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性騷擾防治法第 五 章 調解程序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五 章 調解程序
  1. 權勢性騷擾以外之性騷擾事件,任一方當事人得以書面或言詞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調解。政府機關(構)、部隊、學校及警察機關於性騷擾事件調查程序中,獲知任一方當事人有調解意願時,應協助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調解。
  2. 當事人以言詞申請調解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製作筆錄;以書面申請者,應他造人數提出繕本
  3. 調解期間,除依被害人之請求停止調查外,調查程序繼續進行。
  1.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於受理調解申請後十日內,遴聘具有法學素養、性別平等意識之學者專家一人至三人擔任性騷擾事件調解委員調解之。
  2. 前項調解委員經遴聘後二十日內,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決定調解期日,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到場,並將申請書狀或言詞申請筆錄繕本一併送達他造。但經當事人之一方申請延期者,得延長十日。
  1. 調解委員應親自進行調解,不得委任他人代理。
  2. 調解得視案件情形為必要之調查及商請有關機關協助。
  3. 調解除勘驗費,應由當事人實支付外,不得收取任何費用或報酬
  1. 調解成立者,應作成調解書,並由當事人及出席調解委員簽名、章或指印。
  2. 前項調解書應記載事項如下: 一、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居所及身分證明文件字號。 二、出席調解委員之姓名。 三、調解事由。 四、調解成立之內容。 五、調解成立之年、月、日。 六、決定機關及其首長。
  3.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於調解成立之日起十日內將調解書及相關資料送請管轄法院核定。調解書經法院核定後,除抽存一份外,併調解事件資料發還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送達當事人。
  4. 法院因調解內容牴觸法令、違背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不能強制執行而未予核定者,應將其理由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5. 性騷擾申訴案件於作成調查結果之決定前經調解成立,調解書上載有當事人同意撤回申訴、告訴、自訴或起訴意旨,於法院核定後,其已提起之申訴、刑事告訴或自訴均視為撤回;其已提起之民事訴訟視為訴訟終結,原告並得於送達法院核定調解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法院聲請退還已繳裁判費三分之二。
  6. 調解成立,經法院核定後,當事人就該事件不得提起申訴、刑事告訴、自訴及民事訴訟。
  1. 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於調解期日不到場者,視為調解不成立。但調解委員認為有成立調解之望者,得另訂調解期日。
  2. 調解不成立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即發給調解不成立證明書。被害人於調解不成立證明書送達後十日內,得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將調解事件移送該管司法機關,效力分別如下: 一、已提起申訴者,依申訴程序進行;未提起申訴者,視為申請調解時,提起申訴。 二、該調解事件移送民事法院,其第一審裁判費暫免徵收。 三、該調解事件涉及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於移送該管檢察官偵查時,視為於申請調解時已經告訴
  1. 調解經法院核定,其屬民事調解者,與民事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屬涉及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之刑事調解,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其調解書得為執行名義
  2. 經法院核定後之民事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向原核定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
  3. 前項規定,當事人應於法院核定之調解書送達後三十日內為之。
  4. 民事訴訟法第五百零二條及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於第二項情形準用之。
  1. 調解程序,不公開之。
  2. 調解委員及經辦調解事務之人,對於調解事件,除已公開之事項外,應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