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東吳會計畢業的,很開心能在這邊分享我的上榜心得以及我的喜悅。我是從去年暑假開始準備今年會計師的,沒有準備研究所,大概準備期間有一年,一開始的準備方向就是要一次及格,上課經常跟旁邊的人開玩笑說,準備好明年看我的心得了嗎,但畢竟是打嘴砲,當真的做到的時候,才知道它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以下是我的準備心路歷程,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到迷惘的你們。 一、 整體策略 【課後複習】 每一堂課結束的一周內一定要把上課的內容複習一次,不只是翻一翻,而是要真的拿筆起來把上課的題目算過一遍,把不了解的地方花時間弄懂,我個人還會把後面的選擇題單數題寫完,每一題算完一定要做記號,自己把題目的難易度區分,因為到最後總複習時,根本不會有時間讓你一題一題在算一次,你也會因為有太多題目了,不知道該從哪邊開始讀。 【計畫】 整個念書計畫大概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概是8~2月左右,這階段就是把上完課的東西,確實的複習一遍就好,把每個細節都搞懂,不要死背,因為死背真的一下就忘光了,不如準備一本筆記本把你自己理解的東西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下次可以讓你很快地恢復記憶,不用急著想回頭讀之前的內容;第二階段大概是3~6月,可以開始複習之前上過的單元,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讀過這些東西,這很正常,但你如果在第一階段有確實複習,應該可以比別人更快把所有東西回想起來,在第二階段,我會寫一些第一階段偷懶沒寫的計算題,還有後面的偶數選擇題,再加上第一階段自己認為很重要以及寫錯的題目,第二階段花的時間肯定會比第一階段長,需要耐著性子,一點一點慢慢讀,可以規劃自己每周要把哪幾個單元讀完,大概排一下進度表,會比較不會那麼迷惘;第三階段就是6月到考試前,到這個階段就是從頭再讀一次,每天從早到晚一科大概2個小時,中會比較多會排到3~4個小時,成會跟高會會間隔一天來讀。會科大題目就是都要會算,法條該背的也要背起來,你會感謝自己在第一階段跟第二階段做的筆記,會讓你整個複習起來會比較有架構。 【毅力】 上面所計畫的東西,如果沒有確實執行,規劃再多也沒有用。考會計師很容易覺得時間還很多,但當你真的發現來不及的時候真的來不及了,也不用一開始就把自己壓死,大家都說,考會計師像是跑馬拉松,沒有人跑馬拉松是一開始就用全力衝,但你也不能夠停下來,就是持續往前進,把計畫的東西確實完成,一定要安排一周有一個時段是休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才有辦法面對考試的種種難題,反正就是相信自己,持續努力,一定是可以辦到的。 二、 各科方向 【中會】:70(申:30/測:40): 老師上課真的是非常細心,他會從最基本的地方慢慢帶你進入中會的世界,我相信會計底子如果比較薄弱的同學,應該會受益良多。去問老師問題時,他也很有耐心的一題一題慢慢講解,直到你了解為止。讀中會沒有任何捷徑,就是不斷地重覆練習,我自己是課本每一題選擇題都有寫過,最重要的計算題從開始準備到考前都會做到五次以上。還有總複習的模考卷一定要做,它集結了所有課本中最重要的試題,可以檢測自己對該單元是否真的了解及熟悉。 【成會】:90(申:46/測:44): 成會這科如果單就考試來說,應該是會計師7科當中最容易的科目,但如果要深究計算背後的涵義,應該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老師在教學時,會將他在業界所遇到的東西,帶到課堂當中,除了基本的計算,更重要的是為何需要這些計算,算出來結果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跟著老師的腳步,把課程全部聽完,加上自己的複習,這科對於要一次準備7科的同學來說,應該是可以少花一點時間的科目。 