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今年已是我重考司律的第二年 雖然家人很支持我 身為全職考生的兩年多來從沒有一句責備、冷嘲熱諷 但昨天看到公告 司律一試又要延期到10/24 心真的好累 真的 我每一天都很努力的唸書 10小時、12小時 基本上一起床就是書不離手 考古題做了不下百次 補習班的講義翻到爛掉 雖然這麼努力了 去年還是差了一點點沒上 今年又被疫情搞得一團糟 最近越來越覺得好後悔自己當初填法律系 當初年輕不懂事 當純覺得法律系能伸張正義 又可以穿的美美的去工作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想打當時的自己一巴掌 不 兩巴掌吧 現在的我要睡覺要靠安眠藥 有時候還會壓力大到眼睛張開看不到東西 除了念書 我其實不知道有什麼能夠證明自己的存在 真的好累 身心都是 想問各位是否曾後悔唸過法律呢? 你們都怎麼排解壓力呢?
各位好,我是重考三年終於在108年地特一般行政上榜生Harry。近期收到小編的邀稿,故在此分享自己準備申論題的技巧與拿高分方式(40/50)。 老實說,我是一個很不會寫作文的人。大學考試遇到申論題也從沒拿超過該題配分一半的分數過。所以當本人畢業一年後下定決心要報考公職時,立馬以「加強申論題」為主要目的,報了補習班,經過三年的努力,總結出兩個新手常見的申論錯誤大地雷: 地雷一:沒有分段分點 補習班老師常說:「要把申論題當論說文寫。」但很不巧,本人深被起承轉合的記敘文那套邏輯綁死,導致大學考試申論題都喜歡寫四段文字就結束。(即便題目是在問某些概念的定義也一樣)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活該低分,教授辛苦了。 地雷二:架構沒有邏輯性 開始練申論題前半年時,這是我最大的問題。常常「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即便有按照問題順序進行回答,也引用了相關法規與實務見解,還是會讓老師覺的架構雜亂、前後矛盾。 經過補習班老師的洗禮,以及我本人上百次(不是誇飾)的練習後,終於統整出「申論高分關鍵」,以下我直接舉考古題,帶架構撰寫的方式來與各位做說明: 重點:先判斷有幾個爭點,再依題目的配分判斷撰寫篇幅 104年地特三等行政法申論第一題: 假設土地所有權人甲出售其土地給乙,惟該土地上之房屋並未隨同賣出,仍保留為甲所有並自住。若依買賣時財政部訂定之行政規則,乙於買受土地後因為居住於該處,該土地不得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然而在三年後,財政部發布新行政規則,依新規則乙雖未居住於該地,但該土地卻得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問:乙是否得主張適用新規則請求退還前三年多繳納之稅款?(25分) STEP 1 :想出題目要考的爭點 讀完題目後,你可以開始拆解爭點,以這題來說,即分為「從新從有利原則」、「稅務行政」兩部份。 STEP 2:從爭點開始回答 從「從新從有利原則」延伸出相關的法條依據,比如我當初練習的時候是寫了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8條跟行政罰法第5條,這個部分算是最基礎的。(請記得精簡引用重點即可) STEP 3:加上實務見解 本題的癥結在「行政機關所頒布的函示或行政規則發生改變後,是否能適用舊有原則」,所以在作答時,最好能夠想出符合該狀況的釋字作為補充依據,增加論述完整性(正反論述),以這題來說,我當時引用了釋字第287號的否定見解。 STEP 4:個案涵攝 以這題來講,還要根據題幹(稅務行政)進行論述,才算是架構完整,因為稅捐稽徵法第一條之一提到:「財政部依本法或稅法所發布之解釋函令,對於據以申請之案件發生效力。但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對於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適用之。(第一項)財政部發布解釋函令,變更已發布解釋函令之法令見解,如不利於納稅義務人者,自發布日起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起,發生效力;於發布日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前,應核課而未核課之稅捐及未確定案件,不適用該變更後之解釋函令。(第二項)」所以若課稅處分尚未確定,當事人依舊可以主張從有從利原則。 STEP 5:結論 這點扣回大前提,「按配分多寡決定篇幅」。少則一兩句,多則分一至三點論述,但切記,為了方便批卷老師閱讀,「一定要寫」!以這題來說,「從有從利原則」可作為第一點總結,「是否合課確定」則作為第二點,進行完整的結論架構。 以上是我個人回答申論的架構,供各位參考。另外補充,除了上述外,申論也十分注重不同見解的論述及法規間的過度橋樑(增加流暢度),但這同時也需要經過大量的閱讀及練習才能越來越熟悉,以上感謝各位的觀看
有什麼東西可以隨身攜帶 自保用的 警察攔檢到也不違法的? 雨傘 鑰匙之類的 看到精神病殺人都不用被關 真的要防身 不然太危險了
大家好!我是準大一新生 看過系上教授的授課大綱後,發現考試是以申論題的形式出題,但在高中階段從沒接觸過申論題,想請教版上的前輩們該如何寫申論題?該做些甚麼準備?
