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應屆律師智財組榜首、司法官二試及格、檢事官筆試榜首上榜心得

一、背景&前言
尼采說:「人是聯結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懸在深淵上的繩索。走過去是危險的,在半當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
111年台大民法組、政北雙榜首上榜心得
點擊連結
大學就讀台北大學法律系法學組,111年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民法組一年級,110年四等書記官及格,111年應屆台大民法組正取、政大北大民法組榜首、檢事官筆試榜首、律師智財組榜首、司法官二試通過。
因為自己很常看心得文當作讀書方向的參考,也常常用來激勵、鼓勵自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上榜,因此希望可以分享一下這段讀書、準備考試的心得,作為大家準備方向上之參考。不少內容我在之前研究所的心得有分享過,所以這篇心得就會盡量避免之前已經説過的東西,此外這篇國考的心得也是以有準備研究所民法組為前提在分享,如果大家要套用在自己身上擬定讀書計畫也須稍加斟酌,希望能給在考試迷惘中的考生們一點幫助和鼓勵。
一開始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愛歌,也是我研究所認識的好戰友在考二試那天早上傳給我叫我聽的戰歌,可以點開來聽搭配把這篇心得看完,確實很熱血沸騰、很激勵人心。我很喜歡裡面的歌詞「I’m unstoppable, I’m a Porsche with no brakes. I’m invincible, I win every single game. I’m so powerful, I don’t need batteries to play. I’m so confident, I’m unstoppable today!」希望在考試的路上大家都能無人能敵、戰無不勝並且勢不可擋。
點擊播放
二、考試成績
111年三等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筆試
國文 申:43 測:12 55 刑法(18.5/5/15/22) 60
法學知識與英文 76 行政法(12/15/18/14) 59
刑事訴訟法(20/15/15/19) 69
民法總則與債權、物權編(27/35/27) 89
智慧財產權法(23/15/23) 61
強制執行法(22/12/18/16) 68
筆試總成績:67.2332分(排名:1)(錄取標準:55.4666分)
口試未到:未錄取
111年司律一試
綜合法學(一)(刑法、…、法律倫理) 122
綜合法學(一)(憲法、…、國際私法) 110
綜合法學(二)(民法、民事訴訟法) 124
綜合法學(二)(公司法、…、法學英文) 98
第一試成績:454(律師成績排名:104)(司法官成績排名:147)
111年律師(選試智慧財產法)&司法官二試
憲法與行政法(68.5/56.5) 125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64/61) 125
國文(作文)(34/33) 67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一)(67/26) 93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二)(44/47) 91
公司法、保險法與證券交易法(32/17/15) 64
智慧財產法(24.5/26.5/25.5) 76.5
律師總成績:641.5(排名:1) (及格標準:508)
司法官總成績:565 (錄取標準:515.5)
三、準備方式
(一)時間進度
一、考完研究所到台大放榜前
印象中台大應該是3/9放榜的,有想過縱使考完研究所也不能放縱太久,但說真的完全沒有心思讀書,所以算是放了將近一個月的假,我想如果有準備研究所的學弟妹,可以給自己放個一個月的假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辛苦了那麽久,好好去充電一波再回來準備國考。
二、3月中~一試前
