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經歷第三次重考國考生(老天保佑這次一試終於上了~),常遇到很想學習,書卻念不進去的狀況,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跟我一樣的問題(笑,又或者下定決心每天要唸8小時書,實際上不到一小時就覺得想放棄,以下想根據我的個人實踐經驗與一些公開資料跟大家分享6個能夠有效提高自制力的方式,不論是國考生也好、大學生也罷,都可以透過這些方式達成心中的目標: 1.緩衝放棄法:不能長時間學習、唸書的原因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一但產生「我現在不想唸了」的想法時,就立刻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滑IG、回訊息、看YT、聽音樂、吃東西......,做這些非學習的事情時,依舊在消耗自己的精神與力氣,因此當你一回來再學習的時後,效果多少會打折扣。 因此,當遇到「我現在念不進去」的狀況時,千萬不要轉身去做別的,可以給自己設置一些固定小任務,比如:背十個英文單字、默寫昨天不懂的某個知識點,只要出現不想學的狀況,就去做這個已設定好的任務,相信我,當你開始願意背十個單字就有可能願意背一百個,久而久之,「念不進去」的狀況就會改善很多,我稱之為「只有學習才能打敗不想學習,只有魔法才能戰勝魔法」哈哈哈哈。 2. 人造自動化:靠習慣去學習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學起來才會最有效率,根據《微習慣》這本書中的研究指出,人一天當中45%做的事情都是依照「習慣」進行,因此若把學習變成一個習慣,就能達到「自動化學習」,你可能會想:呵呵我要是做得到的話,現在還需要重考嗎? OK先不要激動,這邊提供你一個很好的辦法(我親身實踐過的):習慣的養成與大腦自動化有關,即當大腦收到某種暗示,就會自動觸發一個自動化程序,比如有人習慣睡前滑手機,所以「睡覺」就是一個暗示,當你想睡覺時就會去拿手機滑,整個行動根本不受大腦控制,完全出於「習慣」。 所以你可以試試「人造自動化」,如果X就Y,一樣舉例說明,如果到家,就寫一題申論,如果要睡覺,就背一次某章節知識點,「如果」後接的行動就是暗示,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後面的動作就能自動化進行,輕鬆達到自律。 3.呼吸法:研究指出,若把每分鐘的呼吸將至4~6次,就能快速提高意志力,所以如果唸不下去、不想唸的時候,將每次吸+呼氣的時長加到10~15秒,重複十次,放慢呼吸能有效喚起大腦前額皮脂(對我真的去看了書),幫助快速恢復自律。 4.休克療法:這個方式很適合那些喜歡說「明天再開始」的人,有點狠,但很有用! 空出一個時段,如早上8~12點,堅持七天都在這個時間段學習,後面每天都不要在那個時間段學習,前面七天對你產生的恐慌絕對會幫你戒掉對明天的依賴心理,一次治療,終身治癒,永不復發~~ 5. 人格法:把「不想學」、「念不進去」的想法當作一個人,給他取一個名字,我自己是叫他小壯,當你不想唸的想法一產生,就馬上在心中默念「小壯來了」,用手機或筆記本記錄下小壯來的時間及原因,有點類似心理學上的意識訓練,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把厭倦心理數據化,如果你一天跟小壯見了50~60次,那那些數據就會刺激你認真學習 6. 自制力訓練:根據《自控力》這本書的研究,每天固定做一些小事,就能提高你的整體意志力,這邊一樣舉例說明,例如你可以固定在睡前看10頁書,全年保持不間斷,意志力變強,就自然會更加自律
終於~終於~小女子一試過了!!!!!(撒花 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大學唸的是123的法律系,但大一~大三都蠻混的,最後一年才卯起來念,想當然,去年應屆畢業去考直接被當炮灰,一試就被刷掉,只好下定決心重新來過! 以下分享我這一年來很喜歡用的一個讀書法:一小時深度記憶法 Step 1. 準備好要背的參考書、講義或教材、空白的卡片、筆、計時器及草稿紙。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安排一個完整時間段(早、中或晚上,我通常都早上做),空出一小時,把這個小時分為三個筆記時段,每個時段20分鐘(最好用計時器,精確計算且會讓人感覺到壓力) Step 2. 