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最新話題

梗圖hugochan1109
一個值得深思的好問題

https://i.imgur.com/4Uzhq3a.png

3
11
424
國考a23569s940520
國考生必備:允許存在

各位好,受小編邀請,在此與各位分享我,一個備考期患上焦慮症的人的故事,希望可以藉此幫助到大家。 我在得焦慮症前有一些讓自己產生焦慮情緒的問題,但我當時並不知道。例如:今天準時9點去自習室唸書,但身體突然不舒服,我會很生氣,怎麼這麼突然身體就不舒服,氣身體耽誤了計畫;又或者,今天回家父母在吵架,我會很焦急地想他們怎麼又吵架了,是不是我影響了他們;再或者,吃飯或買飲料被插隊,我會很憤怒,想著憑什麼他們可以插隊,怎麼這麼沒教養......等等日常瑣事我都會不自覺的往自己身上想。 這些問題讓我不知不覺地活在焦慮中,直到最後去看醫生,才發現自己早已患上焦慮症。 後來,我重新學習了「允許存在」這個詞,改善了我的很多焦慮情緒,以下跟大家分享: 1. 允許各種各樣的自己存在: 我想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向,有健康快樂的一面,也有悲觀焦慮的一面,但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們不能只允許好的那面的自己存在,不允許不好的那面存在」,我認為我們應該一視同仁,不論健康快樂的自己或有些不舒服的自己,他們都是「我」的一部分,他們同時存在,我才是我,完整的我。 當難過焦慮、負面的自己出現時,我們可以像面對健康快樂的自己一樣,允許它的到來、存在,不要排斥它,或許這方面的焦慮就會緩解許多。 2. 允許別人的相處方式的存在: 如剛剛前文所提,當爸媽吵架的時候我會想著他們怎麼又吵架了,並將吵架的原因往自己身上攬。以前不懂,之後慢慢聽朋友跟同學開導,天下應該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吧...那麽作為第三人的我試圖讓他們不吵其實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因為對他們而言,吵架也許是一種溝通方式,又或者,他們只是需要發洩情緒。 以上這個例子只是舉例,世上還有千百種相處的方式,我們應該允許別人去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相處。我覺得處在第三人視角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怎麼去阻止他們的相處方式,而是怎麼去調整自己不要受到干擾即可。不只是父母關係,其他關係亦然,抱持著「允許存在」的心態去試試看吧!你會舒服很多的~ 3. 允許他人的不同行為與不同意見的存在: 這邊一樣呈前文的例子,別人插隊或其他與我們不同的行為,別人也有選擇行事方式的權力,對於沒有好壞之分(道德上來說啦)的行為,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允許他們的存在吧! 這麼做不等於縱容他人或勉強自己,相反的,這個行為是為了更好的舒緩、調適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受之影響。這點應用在其他事情上也都是一樣的,我身邊有不少同學是全職考生,備考期間還要同時忍受來自家人的酸言酸語。我的想法是,就讓他們說吧!我「允許」你的存在,但我同時也有自己的自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要嘛直接走開,要嘛表明自己的態度,保護自己。 我經過焦慮症到去心理諮詢,重新學習了許多,包括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允許存在」,允許自己的存在也允許別人的存在,不與自己糾結,也不因他人的行為受困,之後更好的接受自己與環境,再之後更好的選擇如何去做。想明白這個道理真的幫助我緩解了很大一部分的焦慮情緒。 希望閱讀到這篇文章的每一個獨特你可以獲得幫助,我們有緣再見~

3
37
491
梗圖ss009mary
(๑・̑◡・̑๑)(๑・̑◡・̑๑)

https://i.imgur.com/4CgBdug.png

0
8
221
心情rong54311
自習室鄰座一直發出噪音怎麼辦?

乳題 小弟今天早8準時來自習室報到 結果鄰座的兄dei不講武德 一下咬筆一下按筆 手機還瘋狂震動 最哭夭的是他還在抖腳 我已經戴了耳塞還是聽到他發出的噪音 20點求解各位要怎麼處理 在線等 急~~

