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九十一年度交簡上字第六三號
關鍵資訊
- 裁判案由公共危險
- 案件類型刑事
- 審判法院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 裁判日期91 年 10 月 28 日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九十一年度交簡上字第六三號 上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右列上訴人因被告公共危險案件,不服本院虎尾簡易庭九十一年度虎交簡字第九四號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案號: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 署九十一年度偵字第二四四七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左︰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經本院審理結果,認第一審判決認事用法及量刑均無不當,應予維持,並引 用第一審判決書記載之事實、證據及理由(如附件)。 二、另上訴人以下列理由提起上訴: (一)本件依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規定:「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 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係屬司法刑事刑罰,其情節較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七日修正』第三十五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 「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經測試檢定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五 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及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因 而肇事致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二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 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一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行政罰為重,且 一般酒後駕車未達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公共危險程度者,其處行政罰 鍰為處新台幣四萬五千元許,而本件原審判決被告甲○○服用酒類,不能 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罰拘役四十日,如易科罰金以三百元折算 壹日,係折合為新臺幣三萬六千元之罰金,顯與罪刑相當原則失衡,有再 傳訊本件舉發違規交通警察到庭詳查,尚未達觸犯司法刑罰之刑法第一百 八十五條之三罪嫌時之最高行政罰鍰數額平均係多少?有無參考值資料? 均涉及被告是否量刑過輕之罪刑相當原則之關鍵,有再詳查之必要。 (二)立法者將原屬行政罰鍰之酒後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行為提昇為刑法 罰,目的在遏止此類犯行發生,且媒體亦不厭其煩一再次宣導,然此類公 共危險案件依然層出不窮,並有因此迭生對他人生命或身體傷害,對他人 人身安全毫無保障,製造成部分家庭破碎,無形中耗損國力及增加社會成 本,然何以此類案件依然無法減少,顯見違法者對此類案件,存有法院輕 判之期待心理,再本件被告甲○○於九十一年六月八日十九時許,在雲林 縣斗六市友人處所,服用高粱酒之酒類,致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竟於翌日一時許,駕駛車號RG─七二九七號自小客車,沿虎尾鎮○○路 往廉使里方向行駛,於同月九日一時五十分許,途經虎尾鎮○○路八一八 號前,因酒醉駕車及未注意車前狀況而不慎撞擊同向在前直行之丙○○騎 乘車號NTX─五六○號機車的後方,並致其人車倒地丙○○受傷(陳家 峰於警訊時明確表示:不提出過失傷害告訴),嗣經警到場發現其酒味甚 濃,對其施測酒精濃度為吐氣值為每公升○.七五毫克(丙○○於警訊時 施測酒精濃度為吐氣值為每公升○.○○毫克合格),如此,酒後駕車發 生車禍者,嚴重造成道路往來交通擁塞不便,浪費大多數往來利用該道路 駕駛人時間,並增加社會成本,倘若法院對此類案件予以輕判,無異變相 鼓勵貪杯者繼續違法,亦對守法參與道路交通之人,變相戕害,又被告無 視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駕入道路易造成連環車禍之可能性,因此,本 件有再傳訊本件被害人為何會發生被撞,且被告犯行之情節是否高度危險 ?有造成連環車禍之可能性?始能釐清本件之罪刑相當原則所意涵之相當 性,是否為法院之裁量權內經過斟酌後始決定量刑基準所依憑。 (三)原審未酌上情,遽對被告為拘役四十日之諭知,其量刑顯然過輕,非徒不 能遏止犯行,亦不符社會期待常情,爰請依法撤銷原判決,另為處有期徒 刑四月,如易科罰金以參佰元折算壹日之適當判決,以保障被告不再變相 戕害自己。 三、按衡情量刑係原審裁量權限,苟無顯然欠缺妥當或違法之處,似無僭越之理,若 非如此,僅為調整刑度之理由,任意撤銷改判,徒增司法之不安定性及不確定性 ,有違社會之期待。復防衛社會之方法,不限於刑罰,易言之,抑制酒後駕車行 為不能單以刑罰為手段,刑罰仍須本於個別化為之,以收改善犯罪人之實效。本 件被告固然酒醉駕車肇事,但已取得被害人丙○○之諒解,於警訊中即不提出過 失傷害告訴,被告併供述已賠償被害人新臺幣五萬元,顯然非虛,而且被告對於 所犯亦坦白承認,酒醉駕車乃其初犯,若再斟酌被告年齡、職業、收入及家庭狀 況,非無從輕量刑之情節,亦可主動期其改善,若聲請人以被告所犯有從重量刑 之必要,理當於聲請書為具體求刑,可避免因量刑之出入,衍生訟源。又刑法所 以科酒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以刑罰,原本於酒醉駕駛,可因個人之不能安全因素 ,致參與道路交通者受到侵害之危險而設,刑罰本身既有此目的之考量,原審法 官既諭知以刑罰,難謂無此衡量。另刑法區分刑事刑法與行政刑法,前者,以刑 事犯,自然犯為其對象;後者,以行政犯,法定犯為其對象。刑事犯,其本質上 含有可罰性,為社會一般所共認;行政犯,並非當然含有可罰性,係因國家為達 成行政目的,乃設其命令或禁止之規定,始具有可罰性。酒醉駕駛原列屬行政罰 ,政府為維護交通安全,遏止酒醉駕駛肇禍致人死傷,對他人生命身體可能造成 之危害,乃將之提升以刑罰規範,其本質上既為行政犯,對被告科以行政罰鍰, 再科以刑罰之罰金,固為現行法制所允許,但就被告而言,已有二罰之嫌。再者 ,交通違規之行政罰鍰與刑罰之規範目的並非全然相同,前者著重交通秩序之維 持,後者須針對被告之刑事違法行為,依刑法第五十七條各款規定,考量其各種 情形以為適當之量刑,標準並非相同,行政罰既與刑罰之目的不同,制度有別, 尚難以形式上實際懲罰金額之高低,遽論孰輕孰重,且刑法第五十七條及五十八 條規定之科刑輕重應審酌事項,並未以行政罰之高低作為量刑參酌之標準,況刑 事程序原本即為保障人權、發現真實而設,並不因刑事程序較行政程序繁複,即 認刑罰應較行政罰之裁罰結果為重。是故,上訴人在聲請簡易處刑時,既未列舉 理由向簡易庭具體求刑,於判決後徒以原審量刑不當為理由而提起上訴,殊無理 由,應予駁回。 四、本院傳喚證人即被害人丙○○,並未到庭,惟觀其警訊中即表示不提出過失傷害 之告訴,被告又供述已賠償被害人新臺幣五萬元,則被告應已取得被害人之諒解 ,且被告亦坦承犯罪情節,自無再傳喚被害人調查之必要。又上訴人請求傳訊取 締員警到庭作證被告繳納罰金多少,因科刑輕重應審酌事項,並未以行政罰之高 低作為量刑參酌之標準,已如前述,且檢察官已陳明本件罰鍰金額為新臺幣五萬 元,因此本院認無調查之必要,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四百五十五條之一第三項、第三百七十三條、第三 百六十八條,判決如全文。 本案經檢察官乙○○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一 年 十 月 二十八 日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翁 慶 珍 法 官 趙 思 芸 法 官 吳 褔 森 右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李 松 坤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一 年 十 月 二十八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 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者, 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