第一個20分鐘:通讀一遍要背誦的教材內容,並在草稿紙上紀錄下關鍵字、畫下圖表(記下任何你覺得重要的東西),一邊記一筆筆記一邊寫下關鍵字,這個方式的效率比純純讀過再畫重點好上不少,因為原始內容的知識量太大、太艱澀,所以粗略寫下有助於抓取知識點與記憶。之後複習教材的時候也可以再用鉛筆/紅筆圈出關鍵詞,起到突出顯示的作用! Step 3. 第二個20分鐘:第一個20分鐘結束後,馬上設置第二個。拿出一張乾淨的紙,在上面寫下剛才背的內容,不要去看剛剛的筆記,有是一樣以粗略、速寫的方式即可。 Step 4. 第三個20分鐘:把記不住的內容寫在卡片上,再把卡片上的內容記一遍(也可以用口袋書或單字小卡標注重點),此時在旁邊放一張白紙,邊記邊寫下來,切記不要只是讀過去!用寫的方式鞏固學過的知識點。 執行這個方式切記全程不要做其他無關的事,雖然看起來有點麻煩、花時間,但其實這個方式是在深度、快速的記憶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經歷多次(3~5次)重複記憶,在短期內是不會遺忘的!重點是要以「手寫關鍵字」加深記憶,並定期複習。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要去準備大魔王二試了~希望這次就上岸🙏🏻🙏🏻🙏🏻🙏🏻🙏🏻🙏🏻🙏🏻
1、 用最好的筆記本、筆、寫最完善的讀書計畫,沈溺在列完計劃的成就感,最後卻因為拖延症、懶惰等理由沒有實踐 2、 做了厚厚的好幾本筆記,看著自己寫的那麼仔細,為自己的認真感動,做完後只認真保存,沒拿出來看幾次,還覺得自己很努力 3、抄筆記的時候沒在思考,整堂函授都在跟著老師抄抄抄,別人都聽懂了,自己還要額外在下課花時間重看講義、參考書 4、上課不專心,總想著之後再補,拖到半夜才在埋頭做題,自以為很努力、認真,其實只是在自己感動自己,每次寫模擬題爆掉,都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要努力,但最後又成為三分鐘熱度,想當然就是迎來下一次爆掉 5、看著同學在做什麼,就一股腦想跟著做,不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整、反思,抓不到自己的定位,因此只是在盲目學習,週五晚上告訴自己假日要早起唸書,結果起是起來了,但在床上手機滑到中午,實際學習進度跟讀書計畫差了十萬八千里 6、買了好幾本網路上說最好用的參考書跟解題書,心想把這些內容背下來、題目做完肯定沒問題,結果離考試剩一個月還有好幾本根本沒看過 7、即便認真的唸了一整天的書,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唸了什麼,卻完全講不出來 8、喜歡上網找高效的學習方法,看到各種勵志的故事、文字都會心想,一定要好好努力,結果總是堅持幾天後就快速放棄,想著休息幾天沒關係,明明一小時能唸完的範圍拖到3~4小時,一邊唸書一邊滑手機,最後一天過去了根本沒念多少 9、人在學習,心在想昨天看的節目、等下要吃的東西......書根本念不進去 總而言之,我覺得「假努力」這三個字的定義就是:花大量時間做毫無意義的事情+形式主義+為自己找藉口+自以為很認真、很努力 現在回想這些種種真的覺得很白癡,白白浪費了一整年的時間。在這邊有句話想告訴大家,不論是在學生也好、國考生也罷,應該都很受用:「請不要假裝自己很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希望大家在看到我這篇文章後都能及早發現自己的問題,盡早進行改正、反思!一起變得更好~ 好了不說了,先去唸書
首先説説整理錯題的好處,對於國考這種競爭激烈的考試來說,每一分都很珍貴,因此在做題目的時候若能精準找出自己的易錯點、易錯題型,那就能與他人拉開距離,對考科的掌握度有效提升。 為了有效率的找出自己的易錯點與題型,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形式主義」!即不要沈溺於花大把時間抄寫後的自我感動,這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過來人告訴你,與其花時間抄抄抄,不如再多做幾次考古題,投資報酬率還比較高。 