【高會】:70(申:26/測:44): 老師的大表就不用多贅述了,應該可以幫各位解決一大半的題目,我自己在學校高會本來就有一點底子,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學,讓我準備起來特別得心應手,老師的合併每股盈餘架構真的幫助到我很多。 【審計】:79(申:37/測:42): 老師真的是拯救我的審計,我自己在學校審計沒有學好,要不是遇到老師,我看我應該永遠都搞不懂審計。老師會用他的邏輯告訴我們為甚麼公報會這樣規定,讓我們有一整個審計架構之後,在開始背公報,對我來說真的受益良多,我非常需要知道背後的原因,不然我沒辦法死背東西。雖然說可以理解原因,但是審計最終還是回歸背誦,所以問答精選,一定要背起來,一開始背的時候會很痛苦,可能背完隔天馬上忘的一乾二淨,自己好像是白癡一樣,不過,真的多忘幾次,最後就會印在腦子裡了,我之前甚至背到,跑去google查考審計是不是靠運氣。 【稅法】:68(申:36/測:32): 老師的筆記幫助了我很多,建議可以用補課的方式,更能吸收老師稅法的精華與奧妙。其實稅法就是多看幾次,我考前兩個月就是每天讀2個小時,重複一直循環,課本題目也不要一次全部寫完,因為他其實很多都是問一樣的問題,可以留一些在每次讀完一輪的時候寫,可以幫助記憶。另外,稅法很多東西可以去記他總共有幾個,這樣更能幫助記憶。Ex. 營業稅零稅率有9個,營業稅視為銷售有5個,贈與稅視同贈與有6個。 【商法】:83(申:41/測:42): 商法我一開始的策略是想著重在選擇題,但讀到後期發現,法條該背的還是要背,不然感覺沒讀進去任何東西,老師會在每次上完課,告訴大家哪些重點條文應該要背,我自己最後是連條號一起記,我覺得這樣比較好記憶,我可以不看法條,自己在腦中把三法的重要條文都直接默一次,反正法條就是一點一點慢慢背,跟審計一樣,可能會一直忘,只要有耐心,真的總有一天會印在腦子裡,申論題的三段論證寫法,也是看你法條背的熟不熟,背得很熟的話,我相信,只要考前嘗試練習幾遍,申論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國文】:53(及格標準:45.36) 通常人應該是不會準備這一科,但我從小國文能力就不好,更何況要我在兩個小時內,寫出兩篇700~800字的作文,根本是不可能。本來考前我是打算明年重考國文了啦,不過我考試前想到我能夠先寫幾個段子,背起來讓我進去考場的時候能夠直接舉例活用,最後真的被我用上了,所以才可以幸運過關,建議大家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直接把題目引言換句話說,可以直接扣題也可以增加字數。 三、 總結 看著榜單,到現在還是覺得有些不真實,謝謝一路上支持我的家人,朋友,Liz,還有堅持到最後一刻的自己。祝各位儘早下車~ https://www.dcard.tw/f/accounting/p/237357875
世界最頂的高端疫苗 看到焦糖哥哥說打完高端就開始思考要去哪個國家玩了? 網友嗆說大概只有印尼了吧??哈哈哈哈哈 才突然想到高端是試驗進度到底如何了? 國產高端疫苗,距離國際認證,是否更進了一步? 據說試驗的國家流行的是印度變種病毒,所以很可能高端試驗的效果,會不如預期。 像這樣捐出愛國手臂,接種國產高端疫苗的人,近期之內似乎越來越少加上11/8開始,又沒辦法入境美國也讓高端疫苗,面臨可能打不完的狀況,不過現在高端疫苗要取得國際認證,露出了一線曙光,入選世衛團結試驗疫苗計畫的候選疫苗,將展開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在哥倫比亞、馬利、菲律賓三個國家執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目前來講非常不容易。」 高端打的人少打氣低迷,可(一)能(定)高端還會遇到打不完的現象 真的是求求政府 「不要浪費錢去買那些用不到的東西了」。
A開車行經鄉村產業道路不慎撞傷高齡 91歲的農夫B,還好老農B的傷勢無礙。A為免日後徒 生困擾便與老農乙當場以 5萬元達成和解,並要求須白紙黑字寫明清楚。若A當場擬好和解書並 簽名其上,而老農B因不適字所以只有按壓指印。試問該和解契約有效否?
