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債篇總論 (民法)

學習2022-01-25@asd7050
想要問問大家,怎麼準備這一門科目,本人我是法律系的學生,今日成績出來,我的債篇被當了,想要問問其他人是怎麼讀的,謝謝大家唷☺️
7
13
392
最新修法、憲法法庭、大法庭任你搜
AI 白話文讓你看懂法條,秒懂條文不再死記硬背

Like this Post?

分享給可能需要的親朋好友吧!

熱門留言
peter88110
我自己是分為三個步驟:
(1)理解:
民法雖多,但只要好好掌握體系與重點,其實不難處理。所以我一開始是從瞭解民法架構下手(包括總則編、債編、物權編、親屬編與繼承編五大單元),然後進一步了解每個單元的重要內容(重要的定義為考試出現的頻率,如總則編「法律行為」、「時效」,債編的「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物權編的「所有權」、「抵押權」等等)

除了法條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的理解外,透過案例的學習也是必要的,畢竟民法是規範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因此對於當事人間的法律行為(不管是債權行為、物權行為或身分行為)、所涉及的條文、請求權基礎甚至是相關爭議,都務必思考並釐清。透過案例的學習可以輔助我們對法條的理解,而對法條的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對案例的思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記憶:
很多人都說法條看久了就記起來了,我真的覺得這是幹話,(老娘唸了這麼警真心覺得是沒可能),所以一定要下功夫去背才會有效果,故「背法條」是準備民法的基本功。

當然啦~背法條要有方法,首先是注意它的體系位置,再來是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因為瞭解體系之後,比較容易聯想,而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則是與事實結合的時候最重要的地方,另外,不需要「一字不漏」的背下來,考試時只需要把案例會用到的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寫出來就可以了!

(3)考試準備與解題方法:
我習慣將考試想像成一場總決賽,因為要和最強的勁敵一決高下,我就是避得開始尋找打敗他的方法,當然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具體作法如下:
1. 找考古題,搞清楚教授在想什麼:其實看完一個題目之後,我會看他的「問號」,摸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因為如果事實很複雜的題目,其實看完還是不知道他在問什麼,所以先確定它的問題,再從題目去順藤摸瓜,找到相關的條件與爭點,這是作答時很重要的技術。

2. 擬定策略:
搞清楚老師的問題之後,我的下一步不是急著回答,而是想一下到底要怎麼回答,因為「有條理」的回答,絕對比「無差別攻擊」好很多,就像是去吃大餐,一定是從前菜、麵包、湯、主菜、甜點這樣子依序上菜,如果把全部混成一道菜,雖然原料不變,但是味道一定是差很多,所以想清楚什麼爭點要先放、什麼爭點晚點放、什麼是前提?什麼又是主菜、什麼是甜點,這都是很重要的地方。另外,於此階段也可以想一下「標題」要怎麼呈現,我喜歡開門見山的用「誰可以對誰為什麼樣的請求」作為下標題的方式。

3. 個別擊破:
擬定完答題的方向之後,下一步就是把每段落涉及的法條、爭點,按部就班的寫出來,這時候我會特別注重跟「案例事實」的結合(如果是單純的申論題的話會著重在「立法理由」與「制度背景」)。至於寫法基本上是用傳統的三段論法「大前提(法條),小前提(事實),結論」,然後看爭點通常會在函射階段發生,也就是當某個事實套用在某個法條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構成要件套不太下去(或者解釋上有空間)的地方,那多半是爭點所在,此時我就會比較細細探討,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帶過。

而考試作答上,字數與時間都是要注意的點,如果時間不多,答題就盡量精簡(涵涉的時候或法條的引用上就盡量不要太過完整,重點有出來就好,這個各位必須靠著考古題的練習來體會),如果時間太多的話,什麼立法目的、構成要件都可以通通丟出來慢慢檢討,反正大題小作、小題大作也是需要的技能之一。

以上
2022-01-2610
tomtien1996
如果說基礎不是很穩,我自己的做法是,去找比較簡單一點的書,讀起來比較沒有挫折感,也比較能理解架構、初步概念。等到這些穩定了之後,再進一步念教科書,或者去閱讀寫比較細的參考書(以司律為導向撰寫的)。

工作時,我常對來治療的個案使用心理發展的理論,叫做ZPD(中譯:近側發展區間),這個理論也可以套用在唸書、學習新知識。

這個理論是在說,當我們要習得新的能力時,每次設定的難度要稍微難一點,亦即,你所選的書,不能夠太難、也不能夠簡單到你少有思考的餘地。這樣才能夠穩定成長,基礎也比較穩定。

舉我自己讀民法的例子來說,我剛開始遇到王澤鑑老師的民總卻撞牆後,決定土法煉鋼,用李淑明老師的《民法入門》當作開頭、建立基本觀念和骨架。讀完後,再念王老師的民法總則,就順很多,雖不敢保證全懂,但真的很有感覺,而且也比較沒有第一次讀時這麼挫折。

以你的狀況建議,先找出你債法不懂的問題(甚至是被當的原因),從這邊開始拆解觀念、逆推回去,應該是民總或債總開頭的某個問題沒有被解決,變成骨牌效應。職是,去找那個章節開始釐清、或是找簡單的參考書(非司律導向撰寫)來看。