具體方法如下: 整理考題:排序+分類 ➡️ 有條理、清晰到知道自己到底都做過哪些試卷/考古題 記「錯點」:易錯題+含重複難點的題+經典考古題(每考必出的那種) 記法: 💁🏻方法1:不抄題也不抄答案 直接於考題原處訂正 ➡️ 錯題編號寫在一本獨立筆記本上 ➡️ 對著題號一題一題複習/專門挑某一主題複習 適用類型:歷屆考古題(題號與編碼都很規律) 優點:省時省力 💁🏻方法2:節錄重點 自己先節錄出詳解的重點 ➡️ 將題目抄在空白筆記本上,並將節錄出的重點抄寫在旁(請確保寫下的東西自己有先消化過,不是一昧的照抄詳解) ➡️ 複習的時候紀錄下自己解題的思路(你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 對照之前節錄的詳解,確認是否有強調到那些重要的地方,不斷練習直至完全掌握(我一般都會複習個4~6次) 適用類型:申論題(需要掌握重點與解題思路) 優點:複習方便 工具筆記本:這邊強力推薦大家用「活頁筆記本」取代一般筆記本,方便隨時補充+加頁或調整排列位置
一. 前言:期中、期末考想必是眾多法律系學子的惡夢,縱使考前覺得已經將教科書、解題書的內容完整輸入大腦,各種學說、實務見解滾瓜爛熟,在考試時仍然覺得壓力山大、無法調適。這次小弟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的高效學習法 & 壓力調適法,提供給各位參考參考! (一)學習方法部分 👉1.慎選讀書環境,遠離誘惑: 一個適合的環境可以大大影響讀書的效率,如果家中對你來說誘惑太大,請一定要立即脫離舒適圈,前往圖書館。並將手機等3C產品放置在看不見的角落,專心致志!否則許多時間將在不知不覺當中白白流失! 👉2. 規劃好進度,分批複習搭配解題書練習: 跟好老師每週上課完的進度,放學後立刻複習小段落,並安排解題書搭配練習。在考試前1~2週規劃該次考試的大範圍進度,進行掃描式的快速複習(這時候筆記就派上用場啦),再加上大量的刷題。正常來說,只要以此種方式學習、複習,就能對期中、期末考這樣的小範圍考試完整掌握拿到高分啦! 👉3.多方閱讀不同學者的教科書,並掌握學校老師希望看到的學說: 學者之間常有意見相左之情形,如能熟悉多位學者的意見,將可在考試時書寫出更多內容!而有些老師可能會希望看到學生採用他的觀點,若可在其觀點之後與學者之見比較並作說明,將更有機會取得高分! 👉4.不要花太多心力在做(完美、漂亮的)筆記!: 筆記的作用是要拿來複習,不是參加審美比賽的!一個人剛從早上醒來,你的意志力就像一顆充飽電的電池,將會隨著清醒的時間與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逐步下滑。 📌筆記內容應只擷取「重點」摘要並做體系架構的整理。若花費了太多精力在筆記上,必將大大耗損閱讀時的專注力。將與其一味的追求美觀性做出好看、完整的筆記,不如將此時間拿來多覆誦教科書的內容或練習幾題~~ 📝(P.S:筆記還是很重要啦,未來如果忘記了內容,只要翻翻這個自己整理的筆記,也會一下子就想起來) 👉5.將所學習的內容以口語方式說明給自己或他人: 學習新知最為懼者即死記硬背!如果僅將書本上的內容硬生生的塞進大腦,肯定無法長久。那麼該如何檢測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呢?很簡單,將自己所剛學習到的新知識消化後,口語化的從嘴巴裡說出來。且不單是說出來而已,還需說明到原本不知悉此概念的對方也能瞭解!經過此一階段後,絕對可以大大提升對該概念的熟悉度且能長期記憶在大腦中。 👉重要觀念親手多寫幾次,一邊用嘴巴朗誦出來(或默念): 需要記憶的觀念,若能手寫搭配朗誦,能達到比單純用眼睛看文字好更多的記憶效果,且在閱讀過程中一字一字的唸,能使閱讀過程更為專注。 (二)心態&壓力調適部分 👉1.在校的期中、期末考很重要嗎? 筆者目前大二,可能無法用自己的角度評論。但各位若在各大論壇瀏覽一下,即可發現若有拿過卷的,幾乎都能應屆上榜。因此,期中期末也請好好準備,平時慢慢累積實力的穩健心理素質,絕對勝過國考前才要臨時抱佛腳的「還債」心態。 👉2.合理分配娛樂、讀書時間!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這句諺語想必不少人都聽過。如果因為害怕期中、期末考而只埋頭苦讀,不進行適當的放鬆,非常高機率會造成反效果——書沒讀好,想玩又不敢玩的兩難局面。期中、期末考的複習進度讀完後,就請在合理的期間內放心的玩下去吧! 👉3.一定要定期運動!🏀 原始人類逐水草而居,為了狩獵、捕食等等,經常需要劇烈運動,身體機制的成型也與運動息息相關,惟因生活習慣改變,屁股長時間黏在椅子上不動似乎早已是現代人的通病,各種憂鬱、情緒低落的症狀機率也因此提升了不少。 