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省縣自治法第 一 章 總則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一 章 總則

本法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七條制定之。 省、縣 (市) 、鄉 (鎮、縣轄市) 之自治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

省為法人,省以下設縣、市,縣以下設鄉、鎮、縣轄市 (以下簡稱鄉 (鎮、市) ) ,均為法人,各依本法辦理自治事項,並執行上級政府委辦事項。 市以下設區。鄉、鎮、縣轄市、區 (以下簡稱鄉 (鎮、市、區) ) 以內之編組為村、里。村、里以內之編組為鄰。

人口聚居地區,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地位重要、且人口在六十萬人以上者,得設市。 本法施行前已設之市,其人口數得不適用前項之規定。

人口聚居地區,工商業發達、自治財源充裕、交通便利及公共設施完備、且人口在十五萬人以上者,得設縣轄市。 本法施行前已設之縣轄市、其人口數得不適用前項之規定。

省設省議會、省政府;縣 (市) 設縣 (市) 議會、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設鄉 (鎮、市) 民代表會、鄉 (鎮、市) 公所、分別為省、縣 (市) 、鄉 (鎮、市) 之立法機關及行政機關。 區設區公所。 村、里設村、里辨公處。

省自治之監督機關為行政院,縣 (市) 自治之監督機關為省政府,鄉 (鎮、市) 自治之監督機關為縣政府。

省、縣 (市) 、鄉 (鎮、市、區) 及村、里之設置、廢止及區域變更、依法律規定行之。

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所在地之變更,由省政府、縣(市 )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提請各該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民代表會通過後,報請自治監督機關備查。 新設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所在地之擬定,在議會、代表會未成立前,由自治監督機關核定設置臨時辨公處所,議會或代表會成立後依前項規定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