7
11
257
國考ww0955c
兩年全職國考生的筆記心得

今天想來總結一下自己兩年全職考生備考期中,做筆記的一些小心得。 學會正確做筆記前,我會以點出一些常見錯誤來慢慢延伸至主要的分享內容,首先第一個點就是:「做筆記不是抄寫,我們不是知識的搬運工!」 參考書上密密麻麻的定義你抄,很長又很文言的訂正你抄,面授或函授老師做的重點板書你也抄,等抄完一遍後,字看起來密密麻麻的很有成就感,花花綠綠的螢光筆、畫線讓你感覺自己很認真、用功,但實際上效用卻不大,因為抄寫跟畫重點本身就很耗時,且之後看到滿版的字、色塊後,也會降低二次複習細看的意願。 所以,記住這些內容更高效的方式就是用螢光筆簡單標記,用紅筆在寫一個「必考」或「背」在旁邊提醒自己,將抄筆記的時間換成背誦,這樣時間的利用才會更有效。 那麼,什麼樣的內容才會需要被我們記到筆記上呢? 1. 整理過的考點 不論是自學、或上面授或函授發現的,還是在做題或複習時遇到的難點,這些值得被我們「提煉」到筆記上的內容。當我們利用簡短的、總結後的術語概括了原本複雜、困難的問題、知識點後,就需要在腦中拆解關於這個知識點的關鍵字,一直練習到後期能夠再看到特定關鍵字後就直接連結到知識點,就等於你已掌握、理解這個概念了~ 接著,這些關鍵字們需要被我們用大的框架相互聯繫起來,所以大家可以多加運用大標題及小標題及心智圖等能幫助我們樹立自己完整知識體系的筆記工具!(強烈推薦各位使用活頁筆記本,才能根據不同科目、爭點自由排序)
 2. 不熟悉的知識點 在自學、聽面授函授課和檢討錯題時,多少會遇到聽了、看了詳解還是不懂的狀況,當你真的怎麼想都想不通的時候,就需要及時去請教老師或真正懂的人了。此時要記到筆記上的東西,就是當這個老師/懂的人在為你講解的過程中,讓你「突然聽懂」的那個點!通過不斷複習,這些原本不熟悉或一知半解的知識會慢慢成為你的得分點! 綜合上述兩點,其實就是「把書讀薄」、「關鍵內容補充」,永遠不能將寫筆記當作一勞永逸的學習方式,如果你不定時複習,將建立知識與知識間的關聯,那已抄下來的筆記也會失去原本的意義。

1
44
590
心情alice0019
國考生為什麼特別容易疲勞?

👉🏻高強度情緒勞動: 首先解釋一下情緒勞動的概念,所謂的情緒勞動就像是一個人上一秒在哭,下一秒就馬上微笑的這種急遽情緒起伏,相信許多國考生都有過在房間裡偷哭,但下一秒為了不讓家人發現、擔心,又可以馬上眼淚擦乾,笑著跟他們聊天、吃飯。 社會學家Arlie Hochschild 將這種現象稱為「情緒勞動」,這種行為本來是一種特定職業的自我要求素養(如演員),但現在已變成社交、自我情緒管控的行為,這麼做的後果就是更加壓抑自己的情緒。 若長期處在持續、高強度的情緒勞動行為模式中,你就會遊走在崩潰邊緣,即便表面上看起來一切正常,但高強度的情緒管理其實已在無形中讓你疲憊不堪。 👉🏻意志力的濫用: 人的意志力是種有限的資源,就像一台充飽電的手機,早上帶出門的時候是滿電的,但開始用之後就會開始消耗電源,最多撐到晚上回家。 研究顯示,人集中精力去做一件對意志力要求極高的事情時,所消耗的能量甚至不如一顆方糖,換言之,你集中精力去聽完某堂面授、函授又或者絞盡腦汁去寫2題申論題,其實實際上消耗的能量與躺在沙發上看Netfliex影集差不多。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消耗能量差不多,唸書唸了一整天跟耍廢一整天,前者疲憊感會這麼重呢?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是因為你的潛意識中對於「學習」這件事是抱持一定程度的抗拒的,因此除了念書之外,意志力還處於「不想做」和「不得不做」的拉扯中,讓你感覺累的其實不是唸書本身,而是「被強加的任務」的那種不情願的感覺。 相反的,你心中越是認可某個任務、某件事情,只會越做越有精力。因此若各位唸書時經常感覺沒多久就很累、很疲憊,不妨停下來審慎檢視問題出在哪裡,才能更有效率唷~ 👉🏻由上而下的學習、處理事情: 翻參考書時沒有專心看內容,反而開始關注這一夜用的螢光筆顏色有沒有褪色、筆記是否抄錯字,甚至還想重新抄一次等行為,都是在無意中浪費時間與精力,因為即便解決了,也沒有對你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助益,甚至可能會更吹毛求疵,浪費時間與精力。 凡事不要追求完美,應該著眼於工具能達到的「目的」,筆記、講義或參考書的用途是為了幫你理解概念、知識,若是不影響你的思考,那就不應該過追求無謂且毫無意義的完美。 能怎麼解決以上這些問題? 💁🏻降低預期: 有時候我們效法別人不分晝夜地學習到凌晨、強迫自己自律,結果堅持不久後迎來的卻是崩潰,以及沈重的疲勞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功利心,我們制定目標的時候總會假定是理想狀態,總想著要用100%努力去換取100%的成功。 但反觀那些真正透過達成自己計畫,最終達到目標的成功者們,會發現他們都很享受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任務(因為給自己設定了彈性),做事的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單只是為了目的去完成目標 💁🏻定期清理內存情緒: 手機如果開太多分頁就會當當的,相對的,每天學習、生活壓力若沒有適當排解,也會產生心理問題。 面對負面情緒時,不要總以為撐一下就過去了,因為那只是你把不能接受的矛盾排斥到意識之外,轉化成潛意識了。當累積過多負能量沒有釋放,最終將導致情緒失控,像潰堤一樣,一但發生就會非常嚴重、慘烈。 所以定期釋放負能量是很重要的,不論是與朋友聊天說出來、用日記寫下來,還是外出散步順便散心等方式都可以,要正視它,而不是放著不管不顧。

