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地質敏感區劃定變更及廢止辦法第 二 章 地質敏感區之分類及劃定原則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二 章 地質敏感區之分類及劃定原則

具有特殊地質景觀、地質環境或有發生地質災害之虞之地質敏感區,包括以下各類: 一、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 二、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 三、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 四、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地質敏感區。

  1. 地質遺跡指在地球演化過程中,各種地質作用之產物。
  2. 地質遺跡分布區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劃定者為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 一、有特殊地質意義。 二、有教學或科學研究價值。 三、有觀賞價值。 四、有獨特性或稀有性。

地下水補注區指地表水入滲地下地層,且為區域性之地下水流源頭地區,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劃定者為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 一、為多層地下水層之共同補注區。 二、補注之地下水體可做為區域性供水之重要水源。

  1. 活動斷層指過去十萬年內有活動證據之斷層。
  2. 活動斷層及其兩側易受活動斷層錯動或地表破裂影響範圍,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劃定者為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

曾經發生土石崩塌或有山崩或地滑發生條件之地區,及其周圍受山崩或地滑影響範圍,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劃定者為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