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系爭技術支援費,係高估之應付費用,此項事實為再審原告所不否認則 原核定予以調整減列,即與查核準則第六十四條規定,並無不合,原判決予以維持,自難謂其適用法規錯誤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 第 28 條 (64.12.12) 《行政法院裁判要旨彙編第 10 輯之裁判內容》 按行政訴訟當事人對本院之判決提起再審之訴,必須具有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始得為之,而該條第一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者,係指原判決所適用之法規與該案應適用之現行法規相違背或與解釋判例有所牴觸者而言,至於法律上見解之歧異,再審原告對之縱有爭執,更難謂為適用法規錯誤,而據為再審之理由。本院六十二年判字第六一○號著有判例。本件再審原告七十四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關於營業成本、其他費用、兌換損失、其他損失及免稅所得部分,提起一再訴願後,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七十八年度判字第一八七五號予以判決駁回,茲再審原告對之提起再審所持再審事由,無非謂原判決適用財政部 (71) 台財稅第三○四一一號函示計算公式,核算其七十四年度免稅所得,違背所得稅法及獎勵投資條例第二條等規定,應改依財政部 (62) 台財稅第三○○二九號函釋規定計算,始為正當云云為主要理由,惟查,依該函釋規定計算免稅所得,須帳冊簿據設置完備,且銷貨額、銷貨成本及毛利獨立計算,並嚴格合理分攤管理費用,始可依其記載情形,核實認定。惟再審原告七十四年度雖自行申報,免稅產品營業收入四八、六八六、一五八元,但經核其中包含增資擴展前不能免稅設備提供勞務及增資擴展後享受免稅設備提供勞務之收入,並未劃分增資擴展新增設備之營業收入,其申報之成本八、四四九、五六八元亦然,乃有再審原告所自承:自當年度之免稅所得中,減除增資擴展前之所得,作為當年度應可免稅之所得之舉。再審原告就此雖多作說明,仍無法證明,其新增設備前後之免稅所得與非免稅所得,已嚴予劃分,是縱應適用財政部 (62) 台財稅第三○○二九號函釋規定而經查核結果,再審原告並無適用此函釋之客觀條件,如上所述,原判決適用財政部 (71) 台財稅第三○四一一號函計算公式,核算再審原告之免稅所得,其適用法規,並無錯誤,再審原告猶執此,提起再審之訴,自難認有再審理由。次查關於營業成本部分:依查核準則第六十四條估列之應付費用 (即營業成本) 是否恰當,有無高估或低估,稽徵機關非無權查核調整。本件系爭技術支援費等共五一、八二一、○七六‧七三元,係高估之應付費用,此項事實為再審原告所不否認,則原核定予以調整減列,即與查核準則第六十四條規定,並無不合,原判決予以維持,自難謂其適用法規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