10月24日舉行110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律師考試。其中,綜合法學(一)項目的第61題D選項,出現以「中國臺北」加入亞洲開發銀行,雖為題目是要選出錯誤答案,但不少考生情願選「D」,並稱「分數不要了,但膝蓋不能跪」。 綜合法學(一)是考憲法、行政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本次考試中第61題,我國加入國際組織之名稱,下列敘述何者錯誤?分別為A:以「理事會貴賓」加入國際民航組織、B:以「個別關稅領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以「捕魚實體」加入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以及D:以「中國臺北」加入亞洲開發銀行,正確答案為「A」。 https://i.imgur.com/UyF52Uw.png 外交部指出,台灣於2013年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理事會主席邀請,以「特邀賓客」(guests)身分參加ICAO第38屆大會,之後於2016及2019年未獲邀出席ICAO第39及第40屆大會,國際間仍支持台灣參與ICAO,以達致「無縫天空」(seamless sky)目標進行強力聲援。 另外,亞洲開發銀行方面,中國於1986年2月20日由亞洲開發銀行執行理事會通過入會,成為亞銀第47個會員國,我國名稱被改為「Taipei, China」(中國臺北),當年台灣不派員出席理事會年會;1990年起,持續針對「Taipei, China」(中國臺北)名稱提出抗議,希望至少改為「Taipei China」,但在國際政治現實環境下仍未能如願。 雖然這題答案為「A」,但不少考生寧願選擇錯誤答案「D」,表示「這2分就送他了」「秒選D」,這些選D的考生認為,分數可以不要,但台灣膝蓋不能軟啊,更強調「跪是肯定不會跪」。
想要提升抗壓力,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壓力」? 壓力並不是外部的威脅與挑戰,而是我們為了因應對外部威脅和挑戰而產生的一系列身心反應,即我們受到緊張與焦慮的情緒,是因為大腦監測到某種危機和挑戰。 呈上述,面對壓力和挑戰,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大腦的認知進而減少在壓力面前的焦慮感,而提升自己的抗壓力。 什麼又是抗壓力? 抗壓力是指能從挫折中恢復原狀;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從挑戰中獲取成長以及相信自己能克服生活中一切的困難與壓力的能力。 想要提升抗壓力,最重要的是從認知習慣的改變與調整著手,搞清楚自己為何焦慮,很多時候,當我們釐清潛意識的擔心後就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恐怖,即便最壞的情況發生,也就是那樣。 以下兩個重點: 1.擁抱自己的不足,敢於面對他人的負評 2. 把想法從「我必須...才足夠好,才會充滿價值」改成「無論做什麼、怎麼樣,我都是有價值的」只有這樣,才不會一直生活在自我防禦與害怕自我價值被剝削的恐懼之中。 此外,當感到焦慮或擔憂時,關注重點也不該是「我搞砸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得不到他人認可怎麼辦?」,相反地,應該引導自己去關注潛在收獲與想要的結果。 但抗壓力≠盲目樂觀 抗壓性是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種體現,即便面對未知狀況,仍明白且深信自己擁有能化險為夷的資源與能力 如果想要開始提升抗壓力,可以試著把衡量自己的標準從成功幾次改成「跌倒再站起來的次數」。 雖然抗壓力不能保證你在所有領域都功成名就;不能承諾你獲得充足財富;又或者讓你在努力打拼幾年後一定獲得能升職加薪、平步青雲。抗壓力可以帶來更重要的東西——平和的心態,你能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已經盡力了,並同時堅守自己的價值觀。 如何成為一個抗壓的人? 1. 無論選擇什麼,都要記錄自己的練習軌跡與新行動:比如冥想,嘗試紀錄自己的冥想次數與時間,目的在讓自己持續且用心的落實 2. 生於憂患,安於不樂:踏出舒適圈,做出改變總是痛苦的,但千萬不要將這種痛苦視為不變的象徵,如果一點痛苦都感受不到,極有可能是因為你根本沒在成長 3. 紀錄進步:找到一個定時紀錄自己進步的方式,如此一來,你會發現自己更有實踐改變的動力
