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Ykzw3Zc.jpg 好久沒寫文章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笑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個蠻重要卻也很常被忽視的話題——「休息」。 身為國考人,你應該看過很多像「學習」、「讀書計畫」、「備考方式」等硬核內容的相關分享,但很少會看到有人分享「休息」,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在社群媒體上發發月經文、抱怨一下最近唸書唸的很累,又或者聽個音樂、看個影集就已經是最好的「放鬆」、「休息」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源自於我親自觀察身邊的大神學霸朋友,希望讓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在開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能一口氣跑兩公里嗎?」 除非你有持續性的運動或健身,否則大多數人給的答案應該都會是否定的。 好的,那如果說讓你跑500公尺就休息一次呢? 到這邊我想大多數人都沒問題,能夠順利完成里程。 沒錯,這就是身體的規律,如果不休息一昧猛衝,很快就會撐不住,但如果經過妥善且適當的休息,不僅可以讓工作做得更加高效,還可以做得更樂在其中,耐久度大增。 有一類國考生總喜歡無時無刻給自己「打雞血」,學習方式簡直可以用懸梁刺骨來形容,好像深怕讓自己好過就學不好的樣子,結果最後不僅身體搞垮了,也根本沒學進去多少,更有甚者甚至從此就對念書學習產生陰影。 不知道各位身邊有沒有所謂的「學霸」、「大神」,據本人的觀察,其實他們都有一套專屬的高效休息法,這套方法不僅能夠使他們學得又快又好,還能樂在學中,最恐怖的是,效率隨便就高出普通人一大截。 Q. 多久休息一次?一次又要休息多久? 談到這兩個問題,就不得不來吐槽鼎鼎大名的番茄工作法了,為防止有人不了解,這邊還是簡單帶一下番茄工作法的規則(25分鐘為一個番茄鐘,完成一個番茄鐘就休息3~5分鐘,休息過後再繼續進行下一個番茄鐘) 這個方法乍看之下很合理、很好用,但從讀書效率的角度出發,我真的覺得番茄工作法不適合拿來準備國考,比較適合淺層思考類型的工作。 為什麼呢?因為番茄中工作法實在過於死板,每一個番茄鐘都是25分鐘,沒有延後或縮短的彈性,而且有些人的番求工作法甚至是15分鐘的版本,想問問各位,15分鐘到底能做什麼?(連複習一個小章節都不夠吧...) 大腦進入工作或學習狀態都需要一定的啟動時間,就跟運動需要先熱身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硬要用番茄工作法,那你就會很常遇到:大腦才剛開機完進入狀態,你的番茄鐘就已過了的窘況,硬要進入休息狀態再重新開始下一個番茄鐘會變得更加困難,滿滿的精力喪失在高頻切換任務的過程中,本末倒置。 那你可能就為問了,不用番茄鐘要用什麼? 我的學霸好友喜歡將自己一整天的學習狀態分為「上課鐘」與「心流鐘」,以下將分別介紹這兩者的差異與使用場景: 💁🏻上課鐘: 顧名思義,就是一節課的時間,學霸朋友喜歡以高中標準一堂課的時間(50分鐘)為一個上課鐘,在這段時間中從事不需要特別深度思考的工作、學習、閱讀等任務,當50分鐘一到,便休息10分鐘。如果你好奇為何是50分鐘,這是教育專家反覆實驗出的結果,在這段時間中,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身體狀態、眼睛疲勞程度等狀態都處在剛剛好的程度。 當然,這個上課鐘的時間設定並不是死的,筆者建議大家都要根據自身的狀況做調整,因為每個人的精神狀況、注意力都存在個體差異。(像我個人的上課鐘就是30分鐘。 💁🏻心流鐘: 心流指的是極度專注的忘我狀態,在這個狀態下的你就像是進入zone一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黑子籃球),身體狀況、注意力、執行力等狀態都達到巔峰。 在這個狀態中,學霸朋友一般不會設休息限制(畢竟要進入這種狀態就已經非常不容易,如果貿然退出來真的很暴殄天物rrr),而是會等到身體自然地發出疲倦訊號才會叫停,這狀態叫做心流鐘。 比如突然想通某幾個爭點間的關聯、突然對作答某個申論題有靈感、學習上癮的時候...... 這種時候建議就不要再去管什麼暫停了,因為當一但進入心流鐘狀態後,效率會高到嚇死人,有時候幾小時的成效甚至遠比狀態不好時讀好幾天的成果還要好!