2
37
507
學習bb1102jim
淺談那些最糟的學習方式

最近看到官方有一個學習心得的企劃,有點心癢癢,但怕自己文筆不好,今天想說先寫一篇來練練手,談談成功高效學習的反面——「糟糕的學習方式」。 1 機械式記憶:絕對是最糟的,沒有之一。用這種方式記憶會發生一種典型的現象:被的時候特別順,一到考試(尤其是全申論題考試)就全都想不起來,無從下筆。 根據認知同化理論,學習分成兩種類型,分別是「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講人話就是:意義學習=理解式學習,知識在需要的時候很容易就想起來;機械式學習=死記硬背,效率極低的學習方式,不要考完就忘記,如果長時間用這種方式學習,可能考試當下要作答的時候就已經毫無印象。 2 不用鉤子:記憶像一張大網,網子上掛著的是你目前已掌握的知識,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要將新知識也掛到網子上,想要學得更快更好,等同於想要更快更好的將新知識掛到網子上面。 問題來了,怎樣才能掛更快呢? A:建立鉤子,用已經掌握、熟悉的知識去勾新知識。 這邊直接舉個例:reforestation,這是現在要背的新單字 可以將其拆解為re/forest/ation三個部分,re有「重新、再」的意思,forest則是「森林」,最後的ation則是動詞轉名詞的常見字尾,三個加起來就是重建森林,林地復育的意思。 總結來說,在學習新知識時,用過去以理解、記得的舊知識去解釋新知識,學習效率會更高,記憶的時間也會更常、更牢。這邊也要再補充說明,在記憶某個新知識時,不一定也要靠相同領域的舊知識來輔助掛鉤,老知識可以是任何知識,只要能讓你的記憶與這段新知識「產生連結」即可。 3 輸入型記憶:這點有具體上有兩種行為,其一,喜歡畫重點,畫的滿書皆是,但畫完之後反而什麼都記不住;其二,上課習慣把老師的板書、補充知識都抄下來,但抄完卻記不住。這兩個行為背後的共同特徵在於——「輸入型學習」。 這邊舉例稍微解釋一下何為輸入型學習,學習語言有分四個面向:聽說讀寫,其中,「聽與讀」屬於入型學習,「說和寫」則是輸出型學習。輸出型學習的問題在於,會讓你錯以為自己「已經會了」,因為畫下來的重點、抄下來的筆記就會一直在書上,所以在畫跟抄的當下很容易造成「手在動作,腦卻沒有在思考」的機械型學習狀況。 這邊分享兩個能強迫自己進行輸出型學習的方式: a. 看完書後,試著講給別人聽:其實就是費曼學習法,最好這個別人架設什麼都不懂的狀態,若能將知識拆解,以簡單的話語向他人說明清楚,說明你已經真正理解核心概念,同時,看完書再講一遍又能再加深一次印象,真的是一舉兩得。 b. 歸納解題思路: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他們幾乎都有自己專屬的解題思路、學習方式。建立專屬自己的解題思路有兩個步驟,第一,大量寫題,累積經驗;第二,歸納總結,檢討並改善自己的不足之處。比較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都停留在「大量做題」的階段,但其實,關鍵的「歸納總結」才是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所在。 總的來說,輸出過程比輸入過程重要很多,要想建立輸出的習慣、意識,就得克服自己懶惰的本能,改掉「偷懶」的壞習慣。 4 不合理的間隔:短時間內大量學習,唸了一堆書,等到二次複習時已不記得內容,導致得重新再看一遍。這種複習跟遇襲基本沒差的狀況最常出現於範圍廣、備考期長的考試,造成主因在於:複習的間隔分配不合理。 https://i.imgur.com/yKa6iYL.png 詳細狀況可以參考記憶曲線圖 因此首次學習後的複習間隔不能拉得太長,最好在學玩的24小時內進行第一次複習,兩天後進襲定二次複習,面對全新的知識則盡量在剛接觸的時候密集複習,否則間隔放長後,就會造成複習跟預習根本沒差的狀況,白浪費了最初學習的時間。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在於,第一,不會累積過多的內容,造成考前要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第二,記得更久更牢!(所以最大的敵人還是懶惰啦~~)

