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優秀的邏輯分析能力: 在許多案件中,民商法關係複雜,但優秀的律師往往能抽絲剝繭,將混亂的關係整理清楚,找出問題癥結點,並從而制定應對策略 2. 口語表達跟文字書寫能力: 學法律同學一定要努力鍛煉口語表達與文字撰寫的能力。閱讀、理解、思考到自我產出,這套流程平時一定要多加練習,因為對律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由於身處大數據時代,想寫出優質的好文章,務必還要學會進行檢索,檢索出與案件有關的各種法律規定、各種觀點,並總結出自己的結論。所以,這其中還包含檢索、邏輯整合、綜合分析等,環環相扣 3. 智商與情商兼具的能力: 作為律師,需要協調好各方面關係,如何與當事人相處,如何處理與法官及當事人的關係,都需一定技巧才能處理得當,過於謙卑或高傲都是不恰當的,必須做到剛剛好。 除此之外,律師屬於自由職業(在律所工作的相對沒那麼自由,但剛進去的幾年基本上是不自由的),客戶與業務都需要靠自己去拓展,(除非你有人脈、背景,有人會主動來找你),如何透過展現自己的能力與個人魅力去獲取客戶信任,也十分考驗情商。 綜上所述,做律師,只有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做到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人情通達才行。 4. 終身學習能力: 法律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變化,因此律師勢必要不斷學習,走在最前端。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時代特別需要「複合型人才」,如果你在懂法律的基礎上,有理工背景,那就可以選擇做知識產權律師;如果你精通多門外語,則可以嘗試涉外律師;若你懂財務管理和會計,在商事、金融證券嶺率會有一定的優勢。 總之,不斷學習絕對是一名律師的標配。不僅限於法律知識,還有其他領域的知識、資訊,而這取決於你個人的定位。 5. 保持健康的能力(翻譯年糕:新鮮的肝): 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律師行業尤其如此。有時候,很多案件會集中在同一段時間,讓你不是在開庭就是在前往開庭的路上,又或者在準備開庭的資料,所以加班熬夜對律師來說真的是家常便飯,且常常不能準時吃飯(我本人因此有長期胃痛問題)。因此,一定要注意鍛鍊身體,保持健康、精力充沛,才有能力衝事業! 6. 培養做事方法的能力: 律師這個職業,特別講求做事的方法、步驟與流程,通過拆解與組合,建構出一條達成目的的路徑圖,低效人做事:想到哪做到哪;高效人做事:關注步驟與流程,建立一套SOP。 好比說話,聰明的人說之前總會先思考、構思與組織言詞,很有邏輯性的表達出來;但普通人則會張口就說,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7. 發散性思維: 說話、做事前都要學會瞻前顧後的思考,學會由點、線、曲線到面的全方位綜合性思考問題。學習換位思考,從不同角度去深度頗析、看待問題的本質,它的利與弊、得與失。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一方面能避免很多風險,另一方面還能突破盲點,激發你的創意與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