希望這樣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大家一起努力!
2022-01-268
eerraa
民總的底子如果不好要先加強民總 很多債法的東西都會用到民總的概念
然後看看自己哪邊比較弱
不當得利、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等大章節多讀幾次 也不要只讀一本教科書 多看判決 從中找爭點跟好用的句子 可以用在考試上
2022-01-262
留言
asd7050
好謝謝唷,馬上訂下去☺️☺️
2022-01-290
a106010124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1906
原po可以參考這本~
我身邊大家都人手一本
2022-01-270
asd7050
可以請問大家嗎?就是債篇比較簡單的課本,是哪一本,可以推薦嗎?
2022-01-260
asd7050
謝謝大家☺️☺️
2022-01-261
eerraa
民總的底子如果不好要先加強民總 很多債法的東西都會用到民總的概念
然後看看自己哪邊比較弱
不當得利、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等大章節多讀幾次 也不要只讀一本教科書 多看判決 從中找爭點跟好用的句子 可以用在考試上
2022-01-262
peter88110
我自己是分為三個步驟:
(1)理解:
民法雖多,但只要好好掌握體系與重點,其實不難處理。所以我一開始是從瞭解民法架構下手(包括總則編、債編、物權編、親屬編與繼承編五大單元),然後進一步了解每個單元的重要內容(重要的定義為考試出現的頻率,如總則編「法律行為」、「時效」,債編的「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物權編的「所有權」、「抵押權」等等)

除了法條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的理解外,透過案例的學習也是必要的,畢竟民法是規範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因此對於當事人間的法律行為(不管是債權行為、物權行為或身分行為)、所涉及的條文、請求權基礎甚至是相關爭議,都務必思考並釐清。透過案例的學習可以輔助我們對法條的理解,而對法條的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對案例的思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記憶:
很多人都說法條看久了就記起來了,我真的覺得這是幹話,(老娘唸了這麼警真心覺得是沒可能),所以一定要下功夫去背才會有效果,故「背法條」是準備民法的基本功。

當然啦~背法條要有方法,首先是注意它的體系位置,再來是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因為瞭解體系之後,比較容易聯想,而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則是與事實結合的時候最重要的地方,另外,不需要「一字不漏」的背下來,考試時只需要把案例會用到的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寫出來就可以了!

(3)考試準備與解題方法:
我習慣將考試想像成一場總決賽,因為要和最強的勁敵一決高下,我就是避得開始尋找打敗他的方法,當然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具體作法如下:
1. 找考古題,搞清楚教授在想什麼:其實看完一個題目之後,我會看他的「問號」,摸清楚它到底在問什麼,因為如果事實很複雜的題目,其實看完還是不知道他在問什麼,所以先確定它的問題,再從題目去順藤摸瓜,找到相關的條件與爭點,這是作答時很重要的技術。

2. 擬定策略:
搞清楚老師的問題之後,我的下一步不是急著回答,而是想一下到底要怎麼回答,因為「有條理」的回答,絕對比「無差別攻擊」好很多,就像是去吃大餐,一定是從前菜、麵包、湯、主菜、甜點這樣子依序上菜,如果把全部混成一道菜,雖然原料不變,但是味道一定是差很多,所以想清楚什麼爭點要先放、什麼爭點晚點放、什麼是前提?什麼又是主菜、什麼是甜點,這都是很重要的地方。另外,於此階段也可以想一下「標題」要怎麼呈現,我喜歡開門見山的用「誰可以對誰為什麼樣的請求」作為下標題的方式。

3. 個別擊破:
擬定完答題的方向之後,下一步就是把每段落涉及的法條、爭點,按部就班的寫出來,這時候我會特別注重跟「案例事實」的結合(如果是單純的申論題的話會著重在「立法理由」與「制度背景」)。至於寫法基本上是用傳統的三段論法「大前提(法條),小前提(事實),結論」,然後看爭點通常會在函射階段發生,也就是當某個事實套用在某個法條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構成要件套不太下去(或者解釋上有空間)的地方,那多半是爭點所在,此時我就會比較細細探討,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帶過。

而考試作答上,字數與時間都是要注意的點,如果時間不多,答題就盡量精簡(涵涉的時候或法條的引用上就盡量不要太過完整,重點有出來就好,這個各位必須靠著考古題的練習來體會),如果時間太多的話,什麼立法目的、構成要件都可以通通丟出來慢慢檢討,反正大題小作、小題大作也是需要的技能之一。

以上
2022-01-2610
tomtien1996
如果說基礎不是很穩,我自己的做法是,去找比較簡單一點的書,讀起來比較沒有挫折感,也比較能理解架構、初步概念。等到這些穩定了之後,再進一步念教科書,或者去閱讀寫比較細的參考書(以司律為導向撰寫的)。

工作時,我常對來治療的個案使用心理發展的理論,叫做ZPD(中譯:近側發展區間),這個理論也可以套用在唸書、學習新知識。

這個理論是在說,當我們要習得新的能力時,每次設定的難度要稍微難一點,亦即,你所選的書,不能夠太難、也不能夠簡單到你少有思考的餘地。這樣才能夠穩定成長,基礎也比較穩定。

舉我自己讀民法的例子來說,我剛開始遇到王澤鑑老師的民總卻撞牆後,決定土法煉鋼,用李淑明老師的《民法入門》當作開頭、建立基本觀念和骨架。讀完後,再念王老師的民法總則,就順很多,雖不敢保證全懂,但真的很有感覺,而且也比較沒有第一次讀時這麼挫折。

以你的狀況建議,先找出你債法不懂的問題(甚至是被當的原因),從這邊開始拆解觀念、逆推回去,應該是民總或債總開頭的某個問題沒有被解決,變成骨牌效應。職是,去找那個章節開始釐清、或是找簡單的參考書(非司律導向撰寫)來看。

希望這樣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大家一起努力!
2022-0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