所以千萬要好好把握,讓身體累了自動告訴你,在退出即可。 好了,那麼在知道何時該休息以及該休息多久後,下一個問題理所當然就是:休息的時候要做什麼才能使體力與腦力恢復的快呢? Q:怎麼有效休息?休息期間要做什麼事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就我觀察學霸朋友的行為模式統整出了一個結論:不要從事影響認知的活動。 這邊先簡單定義一下什麼是「影響認知」,指會影響你輸入、輸出的速度,佔據大腦cpu的事。 所以你發現了嗎?我們常在閒暇時拿來殺時間的行為,如:滑IG、看YOUTUBE、滑抖音、玩手遊等等,都會「影響認知」,也就是說,不僅不能幫你放鬆,還會讓你更累。 這邊也不舉什麼太學術的案例,你可以回想一下,在家廢一天,躺在床上玩手機後是什麼感覺?沒錯,那種勞累的程度甚至不會比上班上課來得低。或者如果說你覺得並不會疲勞,那下次可以試試看在要唸書前先去打幾場lol、吃個雞,親自體驗下那種感覺,相信你就會明白了。 Ok你看到這邊可能又要問了,那什麼才算是「真正放鬆」的活動呢? 經過親自觀察學霸以及網路上的網友提供資料,我總結出以下幾種活動給各位參考: 1. 開窗放空並瞭望遠方(就是單純的在看風景、發呆也好,什麼都不要想) 2. 在放空的狀態下在室內散步(如果是去圖書館念書的同學可以試試看慢慢走完你那層樓一圈) 3. 冥想 4. 做瑜伽、伸展操 5. 做家事、整理房間(當然是建立在如果是在家唸書) 其實除了上述以外還有很多活動可做,只要能幫你放空大腦,都行!各位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或工作的場域進行自由安排!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大家喜歡今天的內容千萬不要忘記幫我點個愛心,如果大家對這類內容有興趣有可以留個言讓我知道,之後會再進階分享「高效午睡休息法」~
明天就是地特啦~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所謂的「考前焦慮症」,從國中會考、高中學測到指考,再到現在的地特,我都是一個考前焦慮症很嚴重的人,「寫作」成為我排解焦慮的重要管道之一,因此今天特別在此分享個人多年來的經驗,希望有助各位。 考前焦慮症的常見理由: 1. 對自己要求太高,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2. 覺得這次考試非常重要,讓你無法放鬆 3. 考前複習時間太長,休息的不好導致精神緊繃 4. 周圍的人對你寄與厚望,導致你壓力過大 以下提供我的解壓方式,若你也有實測有用的方法,歡迎各位在留言補充: 1. 慢跑: 很多人考前焦慮症特別嚴重的人都會在考前失眠,這種時候「慢跑」就是一個很好的解壓運動,留一身汗在洗個熱水澡,晚上失眠的狀況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2. 在紙上寫下自己擔心憂慮的點: 我自己曾遇到過一個狀況,就是雖然患有考前焦慮症,但要我真的把擔心、覺得焦慮或壓力大的原因講出來,卻沒辦法做到,很矛盾吧,這種時候就是陷入了「為了焦慮而焦慮」的狀況中了。 在此建議考前焦慮症很嚴重的人都試試看這個方法,拿出一張白紙,將造成自己壓力大、焦慮的原因逐一列出來,列完後一個一個寫出解決的方法以及造成你這麼想的原因,真的會瞬間負擔減輕一半以上,甚至會發現問題好像根本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嚴重。 3. 複習基礎知識: 考前一天建議就不要針對難題進行複習了,因為大體上來說已經塵埃落定,且在往難題複習可能還會發生以為自己只是一個知識點不會,最後變成是一個大窟窿都沒有補上的慘劇,這會大大打擊你的自信心,百害無一利。 所以這種時候建議看一些基礎的知識,確保自己不會犯罪基礎的錯誤即可。(保證會的一定都要拿到分數!) 4. 專注鞏固錯題: 呈前一點,考前不要做新題,但可以針對性地去複習以前整理過的錯題,看一些易錯的知識點,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如果發現想不起來過去整理的概念或知識點,再進行重點式複習。 5. 心智圖複習: 考前可以做一些知識點總結,此時心智圖就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啦!它可以將知識點串連起來。