因為研究所是考民法組,所以準備上就是重點直攻弱科「刑訴、行政法」,這兩科對我來說可以說是最不熟的大魔王。3月中大概花了一個月把刑訴這科大致上跑過一遍,一開始先讀黎律的兩本參考書,然後去讀Jango的解題書,最後再看林鈺雄老師的案例書,先把刑訴打個底;4月接近5月的時候換讀行政法,大概把程樂的那本書看個兩遍,然後雙周的解題書也簡單看過一遍;6月之後就開始準備小科,開始看一下憲法(歐律師)跟刑法(周易)跟複習商法(我商法比較不熟),三不五時也會搭配回顧一下大科(刑訴、行政法),避免忘記;7月多之後開始準備一試,雖然大家都說一試不需要太認真準備,但我還是真的蠻害怕的,不敢在一兩個禮拜前才開始準備,所以開始看讀享贈送的一試總複習,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科目(國私、國公、票據、法倫等)都跑過一遍有個印象,然後開始看法條,並且有些科目(例如強制執行法)就當作順便準備檢事官,有看得比較深入,大概離一試兩個禮拜前開始做考古題,把107年之後的題目都寫過一遍,並且題題檢討,考古題平均分數在480-500分之間,雖然我準備一試時間看起來蠻長的,但準備時也不是完完全全把時間都花在一試上,可能也會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時間還是在複習刑訴、行政法等等的。
三、一試~二試前
考完一試之後覺得怎麼考得都比歷屆難,心靈遭受摧殘,但還是馬不停蹄得繼續準備幾個禮拜後的檢事官,這段時間把智財法準備得比較熟(但考前幾天才發現檢事官不考專利法考營業秘密法…),然後也有密度高的複習刑法、刑訴跟行政法這些檢事官也有考到的科目,至於民法(好久不見了?)大該是這個時候有稍微複習一下,看一下自己法典做的筆記跟稍微看過去賴川的爭點地圖。8月底之後更慌張了,其實全部考科都跑過一遍以上了,所以就是覺得自己哪科差就加強哪科,暑假期間除了上北大的法學精進課程(請優秀的學長姐幫我們複習國考科目)外,我刑訴去買了花滿堂法官的案例書補充,行政法買了李建良老師的兩本十講來補充,並且開始閱讀若干刑法、行政法跟憲法的文章。最後就是考前兩到三個禮拜開始寫考古題,也是練習了107年之後的所有題目,並且把答題要點列印下來仔細閱讀,107年之前的就是加減寫然後搭配答題要點,沒有全部寫(個人建議考古題的練習可以提早)。
四、檢事官的部分
一、準備方式
三等檢事官因為難度不低,而且考科和司律高度重疊,並且我也想藉著考檢事官測試自己適不適合選考智財組,所以個人覺得是蠻有效果的練習機會(個人覺得四等書記官難度相比司律有點簡單太多,比較適合在考研究所前練習)。準備上其實不需要特別有什麼額外準備,司律二試的科目就是照常準備,跟準備司律一樣,頂多考前要多複習法條,因為檢事官不附法條,至於強執跟智財我大概考前2-3個禮拜開始接觸,考前1個禮拜再密集接觸,確保自己熟悉。
二、各科準備
(一)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
這兩科不用多說,不用準備,上考場用心寫完即可。
(二)民法總則與債權、物權編
這科準備上我覺得還是著重於基本的底子打好,把原則跟上位概念掌握清楚為重,因為民法卷的考題確實蠻難以捉摸的,從考古題就可以發現會有很多奇怪的題目,包括今年的第1題跟第3題都是文章題,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把底子打好,從上位概念推導出有邏輯的答案,才是比較穩妥的方式。今年第1題是考阿周之前發表過的民法§64之性質到底是確認之訴還是形成之訴,根本不會有人有讀財團法人…可見出題真的很冷僻,但這篇我在準備研究所的時候有看過,當時還覺得不可能考,結果過了半年多出在國考中,但我也僅依稀記得有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這個爭點,理由完全忘記,所以我的寫法是從法人的性質開始寫起,然後財團法人乃他律法人跟社團法人之差別,由此衍生出到底本條是什麼性質,掰出肯否兩說最後採一說;第2題是考承攬人請求抵押權登記的,我法條忘記條號,但總體而已就是從債之相對性開始寫,然後寫滿2-3面這樣子;第3題是陳忠五老師的文章,也是之前準備研究所有看過,所以大概還記得爭點但也是忘記理由,所以就點出爭點掰出肯否兩說,最後本文見解這樣子。我覺得只要上位概念清楚,記得爭點後自己想出幾個理由不是難事,因為要讀得東西那麼多不可能老師的每個理由都記得清清楚楚,只要言之成理都能被接受的。
(三)刑法
刑法的準備上,我覺得分則的條文要記熟乃第一要務,因為不附法條,能好好開出罪名就贏一半了,而今年的題目是刑總、刑分各半,我想這也是合理的安排,題型部分我覺得每題大概就是1-2個爭點,能抓到主要的爭點好好論述就差不多了,不會跟司律一樣塞滿爭點來不及寫,除了第2題正當防衛的題目我偏題寫成容許構成要件錯誤滑鐵盧之外,我認為刑法題目不至於太刁鑽,對準備檢事官的人來說是值得好好投資的,而準備司律的人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好好練習刑法題目,也是一個很好的階段性檢驗。
