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最新話題

學習barrychen119x
單核工作法:國考的自律學習技巧

各位好,今天想來分享一下《單核工作法圖解》這本書中的一些內容,本書作者Staffan Nöteberg同時著有《番茄工作法圖解》。書的主題是管理時間,也就是要教大家如何戰勝拖延。作者透過自身多年的經驗,首創了一套簡單、靈活而又強大的「單核工作法」,能有效幫助你集中精力。 「惡性循環」:無法專注的生理原因 學習時無法專注的常見理由很多,如:玩手機、轉筆、摳手、擠痘痘等...但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我們身理本能所導致,因為大腦本身會鼓勵我們「不專注」,每一次完成「玩手機」、「摳手」、「轉筆」、「擠痘痘」等事情後,大腦就會獲得一份多巴胺獎勵,讓你的心情短暫感到愉悅,於是便進入了「不專注-愉悅-不專注-愉悅」的惡行循環中,讓「分心」變成一種容易上癮的事情,久而久之,當你想學習的時候,就總會想著先做點什麼。 
tip1:手邊管理法
 把你的學習區域分為高危區、中危區跟低危區,三個區域一次遠離你的手邊。 高危區只能存放目前任務必要的用品,中危區則是你站起來才能拿到、取得的區域,存放目前任務不太需要的用品,低危區是離你最遠的區域,需要走很多步才能拿到的用品,所以像手機、電腦等高誘惑物品就需要放在這個區域。 手邊管理法的本質是提高你屈服誘惑的成本,手機如果放在手邊,肯定動不動就會想瞄一兩眼,但將手機放在客廳充電,就可以大大降低玩它的概率,所以我自己讀書的時候也很喜歡這麼做! tip2:化「被動推送」為「主動收取」 為了避免誘惑,我們可以將「被動推送」改成「主動收取」,關掉所有的手機推送訊息,由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去查看app的訊息,而不是被動接受被轟炸,這點我實際嘗試了3個月,發現手機上百個app,只要是在認真學習的狀態下我幾乎全關了,只留下特定人的賴line、電話提醒(apple有工作模式),這點幫我極大的消除了誘惑源,推薦給所有對手機戒斷有困難的人。 時間錯覺:當下真的好忙 人們對時間判斷往往存在一種錯覺,在給事情安排時間時,總會覺得當下很忙沒空做,未來就很閒很有空,這實際上是一種邏輯謬誤,因為未來也許會更忙,只是因為未來還沒到來,所以讓你誤以為未來時間多的是,這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心理因素之一,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總想著:「現在太忙了做不好,等未來有空了再來好好做!」結果往往是,未來你也沒空去做,直接拖延拖到死,比如弱點科目,總想著未來空出時間好好唸,可最後發現根本播不出時間。 對於這點,給我的啟示是:重要的事情,現在就做,不要等、不要拖,否則就準備做好完蛋的準備吧! 學習時到底要不要聽音樂? 對於學習和工作這種「認知活動」來說,安靜的環境是最佳選擇,但如果你不具備安靜環境,聽音樂確實可以起到隔絕喧囂、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不過,音樂的種類很重要,輕音樂、不調動情緒的更好,(實測最好是沒歌詞的那種~) 各位可以藉由兩個問題來判斷自己學習時適不適合聽音樂: (1)音樂能提高你的效率嗎?如果不能就不聽 (2)如果能,那當音樂消失的時候,你的效率會不會也隨之消失呢?(如考試時沒音樂會影響你作答效率) (3)如果會,那依舊不聽,如果不會就繼續聽 服務生效應:害人匪淺的生理本能 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未完成的任務會引起你內心的焦慮,不斷在大腦里催促你去完成它。 白話文來說,就是人們會對「未完成的任務」印象深刻,因為這些任務會引起你內心的焦慮,不斷在大腦中催促你去完成它,這現象其實非常普遍,假設你正在寫某題很重要卻很難寫的申論題,中途卻被電話打斷,此時你心裡都會是要怎麼解題、什麼時候能完成等事情,對於電話的內容無法專心,會想趕快掛掉回去寫。 充分利用服務生效應緩解拖延症 眾所周知,找到「專注狀態」是一件很難的事,坐在桌前就是無法開始動筆、很抗拒,所以你可以做的事就是:每次學習到最後都做一題申論,但不要寫完,寫到一半或把架構寫好就好,然後就去做其他事。 當你隔天(通常都隔幾小時我就會受不了)看到這個題目時,就會有極大衝動想把後半部分補上、寫完,從而緩解「不想唸書」、「不想學習」的拖延現象,有利進入「專注狀態」。 如何避免服務生效應帶來的負作用? 呈前文所述,服務生效應的副作用在於「急」、「慌」,極大的影響了你的專注力,為了應對此副作用,可以將待辦事項記下來,比如用app、手帳等方式記錄尚未完成的事情,這麼做可以給自己創造一種「暫時不用操心」的感覺,極大的緩解焦慮、恢復專注力。

