94年5月25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37至│ │ │ │載借方、貸方│銀行存摺存│ │47、24│ │ │ │實際金額「1,│款取款憑條│ │7頁 │ │ │ │068 」元首位│提領金額「│ │ │ │ │ │數字前,虛偽│1,068 」元│ │ │ │ │ │填載數字「14│之首位數字│ │ │ │ │ │」,而將實際│前,虛偽填│ │ │ │ │ │金額變造增加│上數字「14│ │ │ │ │ │為「141,068 │」,並在該│ │ │ │ │ │」元之金額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肆」萬,│ │ │ │ │ │ │而將原提領│ │ │ │ │ │ │金額由「1,│ │ │ │ │ │ │068 」元加│ │ │ │ │ │ │以變造為「│ │ │ │ │ │ │141,068 」│ │ │ │ │ │ │元) │ │ │ ├──┼──────┼──────┼─────┼──────┼───┤ │ 4 │94年6月3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48至│ │ │ │載貸方科目「│銀行存摺存│ │54、24│ │ │ │銀行存款農乙│款取款憑條│ │9頁 │ │ │ │」、摘要「領│提領金額「│ │ │ │ │ │現」、「保費│22,726」元│ │ │ │ │ │」應提領金額│之首位數字│ │ │ │ │ │金額「22,726│前,虛偽填│ │ │ │ │ │」元首位數字│上數字「1 │ │ │ │ │ │前,虛偽填載│」,並在該│ │ │ │ │ │數字「1 」,│頁下方大寫│ │ │ │ │ │而將金額變造│金額欄所載│ │ │ │ │ │增加為「122,│原提領金額│ │ │ │ │ │726 」元之金│之首位數字│ │ │ │ │ │額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22,726」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22,726 │ │ │ │ │ │ │」元) │ │ │ ├──┼──────┼──────┼─────┼──────┼───┤ │ 5 │94年7月14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起訴│第55至│ │ │(同時2 筆)│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書誤載為15萬│59、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元) │259頁 │ │ │ │均為「50,000│提領金額「│ │ │ │ │ │」元)。 │50,000」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50,000」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50,000 │ │ │ │ │ │ │」元) │ │ │ │ │ ├──────┼─────┼──────┼───┤ │ │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60至│ │ │ │載貸方實際金│銀行存摺存│ │72、 │ │ │ │額「43,623」│款取款憑條│ │260 頁│ │ │ │元首位數字前│提領金額「│ │第 │ │ │ │,虛偽填載數│43,623」元│ │ │ │ │ │字「1 」,而│之首位數字│ │ │ │ │ │將實際金額變│前,虛偽填│ │ │ │ │ │造加為「143,│上數字「1 │ │ │ │ │ │263 」元之金│」,並在該│ │ │ │ │ │額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萬,而將原│ │ │ │ │ │ │提領金額由│ │ │ │ │ │ │「43,623」│ │ │ │ │ │ │元加以變造│ │ │ │ │ │ │為「143,62│ │ │ │ │ │ │3 」元) │ │ │ │ │ │ │ │ │ │ ├──┼──────┼──────┼─────┼──────┼───┤ │ 6 │94年8月2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73至│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88、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61頁 │ │ │ │均為「66,542│提領金額「│ │ │ │ │ │」元)。 │66,542」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66,542」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66,542 │ │ │ │ │ │ │」元) │ │ │ ├──┼──────┼──────┼─────┼──────┼───┤ │ 7 │94年8月8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5萬元 │第87至│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88、26│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 頁 │ │ │ │均為「8,865 │提領金額「│ │ │ │ │ │」元)。 │8,865 」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5│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伍」萬,│ │ │ │ │ │ │而將原提領│ │ │ │ │ │ │金額由「8,│ │ │ │ │ │ │865 」元加│ │ │ │ │ │ │以變造為「│ │ │ │ │ │ │158,865 」│ │ │ │ │ │ │元) │ │ │ ├──┼──────┼──────┼─────┼──────┼───┤ │ 8 │94年8月19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89至│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104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63頁 │ │ │ │均為「53,217│提領金額「│ │ │ │ │ │」元)。 │53,217」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53,217」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53,217 │ │ │ │ │ │ │」元) │ │ │ ├──┼──────┼──────┼─────┼──────┼───┤ │9 │94年9月5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05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264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頁 │ │ │ │均為「11,634│提領金額「│ │ │ │ │ │」元)。 │11,634」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11,634」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11,634 │ │ │ │ │ │ │」元) │ │ │ │ │(有2筆) ├──────┼─────┼──────┼───┤ │ │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06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265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頁 │ │ │ │均為「80,000│提領金額「│ │ │ │ │ │ 」 元)。 │80,000」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80,000」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80,000 │ │ │ │ │ │ │」元) │ │ │ ├──┼──────┼──────┼─────┼──────┼───┤ │10 │94年9月20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08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至120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66 │ │ │ │均為「36,515│提領金額「│ │頁 │ │ │ │」元)。 │36,515」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36,515」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36,515 │ │ │ │ │ │ │」元) │ │ │ ├──┼──────┼──────┼─────┼──────┼───┤ │11 │94年10月12日│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01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至131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50 │ │ │ │均為「31,070│提領金額「│ │頁 │ │ │ │ 」 元)。 │31,070」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31,070」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31,070 │ │ │ │ │ │ │」元) │ │ │ ├──┼──────┼──────┼─────┼──────┼───┤ │12 │94年10月24日│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32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至139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51 │ │ │ │均為「51,331│提領金額「│ │頁 │ │ │ │」元)。 │51,331」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51,331」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51,331 │ │ │ │ │ │ │」元) │ │ │ ├──┼──────┼──────┼─────┼──────┼───┤ │13 │94年10月28日│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40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至142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67 │ │ │ │均為「73,000│提領金額「│ │頁 │ │ │ │」元)。 │73,000」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73,000」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73,000 │ │ │ │ │ │ │」元) │ │ │ ├──┼──────┼──────┼─────┼──────┼───┤ │14 │94年11月2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43 │ │ │ │載貸方會計科│銀行存摺存│ │至155 │ │ │ │目「銀行存款│款取款憑條│ │、268 │ │ │ │農乙」應提領│提領金額「│ │頁 │ │ │ │金額「21,053│21,053」元│ │ │ │ │ │」元首位數字│之首位數字│ │ │ │ │ │前,虛偽填載│前,虛偽填│ │ │ │ │ │數字「1 」,│上數字「1 │ │ │ │ │ │而將金額變造│」,並在該│ │ │ │ │ │增加為「121,│頁下方大寫│ │ │ │ │ │053 」元之金│金額欄所載│ │ │ │ │ │額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萬,而將原│ │ │ │ │ │ │提領金額由│ │ │ │ │ │ │「21,053」│ │ │ │ │ │ │元加以變造│ │ │ │ │ │ │為「121,05│ │ │ │ │ │ │3 」元) │ │ │ │ │ │ │ │ │ │ ├──┼──────┼──────┼─────┼──────┼───┤ │15 │94年11月23日│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56 │ │ │ │載借、貸方實│銀行存摺存│ │至171 │ │ │ │際金額「53, │款取款憑條│ │、269 │ │ │ │767」元首位 │提領金額「│ │頁 │ │ │ │數字前,虛偽│53,767」元│ │ │ │ │ │填載數字「1 │之首位數字│ │ │ │ │ │」,而將實際│前,虛偽填│ │ │ │ │ │金額變造增加│上數字「1 │ │ │ │ │ │為「153,767 │」,並在該│ │ │ │ │ │」元之金額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萬,而將原│ │ │ │ │ │ │提領金額由│ │ │ │ │ │ │「53,767」│ │ │ │ │ │ │元加以變造│ │ │ │ │ │ │為「153,76│ │ │ │ │ │ │7 」元) │ │ │ ├──┼──────┼──────┼─────┼──────┼───┤ │16 │94年11月30日│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72 │ │ │ │載貸方會計科│銀行存摺存│ │至176 │ │ │ │目「銀行存款│款取款憑條│ │、270 │ │ │ │農乙」應提領│提領金額「│ │頁 │ │ │ │金額「6,8007│68,007」元│ │ │ │ │ │」元首位數字│之首位數字│ │ │ │ │ │前,虛偽填載│前,虛偽填│ │ │ │ │ │數字「1 」,│上數字「1 │ │ │ │ │ │而將金額變造│」,並在該│ │ │ │ │ │增加為「168,│頁下方大寫│ │ │ │ │ │007 」元之金│金額欄所載│ │ │ │ │ │額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68,007」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68,007 │ │ │ │ │ │ │」元) │ │ │ ├──┼──────┼──────┼─────┼──────┼───┤ │17 │94年12月19日│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35萬元 │第252 │ │ │ │ │銀行存摺存│ │頁 │ │ │ │ │款取款憑條│ │ │ │ │ │ │提領金額虛│ │ │ │ │ │ │偽填載數字│ │ │ │ │ │ │之方式加以│ │ │ │ │ │ │變造。 │ │ │ ├──┼──────┼──────┼─────┼──────┼───┤ │18 │94年12月22日│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77 │ │ │ │轉帳傳票之借│銀行存摺存│ │至189 │ │ │ │方、貸方金額│款取款憑條│ │、271 │ │ │ │均為「4,5350│提領金額「│ │頁 │ │ │ │」元)。 │45,350」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45,350」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45,350 │ │ │ │ │ │ │」元) │ │ │ ├──┼──────┼──────┼─────┼──────┼───┤ │19 │95年1月6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190 │ │ │ │載貸方會計科│銀行存摺存│ │至199 │ │ │ │目「銀行存款│款取款憑條│ │、272 │ │ │ │農乙」、摘要│提領金額「│ │頁 │ │ │ │「12月份領現│55,327」元│ │ │ │ │ │扣便當」之應│之首位數字│ │ │ │ │ │提領金額「 │前,虛偽填│ │ │ │ │ │55,327」元首│上數字「1 │ │ │ │ │ │位數字前,虛│」,並在該│ │ │ │ │ │偽填載數字「│頁下方大寫│ │ │ │ │ │1 」,而將金│金額欄所載│ │ │ │ │ │額變造增加為│原提領金額│ │ │ │ │ │「155,327 」│之首位數字│ │ │ │ │ │元之金額。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55,327」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55,327 │ │ │ │ │ │ │」元) │ │ │ ├──┼──────┼──────┼─────┼──────┼───┤ │20 │95年1月27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3萬4500元 │第253 │ │ │ │ │銀行存摺存│ │頁 │ │ │ │ │款取款憑條│ │ │ │ │ │ │提領金額虛│ │ │ │ │ │ │偽填載數字│ │ │ │ │ │ │之方式加以│ │ │ │ │ │ │變造。 │ │ │ ├──┼──────┼──────┼─────┼──────┼───┤ │21 │95年2月8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20萬元 │第199 │ │ │ │ │銀行存摺存│ │、200 │ │ │ │ │款取款憑條│ │、273 │ │ │ │ │提領金額「│ │頁 │ │ │ │ │12,193」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2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貳」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12,193」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212,193 │ │ │ │ │ │ │」元) │ │ │ ├──┼──────┼──────┼─────┼──────┼───┤ │22 │95年2月21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5萬元 │第274 │ │ │ │ │銀行存摺存│ │頁 │ │ │ │ │款取款憑條│ │ │ │ │ │ │提領金額虛│ │ │ │ │ │ │偽填載數字│ │ │ │ │ │ │之方式加以│ │ │ │ │ │ │變造。 │ │ │ ├──┼──────┼──────┼─────┼──────┼───┤ │23 │95年3月6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275 │ │ │ │ │銀行存摺存│ │頁 │ │ │ │ │款取款憑條│ │ │ │ │ │ │提領金額「│ │ │ │ │ │ │12,432」元│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數字「1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12,432」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12,432 │ │ │ │ │ │ │」元) │ │ │ ├──┼──────┼──────┼─────┼──────┼───┤ │26 │95年3月6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201 │ │ │ │載貸方會計科│銀行存摺存│ │至209 │ │ │ │目「銀行存款│款取款憑條│ │、276 │ │ │ │農乙」、摘要│提領金額「│ │頁 │ │ │ │「領現、便當│97,719」元│ │ │ │ │ │」應提領金額│之首位數字│ │ │ │ │ │「97,719」元│前,虛偽填│ │ │ │ │ │首位數字前,│上數字「1 │ │ │ │ │ │虛偽填載數字│」,並在該│ │ │ │ │ │「1 」,而將│頁下方大寫│ │ │ │ │ │實際金額變造│金額欄所載│ │ │ │ │ │增加為「197,│原提領金額│ │ │ │ │ │719 」元之金│之首位數字│ │ │ │ │ │額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97,719」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97,719 │ │ │ │ │ │ │」元) │ │ │ ├──┼──────┼──────┼─────┼──────┼───┤ │25 │95年3月14日 │無變造情事。│於中國農民│15萬元 │第277 │ │ │ │ │銀行存摺存│ │頁 │ │ │ │ │款取款憑條│ │ │ │ │ │ │提領金額「│ │ │ │ │ │ │600 」元之│ │ │ │ │ │ │首位數字前│ │ │ │ │ │ │,虛偽填上│ │ │ │ │ │ │數字「150 │ │ │ │ │ │ │」,並在該│ │ │ │ │ │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伍」萬,│ │ │ │ │ │ │而將原提領│ │ │ │ │ │ │金額由「60│ │ │ │ │ │ │0 元加以變│ │ │ │ │ │ │造為「150,│ │ │ │ │ │ │600」元) │ │ │ ├──┼──────┼──────┼─────┼──────┼───┤ │26 │95年3月27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229 │ │ │ │載借、貸方實│銀行存摺存│ │至243 │ │ │ │際金額「63, │款取款憑條│ │、278 │ │ │ │068」元首位 │提領金額「│ │頁 │ │ │ │數字前,虛偽│63,068」元│ │ │ │ │ │填載數字「1 │之首位數字│ │ │ │ │ │」,而將實際│前,虛偽填│ │ │ │ │ │金額變造增加│上數字「1 │ │ │ │ │ │為「163,068 │」,並在該│ │ │ │ │ │」元之金額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萬,而將原│ │ │ │ │ │ │提領金額由│ │ │ │ │ │ │「63,068」│ │ │ │ │ │ │元加以變造│ │ │ │ │ │ │為「163,06│ │ │ │ │ │ │8 」元) │ │ │ ├──┼──────┼──────┼─────┼──────┼───┤ │29 │95年3月29日 │在轉帳傳票所│於中國農民│10萬元 │第210 │ │ │ │載借、貸方實│銀行存摺存│ │至228 │ │ │ │際金額「47,1│款取款憑條│ │、279 │ │ │ │71」元首位數│提領金額「│ │頁 │ │ │ │字前,虛偽填│47,171」元│ │ │ │ │ │載數字「1 」│之首位數字│ │ │ │ │ │,而將實際金│前,虛偽填│ │ │ │ │ │額變造增加為│上數字「1 │ │ │ │ │ │「147,171 」│」,並在該│ │ │ │ │ │元之金額。 │頁下方大寫│ │ │ │ │ │ │金額欄所載│ │ │ │ │ │ │原提領金額│ │ │ │ │ │ │之首位數字│ │ │ │ │ │ │前,虛偽填│ │ │ │ │ │ │上「壹」拾│ │ │ │ │ │ │,而將原提│ │ │ │ │ │ │領金額由「│ │ │ │ │ │ │47,171」元│ │ │ │ │ │ │加以變造為│ │ │ │ │ │ │「147,171 │ │ │ │ │ │ │」元) │ │ │ ├──┼──────┴──────┴─────┴──────┼───┤ │詐得│337萬4500元(起訴書誤載為342萬4500元) │ │ │總金│ │ │ │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