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palyer logo
in全國法規

有限合夥法第 二 章 登記

  • 原始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立法院法學系統
第 二 章 登記
  1. 申請設立有限合夥或辦理外國有限合夥在中華民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者,應載明下列事項,並檢附有限合夥契約及相關證明文件,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登記: 一、名稱。 二、所營事業。 三、所在地。 四、合夥人姓名或名稱、住、居所、出資額及責任類型。 五、出資額分次繳納出資者,為設立時之實際繳納數額;以現金為出資者,其種類。 六、定有存續期間者,其期間。 七、本國有限合夥分支機構。 八、有限合夥代表人姓名。 九、設有經理人者,其姓名。 十、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事項。
  2. 有限合夥之設立或其他登記事項有偽造變造文書,經裁判確定後,由檢察機關通知中央主管機關撤銷廢止其登記。
  3. 第一項登記事項,其申請登記之程序、期限、變更登記、廢止登記、解散登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1. 未經設立登記,不得以有限合夥名義經營業務或為其他法律行為
  2. 有限合夥設立登記後,有應登記之事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之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第三人
  1. 有限合夥業務,依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所定之命令,須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於領得許可文件後,方得申請有限合夥登記。
  2. 前項業務之許可,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撤銷廢止確定者,應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通知中央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有限合夥登記或部分登記事項。

有限合夥之經營有違反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所定之命令,受勒令歇業處分確定者,應由處分機關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廢止其有限合夥登記或部分登記事項。

  1. 有限合夥名稱,應標明有限合夥字樣。
  2. 有限合夥名稱,不得使用與他有限合夥或公司相同之名稱。但二有限合夥或有限合夥與公司名稱中標明不同業務種類或可資區別之文字者,視為不相同。
  3. 有限合夥所營事業,除許可業務應登記外,其餘不受限制;其業務之登記,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營業項目代碼表登記。
  4. 有限合夥不得使用易於使人誤認其與政府機關、公益團體有關或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之名稱。
  5. 有限合夥名稱及業務,於登記前應先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准,並保留一定期間;其審核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1. 普通合夥人得以現金、現金以外之財產、信用、勞務或其他利益出資;有限合夥人得以現金或現金以外之財產出資。但以信用或其他利益之出資,不得超過有限合夥出資總額之一定比例。
  2. 前項之一定比例,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3. 合夥人應以有限合夥契約約定各合夥人出資額,並得約定分次出資及其方式、條件或期限等。
  4. 有限合夥申請設立登記變更登記之出資額或合夥人人數達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一定數額或人數以上者,其出資額應經會計師查簽證,並應於申請設立登記時或設立登記後三十日內,檢送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文件。但以現金出資者,不在此限。
  5. 前項查核簽證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有限合夥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依職權或利害關係人申請,廢止其有限合夥登記: 一、登記後滿六個月尚未開始營業,或開始營業後自行停止營業六個月以上。但已辦妥延展登記或停業登記者,不在此限。 二、有限合夥之解散,未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解散登記。 三、有限合夥名稱經法院判決確定不得使用,有限合夥於判決確定後六個月內尚未辦妥名稱變更登記,並經中央主管機關令其限期辦理仍未辦妥。 四、未依前條第三項規定檢送經會計師查簽證之文件。但於中央主管機關廢止登記前已檢送者,不在此限。

  1. 有限合夥之經營,有顯著困難或重大損害時,法院得據合夥人之聲請,於徵詢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意見,並通知有限合夥提出答辯後,裁定解散。
  2. 法院裁定解散,應通知中央主管機關為解散登記。
  1. 有限合夥登記文件,有限合夥負責人或利害關係人,得聲敘理由請求查閱或抄錄。但中央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得拒絕查閱、抄錄或限制其範圍。
  2. 有限合夥下列登記事項,中央主管機關應予公開,任何人得向主管機關申請查閱或抄錄: 一、名稱。 二、所營事業。 三、所在地。 四、普通合夥人姓名、合夥人出資額及責任類型。 五、出資額分次繳納出資者,為設立時之實際繳納數額;以現金為出資者,其種類。 六、存續期間。 七、本國有限合夥分支機構。 八、有限合夥負責人姓名。 九、經理人姓名。 十、約定解散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