上次提到了提高知識留存程度的第一個方式,今天繼續來談談其他方法: B. 把所有吸收新知的載體換成你擅長的形式: 每個人都有最擅長的吸收方式,有些人是聆聽、有些人是文字,但誠如我前文所提之學習金字塔概念,閱讀文字比上課聽講的知識留存率高上不少,因此我個人偏好將所有媒介都轉為文字形式留存。(e.g.大學課堂錄音、之前考司律的函授等) 你可能會想,這麼做的成本很高,而且太花時間,一定要這樣嗎? 經本人親身測試後發現,其實沒有你想像中這麼費功夫。首先,已有許多應用程式能做到錄音檔、影音轉文字,而且正確率極高。其次,它同時能為你帶來三個好處: 1、增加耐心:從音頻轉文字是一個看似簡單,卻會在結束後讓你有種「得到某項成果」的感覺。具體一點形容,就像這個檔案從「冷冰冰的音頻」變成「花錢買的商品」(真的會這樣,大家可以試試看),你對它的耐心大幅提升。同時會更有動力去複習(畢竟前期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前置作業)。 2、加速看完:轉成文檔後,你可以為不同章節、重點製作索引(你不太可能會記住某重點是幾小時幾分幾秒,對吧?),增加複習效率。此外,也可根據個人讀書方式,在檔案上新增自己的筆記。 3、隨時可以倒帶:我自己覺得,音檔最大的bug在不能隨時播放、倒帶,找出關鍵內容或爭點,但文字就不一樣了,所有的行動裝置都兼容文字,等於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來重新「看」、重新複習。 C. 找出剛學會的概念在試題上的應用方式: 這個方式在準備對國考生來說非常有效。很多學生都曾找我我抱怨自己只看了一堂函授就想睡覺,而根據我對約二十名學生的觀察,得出結論:無法在函授課中找到與國考、司律的關鍵考點。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時在看函授的時候,明明已瞭解概念,卻不知道「會怎麼考」,所以時間一久,概念自然就忘光光,因此我建議各位在上完一堂函授後,最好可以將概念轉為關鍵字,並找出相關的考古題、坊間參考書題目,舉個例子:刑28「受賄罪」概念,104年司法特考四等刑法的申論第一題就有相應的例子,你甚至還可以找到這題的範例、作答架構。而即便不是申論題,你還是可以在阿摩上找到許多選擇出題範例,讓你可對概念出題的方式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D. 設計出自己專屬的解題思路: 有進過補習班的各位都知道,老師常會灌輸你作答架構標準,所以你就會慣性的帶入架構出現的前後順序,去思考如何作答。當然,沒有說這樣的方法不對,但我這邊想強調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架構是架構,但你想出解題思路沒有先後順序的對錯,如果你比較習慣先想結論,也沒有關係!所以各位在練習申論題的時候,不妨可以多試試不同的解題思路,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後,勤加練習,相信一定可以順利上榜。 感謝各位看到這邊,以上是我個人根據自己補教經驗統整出的一些小心得 若有任何指教歡迎在留言區回覆我
https://tw.news.yahoo.com/五倍券來了-登記-領取時間-次看-041814122.html 之前說電商不能用 現在又說可以用 啊這樣不就變限期使用的現金 人民又不知道要舉債多少錢了
https://tw.news.yahoo.com/遭罵-舔美賣臺-陳時中怒告網友-法院判拘役3天-040334389.html 很少看到政治人物開吉 陳時中也太玻璃心了吧... 有閒心告網友還不如想想怎樣可以更快拿到更多疫苗 一堆人到現在都打不到 他做成這樣還敢吉啊 https://i.imgur.com/LuOH7Z0.png