(四)刑事訴訟法
我原本蠻擔心刑事訴訟法的,但實際考起來覺得檢事官(至少今年)的刑事訴訟法不會太難,都是考一些基本觀念,而且每題都很短,就考一個爭點而已,所以有好好準備應該都不會表現太差,而準備司律的人也可以檢視自己基本觀念有沒有熟,能不能好好解這些基本題,時間很夠,所以可以好好的從上位法理開始寫,然後點出爭點,肯否兩說,本文見解,甚至附論等等。
(五)行政法
行政法我的感想其實跟刑事訴訟法差不多,考得也都算基本、常見的爭點,不會有太冷僻的問題,而且第1題甚至很自由開放,所以真的不須要太擔心,也是一個檢視自己基本功的好機會。題型上參考考古題,還是以行政處分、行政罰、行政救濟為大宗,但是今年例外考一個行政執行,幸好不是太冷門的爭點,其他部分好像真的不太考,我覺得行政法的準備上參考考古題的出題方式來調整準備上的重點是一個還不錯的方式。
(六)智慧財產權法
個人認為律師要選考智財組的人有練習過檢事官的題目,不僅督促自己提早準備選試,並且檢事官智財的難度跟司律是差不多的,其實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大學時期只有修過「商標法」,學習得還不錯,因為陳皓芸老師實在教得太好了,之後有接著修智慧財產法專題研究做過「著名商標」的報告,看過10多篇文章對著名商標有點熟悉,而智財法的體系其實大同小異,先掌握其中一個法再去學別的法我覺得是很事半功倍的方式。
準備上我一開始是買羽易的智慧財產權法…但這本書我個人不太推,但因為時間不夠,就當作完整讀過一遍智財法,把基本觀念弄懂,之後開始看高點智財法的二試總複習,伊律師真的上得蠻好的,也整理很多文章及重要爭點,只是似乎檢事官跟律師的智財法不太考文章,很多我覺得考相很高的重要爭點都沒有出出來,所以準備上大家可以斟酌一下,與其讀文章見解,不如好好練習適用法條和涵攝,例如著作權法「抄襲」和商標法「近似或類似」的認定,反而才是更重要的。最後提醒大家檢事官智財法考著作、商標、營業秘密,不考專利XD
(七)強制執行法
強制執行法真的是很困難的一個科目,我對強執的認識大概只有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論吧!我是讀喬律的強執讀個3遍以後,才開始對強執的流程有一個稍微清楚的架構,我覺得準備上其實喬律的強執就蠻夠的了,法條必須反覆多看,多看法條強執的流程會慢慢浮現在腦袋裡。但今年考試的題目確實蠻狠的,我猜是許士宦老師出題的(?因為第1題完全就是111年台大民訴的考題,我想這個文章題應該是很難準備得到…如果要求上榜的話,我個人的建議是這科是相對而言CP值比較低的科目,比較可以放掉,而要準備司律的同學這科也不太需要花太多心力準備,畢竟只有一試有考(聽說之後二試要考強執,直接崩潰)。
總而言之,三等檢事官的題目相較於四等確實是難上不少,而且考科也多出不少,但相較於司律而言,各題要考得爭點明確,其實一題25分大概就是想考某個特定爭點,而且2小時寫4題時間上也是非常充裕。在這樣的出題方式我認為比較好的答題策略是「小題大作」,因為25分的題目可以用30分鐘來寫,並且爭點通常只有1-2個,完全可以從上位法理開始慢慢寫再點出爭點,然後好好鋪陳自己的見解,並且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把考卷「寫滿」,考卷都給8面,4題的話1題寫滿2面我覺得不是太難,這樣的話可以提高一點拿到高分的機會。我覺得這是跟司律非常不同的,司律更加強調時間的急迫性跟爭點的精準度,而且通常都是寫不完,所以就這點而言可以斟酌自己的答題策略。
口試的部分因為司律放榜之後知道自己的分數在司法官安全區,所以就放棄沒有去口試,希望有志成為檢事官的人可以順利上榜!
五、準備方法
(一)一試準備
一試的準備真的因人而異,所以最好不要輕易聽信他人之言,而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或是擅不擅長寫選擇題等等。如果程度很不錯的人其實2個禮拜就綽綽有餘了,畢竟一試只要過門檻就好了;至於程度比較一般的人按照一試可能會越來越競爭的趨勢,最好可以拉到1個月準備,把法條背熟,看完一試總複習,好好做完考古題並認真檢討(偷一句陳楓老師的話:進步總在訂正之後)(好像是這樣講,或大概是這個意思),一試其實沒什麼太多建議,不要放掉輕忽,應該就沒問題了。
(二)二試科目準備策略