1
60
766
時事androidfun
大會報告:百桂鋁棒工廠無限期停業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1112/2122287.htm 宋姓男大生擦撞瑪莎拉蒂富少張敦量,竟被同車的陳勁豪、李韋霖3人聯手痛毆致顱內出血,引起社會輿論譁然,張敦量被起底為彰化縣溪湖鎮百桂食品的小開,而張南父親所經營的百桂食品,已引發網友抵制、猛刷一星負評! 百桂食品12日拉上鐵門,公告門市暫停營業,張父稍早也表示:「網路酸民不應將戰火延燒至父母,難成不成要叫父母去死?這對我們而言並不公平,讓公司往後也很難再經營下去了,最壞的打算就是把公司直接收起來。」 真心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毀掉一個18歲的年輕人 我弟還在臺中念大學 害我媽超緊張現在每天打電話跟他說小心騎車

0
2
158
心情p0112bear
考試壓力真的好大 இдஇ

從10月開始幾乎每週都有考試 好不容易7號告一段落後 不到一個月又有地特 雖然依舊有按步就單的執行學習計畫 但最近真的開始感到無力 躺在床上沒來由的開始想 不論多努力都不會有結果吧.. 我真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 而且一想就沒辦法停下來 導致失眠問題嚴重 早上還要應付爸媽的碎念(我是全職考生) 我真的要繼續下去嗎...

3
13
341
校園vv499jfg
適合法律系輔修的五大科系(下)

今天繼續來寫剩下三個科系,這邊要特別來勘誤一下,上次提到的「經濟系」是我筆誤,應該是「財金系」(*已編輯前文,現在也是財金系了)。 好啦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剩下三個科系: 3. 會計: 好我知道一定有人要開噴,說你是不是想要人暴斃r?沒,先冷靜,讓我來好好解釋一下為什麼。 法律的本質是劃分權利邊界,約束個體與集體行為。而現今世界的法律與金融關係日益緊密,企業上市、合併、房地產等專業領域,除了會計師、律師事務所提供財力方面諮詢服務,律師事務所還需要額外包辦圍繞公司法、稅法、物權法、智慧財產權等一系列法律問題,因此對律師的需求很大。 尤其會計這個職業,每個公司都需要,而法律+會計這種整合專業性人才更是難得,如果能考到CPA(美國註冊會計師)的話,你完全不用擔心就業問題! 但想當然爾,想學好會計也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兼顧法律本科的情況下),硬到爆的科目隨便數來就是一大把,雖然CPA準備科目來說只有四科(審計與認證、商務概念、財務會計、稅務及商業法規)。但每一科的時間準備都非常可觀,當事朋友語重心長的表示:「當時念起來真的是差點暴斃。」
 4.管理: 管理學其實更偏向理念的指導。財務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等類別層出不窮,其中我最推薦「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公司金融、經濟法、現代公司制概論、運籌學、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等 這些課程若能再結合法律本科,你這個「組合型人才」取代率就會非常非常低,許多大企業目前都缺乏這種能人才,若能熬過學生時期艱苦的那幾年,後面一切就豁然開朗了。 5.新聞: 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新聞算是不會倒下的一個產業之一。 擁有法律專業的你若輔修新聞,能夠產出更專業的內容,進到大的媒體公司又或者經營個人自媒體,都是對職涯發展非常不錯的選擇,我身邊也蠻多同學選擇大學唸法律,研究所讀新聞的,現在的待遇都不錯!

0
16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