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實施辦法 第 2 條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 本條例所稱智慧創作之種類及內容如下: 一、宗教祭儀:與宗教、信仰、禮俗相關之文化活動,並得結合其他種類之文化表現形式呈現。 二、音樂:包括旋律、曲譜、器樂、節奏等,不以文字或其他可記錄之形式為限。 三、舞蹈:包括一切以肢體行為表現之韻律活動,得以結合其他種類之文化表現形式呈現。 四、歌曲:由人聲演唱之音樂,包括旋律、歌詞、曲譜,得以結合其他種類之文化表現形式呈現。 五、雕塑:結合物質材料及工藝製作之二維、三維藝術表現形式,得配合環境與功能以各種形式呈現,亦得結合環境條件如光線、聲音及自然元素,物質材料不限於傳統材料。 六、編織:創造織物之方式及其成果,得結合各種物質材料與工藝方法。 七、圖案:各種抽象、具體、實用及非實用之圖形表現。 八、服飾:具遮蔽或穿戴功能之衣物、配件或各種組合飾品。 九、民俗技藝:與社會文化生活相關之工藝、實用技術及使用之工具、工法。 十、其他文化成果表達。
- 前項各款智慧創作之種類,申請人得擇一或合併不同種類申請登記,亦得僅申請登記其結合性文化成果表達中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