二試科目多又內容又難,準備上我覺得必須好好分配比重,才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就分數比重跟分數差距度而言,科目的重要性大概是:民法>民訴>刑訴≥行政法>刑法>憲法>商法>選試,首先民法佔分佔了快150-200分之間,因為民訴卷會有一題是實體法跟程序法混合,而且民法改分又嚴格,級距差得很大,由此可知「民法」絕對是上榜的關鍵,無庸置疑。其次就是民訴,除了本身就不容易外,還會遇到派系之爭,而且分數佔比一樣很高,也得重點關照。再來就是刑訴跟行政法,這兩科都佔100分,而且相對而言體系比較大,內容比較多難準備,所以這兩科也是勝負關鍵,這也是為什麼研究所過後我一開始準備就是從刑訴跟行政法開始。再來是刑法,其實刑法本身有犯罪審查的體系,相對而言比較好寫,刑分背熟其實多少會有點基本分,這一科感覺要拿高分非常困難,但要拿基本分不難,所以相對而言好準備一點。憲法的部分如果不要突襲,其實大致上就是背違憲審查架構然後開始寫作文,而且感受上憲法的評分也差不了太多,所以相對而言也是準備上不太用花心力的科目(不然認真準備起來釋字跟憲判字根本讀不完…)。再來就是商法,這個不用多說了100分只佔三科有夠不划算,最後再來準備吧,而且聽說商法的級距甚至比國文還小??代表大家都差不了太多,商法很常分數拿得莫名其妙,所以有餘力再來準備這科就好,把心力跟時間花在刀口上。最後選考的部分,雖然選考不算入司法官成績還有400分門檻,顯得很多餘,但其實選考考得不難(以智財而言啦),如果稍加準備在這一科拿高分一點,也是可以大幅提高考上律師的機率,但也不用花太多時間準備,只是說最好別放棄或隨便準備。至於國文就是…平常養成閱讀的習慣,考試時認真寫滿8面,只能這樣了。
(三)練習考古題&時間分配
就像前面說到的,每個考試的特性跟重點都不太一樣,司律是我最感受到時間不夠的考試,題目又臭又長爭點又多,代表他的重點比起寫得超好或很有想法,他更想看到你乖乖寫完,重點在廣>深。相對於研究所考試而言,論述真的要適可而止,一方面時間真的不夠,另一方面閱卷的人不一定喜歡。而這種時間上的控制跟解題風格的轉變(從研究所轉成司律)完全有賴於考古題的練習,我覺得一開始真的很痛苦,因為解題模式已經習慣研究所那種寫法了,要調整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而且還要寫自己超級不熟的科目,是真的會有恐懼,說真的我有幾次計時練考古寫到一半就放棄不想寫了,覺得太煎熬了,但幸好那是在練習的時候發生,真正在考場上沒有這種重來的機會,所以考古題能越早練越好,我覺得寫題目真的是「永遠不嫌多」,而且3個小時的考卷也是需要提早去習慣的(我練考古都是完整3個小時或2個小時在練的)。時間分配上,練習多了大概就會知道自己的筆速能寫多少,以此來作為分配時間的基準,我在拿到考卷看到配分之後都會直接在題號旁邊寫這題我可以寫到幾點幾分,雖然大部分都會爆時,但可以讓我不至於爆得太誇張。如果心臟夠強的話,因為司律是分本子的,建議身分法題目可以先寫,把遺產算完再回來寫財產法。
(四)寫考卷的技巧
之前的心得文已經分享過分點分項、開標等比較形式上的東西,以及心有餘力多寫一點上位法理概念,這邊我想分享我幾乎每個考試跟每個法科都能適用的實質上思考跟架構的心法。為什麼寫作時老師都教要「起承轉合」,我想是因為這是最有邏輯的一種表達方法,而在寫實例題的時候也應該適用這樣的邏輯架構,那整體的擬答呈現就不會太偏,反而所謂三段論法,應該是各層次下細部論述跟涵攝的基本方法,而不是考卷架構的呈現方法。
首先「起」就是一開始先整理法律關係(這個很重要很多人會忽略,尤其涉及多數人不先整理後面真的很難寫)或寫出本題爭議法條法理的大前提(例如拆屋還地一開始要先點出§767爭點通常都在是否無權占有),由此點出爭點,切忌直接寫爭點開始肯否兩說論述(時間不夠時例外),如果直接點出爭點沒有鋪陳不僅篇幅不夠,也會讓閱卷者莫名其妙,就是…為什麼突然要討論這個?我覺得是有必要交代自己的思考流程跟爭點意識,所以鋪陳跟大前提很重要。
其次就是「承」,前面點出爭點後,就可以開始分述各種實務、學說見解,但比起列甲說、乙說,我自己偏好寫有認為…亦有認為…尚有認為…還有認為…惟本文以為…這樣的寫法,比較有論述反駁的感覺,而且本文以為的部分最好「先反駁」上開見解的缺點再論述本文見解的優點,比起只講本文見解的優點還要更精彩,如果時間不夠直接把不採的那說先列出來,直接把自己採的那說當本文見解就可以了,但還是要「分段」,切忌全部寫一起。
再來就是「轉」,但這個比較可遇不可求,通常是比較熟的爭點可以做到,大概就是在前面論述幾個見解,最後一個惟本文認為,從一個不同於上述爭點的另一個視角切入去解決問題,或補充另一種途經跟想法,達到適當的結果等等,就是一個轉折或補充的概念。
最後當然就是「合」,就是綜上所述,統整上開討論,然後「回應題目的問題」,不要上面討論得太開心最後偏題了。
其實除了刑法有三階層、憲法有違憲審查之外,幾乎所有的題目我都是這樣子寫的,特別是民法,就不會有不知道從何下筆的問題,也比較不會邏輯跳躍,注意把其他見解轉化成自己的文字,並且各段話連接詞通順,前後句論述流暢、邏輯暢通,不要像生硬得抄書、背書,考卷看起來就會比較有生命力。
(五)硬實力與軟實力
