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95年度勞上字第32號上 訴 人 李○○ 訴訟代理人 林殷世律師 複 代理 人 劉○○ 被 上訴 人 ○○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 訴訟代理人 莊志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違約金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95年4月6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4年度勞訴字第158 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於95年7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文
原判決除確定部分外廢棄。 上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第一審(除確定部分外)、第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理由
被上訴人起訴主張:上訴人於民國85年6 月10日起受聘於伊,經伊提供職前專業訓練後,由業務員晉升至南區業務代表,負責大陸廣東地區產品說明、推廣市場行銷、與供應商溝通聯繫等工作。兩造並於89年7 月20日簽訂「○○股份有限公司員工職務暨連帶保證承諾書」(下稱系爭承諾書),上訴人應嚴守保密條款、競業禁止之約定,如違反第3條第2款之約定,依第6條第3款之約定,應給付伊懲罰性違約金新臺幣(下同)1 千萬元。詎上訴人於93年9 月離職後,即受僱於訴外人昶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昶臺公司)大陸地區業務代表,從事與任職於伊相同職務之工作,並將任職伊期間獲得之上游供應商名單聯繫方式、進價、報價等機密資料洩漏予昶臺公司知悉、使用,使昶臺公司與伊販售之產品相似度達90%,且以略低於伊產品價格出售,嚴重影響伊產品銷售額與業績。上訴人已違反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項之約定,原應給付懲罰性違約金1,000 萬元,伊請求其先行給付其中500 萬元。爰依系爭承諾書之約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500 萬元,及自起訴狀本送達翌日起加計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 上訴人則以:伊負責產品之銷售買賣,僅須瞭解產品,俾向客戶解說外,無須專門知識或技術,非被上訴人營業上知識或秘密,伊亦無洩漏其前開資料。系爭承諾書係伊任職數年後於89年7 月間,在被上訴人強勢經濟地位下,被迫簽署。另伊離職後任職之昶臺公司從事塑膠原料買賣10餘年,非伊到職後,方從事相同產品之買賣,且塑膠原料上游供應商,皆為國際知名大廠,或主動推銷產品,無營業秘密可言。被上訴人未達成長之營業目標,因素很多,非僅因伊離職所致,其對客戶資料未採取保密措施,非謂營業祕密,售價本無商業價值可言,是其所稱供貨商進價、客戶資料、售價等非營業秘密,無以競業禁止保護之必要。縱前開資料有保護必要,伊利用其何者資料,致其營業遭受損害,與伊利用該資料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被上訴人均應舉證以實其說。再被上訴人限制勞工就業之對象、期間、區域、職業活動之範圍,已超逾合理之範疇,對伊轉職自由限制過甚,尤對伊轉業對象之規範過於寬泛,均逾合理之範圍。被上訴人並無填補勞工因競業禁止之損害之代償措施,伊將受無法轉職之重大不利益,被上訴人卻無依此競業禁止特約保護之利益存在,衡量兩造利益,此約款對伊之不利與被上訴人欲保護之利益,顯不相當,自屬違反公序良俗而無效,被上訴人不得援引無效之系爭承諾書為本件之請求等語,資為抗辯。 原審命上訴人給付300萬元,及自94年5月24日起加計法定遲延利息,駁回被上訴人其餘之請求,上訴人提起上訴,聲明: 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 ㈡上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被上訴人則聲明:上訴駁回。 (被上訴人就其原審敗訴部分未提起上訴而告確定)。 