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測量規則第 二 章 控制點測量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二 章 控制點測量第 一 節 通則

利用晒印之像片,並參考測區圖資,製成航線接蓋圖,其比例尺以小於像比例尺之四至六倍為原則。

控制點測量,分為野外作業與室內作業兩種:野外作業係利用儀器在實地上根據已知點或三角點,測定佈標點或地面控制點之平面位置及高程;室內作業稱為空中三角測量,係利用底片 (或像片) 本身少數已知佈標點而推求測圖所需之像片控制點。

無論室內或野外作業,已知點以用三角點、水準點為原則,必要時得酌用天文點。

控制點測量分平面高程控制點、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等三種。

控制點之記號規定: 為平面高程控制點,Δ為平面控制點,Ο為高程控制點,均用紅色繪於像片上。

控制點選點之選點要領: 一、以像片上有明顯之目標容易確切辨認者。 二、適合空中三角測量精度之要求者。

控制點之位置,從糾正及立體測圖之規則。

控制點應刺繪於正片上,刺點應極端謹慎,切勿刺錯,且其針孔以略大於浮測標尺寸為原則,不可太大及毀破基片。

第 二 節 野外測量

野外控制點測量作業之儀器、方法及誤差限制等,均從大地測量規則點之位置應合於空中三角測量精度之要求。

控制點像片背面庄註記控制點、座標、高程及所在位置之說明,並繪略圖明確標示點之位置。

野外實測控制點之分佈,視碎部測圖使用之儀器、方法及需要之精度等而異。除大尺度極精密之測圖外,普通尺度一萬分之一至五萬分之一,以各航線每隔五至二十片用多倍投影儀測定次等控制點,或十至二十六片用精密立體測圖儀,每端須有二個以上之平面控制點及三個以上之高程控制點,或二個平面高程控制點及一個高程控制點為原則,而中間尚需若干點對。

為保證空中三角測量控制點的分佈如預期規劃,最好每一點位均設一副點(距離主點十至二十公尺範圍內) ,避免攝影時人為因素導致點位消失。

第 三 節 空中三角測量

空中三角測量,測量像片控制點之方法如左: 一、圖解空中三角測量。 二、半解析空中三角測量。 三、解析空中三角測量。 前一者僅能測定點之平面位置,後二者可測定控制點之平面位置及高程。目前以第三者作業方式為主。

空中三角測量所定之像片控制點以位於每一立體模型四角為原則。

空中三角測量依資料獲取方法和處理程序不同,可分為半解析法和純解析法兩種。以平差模式不同可分為獨立模型法和光束法。

使用獨立模型法作空中三角測量,每對模型標準要有六個模型控制點:但欲達高精度或高可靠度時,每對模型應使用十八個點最佳。使用光束法作空中三角測量,每一張正片標準要有九個像片點;但欲達到高精度或高可靠度時,則每一張正片應使用十五個點。

解析空中三角測量之控制點可區分為平面及高程控制點。 一、平面控制點應採用周邊控制,其間距 (I) 約等於兩倍航攝基線 (B) ;若精度較低,則可將控制點間距 (I) 酌情放大。 二、高程控制點,則採用鏈狀佈,高程鏈與航線近似垂直,而且高程點必須位在航帶重疊內。

解析空中三角測量之理論精度: 一、前後重疊P為60%,左右重疊Q為20%。 (一) 平面精度: 1 獨立模型法 uxy= (0.70+0.29llogNS) opl 2 光束法 uxy=0.97 o (二) 高程精度: 1 獨立模型法 uz= (0.3+0.22I) oz 2 光束法 uz= (1.0+0.18II) o 二、前後重疊P為60%,左右重疊Q為60%: (一) 平面精度: 1 獨立模型法 uxy= (0.50+0.21logNs) opl 2 光束法 uxy=0.58δ o (二) 高程精度: 1 獨立模型法 uz=0.25Iδoz 2 光束法 uz=0.3IIδo 以上各式中平面控制點採用週邊控制,控制點間距I為 2B ,Ns 表航帶數,uxy、uz 表平面或高程絕對精度,δopI ,δoza ,aδo 分別表平,高程及全區平差後之單位權中誤差,B 指連續二攝影站之基線基。

獨立模型法和光束法區城平差之單位權中誤差關係為: 一、 (δopl) IN、1.5 (δo) BUNDLE。 二、 (oz) IM 2.4 (δo) BUNDLE。 其中 IM 指用獨立模型法,BUNDLE 指用光束法。

解析空中三角測量使用之儀器有: 一、解析立體測量儀。 二、座標量測儀。 三、刺點或轉點儀。 四、座標記錄器。 五、半數位式立體地圖儀器。 六、電腦及掃瞄儀。

空中三角測量使用之正片、像片依航線、編號、分依保存備用。空中三角測量成果,亦須說明儀器、方法、計算精度等相關資料,彙集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