https://reurl.cc/95o2RV 今天又確診8個 該不會又再升到三級吧... 司律都已經延期一次 每天在家都讀得心好累 想問大家都打疫苗了嗎?😢😢
你是否曾遇過「徹夜苦讀,一看到題卻腦袋空白、一個字都寫不出來」的狀況? 小弟是一個考上司律,卻誤打誤撞進入補教業的人。老實說,許多學生都遇過這種狀況,因此今天我特來解答是什麼導致這個問題發生,又,如何能避免它發生。 學過≠學會 有個學生曾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感覺自己已學會的單元、概念,卻無法靈活運用在答題上,取得高分呢?」 關於這題,我的回覆是,「學過」不等於「學會」。 你可能會想,兩者有什麼差別? 「學過」和「學會」最大的差別在於輸出品質與頻率。學過者也許能在剛學完後產出高品質的成品,卻無法保證往後每一次輸出,都能與這一次一樣。相反的,其所產出的成品不穩定率極高,時好時壞,而通常學過的時間越久,不良率也會相應地提高。 學會的人則完全相反,產出品質高且穩定,不受學過時間的長短所影響,即便在非常緊張的關鍵時刻,也能保持平常水準發揮。 相信聽完兩者的解釋後,各位可以輕鬆明瞭「學習留存程度」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習如何成為「學會者」前,我們要先釐清一件事:學習留存程度最高的方法是哪一個? 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learning pyramid),不同的學習方法,對知識的留存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甚至可以說有著人壤之別。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重點: https://i.imgur.com/hbzcgzE.png 圖片源自網路 (1)用到越多感官,知識留存率越高: 各位可以試著將金字塔中每個行為所會用到的身體部位列出來就會發現,越往下,所涉及的感官越多。而這個部分經我本人實際測試,也是相當準確的。 (2)學完後立刻輸出,成效最好: 金字塔最底端的「實習」、「教導他人」留存率之所以高,是因為抽象具體化,白話文來講,我喜歡將之比喻為「知識從2D轉為4D」。且教別人的過程中,你的記憶同時又進行了一次「再輸入」,所以不易忘記。 此外,我也親自測試了這兩個方式,發現許多同學怕知識傳遞錯誤,教別人之前會更加仔細的去檢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當然,這些也都是記憶再輸入,強化了你的知識留存程度。(所以,千萬不要信那套知識藏私不要教別人的鬼話) 知道以上的兩個提高知識留存程度的方式後,現在我們來談談如何應用它們。 A、上完課立刻總結出重點: 你可能會想說:這跟上課做筆記有什麼差別?差別在於,主動與被動。雖說課堂講授本身是一種被動學習的方式,但你仍能從中掌握部分的主動權,具體作法如下: 上課前,依照教授的課程大綱或進度提出一些自己預設的問題,聽講時,只注意聽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你得先預習,且問的問題要夠多),這麼做可以確保課堂結束後,一定能得到的收穫基本盤。 1.課堂錄音: 錄音檔的大小通常不會超過幾百mb,即使用手機錄也不會站太多內存容量。此外,你還可以將檔案轉為文字稿,方便考前複習。 2.課堂結束後立即統整出總結: 必須承認這點難度蠻高的,新手前幾次基本不太能成功,至少要做個五到十次才能上手,但經過我個人的實際演練(講師也是需要進修的),它的效果是三者裡面最好的。不是說不能課後再做總結,是因為大學生的課堂往往都是連在一起的(除非你大四),基本上你的free time只有放學回宿舍的時候,那個時候你的腦中衝斥著一整天所上的課,記憶遠不如上課時清晰鮮明,效果就會一定程度的縮減。 好的,剩下的部分有空會再繼續做分享,小弟我要先去備課了!謝謝大家
