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行政犯之責任,原則上無既遂未遂之分,均同其處罰 參考法條:海關緝私條例 第 37 條 (67.05.29) 進出口貨物查驗及取樣準則 第 49、50 條 (71.11.27) 《行政法院裁判要旨彙編第 5 輯之裁判內容》 按「沖退進口原料稅捐之加工外銷貨物,報運出口而有虛報所運貨物之名稱、數量或重量情事者,處以溢額沖退稅額二倍至五倍之罰鍰,並得沒入其貨物。」為行為時海關緝私條例(六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修正公布)第三十七條第四項所明定。本件原告報運出口黑鋼管乙批,計三七、四八○公斤,經被告機關抽中免驗放行後,嗣因故取銷裝船,請求退關出倉,被告機關感覺有異,實際查驗結果,發現出口貨物除規格不符外,實際僅有二八、○○○公斤,原申報有虛報外銷品重量之違法行為,乃依財政部(72)台財關第一○五八○號函修訂「五金鋼鐵製品部分」之外銷品從價、從量退稅率表核算,計能溢退進口稅三一、一八○元,科以二倍之罰鍰六二、三六○元,自無不洽。惟被告機關答辯依進出口貨物查驗及取樣準則第五十條前段規定謂「已退關之出口貨物,如存放聯鎖倉庫迄未搬運者,重報出口時,得驗憑已註銷裝貨單,准免複驗,則已退關之出口貨物,如有虛報不法情事,並非絕對不可能發生冒冲退稅情形」云云,因原告存放於倉庫,迄未搬運之貨物,並非又行重報出口,所比擬者,雖嫌牽強,然查同取樣準則第四十九條規定謂:「已報關放行因故無法裝船(機)出口存置碼頭(機場)倉庫之退關貨物,如原出口報單已抽中應驗者,仍應於開驗核符後方准辦理退關手續,其為抽中免驗者,得准予免驗逕辦退關手續。」可知其為抽中免驗者,准予免驗逕辦退關手續,則為「得准」予免驗,而非「應准」予免驗。海關如認為可能有虛報不法,冒冲退稅之情形,自可在辦理退關手續前予以查驗。次查廠商報運貨物出口,經海關查驗或抽中免驗放行後,因故未能裝船申請退關出倉案件,如經關複驗或查驗發現與原申報不符,應依海關緝私條例處分,財政部(72)台財關第二二七六號函釋有案。復按「商人運貨物出口,依現行規章,其應辦手續,不止報關一端。凡以出口貨物進存碼頭聯鎖倉庫,預訂艙位及辦理簽證諸端,均屬運貨出口之手續。踐行此等手續,自屬運貨出口行為之一部。縱令存倉貨物可以取回,預訂艙位及出口簽證亦均可取銷,亦僅係中途變計,不擬出口,而該等行為之為出口行為,初不因而改變其性質。銀元銀條為禁止出口之物,原告以之密藏於麥芽糖內,既已進存碼頭聯鎖倉庫,復已預訂艙位,請得出口簽證,自應認為已著手實行私運貨物出口之行為,其尚未報關裝船出口,在形式上固可發生未遂犯之問題,在行政犯之責任上,則無既遂未遂之分。至為原告以知悉事已敗露,而取銷簽證,自尤不足解免其責任。」本院四十六年判字第五十號著有判例。是以被告機關對原告之虛報外銷品重量行為,科以罰鍰,揆諸首揭有關法令規定及上開判例意旨,原處分並無違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