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性別平等教育法 第 3 條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性別平等教育:指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二、學校、教師、職員、工友及學生: (一)學校:指公私立各級學校、軍事學校、預備學校、警察各級學校及少年矯正學校。 (二)教師:指專任教師、兼任教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教官、運用於協助教學之志願服務人員、實際執行教學之教育實習人員、實習場域之實習指導人員及其他執行教學或研究之人員。 (三)職員、工友:指前目教師以外,固定、定期執行學校事務人員、運用於協助學校事務之志願服務人員、學生事務創新人員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四)學生:指具有學籍、學制轉銜期間未具學籍者、接受進修推廣教育者、交換學生、教育實習學生或研修生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三、校園性別事件:指事件之一方為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他方為學生,並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性侵害: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所稱性侵害犯罪之行為。 (二)性騷擾: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達性侵害之程度者: 1.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言詞或行為,致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或工作之機會或表現者。 2.以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作為自己或他人獲得、喪失或減損其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之條件者。 (三)性霸凌:指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於他人之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之行為且屬性騷擾者。 (四)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倫理行為:指校長或教職員工與未成年學生發展親密關,或利用不對等之權勢關係,於執行教學、指導、訓練、評鑑、管理、輔導學生或提供學生工作機會時,在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人際互動上,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 四、性別認同:指個人對自我歸屬性別之認知及接受。

共同筆記
AI 白話文
立法理由
相關法條
最新筆記
hank09
5 days ago
警察類科
不包含補習班
rexlaw
2 years ago
法律類科系(法律系、法研所、科法所)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 教育部 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立法理由: 縣市政府,雖然教育局是實際負責性別平等教育事項的單位,但鑑於對外行文單位是縣市政府而非教育局,故以縣市政府為地方主管機關
寫些筆記,幫助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