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準備國考初期是看補習班函授的行政法課程,不過對於我來說,聽課很吃力,也吸收的不太起來。 直到遇見了李惠宗老師寫的 [行政法要義],很多觀念漸漸掌握起來。 後來作考古題時,又搭配吳志光老師寫的 [行政法]來解題。 兩本書搭配學習,受益無窮,推薦給學習行政法的同學。 #最罩參考書
本人準備國考初期是看補習班函授的行政法課程,不過對於我來說,聽課很吃力,也吸收的不太起來。 直到遇見了李惠宗老師寫的 [行政法要義],很多觀念漸漸掌握起來。 後來作考古題時,又搭配吳志光老師寫的 [行政法]來解題。 兩本書搭配學習,受益無窮,推薦給學習行政法的同學。 #最罩參考書
嗨各位,最近正逢開學導致備課量暴增,好一陣子沒有寫作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摸頭燦笑 小弟在進入補教業前曾短暫地擔任過實習律師,在場的法律從業者應該都明白剛從學生出社會那段疼痛期的苦。實習律師是一個雜事特多的工作,一下做A,一下處理B,一下又CDE同時跳出來要你去面對,導致我這個「一次做一件事」主義者當時幾乎無法保持專注力在一件事情上,做什麼錯什麼,時常被正式律師罵。所以對「工作專注力」這個主題可說是心有戚戚焉。 👉🏻從立志開始 想要保有工作專注力,我建議從「立志」開始。 這裡的立志不是說要給自己灌「我要成為王牌大律師」這種雞湯的話。相反的,你要把立志想像成「決定你人生的方向」,就自己的專長與你看到的問題找出想投入心力解決的。選定問題並投入自己的時間去解決,才是立志。 但這邊要提到一個立志的重點——「靠自己思考與決定」。對,你立的志必須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因為這樣你才能夠100%認真的去達成它,活得更加積極主動,生活方向也不會產生偏差(你可以依自己的進度去完成)。 我自己習慣把立定的志向寫在便條紙上,貼在座位的隔板上(本人比較厚臉皮不怕別人看),每天看到那張便條紙就在心理默念三次,讓志向深入潛意識。如果你比較容易不好意思,那也可以將手機的鎖頻畫面換成志向,早上起床就先默念個幾次,也是一個不錯的替代方式。 👉🏻每天都要閱讀 閱讀是一種訓練想像力的好方法,而我們閱讀的過程就是不斷從記憶中取出想像力並進行連結,接著創造新的想像力。 你可能會想:「這跟工作有什麼關係?」 有的,所有的工作都在「解決問題」,其過程中又分為「運用想像力思考」與「將想像與現實連結」兩個部分。 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力與工作能力(畢竟書是作者人生的精華)。但各位若想在專業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則還要具備另一個要素,就是「在一定時間內讀完一定數量的書」。這邊舉我一位大學同學的例子,他堅持一天讀完一本書,持續了三年,最後自行創業,現在是一家蠻有名的新創公司老闆,他本人在聚會時也表示閱讀非常受用。(這邊就不透露是哪一家了www) 👉🏻擬定隔日的計畫 當你發現工作進行順利、進度明顯向前推進時,是不是會覺得心情愉悅、不易感到疲憊呢? OK,那反過來,我們這樣說:如果能明顯看出工作執行進度,就能提高工作的專注力!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強烈建議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都在晚上睡覺前,去思考「隔天應該做什麼」。盤點出目前正在進行哪些工作、明天又要進行到哪裡。這麼一來,就大概知道明天一進公司要做什麼了。 如果是新手,我會建議拿一張白紙,中間畫一條線,把明日的公、私事分別寫出來,並按照緊急程度與重要性去做排列,擬訂出執行計畫(強烈建議不要用手機)。隔天把這張紙帶到公司,每完成一件事就用紅筆刪除去一次,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明確感知到工作正在進行和推進」,因而產生滿足感與幹勁,工作的專注力當然也會隨之提高。 今天分享的內容比較偏向實際操作層面,在下篇,我將講述心理建構的層面,幫助各位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工作專注力」,以上方式也是經本人實際執行覺得有效的方式,希望各位喜歡今天的分享。
剛進入法律系的學弟妹以及對於法律有興趣的入門者,一定覺得看法律教科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書中可能有許多艱澀用詞,或是有過多的專有名詞,總是會讓人退避三舍,甚至可能會打退堂鼓,從此不再學習法律,想當年剛進入法律系的我也有如此想法 自從看到了陳聰富老師的開放式課程以及陳老師的相關民法著作,建立我對於民法的架構,陳老師都用淺顯易懂的字眼甚至有趣的實務案例,來建立同學對於民法的基礎,進而使同學對於民法有更深入之了解,是一本看了就會愛上民法的教科書呢! 陳聰富老師的民法總則: 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1084 再來,還要推薦一位老師,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位就是李淑明老師,李老師也有許多民法著作,每本皆膾炙人口,當年看完李老師的民總,對於我來說有如打通了民法的任督二脈,使我在學習民法的路上如魚得水,李老師也是一樣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來去陳述,也會增加許多學說進去,準備考試會事半功倍 李淑明老師的民法總則: 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4067 上述兩位老師的著作皆符合初學者或是入門者學習民法的起點,不研讀可是會後悔的喔! #最罩參考書