被上訴人主張前揭事實,固提出系爭承諾書、上訴人名片、昶臺公司目錄、被上訴人公司產品型錄、被上訴人與昶臺公司產品衝突比較表等件為證(原審調字卷第8-51頁),上訴人就其於85年6月10日起任職於被上訴人,迄93年9月間離職,離職後任職於昶臺公司等事實不爭執。上訴人雖辯稱其係於89年受迫、被迫簽署承諾書云云(原審訴字卷第64頁、本院卷第125 頁),然上訴人就其被脅迫簽署系爭承諾書之事實,未舉證以實其說,而證人即被上訴人總經理陳○○於原審到場證稱:「‧‧‧若員工不簽此承諾書,公司會考量其不簽的原因,會影響公司是否授權給他負責的業務」、「(在89年不簽承諾書的有多少人?)這份承諾書只有業務部門適用,89年業務部門的業務都有簽,只有董事、股東除外」云云(原審訴字卷第 00-00頁),僅得證明被上訴人公司業務部門之業務均簽署承諾書,如不簽署者,將影響被上訴人對員工授權業務之範圍而已,尚無由證明上訴人係遭被上訴人脅迫而簽署;況依民法第92條前段「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之規定,被脅迫所為之意思表示非為無效,僅係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而已,上訴人未舉證證明其已於除斥期間一年內撤銷其意思表示,其以被迫簽署系爭承諾書爭執承諾書之效力,尚無可採。 上訴人另辯稱系爭承諾書違反公序良俗、強制禁止規定而無效等語。按在契約自由之原則下,雇主與員工得依雙方協議簽訂契約,而受僱人有忠於其職責之義務,於僱用期間非得僱用人之允許,固不得為自己或第三人辦理同類之營業事務,惟為免受僱人因知悉前僱用人之營業資料而作不公平之競爭,雙方得事先約定於受僱人離職後,在特定期間內不得從事與僱用人相同或類似之行業,以免有不公平之競爭,若此競業禁止之約定期間、內容為合理時,與憲法工作權之保障無違。如何判斷競業禁止之約定期間、內容合理,則需於雇主之營業秘密與員工保護之立場下,就其間之權益取得一平衡點,該平衡點之決定,依營業秘密法第1 條「為保障營業秘密,維護產業倫理與競爭秩序,調和社會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法」揭櫫之立法目的,除參酌雙方協議外,另透過立法、判例、學說等加以闡釋。競業禁止之有效要件,至少應包括:㈠企業或雇主有依競業禁止特約保護之利益存在,即雇主之固有知識、營業祕密確有保護之必要、㈡勞工或員工在原雇主或公司之職務及地位,如無特別技能、技術且職位較低,非企業之主要營業幹部、處於弱勢之勞工,縱離職後至相同或類似業務之企業任職,亦無妨害原雇主營業之可能,此時之競業禁止約定應認拘束勞工轉業自由,乃違反公序良俗而無效、㈢限制勞工就業之對象、期間、區域、職業活動之範圍,需不超逾合理之範疇、㈣需有填補勞工因競業禁止之損害之代償措施。至原判決認定之㈤離職後員工之競業行為是否具有顯著背信或違反誠信原則云云,應係員工離職後之行為是否應負賠償責任(給付違約金)之要件,尚非判決競業禁止是否有效之要件。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後段約定:「甲方(上訴人)離職後二年內亦不得與在職期間內所接觸之乙方(被上訴人)或乙方(被上訴人)關係企業客戶進行相同或類似乙方(被上訴人)業務之行為」(原審調字卷第10頁),係雇主即被上訴人要求員工即上訴人於離職後一定時間內,不得從事與被上訴人相同或類似業務之行為,且基於員工即上訴人之同意,此項競業禁止之約定,附有2 年期間不得從事特定工作上之限制,雖未明定限制之地域,但既出於上訴人之同意,應認係在相當期間、相當地域內(於本件解釋上指臺灣、大陸地區)限制其競業,與憲法保障人民工作權之精神尚不違背,上訴人辯稱系爭承諾書限制其就業之對象、期間、區域、職業活動之範圍已逾合理之範疇,應屬無效云云,亦無可採。 次查,被上訴人之營業項目為「⒈塑膠粒加工製造及買賣業務。⒉五金機械模具加工製造及買賣業務。⒊顏料(鈦白粉、碳煙、鉻黃)之加工及賣賣業務。⒋有關前項業務之進出口。⒌有關前各項業務之代理」(原審調字卷第7 頁),而上訴人任職於被上訴人期間之職務係業務或業務代表,有被上訴人書狀載:「被告(上訴人)由起初之業務一直晉升至南區業務代表乙職,負責原告(被上訴人)公司於大陸廣東地區產品說明、推廣、市場行銷及與供應商溝通聯繫之工作」可參(原審調字卷第3 頁)。換言之,上訴人不參與被上訴人營業項目中之製造部分,而買賣業務(產品之推廣、行銷)無所謂獨特之知識或營業祕密,得藉通常之學習方法獲得,即無以競業禁止條款保護之必要。雖被上訴人主張其對上訴人教授特別之技術、知識等專業訓練云云,然證人即被上訴人業務經理闕○○於原審到場證稱:「〔原告(被上訴人)公司有提供何職務訓練?