0
37
570
時事frankchen887
明年可望廢除司律400分門檻

https://www.facebook.com/ntufishfans/posts/10159622453997720 近日,司律一次放榜,律師考試400分門檻,嘉瑜從去年開始就針對這不合理的門檻提出質疑,而在今年四月考選部部長也承諾將會做出變革,而在18號的質詢當中,嘉瑜也再次針對考選部所說的重大變革提出質詢。 🔥法律專業人員多合一考試須提前公布 針對400分門檻廢除的研議,考選部部長於質詢中回答將於明年初會做檢討,並朝法律專業人員多合一考試方向進行,也可能將適用於明年的考試當中,而嘉瑜也提出懷疑,重大變革於5月才公布,而針對考生來說是否為一種突襲? 蔡前部長也曾說過而律師錄取率低於8%就要廢除400分門檻,自400分門檻設置的107年的錄取率8.58%,到108年6.12%與109年6.76%,錄取率連續兩年皆低於8%,而參考外國之律師錄取率,韓國75%、日本34%、德國70%與美國40%(加州)等,律師考試錄取率皆遠高於我國! 🔥400分門檻不合理造成許多高分落榜者 以109年二試400分門檻也造成許多不公平之處,以智財組為例,及格最低分487分而落榜者最高分總分卻是521分,兩者相差了34分。選考科目如智財法,應將其視為專業科目培養法律人才有辦法因應現代的社會,而考選部卻仍以通才的概念在進行考試,這四年來已經讓多少考生因此落榜,嘉瑜也呼籲考選部對於400分門檻之研議,也應該加速進行,希望於明年就能廢除此門檻。 🔥嘉瑜建議重大變革應提早公布 首先,對於法律專業人員多合一考試的重大改革,涉及司律考試與法制人員考試,對於考生影響甚大,對於部長所提出的明年5月提出過晚有突襲考生之餘,應提早公布讓考生具充裕時間準備。 第二,針對律師考試400分門檻,希望部長能遵守承諾與相關部會研議,讓400分門檻廢除於明年度律師考試當中。