https://i.imgur.com/hcn4yPp.png
1. 盡可能抓住機會:打消「我還沒準備好」的想法,很多機會是不等人的,錯過了就是真的錯過了,嘗試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即便結果是失敗也能讓自己學習到寶貴的成長經驗 2. 不要一次就設定過於遠大的目標:週期過長、太難達成的目標很容易讓人看不到希望,最大的問題在「反饋不足」,所以建議以「階段性目標」來取代「大目標」,小目標能有效的為自己帶來動力與成就感 3. 善用「小習慣」:小習慣即以小任務來養成「好習慣」,如:將一天背200個英文單字的目標變成一天背20個,讓自己不會對「背單字」這個行為產生抵觸的情緒,進而可以細水長流的去完成,最後得到很大的進步 4. 即時進行反饋:堅持進行一件事時,通常會遇到兩道難以跨越的坎,第一即「萬事開頭難」,但想行動就必須與自己的慣性思維和慣性行動做對抗,來微調自己原有的習慣,第二,當行動開始進行後,遇到瓶頸時,可以適當的設定一些獎勵機制,例如:如果提前背完這週設定的英文單字,就可以點一頓好吃的炸雞,犒賞一下自己,增加自己對目標的動力,這就是「即時進行積極反饋」 👁👁常見的迷思: a. 一開始進行就太注重結果:我自己一開始就是這樣,稍微一沒達到目標就開始自我責備,這樣不僅無法繼續按表操課,還會陷入負面情緒中。正確做法應該是「先肯定自己開始做某件事」,並設定一段時間的彈性,才能使目標進行慢慢漸入佳境 b. 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我們都會積極尋求自己在乎的人的認同,但總會有跟他們意見相反的時候,這個時候,與其一昧討好身邊人,不如果斷的相信自己,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人生只有一次啊,不要留有遺憾或後悔) c. 完美主義:容易一沒達到目標就直接放棄,開啟「我就爛」模式,呈第一點,應該開始認清「本來就不可能有人是完美」的事實,將重心調整成關注目標/事情間的連接性與更多的衍生可能性 d. 「我準備好再開始」:這完全就是曾經拖延症晚期的我最痛的點,這個想法會導致事情都積累到最後的最後,沒辦法游刃有餘的去處理或完成(自然結果也沒辦法到多好),所以,換個想法吧!每天都可以是「最適合做某件事的那天」,越早開始,越快達成目標,畢竟機會,也不會等你「準備好」才出現,對吧?
「草東沒有派對」在2016年3月發行首張專輯《醜奴兒》出道後就備受外界關注,還一舉拿下第28屆金曲獎的最佳樂團獎、最佳新人獎和年度最佳專輯獎,實力備受肯定。而樂團鼓手蔡憶凡在30日被發現陳屍在防疫旅館房間內,而旅館的工作人員見狀後立刻向櫃檯人員通報,消息一出也起一片熱議。據媒體報導,法醫高大成指出,死亡的時間大致能從幾個部分判斷,包括壓屍斑、跨下瘀青、身體出現血管網及水泡等。 據了解,「草東沒有派對」現年26歲的鼓手蔡憶凡在今日稍早前被發現陳屍在中正區的防疫旅館房間內,警方獲報後也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發現蔡憶凡已死亡多時,因為蔡憶凡目前正在進行居家檢疫,經警方初步調查,推斷死因應是上吊輕生,他的遺體已出現屍斑。但確切的死因仍待調查釐清,目前也已經聯繫蔡憶凡家屬前來認屍。 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高大成表示,人死亡後的紅血球會因缺氧沉澱產生屍斑,從屍斑的位置便可以判斷死亡時的姿勢,但屍斑死亡4小時內仍會受到外力影響移動,直到10小時後固定下來,因此如果壓下屍斑會褪色大約死亡5小時,不會褪色則為10小時,而胯下出現瘀青約死亡1天,身體出現血管網約2天,若出現類似燙傷水泡則大概約3天。 高大成也說,如果脖子上出現2條以上勒痕或眼白有出血現象就代表死者生前有掙扎過,須高度懷疑他殺。此外,有一名法醫透露,死亡時間可透過遺體僵硬程度推估,通常死亡2到4小時後身體會出現僵硬現象,10小時後則會達非常硬程度,但1天之後就會消失,因此遺體出現固定屍斑或變軟,就代表死亡的時間已經超過1天以上。