〕公司會提供在職訓練,會請國內外供應商來作技術訓練‧‧‧公司舉辦的課程是針對新進人員,原則上是相關塑膠等課程,是由公司優秀員工授課,塑膠發產中心的話,是一系列課程‧‧‧」、「(公司訓練內容為何?)主要針對產品的了解」等語;證人陳○○證稱:「〔除了上述的訓練外,有無對被告(上訴人)作具體專業的訓練?〕主要是銷售產品,所以一般是由供應商提供專業訓練」、「(在日本受訓內容?)針對三菱的產品作介紹,使他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產品。」在卷(原審訴字卷第53、55、57頁),顯然被上訴人所稱專業訓練,僅係對員工介紹產品而已,而認識產品、客戶,為一般從事買賣業者,皆應具備之基本能力,並無特別之處。再依上開闕○○之證言,上訴人業務重點在塑膠之買賣,而塑膠原料之買賣非屬高科技類產品,堪認塑膠原料知識及學習銷售業務知識、技術,均得以通常學習方法獲得,非必須藉由雇主之教導或於提供勞務中自我體驗始能獲得,應無獨特之知識或秘密,參諸各大塑膠石化廠推出新產品時,無不設法以各種管道介紹其產品,俾顧客瞭解產品之特性及運用,該等資料均為各廠商提供,亦無秘密可言,則被上訴人對員工所提供之產品介紹訓練,非其營業上特殊之知識或秘密,無以競業禁止條款保護之必要。被上訴人又主張其為業務員導向之公司,其主要營業項目之塑膠原料供貨商進價、客戶資料、售價至為重要,為其營業秘密云云。然塑膠原料非屬獨占事業,各塑膠製造、買賣業產品相似高自屬當然〔如華港工業物品有限公司為例,其供應商及銷售之產品種類亦與被上訴人相似,有其等產品目錄可參(本院卷第38-41 頁)〕,另塑膠原料受石油價格之波動而調整,非一成不變,依被上訴人提出之油價表(本院卷第64-67 頁),顯見石油價格變化之快速,塑膠原料必隨之調整,被上訴人之塑膠原料進價、報價等,亦非獨家所有之營業秘密。另依營業祕密法第2 條「本法所稱營業祕密,係指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而符合左列要件者:一 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所知者。二 因其祕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三 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者」之規定,所謂營業祕密須係非一般人經通常管道可得而知者;且該營業祕密之擁有者,須採取特殊嚴格之保密措施;並且該祕密擁有商業價值。證人闕○○證稱:「(公司客戶資料的管理?)客戶資料由公司電腦列印出來後,業務會自己抄一份帶在身上,不太可能整份帶出去,公司他知道業務會自己抄一份客戶資料。業務自己抄的那一份不會再繳回公司‧‧‧」(原審訴字卷第57頁),是被上訴人所謂客戶資料,所有業務員皆可抄印一份外帶,顯見被上訴人對客戶資料,未為特殊嚴格之保密措施,仍非謂屬營業祕密。以上,被上訴人所營塑膠原料之買賣,其中瞭解產品及銷售技術、認識客戶等,均得以通常學習方法獲得,無獨特之知識或營業秘密可言;所謂客戶資料,未經被上訴人嚴格控管,員工得自由取得;所謂進價、售價,本隨市場供需及原物料價格調整波動。況決定售價因素,除前揭因素外,尚有取決於公司管理、策略等,均非上訴人得獲取,是被上訴人所指訓練、資料等均非特殊知識或營業祕密,無以競業禁止保護之必要。 另上訴人之職務為業務、業務代表,無下屬,上級為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嗣經調任大陸地區,加上副理職位等情,已據上訴人陳述在卷,則上訴人在被上訴人公司內實屬最低職位,非公司主要營業幹部,不能亦無法掌握公司內部機密文件等,被上訴人就公司內屬弱勢之上訴人加諸競業禁止約款,亦有違公共秩序。再勞工經由為雇主服勞務之機會,獲悉特殊知識或營業機密,因而增長智識、經驗,固獲有利益,惟雇主亦利用勞工具備此等智識、提供勞務而獲有利益,就競業禁止精神言,勞工離職後固不得憑此智識、經驗與雇主競業,惟基於誠信、公平原則,雇主因離職勞工不得為競業而獲益,對於勞工因此項限制所生之損害,亦應給予合理之填補,俾衡平勞雇雙方之損益。而上訴人任職被上訴人期間,薪資因年資及業績而定,於89年7 月20日簽署系爭承諾書後,並未因競業禁止之約定而提高薪資或津貼,以填補上訴人因競業禁止約定所受之損害,此觀證人陳○○證稱:「(這部分的年薪有沒有包括剛剛承諾書上的競業津貼?)89年簽了承諾書後,薪資沒有再特別調整」等語自明(原審訴字卷第52頁),被上訴人亦未舉證證明其於上訴人離職時已給付一筆津貼補償,用以填補上訴人因競業禁止約定所受之損害,則系爭承諾書第6條第3款所載「而乙方(被上訴人)業已以高額薪資及津貼補償」云云,顯非事實,是被上訴人未補償上訴人離職後,因遵守限制競業承諾不從事同一工作所減少薪資之損失,殆無疑義。 