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 臺灣地區基本圖測製管理規則第 七 章 正射投影像片製圖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正射投影像片製圖 (簡稱正射製圖) ,以採用一張像片製一幅地圖之方法為原則。
模型斷面掃描,採用三等以上立體測圖儀。像片製圖,山地丘陵地以採用正射投影機,平地採用像片糾正儀為原則。
正射製圖模型底片內方位安置,相對方位及絕對方位改正,準用第六十七條至第六十九條之規定辦理。
正射製圖作斷面掃描之模型比例尺,須配合斷面紀錄及正射投影比例尺決定之。
正射投影晒像使用之空照底片,以採用電子調光複製之陽像底片為原則,底片色調應均勻清晰,且無刮痕污損。
正射投影晒像,採用微分掃描晒像法,並視地勢平坦與陡峻情形,採用適當寬度之掃描帶。
正射投影晒像完畢,應隨即將底片沖洗晾乾,檢查影像品質,並登記之。
正射製圖各階段作業,均應填寫製圖紀錄。其內容包括製圖計畫名稱、圖名圖號、製圖儀器名稱及編號、製圖人員姓名、製圖日期、空照像片規格及編號、立體測圖儀及正射投影儀上之各項安置值等。
每幅地圖之正射製圖,應完成左列成果: 一、正射底片一份、像片二份。 二、等高線稿圖一份。 三、控制點展點及圖廓計算表一份。 四、正射製圖紀錄表一份。 五、作業流程表一份。
錄有斷面 (高程) 資料之玻璃版或磁帶,應裝入原裝紙器或膠盒中,置於乾燥涼爽之室內,妥善保管,供以後地圖修測時再用。
正射製圖,除須隨時注意作業人員作業程序、工作方法、儀器操作及保養情況外,並對製圖成果,作一通盤之檢查。其檢查重點如左: 一、供正射投影晒像用之航空攝影底片,應經過電子調光複製,其影像須清晰,色調須均勻,反差須良好。 二、模型上縱視差須消除完善,控制點對點須正確。 三、在立體測圖儀上作模型斷面掃描測量時,所測高程須正確。 四、紀錄版上雕繪之模型斷面掃描線,須清晰完整。 五、在正射投影儀上作正射投影對點時,抽查各控制點投影位置,須與控制點位置相符,其相差最大不得超過○.二公厘。 六、檢查晒製完成之正射底片,影像須清晰,色調須均勻,反差須調和,各掃描像帶間之地物影像,須銜接良好, (其相對移位應在○.一公厘以內) 。 七、將正射底片覆蓋在展繪有平面控制點之膠片上,檢查底片上控制點張像位置,須與膠片上展繪之控制點位置相符,正射底片上控制點點位差異應在○.二公厘以內。 八、以將正射等高線底片覆蓋在展繪有高程控制點之膠片上,或根據水準點在像片上刺點位置,檢查等高線須與控制點 (水準點) 高程相符,等高線移位誤差,不得超過等高線間隔三分之一 (坡度十五度以下之平地緩坡地) 至二分之一 (坡度十五度以上之山地) 。 九、將正射等高線底片覆蓋在正射像片上,檢查等高線應與像片上地物影像相配合,等高線經過河流或山谷山脊時應合理,等高線經過水田田埂時,應與田埂平行。 十、檢查相鄰圖幅之正射底片,接邊應良好,地物影像相對移位誤差應在圖上○.五公厘以內。 十一、檢查正射製圖紀錄表及作業流程表上所填寫之紀錄,應確實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