這一點是考了幾場考試以來的感受。就是就硬實力而言,也就是所謂「法律體系」、「法律爭點」,似乎大家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大部分的人看得書跟學到得跟能記得住的爭點大概就那些,可能你記80個爭點,他記100個爭點這樣;比起這個,我覺得軟實力的差距反而是更大的,就是「閱讀能力」、「抓重點能力」、「表達能力」、「反應速度」、「廣度」,如果沒有好的閱讀能力,快速看完題目並抓出重點,記再多法律爭點都沒有用;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就算抓到爭點寫出來也是非常吃虧;沒有快和精準的反應速度,時間永遠都不夠,遇到沒看過的題目更是無法反應過來;沒有思考上的廣度在遇到沒看過的題目,可能別人是自由發揮,自己就變成自由落體。
但準備考試上可能大部分人只會注重硬實力(當然這是基礎),而軟實力本身也比較難以培養或速成,所以大家會比較忽略,但我個人覺得,這個反而是上榜的關鍵,我猜這也就是為什麼教授普遍會覺得不要讀參考書,因為教科書比較能培養上述的軟實力,本身文字量大訓練閱讀能力,要求自己抓出重點,並且教科書的論述跟表達也比較精彩等等,我個人覺得只讀參考書或主要讀參考書就能上榜的人,可能是軟實力本身就蠻優秀的了,只需要靠參考書補足法律爭點就足夠了,所以大家應該去衡量這點,去判斷準備上到底該看教科書或參考書。最後我想,每天晚上睡前留一點時間看看課外書,法律以外的書籍,可能也能讓你思考比較靈活,增加軟實力。
(六)心態調適
其實準備考試(或人生大部分的考驗跟難關都是如此)比起跟別人競爭,更像是認識自己、克服自己的過程,我相信不少人在準備後期,該具備的能力都差不多了,該讀得該練習得都做到了,剩下的只是怎麼處理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恐懼失敗、緊張焦慮的情緒,好像做得永遠都不夠,永遠看不到盡頭,只能每天漫無目的的奔跑。可能最後一不小心又跑回原點,要再重新來過;可能之前的上榜都是運氣好,一不小心就跌得粉身碎骨;可能到現在為止所有的努力跟犧牲都是徒勞,最後都是一場空(大概就是海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的概念)…
而對於這種心態上的恐慌,我想我沒有能力給予什麼建議跟幫助,因為每個人害怕的、糾結的都不一樣,我唯一能說的是「心態」絕對是準備考試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不能忽略,所以我並沒有以非常自律或苦行僧的方式備考,我知道我自己應該是受不了,心態沒有那麼強,因為我覺得有好的心態才是上榜的前提,不管讀了再多東西沒有健康、穩定的心情都是前功盡棄,所以該放鬆就放鬆,該出去玩就出去玩,與其掙扎一兩天的讀書量,我覺得長遠來看的健康心態是更有價值的(備考期間大概都睡到9點10點,看到不少同學7點起床還是會覺得很害怕,但久了就發現…恩我做不到XD睡飽比較實際)。此外,就學習法律而言,我覺得這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管以後從事律師、司法官等的工作,永遠沒有停止學習跟精進的一天,所以準備考試的讀書模式跟自己平常讀書的模式越貼近越好,希望讀書可以成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特別被規劃出來的計畫或專案,我想這樣心態上就會舒服、自然不少。
陸、書單
一、民事法
自己在法典上做的筆記(超滿的便條紙)
偶爾閱讀一些新文章(定期刷期刊跟論叢有沒有民法文章)
賴川 財產法爭點地圖
賴川 讀享總複習講義
程穎 讀享總複習講義
沈冠伶 家事程序之新變革
喬律師 民事訴訟法解題書
至安 讀享總複習講義
一群人 實務最前線 民法X民訴
張璐 實務必考熱區民總、債法
詳細關於民事法的書單可以參考我研究所的心得文,那邊有比較詳細的分享。其實很久以前就會聽到傳言,學長姐總說國考的時候,自己研究所那組的科目通常都會考得比較低,我原本是覺得嗤之以鼻,想說不可能吧~我公法、刑法那麼差,民法是最熟悉最擅長的科目,不太可能更差吧!果然就遭報應了,民事法確實表現得最差,直接丟了民法組的臉…但事後檢討起來確實是如此,因為從考完研究所之後可以說幾乎沒有在讀民法了,全心在補足刑法、公法的不足,只有非常偶爾心血來潮會複習一下民法,避免忘得太乾淨。而我覺得這樣的戰術也是正確的,其實不僅研究所或國考,都是「平均不錯、沒有弱科」上榜機率是最高的,弱科的洞是強科很難補起來的,因為分數越高能提高的幅度就越小,四十分進步到六十分跟六十分進步到八十分完全是不同的事情,在實例題更是如此,所以真心建議不要過度追逐強科,專研太深花太多時間,把弱科都拉到中等偏上,就一定會上榜!