Hi, I’m back. 今天我們繼續剩下的部分,各位如果有想回饋或指教的部分,也歡迎留言告訴我。 3、考古題做的次數太少: 曾經,我抱持著「全部念完再開始寫題」的心態,拖到最後一個月才開始做考古題,想當然爾,那次落榜了。像我前文提過的,「書,是沒有讀完的一天的」,但考古題不一樣,它每年的題型大同小異,多做幾年你會發現,總是那幾個概念、專有名詞在出現。所以,你要常常做。訓練你直覺性解題的思路邏輯的同時,把基本盤穩穩保住。(當然,考古題也分為基礎題與變化題,這裡講的是基礎題,若你們對變化題有興趣我再另寫一篇。) 4、沒有好好練習申論題: 我在考第一次地特時,申論練習頻率抓一週一次,結果真的上場後,只拿了22分,直接落馬。所以在此,真的要苦口婆心地告訴各位,不要小看申論這個東西,雖只有兩題卻佔單科成績的一半。但當然,這邊也整理兩個常見誤區,讓各位在練習時能更快上手,少走彎路: a. 格式:格式先對,再來求內容好,重點在「能否把對的方向套入正確格式中」。這邊建議各位前期寫練習題的時候如果真的沒有方向,「拿參考書起來看著寫」,照著你羅列出的大標、小標導出後續論述。練習頻率的建議一週至少要三~四次,盡可能把抓考點與關鍵字的能力練得越快越好,因為考場真的沒那麼多時間給你思考(而且你還會緊張),遇到不懂的部分,請務必要找人弄到懂,因為再怎麼看似不起眼的概念,都有可能成為讓你上不了榜的關鍵稻草。 b.直接切入爭點:先想出題目要考的爭點,直接從爭點開始分析。不要把申論題當作文在寫,照搬起承轉合那套。你必須模擬閱卷者的心理,老師要看很多考卷,如果不直接從爭點切入,分數真的甜不起來。(保X的老師當時苦口婆心地告誡我)作答架構也應以實務、通說為主,你自己的主觀論述為輔,不應過度偏於主觀論述。 5、訂正錯誤不確實: 許多兼職考生因為時間少,總愛講求「效益最大化」。書唸過一次後就馬上搶著做題,計算完分數後大概看一下詳解,就跑去唸下一章節,此時就很容易造成顧此失彼、重複犯錯。我對此行為的看法是:「學得快但明顯地基不穩」,若這次你錯的概念下次出在申論題,那就直接爆掉。所以個人推薦的做法是:除了在題本上訂正過一次外,把錯誤的概念或定義記在單字小卡上,白天工作一有空就打開複習,直到最後不用翻開都能直接背出完整概念、定義為止。 不知不覺上下篇加起來寫了快兩千字,著墨的部分比較偏向準備方式。但其實我覺得心態調適對兼職考生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是支撐你讀書行為的大前提,我身邊不少人兼職考生同學交了大把學費,最後卻因白天工作太忙、毅力不足而選擇半途而廢,當然,這是他們的決定,不容我置喙。可最後在這邊,還是想提醒一下尚在觀望是否要踏上兼職考生之路的各位:兼職考生的路不好走,甚至可說非常蜿蜒崎嶇,但既然選擇了,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做。如果做後拼盡全力還是失敗,至少也不會後悔。 你想要的人生最終還是需要靠你自己去爭取,沒有人能幫助你,除了你自己。 願所有尚在努力的兼職考生早日考取心中理想的職等、項目。 我是薇薇安,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