因此定期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具有抗憂鬱、紓解壓力的效果。適當運動對於學習的效率的提升相當明顯,除了在體能上的增強,對記憶力的提升也有幫助。 小弟我平時就有健身的習慣,在身材變好、自信提升的同時,體能的增加也使我能保持專注持續更長的時間。在期中期末壓力特別大的時期,運動是不可或缺! 🥇最後,祝福各位期中期末考試都能歐趴,國家考試金榜題名!如果覺得小弟我的學習方法對各位有幫助的話,也請幫我按個讚吧~~🎉 #高效學習法 #高效學習心得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題目看得懂,但怎麽寫就是無法獲得高分,甚至分數還低於自己的預期值呢? 大家好,我是Olivia,目前就讀台大法碩2年級,同時有在兼職法律系學弟妹家教,最近學生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個問題,讓我想來跟各位分享一下過去的經驗。 首先,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疑問,不如先問問自己: 1. 聽完課/函授後是怎麼複習知識點的呢? 2. 寫錯題目後是怎麼對待錯題的呢? 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聽完課後我會去用筆記記知識點,做錯題目時,我會去分析原因並整理進錯題本,沒錯,都是很標準的答案,但你仔細想想,這樣的複習真的沒有問題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把知識輸入(聽課)與知識輸出(做題)分割開的,聽課是聽課,做題是做題,這個消化過程永遠是單向的,要嘛就消化聽課內容,要嘛就消化錯題,卻從沒出現將知識點和題目相結合進行綜合消化理解,導致出現聽懂知識點卻做不對、做不出題的窘境。 那麼,為什麼會做不對/做不出題目呢? 抽象的法律知識應用到具體的案例情形中,轉化運用的過程出現了問題 單向消化的模式導致學了、背了很多知識點,蛋不知道它們要運用於何種情形,解決什麼問題,因此做題時沒辦法即時且準確的調用大腦中存儲的知識去解決考題中的具體問題。 解決「單向消化」——轉換器學習法 將大腦當作轉換器,左腦輸入知識點,右腦輸入案例,在處理過程中,想辦法將抽象的知識點與具體的案例情形綑綁,並強化到「條件反射」,即看到某個知識點能馬上條件反射想起對應的案例或考題是什麼,這個知識點究竟是用作解決什麼問題;當看到某個案例或題幹時,也能條件反射將生活情境轉化成法律知識,並用所學的具體知識去解題。 轉換器學習法具體步驟: 階段1——聽課中 在你覺得難理解的知識點旁標注或手抄老師舉的案例 階段2——聽課後 時常回頭翻閱講義,但不僅僅只翻看知識點,腦袋要跟著知識點快速反應相對應的案例將抽象的知識與生動的案例進行綑綁回憶(轉換器學習法的第一次綑綁) 階段3——做題後 將錯題的案例用一句話概括、提煉,並寫在講一中對應的知識點旁邊,日後翻看講義時,同時需要多注意錯題的案例(轉換器學習法的第二次綑綁) 為什麼轉換器選習法會有效? 轉換器學習法能綑綁法律制度與案例事實,並在不斷的學習、複習與做題過程中反覆加深兩者間的聯繫,這種做法可以有效的讓你在「案例事實」和「法律規範」間來回思考、相互闡釋,如此一來可以更好的對應司律、國考案例轉變的趨勢! 總結來說,「聽課聽得懂」與「會寫題目」是兩件事,因為真正的重點在於「知識點的應用」,只有當你能夠做到將法律應用到題目中的情境,並解決問題後,所學習的知識才能真真正正的換成甜美的分數。 而「轉換器學習法」就是幫助你培養這種能力的絕佳好工具,綑綁法律與案例事實,在不斷的學習、複習及做題過程中反覆加深三者間的聯繫,彼此滲透、多維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學懂了卻做不對題目的尷尬。