0
5
396
心情lavly1207
國考生必備:走出倦怠期

你有經歷過倦怠期嗎?身為兼職考生的一員,每天一下班就回家讀書,假日還得早起去搶圖書館的座位,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經歷了一段不短的倦怠期,所以今天呢,想說來跟各位聊聊關於「如何走出倦怠期」的相關話題。 倦怠期有哪些症狀? 1、即便沒做什麼,也會感到很疲憊 2、對學習、唸書毫無動力,且感到停滯空虛 3、不滿意自己的表現,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4、很難集中注意力與做出決策 5、懷疑自己是不是再怎麼努力都沒辦法考上,生活就是一灘死水,毫無意義 6、什麼都不想做,感覺渾身無力 7、依賴一種或多種麻痺方式來延緩空虛,比如玩手機 8、失去情緒表現,對所有事情都毫無興趣 9、不想與人社交,覺得很煩躁且無意義 (以上是依照我個人倦怠期寫的日記歸結後列出來的一些症狀,但每個人多少會有些差異) 為何會出現倦怠期呢? 1、人的情緒本來就有起伏,生活總會間歇性的高潮、低谷,到谷底的時候就是沒有活力的倦怠期(何況兼職備考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2、生活與工作界線不清晰,下班還在處理上班的事情,導致休息時間總被外界打擾,無法專心做一件事,讓人無時無刻感到焦躁 3、對自己要求過高,只看到自己沒做到的,沒看到自己做得好或已完成的,身心已被掏空 4、作息不夠規律,為了完成讀書計畫選擇熬夜學習,最後導致身體疲倦,精神萎靡不振 如何克服倦怠期? 1、心理調節: 意識到倦怠期的情緒起伏是正常的,回顧過去的進步與成就,給自己積極正向的能量。 與此同時,想想是什麼讓你感到焦慮、沮喪,把這些問題都寫煆來,然後開始分析如何一個個解決。 不要太心急,先完成再完美。和身邊朋友聊聊天(正向的那種),給自己一些「獎勵」來激勵自己保有足夠的動力。 還可以短暫的從唸書-工作的循環中抽離出來,去大自然走一走,恢復生機(這超有用!兼職考生覺得壓力大的時候真的要試試看) 2、調整目標 很難實現目標大多是因為目標太大、耗時太久,同時缺乏持續的正面反饋,所以容易中途放棄,建議各位可以調整自己的目標,最好選擇近期能有所改變的小目標,並制定更加靈活的反饋方式。 3、重新規劃 重新調整目標後,按照目前目標規劃相應的作息、日程事項,這個部分可以利用time tree或一些其他的手機時間管理app來協助,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平衡好生活、工作、學習、健康、家庭! 避開毫無意義和負能量的八卦與活動~ 4、精力管理 保持健康作息與生活習慣,建立自己學習與工作的節奏,避免過度勞累!這邊一定要提到一個重點: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真的可以有效避免惱人的小感冒,讓你可以學習不間斷 5、保持專注 專注在你所能改變的事情上,可以提升你的工作或學習效率,一點一點發生積極的變化。 我自己是下班後直接把手機提醒關掉(謹慎操作,每個人狀況不一樣),如果真的沒辦法的話至少在睡前一小時關掉。 學習的時候設定幾個專屬的時鐘來處理瑣事,避免無法集中精神做事的問題。 好啦~今天大概就到這邊,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幫我按個愛心吧~~

3
51
579
時事bb997008
跟騷法過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5902361 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的法案,將騷擾行為定義為「人員、車輛、工具、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對特定人反覆或持續為違反其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下列行為之一,使之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 同時也明訂八大跟騷樣態,分別是:監視、觀察、跟蹤特定人行蹤;以盯梢、守候、尾隨特定人經常出入或活動之場所;威脅、嘲弄辱罵、歧視、仇恨、貶抑的言語或動作;以電話、傳真、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設備進行干擾;要求約會、聯絡或為其他追求行為;寄送、留置、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告知或出示有害其名譽之訊息或物品;濫用特定人資料,或未經其同意訂購貨品或服務 這次修法朝野最大爭點在於,在確認犯嫌是否有八大樣態前,是否加諸「與性或性別有關」前提。在野黨、民團質疑,限縮在性與性別,無法全面保護被跟騷者,且實務上將造成被害人難以舉證,主張刪除。民進黨團則認為,應聚焦高危險案件。最後,在野黨提案遭民進黨團人數優勢否決。 此外,表決也通過,保護令之聲請應以書狀為之;行為人經警察機關依前條第二項規定為書面告誡後二年內,再為跟蹤騷擾行為者,被害人得向法院聲請保護令。另保護令有效期間最長為二年,自核發時起生效。 法條有明文限縮於「與性或性別有關的8大類行為」,那徵信社跟狗仔好像不包括在範圍內耶 然後就是舉證問題了(不知道實際執行上會不會遇到什麼困難) 想知道大家對跟騷法的看法

0
12
350
國考ehre
司律補習班選擇問題

最近因為一試被刷掉 決定要去報補習班 已上網爬文 目前在高點、保成兩家間猶豫 高點真的比較貴,但師資相對來說也更加齊全(老師聽說都很會抓考點) 我自己也有不少同學在裡面 但保成的公法類科評價又很好 而且可以自行選擇面授或函授 讓我真的很猶豫~~ 不知道這邊有沒有補過的大大能稍微分享一下呢?