不過在考試上確實是該檢討…我覺得司律相對於檢事官跟研究所最大的差別在於「時間」,檢事官或其他國考以及研究所時間上都相對充裕,可以發揮,司律真的是我真正意義上會寫不完的那種,所以身份法那題雖然沒太多學說爭議,但最後還是沒有算完,所以我覺得比起在爭點上大肆發揮,不如安安全全、順順利利寫完,我覺得這樣分數可能會更高,我甚至覺得遇到身份法題目可以先去寫那份,好好算完,民法第一題的第三小題花非常多時間也可能拿不到高分。
民事訴訟法這一科的情形大概跟民法差不多,基本上就是考完研究所後可以說完全沒在碰…可以算是靠半年多前的老本在考試的。雖然這是民法組的好處之一,但因為民事法佔分太高了,我覺得如果我當初再多花一點時間在民法、民訴上面,或是爭點整理再多練習一下(我爭點整理好低分…慘)分數可以再更高,表現可能可以再更穩定,提供給同為民法組的人參考,至於非民法組的考生民事法絕對是準備上的第一要務。
如果是還在準備研究所的同學,便條紙筆記真的要好好做,之後的你會很感謝的,我民法典裡的筆記大概有幾百篇文章,或是像陳聰富老師的侵權行為法原理幾乎整本的重點都抄上去了,複習上真的很方便。至於張璐老師的實務見解整理或是實務最前線拿來複習也是很方便,蠻推薦的。
二、刑法
周易 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
周易 就是這本刑法分則體系解題書
周易 周易的司律二試刑法解題書
楊過 刑法爭點書
楊過 北大法學精進講座講義
許澤天 刑法分則(財產法益)
許澤天 刑法案例演練
陳肯 刑法plus題型破解
林熙 實務最前線 刑法X刑訴
20-30篇文章
刑法準備上其實沒有花費我太多心力,一方面本來對刑法就比較有信心,算是掌握度比較高,另一方面準備研究所時、準備書記官時、準備檢事官時,其實都有花心力在看刑法,所以周易老師的書用很快的速度看了兩三次後,其實之後就是背熟條文,我覺得背熟條文在刑非常重要,不僅讓你對構成要件掌握比較熟,考試不會翻不到法條,也會讓你較有敏感度比較不會忘記開到罪(真的有開到罪就贏一半了)。之後有讀許澤天老師的書提升對財產法益犯罪的理解,而財產法益確實是刑分中數一數二重要跟複雜的,今年確實也有考財產法益,值得大家投資,刑法案例演練那本我個人就覺得還好了,幫助不是特別大(就我個人而言而已,這肯定客觀上是一本好書)。至於陳肯的解題書基本上就是在看大神怎麼表演…把台大老師的各學說運用自如,每一題都可以用之前從來沒看過的解法解答,看過一兩遍後深感讚嘆,太屌!但是完全學不過來,建議準備國考上可以pass,但研究所的話對於刑法有愛的人應該會讀得很快樂(以民法來比喻大概就是侵權題目都用陳忠五老師的平等保護說脈絡解題;契約法題目都用陳自強老師跟國際契約法統一文件的脈絡解題)。這邊要特別推薦楊過學長的刑法爭點書,雖然輕薄但是內容都十分重要,而且是考場上寫得出來的東西,CP值極高,雖然我沒有買讀家全修班的課程,但學長在北大的法學精進講座的課程和講義都很棒(而且很好笑),絕對可以在刑法的學習給予很大的幫助,也謝謝學長都很認真回答我問題。
三、刑事訴訟法
黎律師 刑事訴訟法研析(上)(下)
Jango 刑事訴訟法題型破解
Jango 讀享總複習講義
林鈺雄 刑事訴訟法實例解析
花滿堂 刑事訴訟法爭議問題研究
言頁 刑事訴訟法爭點地圖
林熙 實務最前線 刑法X刑訴
刑事訴訟法是我準備上的重點科目,但刑訴的書單又異常簡單,就是看爆Jango跟林鈺雄老師的書即可,我一開始是用黎律師打底,想說各派都看看(大學是學美派的),之後就啃Jango的書,能把解題書寫成參考書,而且成為該科準備上的代表書學長應該是第一人吧!身邊沒怎麼聽過準備刑訴不是讀學長的書,很讚CP值很高!感謝學長的carry,也感謝學長回答我問題(當然讀林鈺雄老師教科書一定也很讚,只是我對刑訴可能沒那麼多愛吧,所以就沒有特別花時間鑽研)。林鈺雄老師的實例解析一定要看不用多說(我看了有五遍以上了);至於花法官的書我個人覺得如果你有時間不知道要到讀什麼再來讀這本就好,當增廣見聞,實際收穫對我而言可能還好;言頁的爭點地圖就是用來撿漏的,輕薄好複習,可以很快跑一遍看有沒有哪邊忘掉!
準備上我在考前還在狂背科技偵查、數位證據什麼的,結果考題突襲得我措手不及…直接崩潰,先別說第二題的交互詰問,第一題簡式審判我就有點混亂了,他考兩個問號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差別,兩個幾乎都回答一樣的,第二題就抄了條文說,檢察官應該去挑出他陳述中有無前後矛盾等屁話…只有第三題稍微會寫,但時間不太夠,完全不知道分數怎麼來的,不過這也印證,你不會寫的大部分人也不太會寫,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放棄用你純潔的法感情去掰出言之成理的答案,你最後奮力的掙扎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憲法
