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輸配電設備裝置規則第 十二 章 地下構造物中之電纜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十二 章 地下構造物中之電纜第 一 節 通則

地下構造物中之供電電纜應符合前章規定。

系統運轉電壓對地超過二千伏,且裝設於金屬管路內之導線或電纜者,其設計應使遮蔽層或金屬被覆層被有效接地。

第 二 節 裝設

地下構造物中電纜之敷設規定如下: 一、供電電纜於搬運、裝設及運轉期間,其彎曲度應予控制,以免電纜受損。 二、施加於供電電纜之拖曳張力及側面壓力應予限制,以免電纜受損。 三、於導線管內拖曳供電電纜前,應先清除管內異物,以免電纜受損。 四、電纜潤滑劑不得損害電纜或管路系統。 五、電纜於傾斜或垂直敷設時,應考量抑制其可能之向下潛動。 六、供電電纜不得與通訊電纜裝設於同一導線管內。但所有電纜係由同一電業運轉及維護者,不在此限。 七、所有有關之公用事業達成協議者,通訊電纜得與供電電纜裝設於同一導線管內。

人孔及配電室內之電纜,其支持物、間隔及識別規定如下: 一、電纜支持物: (一)電纜支持物之設計,應能承受動荷重及靜荷重,且儘量與環境相容。 (二)應以支持物使電纜間保持規定之間隔。 (三)水平敷設之供電電纜,除有適當防護者外,應距離地板上方至少七十五毫米或三英寸予以支撐。但接地或搭接導線(體)不適用之。 (四)電纜之裝設,應容許適當之伸縮移動,不得有破壞性應力之聚集。於運轉期間,電纜仍應保持在支持物上。 二、間隔: (一)應依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提供足夠之工作空間。 (二)包括電纜或設備之供電與通訊設施間之間隔: 1.應經所有管理單位之共識,始可將電纜或設備裝於合用人孔或配電室內。 2.供電電纜及通訊電纜儘量裝設於各別之牆壁支架上,且避免交叉。 3.當供電電纜及通訊電纜須裝設於同一牆壁時,供電電纜儘量裝設於通訊電纜下方。 4.供電設施及通訊設施之裝設,應能便於接近其中任一設施,而不需先移動其他設施。 5.供電設施與通訊設施間之間隔,不得小於附表二四九指定值。 三、識別標識: (一)一般規定: 1.於管路系統之每一人孔內或其他入口處,電纜應以標籤或其他方式,施作永久性之識別標識。但結合圖解或地圖,提供作業人員足以識別電纜位置者,不適用之。 2.所有標識應為適合其環境之耐蝕材質者。 3.所有標識之品質及位置,應可用輔助照明即能辨讀者。 (二)合用人孔及配電室:由不同公用事業運轉維護之合用人孔及配電室內之電纜,應有永久識別標識或標籤,註明公用事業名稱及所用電纜型式。

第 三 節 接地及搭接

地下構造物中之電纜及其接頭具有暴露於可被人員接觸之裸金屬遮蔽層、被覆層或同心中性導體(線),其遮蔽層、被覆層或同心中性導體(線)應被有效接地。

在人孔內施加接地之電纜金屬被覆層或遮蔽層,應連接或搭接於共同接地系統。

地下構造物中之搭接及接地引線,應為適合其裝設環境之耐腐蝕材質者,或應予適當保護。

第 四 節 包括特殊供電電路之通訊電纜

交流運轉電壓超過九十伏特或直流運轉電壓超過一百五十伏特之特殊電路,且單獨供電給通訊設備者,於下列情形下,地下構造物中之供電電纜得包括於通訊電纜內。但傳輸功率一百五十瓦特以下之通訊電路,不在此限。 一、符合第七十六條第二款第一目至第五目規定情形之一者。 二、該電纜應有識別,其標識應符合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