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麥當勞下午證實為林森三店員工,麥當勞表示,第一時間已立刻撤離顧客,並閉店消毒。 台北市新增1例COVID-19本土個案,衛生局表示,個案為中山區某餐廳員工,正在進行疫調、釐清感染源並匡列接觸者中,個案任職的餐廳今天起停業3天並清消,復業後停止內用至26日。 這樣閉店消毒三天,麥當勞三天的虧損可以和確診員工理賠嗎?
台灣麥當勞下午證實為林森三店員工,麥當勞表示,第一時間已立刻撤離顧客,並閉店消毒。 台北市新增1例COVID-19本土個案,衛生局表示,個案為中山區某餐廳員工,正在進行疫調、釐清感染源並匡列接觸者中,個案任職的餐廳今天起停業3天並清消,復業後停止內用至26日。 這樣閉店消毒三天,麥當勞三天的虧損可以和確診員工理賠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737166 相信各位這兩天都看過釋字808的新聞了,以下我想分享一些與其相關的規定,幫助各位更能了解爭點(有遺漏也歡迎補充): 1、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4條第2項: 一行為而發生二以上之結果者,從一重處罰;其違反同條款之規定者,從重處罰。 2、 釋字503: 惟納稅義務人對於同一違反租稅義務之行為,同時符合行為罰及漏稅罰之處罰要件者,例如營利事業依法律規定應給與他人憑證而未給與,致短報或漏報銷售額者,就納稅義務人違反作為義務而被處行為罰與因逃漏稅捐而被處漏稅罰而言,其處罰目的及處罰要件,雖有不同,前者係以有違反作為義務之行為即應受處罰,後者則須有處罰法定要件之漏稅事實始屬相當,除二者處罰之性質與種類不同,例如一為罰鍰、一為沒入,或一為罰鍰、一為停止營業處分等情形,必須採用不同方法而為併合處罰,以達行政目的所必要者外,不得重複處罰,乃現代民主法治國家之基本原則。 3、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38條 違反本法之行為,涉嫌違反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者,應移送檢察官或少年法庭依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辦理。但其行為應處停止營業、勒令歇業、罰鍰或沒入之部分,仍依本法規定處罰。 4、 釋字604: 依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增訂公布第八十五條之一規定,汽車駕駛人違反同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經舉發後,不遵守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責令改正者,得連續舉發之;其無法當場責令改正者,亦同。此乃對於汽車駕駛人違反同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而為違規停車之行為,得為連續認定及通知其違規事件之規定。又九十年一月十七日修正公布之同法第九條第一項規定:「本條例所定罰鍰之處罰,行為人接獲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後,於十五日內得不經裁決,逕依規定之罰鍰標準,向指定之處所繳納結案;不服舉發事實者,應於十五日內,向處罰機關陳述意見或提出陳述書。其不依通知所定限期前往指定處所聽候裁決,且未依規定期限陳述意見或提出陳述書者,處罰機關得逕行裁決之。」故行為人如接獲多次舉發違規事件通知書者,即有發生多次繳納罰鍰或可能受多次裁決罰鍰之結果。按違規停車,在禁止停車之處所停車,行為一經完成,即實現違規停車之構成要件,在車輛未離開該禁止停車之處所以前,其違規事實一直存在。立法者對於違規事實一直存在之行為,如考量該違規事實之存在對公益或公共秩序確有影響,除使主管機關得以強制執行之方法及時除去該違規事實外,並得藉舉發其違規事實之次數,作為認定其違規行為之次數,即每舉發一次,即認定有一次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發生而有一次違規行為,因而對於違規事實繼續之行為,為連續舉發者,即認定有多次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發生而有多次違規行為,從而對此多次違規行為得予以多次處罰,並不生一行為二罰之問題,故與法治國家一行為不二罰之原則,並無牴觸。 5、 行政罰法第26條第1、2項 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但其行為應處以其他種類行政罰或得沒入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亦得裁處之。 前項行為如經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確定或為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不付保護處分、免刑、緩刑之裁判確定者,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之。 6、 行政罰法第27條 行政罰之裁處權,因三年期間之經過而消滅。 前項期間,自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終了時起算。但行為之結果發生在後者,自該結果發生時起算。 