1/4放榜後就感到很迷茫 我決定把自己發生的事情留在這個平台 也許我永遠不會再開啟它 但還是希望能夠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 當作紀錄人生吧... 來分享下我的故事 大學唸的是私立普校的商科系 畢業後也曾短暫的待過銀行跟投信 但是銀行業務壓力真的很大 而且主管也非常刁難 導致最後撐了1年多真的撐不下去了 跳到認識的朋友那裡做投信 結果最後被公司內部複雜的派系鬥爭搞掉 心灰意冷決定不再想再待在私企 用僅剩的存款報了國考保證班 辭掉工作 正式成為一名全職考生 當時選擇報考的是俗稱死亡之組的一般行政 以高普考和地方特考為主 後來就是不斷地考試、不斷地落榜 也不是完全沒進步 但成績彷彿在跟我開玩笑 永遠都卡個1~3分 我永遠記得109高考只差0.03分就上了 但是事實就是成王敗寇 沒上的結果攤在眼前 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只能接受事實 到今天 我的積蓄見底了 面對父母的責罵與親戚的閒言碎語 說我不孝 到這個年紀還沒給爸媽孝親費 整家人因為我過得提心吊膽(我獨生子) 沒有安穩日子過 重考6年多的日子中 我沒有一天是真心過得快樂的 每天都很努力的按部就班唸書、刷題、檢討、反覆練習 但國考沒有安慰獎 沒有就是沒有 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悲的是 我沒有任何可養活自己的專業技能 就算要找工作 履歷空白了快6年 又有哪個公司願意面試我? 我失去了所有朋友 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 年齡也已步入中年 對於往後的人生感到很無望 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甚至不知道繼續活下去有什麼意義 到這邊先打住吧 對不起負能量有點太多 如果有任何人可以從我的故事中得到一點省思 那也許這個故事就不會是完全的悲劇 共勉之吧...
我自己在大學期間是一個很喜歡臨時抱佛的人,背了忘、忘了再背,當時總想著:「我今天把書的內容全背起來了,第二天考試一結束又會再忘掉,那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前幾天收到了同校系學弟妹的私訊,他們表示自己也都正在苦惱同一件事情,作為一個過來人,回看過去的經歷,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在此想分享給大家。 很多人法律系學生常會認為在大學課堂上的收穫不多,因為學習到的東西有極大一部分根本不會在職場上實踐。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在上大學前對法學專業幾乎沒什麼了解,上了大學後接觸的是一個全新領域,此時我們就開始上法學基礎、民法、刑法等基礎法律科目,看到那晦澀的法律術語時,當下只會下意識地將過去高中念書、學習的模式帶入,像背註釋一樣,機械化的背誦那些術語含義,但實際上,並沒有深入去理解每個術語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2. 初入大學的學生未經世事,但法律這門社會性學科是需要歲月積累、了解社會的法則後才能明白其深意的。我在學期間也常對自己所學處於一種矇懂的狀態,到了讀研才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歐美國家只有研究所才能開始學法律的緣故吧) 3. 實踐機會少,台灣法律系在學生要唸的書實在太多了,套句我學妹的話:「考司律都來不及了,實什麼習?」的確,我身邊真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曾有短暫的在寒假或暑假期間去過律所獲法院實習(三個以內,而且都是學霸) 以上三點我想結合自己到目前的工作經驗,給各位一些小建議: a. 學習真的不要臨時抱佛腳,務必經常複習、反思: 老實說,學習這件事從長遠來看真的沒有所謂的「捷徑」,每個科系、每個學科在學習後都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消化、沈澱。 我在工作中研究一個從未接觸的領域,也是需要經歷反覆閱讀大量paper、翻閱資料後才能最後產出一份報告,但這個資訊也要在我看過的隔1~2天,才會在大腦中慢慢被整合出架構,形成自我的理解,由此可見定期複習的重要性 b. 有機會多去實習,向法律這種實踐性學科,「實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能加深你對理論的理解,第二能知道自己目前在哪方面是需要加強的(如:進去律所實習,發現自己的英文程度仍需加強) c. 多看新聞、書以及學習影片等等一些能獲取新知的東西,這是為了讓你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很日常且基本,卻也很重要。 目的是為了涉獵不同行業的知識,了解多元化的資訊。不僅是目前學科延伸的書,也可以再去看看經濟、政治或其他你有興趣的書籍。 