這邊建議各位可以看著教材目錄,用腦中回想起的知識點去建構心智圖,能想起來多少寫多少,然後再根據書本填充不記得的知識點,如此一來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會更加深刻、融會貫通。 6. 總結答題技巧: 申論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練的次數越多越能掌握答題技巧及解題要素,考前焦慮症患者通常會很糾結的就是「不知道怎麼在短時間之內再多提升一點分數」,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你可以總結優秀、高分的申論答題技巧,以及這些技巧應實際應用的方式,如果考場上真的幸運被你用上,就可以多別人一點分數,且這並不會干擾你正常作答。 但當然了,這方法是建立在你有足夠複習時間的情況下,如果說你是複習到最後一刻的人,那還是乖乖去加強基礎觀念,把能拿的都先拿到再說。 7. 給正向積極的心理暗示: 考前焦慮症還有一個特別嚴重的症狀,就是無限放大自己的缺失、弱點,導致很容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個時候你可以拿出一張白紙,寫出自己覺得自己很棒的地方(努力想,一定有的),給自己積極正向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這次考試也會做得很棒的,不要過於緊張! 一直盯著自己的缺失看的話壓力就會在無形中增加,焦慮症狀也會隨之更加嚴重,因此這個「打雞血」的動作實際操作上還是很有用的!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啦,請大家一定要正視考前焦慮症這個問題,不要放任不管,因為這其實對身心靈都是一種折磨。積極應對才能以平常心應考,祝各位都上榜!
地特將至,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的備考期過得極其不順,經常焦慮失眠、情緒低落,生活遇到小事就生氣,總想對男友發火(好孩子勿學)。直到去掛了身心科,學了冥想之後好轉許多,同時讓我知道要用哪些最簡單、最低成本的方式去調整心態,在此分享給大家。 祝本週地特考生考試順利,如果壓力大的話也可以試試看我的方法唷! 學冥想後最大的改變就是「正向思考」:跟男友不再天天吵架、唸書變的更有動力、更加自律......等等,以下我總結了這半年多來的經驗,將冥想分為六個步驟,讓完全沒試過的朋友也能輕鬆簡單的學會: 1.選擇適合冥想的地方:臥室、客廳皆可,原則是這個場所能夠保證你「不被打擾」、安靜,且讓你有安全感 2. 合適的姿勢:冥想其實沒有什麼固定的姿勢,但躺著容易不小心就睡著,站著又會很累,所以一般大家都會選擇坐著,腰挺直方便呼吸暢通,也可以稍微靠著牆或墊子,閉上雙眼 3. 明確的冥想時間:初學者我建議10~20分鐘。可以用手機設個鬧鐘,或著去YOUTUBE找冥想專用的音樂,根據冥想音樂的時間來停止。 (新手推這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RbYQyPU0U ) 4. 最重要的一步,冥想想什麼? 初學者很常會有一個錯誤認知,就是把冥想跟什麼都不要想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做到意識清醒的狀態下什麼都不想。 所以說,冥想不等於什麼都不想。 那麼,該想什麼呢? 想像自己看著氣流隨著吸氣的動作進入身體,沉到腹部丹田;然後稍作停留,又看到氣流隨著呼氣流出身體......反覆循環。 初學者若覺得以上步驟難以做到,可採取上一步提到的冥想音樂輔助,好的冥想音樂會讓人有沈浸感,讓初學者能夠將身心都投入進來。 5. 結束:建議冥想結束後可以喝一杯溫水,不要馬上喝冰水 6. 見效時間:凡事都一樣,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冥想也不例外,以我自己來說,堅持2~3個月(每週三次)會開始看到效果,但我身邊也有人半個月~1個月就馬上見效,所以說,是很因人而異的。 如果你是兼職考生也不要急,真的太忙一週可以縮減到2次,最少最少也得1次,還是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效果,養成習慣後學習、工作上的效率都會獲得顯著的提升! 注意事項: 冥想時身體話單頭部出現酥麻、酸酸的感覺是正常的。冥想是一種修行,修身養性、淨化心靈,讓我們能遠離壓力的籠罩,在內心開拓平靜的區域,願你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