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放寬候補法官得獨任審理案件之範圍,應包括及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44 條第 1 項之罪(含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洗錢防制法第 19 條、第 20 條之洗錢罪)
主旨
本院 114 年 3 月 19 日院台廳司一字第 1140500292 號、112 年 7月 18 日院台廳司一字第 1120500863 號函文,放寬候補法官得獨任審理案件之範圍,應包括及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44 條第 1 項之罪(含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洗錢防制法第 19 條、第 20 條之洗錢罪),請查照。
說明
一、按犯刑法第 339 條之 4 第 1 項第 2 款之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該條項規定加重其刑 2 分之 1:一、並犯同條項第 1 款、第 3 款或第 4 款之一。二、在中華民國領域外以供詐欺犯罪所用之設備,對於中華民國領域內之人犯之;犯第 1 項之罪及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違反洗錢防制法第 19 條、第 20 條之洗錢罪,非屬刑事訴訟法第 284 條之 1 第 1 項之第一審應行合議審判案件,並準用同條第 2 項規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下稱詐危條例)第 44 條第 1、4 項分別定有明文。該條規定之立法理由已明示第 1項之罪,固非屬刑事訴訟法第 284 條之 1 第 1 項得行獨任審判之罪名,但本質與同條第 1 項第 7 款所列得行獨任審判之詐欺犯罪類型無異,衡酌其相關法律見解已臻穩定,且具有妥速審理之必要性,如行獨任審判,將有效提升審判效能,適切發揮刑罰嚇阻犯罪及一般預防功能,並準用刑事訴訟法第 284 條之 1 第 2 項之規定(即獨任轉軌合議案件之規定)之意旨。 二、是依上開規定及立法理由,詐危條例第 44 條第 1 項之罪(含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洗錢防制法第 19 條、第 20 條之洗錢罪),本質與刑事訴訟法第 284 條之 1 第 1 項第 7 款所列之詐欺犯罪類型無異,復可準用刑事訴訟法第 284 條之 1 第 2 項規定,於案情繁雜、情節嚴重或於社會治安有重大影響等特殊情形時,有予以轉軌合議之機制,可藉由合議審判擔保審判及裁判品質,不致因放寬候補法官獨任辦理案件之範圍及時間,即於訴訟當事人之權益有所犧牲。是本院 114 年 3 月 19 日院台廳司一字第 1140500292 號函文放寬候補法官得獨任辦理案件之範圍,應包括及於詐危條例第 44條第 1 項之罪(含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洗錢防制法第 19 條、第 20 條之洗錢罪)。 三、基於相同之規範目的及精神,本院 112 年 7 月 18 日院台廳司一字第 1120500863 號函文放寬候補法官得獨任辦理案件之範圍,亦應包括及於詐危條例第 44 條第 1 項之罪(含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洗錢防制法第 19 條、第 20 條之洗錢罪),併此敘明。
正本
最高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請轉行查照)、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請轉行查照)
副本
本院民事廳、本院刑事廳、本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本院少年及家事廳、本院憲法法庭書記廳、本院資訊處(請建置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