不少畢業生在畢業後準備公職考試,想進入公家機關工作,而非選擇就讀科系的相關產業,不過近日就有網友認為考公職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好奇問「為什麼一堆人想考公職而不是進大公司?!」貼文一出立即引來熱烈討論。 該名網友13日在Dcard中貼文,他以「為什麼一堆人想考公職而不是進大公司?!」為題,表示若文、法、商類的科系畢業生要考高考三等,也要熬13-14年,才有可能年薪破百萬,若往後沒升官就只會卡在120萬上下,退休金也才5-6萬,「但多數人要花費22-30歲的青春在這場考場中…最後爬到這位置」。 不過,大金控的內勤、科技業的內勤或其他市面上的公司單位,只要在裡頭認真幾年,年薪幾百萬根本不是問題,還能穩穩做到退休,薪水跟退休金絕對比公務員還高,但現在社會上卻不斷鼓吹大家去考國考,讓他直言:「這社會到底多有病啊⋯如果國考是考專技倒是很棒,但考個高考三級,花費人生青春意義在哪?」 貼文一出,不少網友不認同原PO的看法,「個人職涯選擇,你用『有病』來形容很沒品,下面一位~」、「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又或許志向不同,很多原因,應該不只是一個薪水來比較」、「每個人追求的不同啊,就算金融業你也能保證都不會被辭退嗎?個人認為花1-2年換一輩子的薪水啊」、「在乎的不是薪水,就這樣,不然我就繼續考研了」、「人生還沒到頭,還不知道誰輸誰贏喔,公務人員最大的價值體現在40歲之後好嗎」。 另外,還有人指出,「年輕人畢業應該先被民營現實社會磨過一輪,先做個幾年民營屎缺,再決定要不要考公職比較好,不然其實一堆新鮮人對公職太憧憬,一進去發現玻璃心碎扛不住,結果跑走然後才去民營,又發現屎缺更屎,還會被裁員,回頭又跑去考公職,才是真的浪費青春」。(
你身邊有「有毒」的人嗎? 如果你覺得朋友、家人、戀人長期以來對你的自尊、自信等心理健康因素產生負面影響,那請一定要慎重考慮這段關係是否還要繼續。 什麼是「有毒」? 1. 自我為中心:只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讓你不斷付出,卻幾乎從不關心你的生活,即便關心了,也只是草草回覆、敷衍個幾句 2. 常要你遷就犧牲:典型的剝削控制型朋友,他們會佔用你的時間、物品,嘗試控制你、教唆你,要求你變成他們喜歡的樣子,卻從不會為你做出任何改變 3. 常諷刺、打擊你:不僅貶低你的外貌、行為、生活方式、人生規劃、理想,還在背地裡惡意取笑,散播閒言碎語 4. 常嫉妒你與你競爭:不論學習、日常生活用品,甚至男/女朋友都要與你一較高低,以維持自己的優越感 為什麼我們依舊保有「毒性關係」? 最常見的理由,就是礙於面子問題,不好意思拒絕 身為剛擺脫長期情緒勒索我的「有毒朋友」,又剛考完高普考的女子,真心覺得每個國考生都該勇敢拒絕「有毒關係」。 真正的朋友:友誼不靠時間長短來界定,而是能否面對面交流人生的酸甜苦辣。真正的朋友關係應該是平等的、相知相惜的。 真正的愛情:先學會享受孤獨,才能明白陪伴的定義;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不能體會生活中的樂趣,那和誰在一起都不會快樂。不要讓不適合的愛情傷害自己的獨立完整性。 真正的自己:成功與否與他人無關,別被繁雜的世俗左右,只有你愛的才能定義你自己。 不喜歡,就直接說出口吧!希望不要再有人因為「我們曾擁有親密關係」而被情緒勒索、道德綁架。願我們所有人,都能把最珍貴的時間與力氣留給自己與家人,成為最喜歡的那個自己。 話說最近剛考完高普考,想說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跑回去看了小時候很喜歡的卡通:守護甜心(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超愛這部),重看之後真的再次感嘆,自信跟自我認同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任何人有權力踐踏你的夢想!希望各位考生務必明白這一點,國考之路漫漫長,失敗沒關係的,總會有站起來的時候,希望各位都能早日上岸~ btw守護甜心真的很好看,各位現在也在放鬆期的人推薦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