2
5
532
心情peter88110
法律路上的常見迷思

法律系都要記憶力超群?律師會為了打贏官司會違背良心?其實這些大部分都是外行的謠言,很多人常問我法律難嗎?我覺得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就像你問我運動難嗎?對於有長期運動習慣的我來說,運動是一種樂趣,對但對於不常運動的人來說,卻像要了命一樣,很難很痛苦。 以下為各位盤點那些對法律人常見的迷思: 1 法律都靠死記:法律不像數學,只要記得公式就能用好,法學背後的legal principle要透過慢慢的消化、理解後,才能運用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個案中,所以只靠死記硬背當然沒用的!即便是參考個案,也無法找到100%相同的兩件個案,所以如何去找突破點是要靠平時經驗累積的。 平時許多人對法律人的印象就是隨口就能說出哪一條法對應到什麼樣的事件中,這個技能其實不是靠死記,而是看過的案件夠多、練習多了,自然接觸形成的肌肉記憶,當然了,腦袋也要靈活。 2 法律系畢業就自由了 這點真的是天大的錯誤,不僅要面對門檻高到xxx的司律(這邊就不爆粗口了各位自行填空),考上之後還得經歷實習期、一堆實務上的學習後才能慢慢地成為律師(或其他法律相關從業人員)。 況且,這世界每天都在改變,所以法律人永遠都要時刻更新自己的資料庫,是真正意義上的活到老,學到老(不然就只能等著被淘汰),根本沒有所謂的「畢業就自由了」這檔事,我相信大多數法律人、法學生都會閱讀一堆艱澀難懂的論文、還有名好好理解卻硬要寫的你看不懂的卷宗等等,而且每一次research都是一堆眼花撩亂的case law judgement,我想這些是一輩子都讀不完的,再額外加上不同案件的deadline,很容易就逼人在崩潰邊緣徘徊。 3 法律人冷血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但無論是你的當事人或對手多麽值得同情,也千萬千萬不能心軟!務必隨時保持客觀理性,因為對法律人來說,維護當事人利益是責任,就因為這份責任,往往都會有人覺得律師就是冷血的(我們也很冤rrr),但也覺得當事人也許犯了錯,會感到良心不安、過意不去什麼的,重點在於,要知道一個人究竟有沒有觸犯法律,最終還是由法官來決定,並不是我們其他人。 4 法律人很風光 受益於一堆連續劇、電影裡對法律從業人士的描寫、刻畫,常有人覺得法律人就是隨時都很專業、意氣風發,但其實事實上,這個風光僅止於表面,背地裡累得跟狗一樣(尤其當多個案件開庭期間都撞在一起,基本上你人能理智的開完庭就是萬幸了),剛開始當律師的前幾年真的是累,累到爆!累到暴斃!但凡事都是那樣,否極泰來,熬過了那道坎,相信希望的曙光就不遠了~ 如果看了一堆法律人所要經歷的酸甜苦辣後,你還能堅定的選擇要走法徐這條路,那也須,真的就真愛了,是真愛就放膽追吧!

