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具價值裁判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374 號 判決

  • 原始資料來源:司法院法令判解系統
  • 裁判日期:106 年 05 月 17 日
  • 資料來源:
    • 司法院
  • 案由摘要:妨害性自主

要旨

38 2 使使使使

案由

主文

理由

調 調調使調使便調 TOYOTA WISH 20 調調使 使使滿 使使使使000-00西20119 使5 5 369/1000 110 9使510 1 調調 使

共同筆記
相關法令
最新筆記
wei1217
7 months ago
司法類科
★要旨 1所謂「供犯罪所用之物」,乃指對於犯罪具有促成、推進或減少阻礙的效果,而於犯罪之實行有直接關係之物而言。 2在主觀要件上,本法雖未明文限制故意犯或過失犯,但過失行為人欠缺將物品納入犯罪實行媒介之主觀利用認識,並未背離其使用財產的合理限度或有濫權使用財產之情形,故無剝奪其財產權之必要,自應將犯罪工具沒收適用範圍限縮為故意犯,方符合目的性解釋。(至於犯罪加重構成要件中若有特別工具,例如攜帶兇器竊盜罪、利用駕駛供不特定人運輸之交通工具之機會犯強制性交罪,該兇器、交通工具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分別對於基本構成要件之普通竊盜罪、強制性交罪而言,仍具有促成、推進功能,即屬於供犯罪所用之物,而在得沒收之列。) 3另在客觀要件上,應區分該供犯罪所用之物,是否為實現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前提,即欠缺該物品則無由成立犯罪,此類物品又稱為關聯客體,該關聯客體本身並不具促成、推進構成要件實現的輔助功能,故非供犯罪所用之物,其沒收必須有特別規定方得為之。 (例如不能安全駕駛罪,行為人所駕駛之汽車或機車即為構成該罪之事實前提,僅屬該罪之關聯客體,而不具促成、推進犯罪實現的效用,即非屬供犯罪所用而得行沒收之。)
寫些筆記,幫助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