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後段「甲方(上訴人)離職後二年內亦不得與在職期間內所接觸之乙方(被上訴人)或乙方(被上訴人)關係企業客戶進行相同或類似乙方(被上訴人)業務之行為」之約定,因不符合上揭競業禁止有效要件之㈠、㈡、㈣要件,有如上述,固應認違反公共秩序而無效,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違反該約定,進而依第6條第3款之約定請求上訴人賠償懲罰性違約金300 萬元,於法無據。被上訴人另主張上訴人任職期間,即要求其負責聯繫之供應商、經銷商與昶臺公司交易云云,違反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前段之約定云云。然按「法律行為之一部分無效者,全部皆為無效。但除去該部分亦可成立者,則其他部分,仍為有效」,民法第111 條定有有文。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前段「甲方(上訴人)保證在職期間,不得為自己或第三人從事與乙方(被上訴人相同或類似之業務」之約定,未違反強制禁止規定,且與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無關,該部分之約定不因後段之無效而無效,應屬有效,上訴人辯稱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之約定全部無效云云,固無足採。惟被上訴人就上訴人於任職期間即違反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前段約定之事實,未舉證以實其說,其所舉原審原證六(原審調字卷第4、51 頁)被上訴人與昶臺公司產品衝突比較表,係被上訴人自行製作,無由證明係上訴人仍任職於被上訴人公司期間之產品比較情形,尤不能證明兩公司產品相似度高係因上訴人違反上開約定所致;證人陳○○於原審所稱:「{是否看過此名片?被告〔上訴人〕在原告〔被上訴人〕公司任職期間是否有在大陸地區工作過?〔提示原證三(按即上訴人之昶臺公司名片,原審調字卷第15頁〕}有看過此名片,在他離職前一年半公司派他到大陸當業務代表‧‧‧」、「‧‧‧被告(上訴人)去大陸之前,昶臺沒有固定業務代表,被告(上訴人)去了之後才有」(原審訴字卷第51-53 頁),仍不能證明上訴人任職於被上訴人期間已要求其負責之供應商與昶臺公司交易等情,被上訴人以上訴人違反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前段之約定,進而依第6條第 3 款之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懲罰性違約金300萬元,自屬無據。 綜上所述,系爭承諾書第3條第2款前段之約定有效,然被上訴人未舉證證明上訴人於在職期間已為昶臺公司從事業務,上開條款後段因違反公共秩序而無效,被上訴人依第6條第3款之約定,請求上訴人賠償懲罰性違約金300 萬元,即屬無據。從而,被上訴人依系爭承諾書之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被上訴人 3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94年5月24日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於法無據,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原審判命上訴人給付部分,尚有未洽,上訴意旨指摘此部分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應由本院予以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 本件因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為之立證,與判決之結果不生若何影響,無庸再逐一予以論究,合併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50條、第78 條,判決如主文。
其他資訊
中 華 民 國 95 年 8 月 8 日 勞工法庭審判長法 官 沈方維 法 官 王淇梓 法 官 湯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