0
30
602
梗圖a23569s940520
我就不喜歡 🙅‍♂️

https://i.imgur.com/NZzxH5E.png

0
7
537
學習corrine
國考生必備:提高自制力的6個方式

身爲經歷第三次重考國考生(老天保佑這次一試終於上了~),常遇到很想學習,書卻念不進去的狀況,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跟我一樣的問題(笑,又或者下定決心每天要唸8小時書,實際上不到一小時就覺得想放棄,以下想根據我的個人實踐經驗與一些公開資料跟大家分享6個能夠有效提高自制力的方式,不論是國考生也好、大學生也罷,都可以透過這些方式達成心中的目標: 1.緩衝放棄法:不能長時間學習、唸書的原因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一但產生「我現在不想唸了」的想法時,就立刻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滑IG、回訊息、看YT、聽音樂、吃東西......,做這些非學習的事情時,依舊在消耗自己的精神與力氣,因此當你一回來再學習的時後,效果多少會打折扣。 因此,當遇到「我現在念不進去」的狀況時,千萬不要轉身去做別的,可以給自己設置一些固定小任務,比如:背十個英文單字、默寫昨天不懂的某個知識點,只要出現不想學的狀況,就去做這個已設定好的任務,相信我,當你開始願意背十個單字就有可能願意背一百個,久而久之,「念不進去」的狀況就會改善很多,我稱之為「只有學習才能打敗不想學習,只有魔法才能戰勝魔法」哈哈哈哈。
 2. 人造自動化:靠習慣去學習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學起來才會最有效率,根據《微習慣》這本書中的研究指出,人一天當中45%做的事情都是依照「習慣」進行,因此若把學習變成一個習慣,就能達到「自動化學習」,你可能會想:呵呵我要是做得到的話,現在還需要重考嗎? OK先不要激動,這邊提供你一個很好的辦法(我親身實踐過的):習慣的養成與大腦自動化有關,即當大腦收到某種暗示,就會自動觸發一個自動化程序,比如有人習慣睡前滑手機,所以「睡覺」就是一個暗示,當你想睡覺時就會去拿手機滑,整個行動根本不受大腦控制,完全出於「習慣」。 所以你可以試試「人造自動化」,如果X就Y,一樣舉例說明,如果到家,就寫一題申論,如果要睡覺,就背一次某章節知識點,「如果」後接的行動就是暗示,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後面的動作就能自動化進行,輕鬆達到自律。 3.呼吸法:研究指出,若把每分鐘的呼吸將至4~6次,就能快速提高意志力,所以如果唸不下去、不想唸的時候,將每次吸+呼氣的時長加到10~15秒,重複十次,放慢呼吸能有效喚起大腦前額皮脂(對我真的去看了書),幫助快速恢復自律。 4.休克療法:這個方式很適合那些喜歡說「明天再開始」的人,有點狠,但很有用! 空出一個時段,如早上8~12點,堅持七天都在這個時間段學習,後面每天都不要在那個時間段學習,前面七天對你產生的恐慌絕對會幫你戒掉對明天的依賴心理,一次治療,終身治癒,永不復發~~ 5. 人格法:把「不想學」、「念不進去」的想法當作一個人,給他取一個名字,我自己是叫他小壯,當你不想唸的想法一產生,就馬上在心中默念「小壯來了」,用手機或筆記本記錄下小壯來的時間及原因,有點類似心理學上的意識訓練,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把厭倦心理數據化,如果你一天跟小壯見了50~60次,那那些數據就會刺激你認真學習 6. 自制力訓練:根據《自控力》這本書的研究,每天固定做一些小事,就能提高你的整體意志力,這邊一樣舉例說明,例如你可以固定在睡前看10頁書,全年保持不間斷,意志力變強,就自然會更加自律

1
87
791
學習jack0907
圖書館 v.s. 自習室

想問板上的各位大大比較推薦哪一個呢? 圖書館免費但要每天都去卡位 假日更是一位難搶 外面自習室可以包月直接過去念 但有可能遇到雷的鄰座打擾唸書 想知道大家都怎麼選擇呢?

3
10
540
梗圖1200daily
坐著動車到台灣~就在那2035年

https://i.imgur.com/TrYH2zc.png https://i.imgur.com/B3DDIcm.png https://i.imgur.com/DqeN2vK.png

0
6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