前條第二項之情形,第一項期間自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確定或無罪、免訴、不受理、不付審理、不付保護處分、免刑、緩刑之裁判確定日起算。 行政罰之裁處因訴願、行政訴訟或其他救濟程序經撤銷而須另為裁處者,第一項期間自原裁處被撤銷確定之日起算。 7、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8條 本法第三十八條所稱違反本法之行為涉嫌違反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者,係指同一之行為或牽連之行為涉嫌違反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而言。 前項案件,警察機關之處理程序如左: 一、違反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部分,應即依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移送該管檢察官或少年法庭依法辦理。 二、違反本法應依本法第三十八條但書規定處罰部分,依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項及第四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處理。 8、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6條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 一、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 二、冒用他人身分或能力之證明文件者。 大概以上,希望可以幫到跟我一樣被延期搞到的人😢
https://ctee.com.tw/news/headline/515939.html 各way 趕快去約 不過我個人是打高端 沒啥不良反應 老天保佑 看到身邊打az的都發燒發爆 這邊祝福所有人都能打到想打的疫苗 疫情退散 要開學了 😤😤
公告發的當下人已在高鐵 查一查發現民宿不能退款只能硬住 所以還是來了台北 結果因為颱風還不能出去玩 只好找了大學同學一起看了糖果人 想問這邊有人被延期搞到的嗎?(我應該不是一個人吧) 今天回台南 又要開始唸書了 嗚嗚嗚希望早日上岸 😢😢😢😢😢😢
如題 今年已是我重考司律的第二年 雖然家人很支持我 身為全職考生的兩年多來從沒有一句責備、冷嘲熱諷 但昨天看到公告 司律一試又要延期到10/24 心真的好累 真的 我每一天都很努力的唸書 10小時、12小時 基本上一起床就是書不離手 考古題做了不下百次 補習班的講義翻到爛掉 雖然這麼努力了 去年還是差了一點點沒上 今年又被疫情搞得一團糟 最近越來越覺得好後悔自己當初填法律系 當初年輕不懂事 當純覺得法律系能伸張正義 又可以穿的美美的去工作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想打當時的自己一巴掌 不 兩巴掌吧 現在的我要睡覺要靠安眠藥 有時候還會壓力大到眼睛張開看不到東西 除了念書 我其實不知道有什麼能夠證明自己的存在 真的好累 身心都是 想問各位是否曾後悔唸過法律呢? 你們都怎麼排解壓力呢?
各位好,我是重考三年終於在108年地特一般行政上榜生Harry。近期收到小編的邀稿,故在此分享自己準備申論題的技巧與拿高分方式(40/50)。 老實說,我是一個很不會寫作文的人。大學考試遇到申論題也從沒拿超過該題配分一半的分數過。所以當本人畢業一年後下定決心要報考公職時,立馬以「加強申論題」為主要目的,報了補習班,經過三年的努力,總結出兩個新手常見的申論錯誤大地雷: 地雷一:沒有分段分點 補習班老師常說:「要把申論題當論說文寫。」但很不巧,本人深被起承轉合的記敘文那套邏輯綁死,導致大學考試申論題都喜歡寫四段文字就結束。(即便題目是在問某些概念的定義也一樣)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活該低分,教授辛苦了。 地雷二:架構沒有邏輯性 開始練申論題前半年時,這是我最大的問題。常常「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即便有按照問題順序進行回答,也引用了相關法規與實務見解,還是會讓老師覺的架構雜亂、前後矛盾。 經過補習班老師的洗禮,以及我本人上百次(不是誇飾)的練習後,終於統整出「申論高分關鍵」,以下我直接舉考古題,帶架構撰寫的方式來與各位做說明: 重點:先判斷有幾個爭點,再依題目的配分判斷撰寫篇幅 104年地特三等行政法申論第一題: 假設土地所有權人甲出售其土地給乙,惟該土地上之房屋並未隨同賣出,仍保留為甲所有並自住。若依買賣時財政部訂定之行政規則,乙於買受土地後因為居住於該處,該土地不得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然而在三年後,財政部發布新行政規則,依新規則乙雖未居住於該地,但該土地卻得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問:乙是否得主張適用新規則請求退還前三年多繳納之稅款?(25分) STEP 1 :想出題目要考的爭點 讀完題目後,你可以開始拆解爭點,以這題來說,即分為「從新從有利原則」、「稅務行政」兩部份。 STEP 2:從爭點開始回答 從「從新從有利原則」延伸出相關的法條依據,比如我當初練習的時候是寫了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8條跟行政罰法第5條,這個部分算是最基礎的。