小大一剛進法學院讀書時,對於各學者的教科書不免感到艱澀難懂,此時有一本參考書作為輔助,可讓剛踏入法律世界的學子們能有一定基礎學習,進而搭配學者們的教科書學習之,必然功力大增! 此處要推薦的參考書,為高點出版的「圖說系列」及「重點整理系列」 「圖說系列」特色是,以「架構圖」為主軸,點出該部法典之學習重點,且幫讀者建立初階架構,讀者若能進一步整理成自己的架構圖,更能達到學習效果! 「重點整理系列」之特色在於,將各部法典之章節重點,加以詳述其學說與實務見解,並且搭配「實戰演練」,讓讀者於章節學習後演練申論題之擬答,有重點+解題雙重功效! 筆者就兩種系列參考書籍學習方式如下: 先閱讀「圖說系列」,建立基本體系架構,再閱讀「重點整理系列」深入了解學說與實務的內容,最後再以各章節後面之題目擬答,作為基本學習之操作。 雖說如此,但這樣的學習只是初步,要成為專業的法律人士依舊需要參研學者們的教科書、實務判例等,方能培養出法律人之素質,敝人目前也在努力培養中,共勉之! #最罩參考書 #高點法學圖說系列 #高點重點整理系列
我喜歡「祁明的公司法體系解題書」 #最罩參考書
小弟我一直很好奇一個問題 很多公眾人物帳號po文底下都會出現所謂的乳房大軍 為什麼都不會被吉啊 之前也看到有公眾人物忍不下去直接標註IG的 https://i.imgur.com/HutmCiy.png https://tw.news.yahoo.com/柯佳嬿遭乳房大軍攻陷-氣炸怒槓ig-075506808.html 試問有人吉過乳房大軍嗎? 還是說大家都覺得可以接受呢? 補個法律點: 刑235 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九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 前二項之文字、圖畫、聲音或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你是個容易緊張導致失常的人嗎? 本人就是。 小至上台報告大到重要考試,我總會在前一天或前幾個小時開始手狂冒冷汗、沒胃口吃東西,很多明明平時練習時非常順利的事情,一上場腦袋秒變空白,失常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由於深受易緊張的問題困擾,我這些年看了一堆「教學如何放鬆」相關的書、線上課程、演講,在此歸納出4個我個人認為最有用的小字巧,希望可以幫到其他也很容易緊張的人。 A. 模糊眼睛的焦點: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唸書唸太久開始頭痛的經驗?除了用眼過度外,長時間專注在書面作業,腦子同時也會感到疲勞,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試「放鬆眼球、模糊視線的焦點」。(實際操作起來跟放空有點像,不過看到的東西會是模糊的) 你可能會想,阿為什麼不乾脆直接眼睛閉起來就好?經本人長期實作發現,當你真的太累的時候閉眼睛可能導致直接睡著,而這個方法則可以達到剛剛好的平衡,所以真心建議各位可以試試看。另外,各位也可以試著設定一段固定時間就做一次這個動作,它可達到「意識切換」的功效,進而達到長效專注。 B. 反覆進行左手握拳、放開: 這個動作好像跟放鬆右腦有關(據我當時看到的某篇網路文章),大家都知道右腦不擅長語言表達,但當你壓力過大的時候,右腦會無法運作(就是書怎麼都讀不進去的感覺),而這個動作則可以幫你有效活化右腦,緩解壓力、保持放鬆。 C. 交替呼吸: 有練過瑜伽的朋友應該對交替呼吸不陌生,它的道理與前者相似,可以調和左右腦的平衡狀態,操作方式如下: STEP 1:用以右手拇指按住右鼻孔,由左鼻孔呼出氣 STEP 2:左鼻孔接著再吸滿氣 STEP 3:以無名指壓住左鼻孔閉氣 STEP 4:放開拇指讓右鼻孔呼氣 STEP 5:右鼻孔再吸飽氣 STEP 6:拇指在按著閉氣 https://heho.com.tw/archives/60102 參考資料 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是四個裡面最有用的,如果你真的很懶,那就試這個就好,相信我。 D. 建立你自己的條件反射: 這個方式有點像是要催眠自己。 白話文來說,就是建立一個「一但我做了xx,就會成為yy」的條件。 首先,你要找出一天中最放鬆的時段,並建立一個你專屬的動作(我自己習慣是大拇指、中指、食指三者指尖碰在一起),並開始告訴自己「無論何時,只要我做這個動作,身體就會跟現在一樣放鬆」,持續練習一星期後,恭喜,你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條件反射。 以上四個動作希望可以幫到跟我一樣有緊張習慣的小夥伴們,如果你有其他放鬆的小妙招也可以留言唷!
我的講義上面寫權利是指人民能依法向國家主張各種利益(積極)的法定利益 這是什麼意思呀?
孫中山先生當初提倡的三民主義是「民族、民權、民生」但是為什麼編撰進去的卻是林肯的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看了維基百科沒看懂
為何甲竊取乙之A物並贈與給善意的丙,其贈與契約有效?