我自己很喜歡一句話:「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會成為你身體和思想的一部分。」 這句話套到期中考、期末考也是一樣的。相同時間內與別人一起準備考試,都是臨時抱佛腳,為何最後他的成績比你好?真的是他更聰明嗎? 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對方平時就會涉獵到相關資訊、知識,他的思維中早就對這門學科有了基礎概念,當你還需要消化那些最基礎的術語。在表面上看都是學習一門新課程,但實際上只有你才是0基礎。就好像他已經在蓋高樓層了,你還在打基礎。 所以,你接觸和掌握的知識最後都會變成城堡的一磚一瓦。
各位好,今天想來分享一下《單核工作法圖解》這本書中的一些內容,本書作者Staffan Nöteberg同時著有《番茄工作法圖解》。書的主題是管理時間,也就是要教大家如何戰勝拖延。作者透過自身多年的經驗,首創了一套簡單、靈活而又強大的「單核工作法」,能有效幫助你集中精力。 「惡性循環」:無法專注的生理原因 學習時無法專注的常見理由很多,如:玩手機、轉筆、摳手、擠痘痘等...但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我們身理本能所導致,因為大腦本身會鼓勵我們「不專注」,每一次完成「玩手機」、「摳手」、「轉筆」、「擠痘痘」等事情後,大腦就會獲得一份多巴胺獎勵,讓你的心情短暫感到愉悅,於是便進入了「不專注-愉悅-不專注-愉悅」的惡行循環中,讓「分心」變成一種容易上癮的事情,久而久之,當你想學習的時候,就總會想著先做點什麼。 tip1:手邊管理法 把你的學習區域分為高危區、中危區跟低危區,三個區域一次遠離你的手邊。 高危區只能存放目前任務必要的用品,中危區則是你站起來才能拿到、取得的區域,存放目前任務不太需要的用品,低危區是離你最遠的區域,需要走很多步才能拿到的用品,所以像手機、電腦等高誘惑物品就需要放在這個區域。 手邊管理法的本質是提高你屈服誘惑的成本,手機如果放在手邊,肯定動不動就會想瞄一兩眼,但將手機放在客廳充電,就可以大大降低玩它的概率,所以我自己讀書的時候也很喜歡這麼做! tip2:化「被動推送」為「主動收取」 為了避免誘惑,我們可以將「被動推送」改成「主動收取」,關掉所有的手機推送訊息,由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去查看app的訊息,而不是被動接受被轟炸,這點我實際嘗試了3個月,發現手機上百個app,只要是在認真學習的狀態下我幾乎全關了,只留下特定人的賴line、電話提醒(apple有工作模式),這點幫我極大的消除了誘惑源,推薦給所有對手機戒斷有困難的人。 時間錯覺:當下真的好忙 人們對時間判斷往往存在一種錯覺,在給事情安排時間時,總會覺得當下很忙沒空做,未來就很閒很有空,這實際上是一種邏輯謬誤,因為未來也許會更忙,只是因為未來還沒到來,所以讓你誤以為未來時間多的是,這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心理因素之一,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總想著:「現在太忙了做不好,等未來有空了再來好好做!」結果往往是,未來你也沒空去做,直接拖延拖到死,比如弱點科目,總想著未來空出時間好好唸,可最後發現根本播不出時間。 對於這點,給我的啟示是:重要的事情,現在就做,不要等、不要拖,否則就準備做好完蛋的準備吧! 學習時到底要不要聽音樂? 對於學習和工作這種「認知活動」來說,安靜的環境是最佳選擇,但如果你不具備安靜環境,聽音樂確實可以起到隔絕喧囂、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不過,音樂的種類很重要,輕音樂、不調動情緒的更好,(實測最好是沒歌詞的那種~) 各位可以藉由兩個問題來判斷自己學習時適不適合聽音樂: (1)音樂能提高你的效率嗎?如果不能就不聽 (2)如果能,那當音樂消失的時候,你的效率會不會也隨之消失呢?(如考試時沒音樂會影響你作答效率) (3)如果會,那依舊不聽,如果不會就繼續聽 服務生效應:害人匪淺的生理本能 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未完成的任務會引起你內心的焦慮,不斷在大腦里催促你去完成它。 