歐律師 憲法爭點解讀
歐律師 憲法解題書
張陳弘 憲法案例研習講義
吳信華 憲法訴訟基礎十講
韋軒 修法最前線 憲法訴訟法
韋軒 修法最前線 憲法裁判
鐘禾 北大法學精進講座講義
林子儀 言論自由導論
黃昭元 平等權相關文章
憲法的部分其實看歐律師應該就很充足了,裡面的內容都掌握著應付考試應該就蠻夠的了,畢竟憲法考試上重要程度相較其他科不是很高,但行有餘力還是建議有空要去看釋字跟憲法裁判的原文,有助於對該內容的理解跟訓練公法思維。此外憲法的部分強烈推薦林子儀跟黃昭元大法官的文章,言論自由跟平等權,基本上可以當作教科書來讀了,非常有幫助!至於韋軒的憲法訴訟法整理的很清楚,又很輕薄,應付憲訴考題蠻足夠的,個人覺得很讚。然後在考試之前其實我就是一直背釋字跟鐘禾學長的憲法解題架構而已,真的太神,考試的時候就是抓到考點,把架構列好,再把背的內容塞進去加一點個人見解並且涵攝。
五、行政法
程樂 十堂行政法解題書
張陳弘 行政法案例研習講義
雙周 行政法題型破解
李建良 行政法基礎十講
李建良 行政訴訟法十講
李建良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霸告 實務最前線 行政法
鐘禾 北大法學精進講座講義
20-30篇文章
行政法部分大推程樂,用他打底到最後考試之前可能看了七到八遍有了,內容詳盡好讀非常不錯,我覺得這本書的特色在於他有一種跟你對話的感覺,會激發對於行政法的思考。李建良老師的兩本十講就是拿來進階閱讀,看看可不可以促進自己的行政法思維。雙周的解題書大家都說有很多錯誤,但…我好像感受不太出來…抱歉我就爛,我就大概舒服看過去兩遍這樣子。張陳弘老師的行政法案例研習講義裡面有很多不錯的模板可以背,我覺得可以讓考卷看起來更豐富,如果時間夠的話其實蠻推薦的。最後就是鐘禾學長的講義實在做得太好了,而且上課也講得很好,其實我準備後期的一個多月都是看學長的憲法跟行政法講義,把最基本的東西背熟不要忘記,這科我只求不要扯後腿即可,學長最近出新書,我覺得內容應該跟講義一樣讚,建議下次的考生可以購買。
六、商法
崴律師、翔律師 新公司法爭點解讀
時律師 公司法解題書
翔律師 征霸公司法核心概念
溫拿 保險法題型破解
曉墨 證券交易法解題書
黃程國 證券交易法題型破解
陳楓 讀享總複習講義
高宇 讀享總複習講義
由於商事法只有一百分,準備上CP值真的很低,雖然自己商法不太好,但研究所有認真準備過了,所以國考就沒有花太多時間在上面,頂多有認真複習一兩次公司法。新公司法爭點解讀是神書必看,這個不用多做解釋了,考試之前也都是在讀陳楓老師的公司法、證交法總複習講義,我覺得這樣就很夠了,畢竟老師太會教書了。翔律師的征霸公司法核心概念,裡面整理了很多實務見解,透過熟悉實務見解並複習公司法的爭點,我覺得算是一舉兩得很划算。保險法的部分除了看葉啟洲老師的教科書之外,溫拿學長的題破應該是第一選擇吧,算是解答保險法題目最詳盡的一本書,而且重要爭點跟概念解題書裡面都會特別提到,我覺得如果之前有讀過葉老師教科書的人,可以直接用這本題破準備國考就夠了!至於曉墨的證交法解題書跟我研究所的心得一樣,輕薄、精準、好用,到國考也是背這本裡面的內容應該也是夠了,反正寫到證交都沒有時間來不及寫了…
七、智慧財產權法
謝銘洋 智慧財產權法
伊律師 智慧財產權法爭點解讀
伊律師 高點總複習講義
齊軒 智慧財產權法題型破解
羽易 智慧財產權法
我大學時只有上過商標法而已,其實我考檢事官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如果智財法感覺寫得還行我律師就可以報智財組了,不然我本來是智財、勞社、海海在猶豫,其實感覺報哪組都差不多,所以在8月準備檢事官時就有認真讀過智財了。我一開始是買羽易那本,但實在是不推薦,貼了太多修法歷程,讓我閱讀上有點困難…而且有些地方條文有寫錯,會害我苦惱很久(因為本身智財法條文就不熟了寫錯真的很困擾),而且似乎也沒有太多爭點,算是平鋪直敘的帶過,讀過一遍我就沒讀了。但我大推伊律師的書,重點清楚、內容詳盡而且好讀!他的總複習更是讚,讓我補充很多文章爭點,但我發現國考好像不太愛考文章的爭議,像今年司律我個人覺得三題都是法條題,好好適用法條好好論述就可以了,算是蠻容易的,所以準備上我覺得打好底就很足夠了。而打底上最好的選擇我覺得還是讀過一遍謝銘洋老師的教科書會比較好,裡面有很多上位概念都會講解得很清楚,而且智財三法都融合在一本書裡面,划算。最後齊軒的題破分量不大,重要的題型裡面也都有,解得也很好,大推!
