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 臺灣地區基本圖測製管理規則第 一 章 總則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為測製臺灣地區基本圖,供國家建設規劃設計之用,並使其測製及管理業務標準化,訂定本規則。
基本圖,係包含主要地物、地貌及地理資料之基本地形圖。
基本圖測製管理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 內政部得將前項主管業務委託有關機關辦理。
基本圖之種類如左: 一、線畫基本圖:係指以線條及各種記號繪製之基本圖。 二、像片基本圖:係指以空中像片作為底圖之基本圖。
基本圖之比例尺如左: 一、五千分之一。 二、一萬分之一。
基本圖之量度單位如左: 一、長度單位,採用公尺制。 二、角度單位,採用一圓周三百六十度式。 三、面積單位,採用公頃 (一萬平方公尺) 。
基本圖之圖幅如左: 一、五千分一基本圖之圖幅,定為東西經距一分三十秒,南北緯距一分三十秒。 二、一萬分一基本圖之圖幅,定為東西經距三分,南北緯距三分。
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之圖幅,定為東西經距七分三十秒,南北緯距七分三十秒;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之圖幅,定為東西經距十五分,南北緯距十五分。 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等高線為十公尺;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等高線為二十公尺。
地球參考橢圓體,採用國際大地測量及地球物理學會一九六七年決議之新國際地球原子,其值如左: 一、長半徑: a= 6378160公尺。 二、短半徑: b= 6356774.7192 公尺。 三、扁率: f= 1/298.25。
基本圖投影,採用橫麥卡脫投影 (Transverse Mepcator Projection)。
基本圖座標系統如左: 一、採用橫麥卡脫 TM 座標系統,經差二度分帶,中央子午線尺度比率為0.99990 ,座標原點為中央子午線與赤道之交點,橫座標西移 250,000 公尺。 二、臺灣本島地區以東經一百二十一度為中央子午線。 三、澎湖地區以東經一百一十九度為中央子午線。
大地基準點以南投縣埔里鎮虎子山一等三角點起算,其數值如左: 一、經度:東經 120°58’25”.975。 二、緯度:北緯23°58’58”.340 三、對頭拒山之方位角為323°57’23”.135
高程起算面如左: 一、臺灣本島地區基本圖之高程,自基隆平均海水面為零公尺起算。 二、澎湖地區基本圖之高程,自馬公平均海水面為零公尺起算。
等高線間隔如左: 一、線畫基本圖等高線間隔:五千分一圖為二公尺,一萬分一圖為五公尺。 二、像片基本圖等高線間隔:五千分一圖為五公尺,一萬分一圖為十公尺。
基本圖之測製,以航空攝影測量方法為原則,其作業程序如左: 一、擬訂測圖計畫。 二、設置控制點對空標誌。 三、航空攝影。 四、地面控制點測量。 五、空中三角測量。 六、正射投影像片製圖或糾正像片製圖或立體測圖。 七、像片或稿圖野外調繪。 八、稿圖編纂。 九、清繪整飾。 十、精度檢查。 十一、地圖印刷。
二萬五千分之一及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如以地圖資料編纂繪製者,其作業程序如左: 一、擬訂製圖計畫。 二、地圖資料蒐集與分析。 三、地圖編纂。 四、稿圖調繪。 五、地圖清繪。 六、地圖審查。 七、地圖製印。 八、成圖審核。
基本圖之誤差限度如左: 一、圖上控制點之平面移位誤差應小於圖上○.二公厘。 二、圖上碎部地物平面移位誤差應小於圖上○‧五公厘。 三、圖上等高線誤差應小於等高線間隔三分之一 (坡度小於十五度之平坦地區) 或二分之一 (坡度大於十五度之丘陵地山地) 。 四、一幅地圖檢查之點,至少應有百分之九十在前三款誤差限度以內。
二萬五千分之一及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之測製管理準用本規則之規定。
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百七十三條及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定於基本圖及地形圖數值資料檔 (以下簡稱數值資料檔) 之分發時準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