(請記得精簡引用重點即可) STEP 3:加上實務見解 本題的癥結在「行政機關所頒布的函示或行政規則發生改變後,是否能適用舊有原則」,所以在作答時,最好能夠想出符合該狀況的釋字作為補充依據,增加論述完整性(正反論述),以這題來說,我當時引用了釋字第287號的否定見解。 STEP 4:個案涵攝 以這題來講,還要根據題幹(稅務行政)進行論述,才算是架構完整,因為稅捐稽徵法第一條之一提到:「財政部依本法或稅法所發布之解釋函令,對於據以申請之案件發生效力。但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對於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適用之。(第一項)財政部發布解釋函令,變更已發布解釋函令之法令見解,如不利於納稅義務人者,自發布日起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起,發生效力;於發布日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前,應核課而未核課之稅捐及未確定案件,不適用該變更後之解釋函令。(第二項)」所以若課稅處分尚未確定,當事人依舊可以主張從有從利原則。 STEP 5:結論 這點扣回大前提,「按配分多寡決定篇幅」。少則一兩句,多則分一至三點論述,但切記,為了方便批卷老師閱讀,「一定要寫」!以這題來說,「從有從利原則」可作為第一點總結,「是否合課確定」則作為第二點,進行完整的結論架構。 以上是我個人回答申論的架構,供各位參考。另外補充,除了上述外,申論也十分注重不同見解的論述及法規間的過度橋樑(增加流暢度),但這同時也需要經過大量的閱讀及練習才能越來越熟悉,以上感謝各位的觀看
有什麼東西可以隨身攜帶 自保用的 警察攔檢到也不違法的? 雨傘 鑰匙之類的 看到精神病殺人都不用被關 真的要防身 不然太危險了
大家好!我是準大一新生 看過系上教授的授課大綱後,發現考試是以申論題的形式出題,但在高中階段從沒接觸過申論題,想請教版上的前輩們該如何寫申論題?該做些甚麼準備?
上次提到了提高知識留存程度的第一個方式,今天繼續來談談其他方法: B. 把所有吸收新知的載體換成你擅長的形式: 每個人都有最擅長的吸收方式,有些人是聆聽、有些人是文字,但誠如我前文所提之學習金字塔概念,閱讀文字比上課聽講的知識留存率高上不少,因此我個人偏好將所有媒介都轉為文字形式留存。(e.g.大學課堂錄音、之前考司律的函授等) 你可能會想,這麼做的成本很高,而且太花時間,一定要這樣嗎? 經本人親身測試後發現,其實沒有你想像中這麼費功夫。首先,已有許多應用程式能做到錄音檔、影音轉文字,而且正確率極高。其次,它同時能為你帶來三個好處: 1、增加耐心:從音頻轉文字是一個看似簡單,卻會在結束後讓你有種「得到某項成果」的感覺。具體一點形容,就像這個檔案從「冷冰冰的音頻」變成「花錢買的商品」(真的會這樣,大家可以試試看),你對它的耐心大幅提升。同時會更有動力去複習(畢竟前期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前置作業)。 2、加速看完:轉成文檔後,你可以為不同章節、重點製作索引(你不太可能會記住某重點是幾小時幾分幾秒,對吧?),增加複習效率。此外,也可根據個人讀書方式,在檔案上新增自己的筆記。 3、隨時可以倒帶:我自己覺得,音檔最大的bug在不能隨時播放、倒帶,找出關鍵內容或爭點,但文字就不一樣了,所有的行動裝置都兼容文字,等於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來重新「看」、重新複習。 C. 找出剛學會的概念在試題上的應用方式: 這個方式在準備對國考生來說非常有效。很多學生都曾找我我抱怨自己只看了一堂函授就想睡覺,而根據我對約二十名學生的觀察,得出結論:無法在函授課中找到與國考、司律的關鍵考點。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時在看函授的時候,明明已瞭解概念,卻不知道「會怎麼考」,所以時間一久,概念自然就忘光光,因此我建議各位在上完一堂函授後,最好可以將概念轉為關鍵字,並找出相關的考古題、坊間參考書題目,舉個例子:刑28「受賄罪」概念,104年司法特考四等刑法的申論第一題就有相應的例子,你甚至還可以找到這題的範例、作答架構。而即便不是申論題,你還是可以在阿摩上找到許多選擇出題範例,讓你可對概念出題的方式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D. 設計出自己專屬的解題思路: 有進過補習班的各位都知道,老師常會灌輸你作答架構標準,所以你就會慣性的帶入架構出現的前後順序,去思考如何作答。當然,沒有說這樣的方法不對,但我這邊想強調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架構是架構,但你想出解題思路沒有先後順序的對錯,如果你比較習慣先想結論,也沒有關係!所以各位在練習申論題的時候,不妨可以多試試不同的解題思路,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後,勤加練習,相信一定可以順利上榜。 感謝各位看到這邊,以上是我個人根據自己補教經驗統整出的一些小心得 若有任何指教歡迎在留言區回覆我
https://tw.news.yahoo.com/五倍券來了-登記-領取時間-次看-041814122.html 之前說電商不能用 現在又說可以用 啊這樣不就變限期使用的現金 人民又不知道要舉債多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