八、國文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沙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
馬修.利伯曼《社交天性》
國文大概就是平常養成閱讀的習慣,沒有什麼好建議的。但蠻有趣的是我想說考國文之前還有蠻多時間的,還是帶個課外書去隨便讀讀,激發一下靈感,所以就帶了平常在看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去看,然後考卷一發下來第一題就是與思想家的對話,差點笑出來,法科猜了那麼多重點都沒考一直被突襲,結果國文猜題卻猜到了??大概想了一分鐘架構要如何就直接動筆開寫,原本想說還是寫傅柯或西蒙波娃,但感覺尼采有比較多名言(心靈雞湯鼻祖)比較好寫就決定寫他。一開始就寫說我要想跟尼采對話,然後大概把他的思想都寫出來大概兩頁,再寫我的想法跟體悟,最後寫我想問他的問題。中間就是塞滿尼采的名言,例如「我是閃電的宣告者,從雲中落下的一滴沈重的雨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等等,這樣就足夠寫4-5頁了。
羈絆那題,一開始是從《社交天性》一書裡面的論點寫說人類天生是社交的動物,因為我們在什麼也不想的待機狀態下,腦袋最活躍的部分就是社交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與他人社交,與他人產生連結,與他人的羈絆,而當我們因為孤單、寂寞而感到痛苦時,腦神經感到痛苦的區塊跟身體受到皮外傷感到痛苦的區塊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是真實的痛苦,由此衍生到沙特說的:「他人是地獄」,而他人之所以為地獄是因為我們總在與他人互相爭奪主體性,進而敘述到自己因為他人的羈絆而感到痛苦的經驗,最後談到一個法律人將會面對無數當事人,而我們對於身邊的人或陌生人,當他願意來找你,就是相信你而與你產生羈絆,這時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成為他人的地獄,而成為他人的天堂,珍惜這份羈絆。最後大概寫滿8頁。
我個人覺得如果文采不夠好,就是寫滿考卷展現誠意,以量取勝,而我想我的文風一直以來還是比較論述風格,沒辦法太優美,或是背出很多中國古典,所以分數難以再到70多分,但這個分數我已經很滿意了,建議大家不要忽略到國文,尤其是有志要考司法官的人,聽說國文反而是關鍵,因為法科可能都還蠻接近的,有時候國文反而是那個臨門一腳。
柒、心得感想
從大三暑假,2021年6、7月開始的備考生活,到2022年10月終於可以正式結束了,雖然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但至少短期內可以不用在幾個小時的考卷上證明自己,可以有更多時間不用擔負著罪惡感跟焦慮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感覺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
不免俗的還是想感謝身邊的良師益友,但受到幫助、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族繁不及備載,避免缺漏,就不一一感謝了,只是想說如果我一個人一年多來都是一個人默默準備,一定撐不了那麼久,謝謝一直關心鼓勵我的師長(明恩、阿周、自強師等);謝謝一起努力準備考試的朋友們,讓我們有共同話題、共同抱怨的事情;謝謝一直給我幫助的學長姐;謝謝一直忍受我任性,考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約,每次都不是主揪,有時候還會忘記有約,一直問我到底什麼時候考完可以去喝酒,但都不會怎樣,感情還是那麼好的姐妹們。長期準備考試真的是很孤單的事,因為要不斷面對自己,而去認識自己,進而挑戰自己、克服自己,這是很難受而且只有自己能做到,其他人無法幫忙的,叔本華說:「大致而言,一個人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的選擇了。」但要是沒有你們的陪伴跟支持,我想我可能沒有勇氣走向孤獨,謝謝這些心靈上的避風港。
除此之外,這一年來我真的是很幸運的人,我相信一定也有很多更加努力的人,但我真的很感謝我這麼幸運可以順利完成考試這一個人生課題。但這同時也讓我覺得很恐慌,不斷懷疑自己到底憑什麼,可能只是運氣好,只是德不配位,下一步該怎麼做,是不是要走下坡了。當我去參加李榮耕老師的教會活動(我不是基督徒,但老師聖誕節都會很親切邀請同學參加活動)時,老師分享了一段很受用的話,大概就是我們不該以我們的處境去作為我們所作所為的標準,當你將這兩個東西連結在一起,很容易讓你在處境不好時去做不好的事情,所以你行事該依循的是一個不變的標準,這樣當你處境改變時,你才不會恐慌害怕,處之泰然。這給我很大的啟發,當我們去找尋方向時要考慮得不是處境如何,因為人生一定有順利也有坎坷,而是找尋自己不變的準則,對基督徒來說是上帝,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就是別的,我想這也是尼采所說的公正會一瘸一拐地跟著你,不需要去擔心害怕。
雖然分享了不少讀書的心得,但我覺得在準備考試上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狀況,能堅持到最後、能不放棄、能心態健康平穩到最後上戰場才是最重要的事,這種人通常也最容易上榜。所以考試不僅是跟別人競爭分數,更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例如從練習題目上發現自己的缺點跟問題(像是答題時間分配等等),進而修正,這是很重要的自我覺察,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長度跟短處,或適合自己的方式等等,要按照自己的步調跟計畫行事的大前提是「認識自己」,之後才有辦法超越過去的自己並且不斷突破,這段過程很辛苦,但也很寶貴,也是不少法律系學生人生必經的一道門檻。我想對考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多看看自己的內心,找到那條自己清楚且最適合的道路,那努力的過程就會輕鬆得多。
四、總結
最後,我想未來的路只會更加困難,不會更加順利好走,這場考試的結果,絕對不完全等同於「過去」的證明,亦非「未來」成功的保證,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而已,就如同尼采認為的,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大獲全勝、鬆懈下來的時候,當下已經失去了自主權以及未來,全新打造的那個「新我」又將成為一個不思進取的「老我」,成為「過去」的俘虜,沒有絕對的成功跟失敗,我們都是在那條繩索上不斷戰戰兢兢、追求突破的人。希望大家準備考試都能順利,無人能敵、戰無不勝並且勢不可擋!!
- 司律
- 國考
- 心得
- 智財
- 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