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 第 34 條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1. 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有事實足認得請求發還或給付者為外國人,經依刑事訴訟法所定程序,仍不能或難以發還或給付時,法務部得基於互惠原則,依所簽訂之條約、協定或協議,經該外國人所屬政府之請求,個案協商將該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之全部或一部交付該外國人所屬之政府發還或給付之。
  2. 前項請求,應於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或裁判確定後三年內為之。被告有數人,或與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相關案件有數案,其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或裁判確定日期不同者,以最後確定者為準。
  3. 第一項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之交付,由該管檢察官執行之。
  4. 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依前三項規定,已交付外國政府後,該外國人不得再向我國政府請求發還或給付。
  5. 本法施行前已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或裁判確定,尚未彙解國庫存款戶或歸入國庫之扣押物、沒收物及追徵財產,關於第二項規定外國政府得請求交付之期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算。
共同筆記
AI 白話文
立法理由
相關法條

這條法條還沒有人寫下共筆

寫些筆記,幫助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