白話文來說,就是人們會對「未完成的任務」印象深刻,因為這些任務會引起你內心的焦慮,不斷在大腦中催促你去完成它,這現象其實非常普遍,假設你正在寫某題很重要卻很難寫的申論題,中途卻被電話打斷,此時你心裡都會是要怎麼解題、什麼時候能完成等事情,對於電話的內容無法專心,會想趕快掛掉回去寫。 充分利用服務生效應緩解拖延症 眾所周知,找到「專注狀態」是一件很難的事,坐在桌前就是無法開始動筆、很抗拒,所以你可以做的事就是:每次學習到最後都做一題申論,但不要寫完,寫到一半或把架構寫好就好,然後就去做其他事。 當你隔天(通常都隔幾小時我就會受不了)看到這個題目時,就會有極大衝動想把後半部分補上、寫完,從而緩解「不想唸書」、「不想學習」的拖延現象,有利進入「專注狀態」。 如何避免服務生效應帶來的負作用? 呈前文所述,服務生效應的副作用在於「急」、「慌」,極大的影響了你的專注力,為了應對此副作用,可以將待辦事項記下來,比如用app、手帳等方式記錄尚未完成的事情,這麼做可以給自己創造一種「暫時不用操心」的感覺,極大的緩解焦慮、恢復專注力。
首先,制定你的自律學習計畫: 1. 設立一個想要實現的目標:如考取多益900分、轉學考到xx大學xx系等等 2. 細分目標:根據這個目標,設定一些具體完成的「階段性目標」、「具體日期」來實現它 舉例:加強商務情境單詞與片語,預期考試日期是2022/8/28的考試 3. 對自己進行客觀評價:先檢視自己目前的程度,這點需要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想想「現在距離目標有多遠」 舉例:我去年多益考了730分,失分主因是「聽力掌握度不足」、「不熟悉俚語」 4. 釐清「如何達成目標」:為達成目標,要採用什麼方法?分析計畫,並將步驟寫下來 舉例:提高對聽力的熟悉度,每天花半小時聽BBC Podcast,將聽不懂的部分重複聽、記下來,在通勤時以app字卡複習俚語,每週用不同的俚語寫2篇日記/作文 5. 評估計畫是否成功:根據階段性目標設置固定的檢查時間,(我個人有嘗試一週或一天檢查一次的兩套模式,後面發現一週一次是比較剛好的),這個動作的目的是確認自己是否確實完成自己預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 如果確實完成的話,恭喜你~可以給予自己一些獎勵,並繼續保持!但若沒有,請花時間去思考「是哪裡出了問題」,通過反覆檢視與修正計畫,下週訂定出更符合自己習慣與能力的計畫。 舉例:檢查自己實際聆聽Podcast的時間,列點歸納出這週具體進步了哪些地方;定時做題目檢視自己的詞彙能力。若沒有照時完成計畫,也要先「歸結出沒辦法達成的原因」,將問題找出來後才能很好的解決與調整。 接著,來討論一下執行面的問題: 1. 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學習法百百種,但適合你的可能不多。如果你更容易掌握調理清晰的重點,那就需要學會自己整理、歸納出學過的知識點;如果你比較擅長上課聽講時吸收知識,而自己讀書的效率較低,那請一定要學著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去進行對知識有效的掌握。 總之,針對自己學習上的特性進行調整,才能有效針對性地去一一解決。 2. 學習後要學會整合: 把需要學習的訊息、掌握的知識進行歸類,做成心智圖、思維導圖或知識小卡(方便複習),會讓大腦調理更加清晰,方便記憶、複習、掌握與應用。 3. 總結分析做過的題目: 參考書、考古題、補習班講義......題目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卻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各類型對應的解題思路」。另外,還要學習階段性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與完善。 4. 讓自己保持動力: 設立「獎勵機制」,完成了幾項目標後可以做一些能讓心情變的好事情(如吃好吃的東西、玩電腦時間增長等...)同時,透過每週歸結去找出現在正在盡想的哪些事沒有用,適當地對計畫進行調整與修改 額外補充:若各位有安排時間表的習慣,建議以「小時」作為安排的單位,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每天真正能利用的時間有多少,甚至能進一步了解什麼時候學習效率最高,排定重要科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